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4581发布日期:2021-06-22 17:1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公开号为cn108361812a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7.05.02;申请号为:201710301497.4;发明创造名称为:《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分体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零件种类通常是多而杂,从而导致总装生产效率低下。

现有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底壳部件、电机、电机压板、电器盒、风叶、蒸发器、面板体、过滤网、面板和导风板等主要结构,结构形式繁多,在总装流水线上,以底壳部件作为基础零件,将风叶与电机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后,一起装配于基座部件上方,采用电机压板将电机固定;然后装配蒸发器,由于蒸发器管路位于基座部件后侧,需先对蒸发器管路进行掰管工作,再将蒸发器安装于底壳上,将管路向回掰,将管路及蒸发器固定,同时因蒸发器结构限制,在流水线运行方向需增加工装将基座部件支撑一个高度,以方便蒸发器管路的放置;再装电器盒,将电器盒固定安装于蒸发器的右侧;最后再装配面板体、过滤网、面板和导风板等零件。由此可见,这种空调室内机,在总装时,需要在总装流水线上将上述多而杂的零件依次进行装配,总装流水线比较长,占用空间大,且总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总装效率低,同时拆卸不便导致增大清洗和检修难度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总装效率高,拆卸便捷、易于清洗和检修的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基座模块,热交换模块,风水道模块以及外观模块;所述风水道模块可移动地安装于基座模块上,包括:

所述基座模块包括基座部件;所述基座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风水道模块配合的滑动结构,所述风水道模块适于通过所述滑动结构拉出或推入所述基座部件;

所述风水道模块包括底壳,所述底壳顶部成型有与所述基座部件上的限位部相抵配合的顶部限位结构;

还包括:

所述基座部件对应所述底壳左右两侧的至少其中一侧位置上成型有侧限位组件;

所述基座部件包括下限位组件,所述下限位组件为向所述底壳一侧突出的凸台,所述底壳的下部固定有与所述凸台配合的下卡接结构。

可选的,所述基座部件还包括上限位组件,所述上限位组件为开口朝下的卡扣;

上卡接结构,固定在所述底壳上且适于嵌入所述上限位组件。

可选的,所述上限位组件为“型”槽,所述上卡接结构密封性良好地插入所述“型”槽中。

可选的,所述卡扣为与所述上卡接结构长度一致的卡接腔,所述上卡接结构密封性良好地插入所述卡接腔中。

可选的,所述底壳左右两侧的至少其中一侧成型有可连接在所述侧限位组件上、用以防止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底壳相对所述基座部件左右晃动的侧卡接结构。

可选的,所述基座部件对应所述底壳左右两侧的位置上成型有侧限位组件;

所述底壳左右两侧成型有可连接在所述侧限位组件上、用以防止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底壳相对所述基座部件左右晃动的侧卡接结构。

可选的,所述风水道模块包括底壳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壳上的叶轮。

可选的,所述风水道模块通过安装结构与所述基座模块连接,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滑桥结构,所述滑桥结构适于引导所述风水道模块滑动进入所述基座模块上的安装位置。

可选的,所述热交换模块可移动地安装于基座模块上,在所述热交换模块中,进液管和集气管连接在翅片的第一侧,经过弯折后从翅片的第二侧伸出蒸发器壳体,在蒸发器的右侧或左侧设置总接若干集气支管的集气头和总接若干进液支管的分液头。

可选的,包括:

所述底壳与基座部件之间还设置有锁定结构,用于在底壳拆装时对底壳进行锁定或解锁;

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拨盘,和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上的锁槽,所述拨盘适于部分伸入所述锁槽;

所述拨盘包括:

驱动部,与所述底壳滑动配合;

推动部,固定在所述驱动部上,所述驱动部适于带动所述推动部伸入或伸出所述锁槽内;

所述推动部上成型有与所述锁槽配合的锁紧斜面。

可选的,所述锁定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壳下部与基座部件的边缘连接处。

可选的,所述拨盘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基座部件的长边方向。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所述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上;

所述风水道模块的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底壳下缘,所述底壳下缘与所述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对应设置,所述底壳下缘适于支撑所述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

可选的,还包括:

限位钩,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上;以及,

嵌片,适于嵌入所述限位钩中,设置在所述风水道模块中。

可选的,所述热交换模块呈倒型设置;和/或,所述壳体模块上设有进风口。

本发明的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室外机,与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过所述进液管和所述集气管相连。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基座部件和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基座部件上的底壳,底壳与基座部件之间还设置有锁定结构,用于在底壳拆装时对底壳进行锁定或解锁,操作人员解除底壳与基座部件的紧固连接后,可以托住底壳的同时拨动拨盘,再将底壳从基座部件上取下,避免空调机内底壳与基座部件的紧固连接解除后底壳可能脱离基座部件与掉落的问题,从而保护操作者的安全,也避免了底壳上的零部件砸落而受损。

2.本发明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锁定结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拨盘,和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上锁槽,所述拨盘适于部分伸入所述锁槽,而将所述底壳与基座部件锁定。在拨盘不伸入所述锁槽时,所述底壳与基座部件解锁。

3.本发明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拨盘包括:驱动部,与所述底壳滑动配合;推动部,固定在所述驱动部上,所述驱动部适于带动所述推动部伸入所述锁槽内。通过外力作用于驱动部上,驱使推动部伸入或伸出所述锁槽内。当推动部伸入锁槽内时,推动部与锁槽锁定在一起;当推动部伸出锁槽内时,推动部与锁槽分离而解锁。

4.本发明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推动部上成型有与所述锁槽配合的锁紧斜面,通过契形斜面,使得推动部伸入锁槽内时,两者锁定在一起。

5.本发明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锁定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壳下部与基座部件的边缘连接处。两个锁定结构能够有效地将底壳和基座部件锁定在一起,也方便操作人员拆装底壳与基座部件时,两手分别同时推动两个锁定结构的拨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模块化空调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基座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热交换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风水道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外观模块中的壳体模块和出风框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基座模块的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出风组件与基座部件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道部件与基座部件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道部件与基座部件装配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座部件的走线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座部件的走线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座部件电机在左侧、电器盒在右侧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座部件电机和电器盒均在左侧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出风组件与基座部件的另一配合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器盒与基座部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电器盒的立体视图;

图18为图16中滑动结构与导轨结构配合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8中电器盒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8中电器盒的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器盒与空调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电器盒的立体视图;

图23为图22中电器盒的剖视图;

图24为图22中电器盒的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器盒与空调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电器盒的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集线结构朝向负载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6中集线结构朝向主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机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管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提供的管压板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座部件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提供的基座部件另一位置走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框架结构与面板、过滤网的装配图;

图35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框架结构的滑轨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框架结构面板、过滤网的分解图;

图3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8为图37所示空调器安装结构中电机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图37所示空调器安装结构中另一电机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图37所示空调器安装结构中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图41所示的电机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3为图41所示的电机组件中电机以及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4为图41所示电机组件中电机支座和基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图41所示电机组件中电机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6为图41所示电机组件中另一方向的电机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7为本发明提供的集线结构的实施例一的集线器与电器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8为图47的集线器与电器盒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9为图48的集线器的转接板的示意图;

图50为图48的电器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51为图47的集线器、电器盒与基座部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52为图51的集线器、电器盒与基座部件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3为图52集线器、电器盒与基座部件配合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4为本发明提供的集线结构的实施例二的集线器与电器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5为图54的电器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6为本发明提供的集线结构的实施例三的安装基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7为图56的集线器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58为图56的集线器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59为本发明提供的集线结构的实施例四的集线器与电器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0为本发明提供的集线结构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1为图60的集线结构与主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2为本发明提供的集线结构的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63为本发明提供的集线器的实施例一的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4为图63的集线器与电器盒的主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65为本发明提供的集线器的实施例二与电器盒的主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66为图65的主板的强电端子与弱电端子的示意图;

图67为本发明提供的集线器的实施例三与电器盒的主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68为根据本发明的集线器的实施例的安装基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9为图68的安装基体的侧视示意图;

图70为图68的集线器的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1为图68的集线器与基座部件、电器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2为图71的集线器与基座部件、电器盒配合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3为本发明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7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风道组件的爆炸图;

图76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快拆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77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另一种快拆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78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快拆连接机构中风扇嵌套与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9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快拆连接机构中风扇电机与电机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0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底壳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81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基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拨片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84为本发明的又一种拨片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85为与图84的拨片配合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6为图84的拨片的装配局部示意图;

图87为图84的拨片的装配局部示意图;

图88为与图84的拨片配合的又一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9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0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风道组件与基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轴承胶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2为本发明的拆装结构中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3为本发明的拆装结构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4为本发明的拆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95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滑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6为本发明的轴承胶座组件的爆炸图;

图97为支撑轴套与底壳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8为本发明的轴承胶座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9为另一支撑轴套与底壳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0为本发明的轴承胶座组件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1为又一支撑轴套与底壳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2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滑撬的结构示意图;

图103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偏压件与所述叶轮之间的爆炸图;

图104为本发明空调器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5为图104所示空调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106为图104所示空调器的风道组件锁合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07为图104所示空调器的风道组件拆卸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08为图104所示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安装到位后左侧接水结构未锁合、右侧接水结构锁合另一示意图;

图109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拨片与所述叶轮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110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复位弹簧与叶轮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111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空调器底壳结构示意图;

图1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蒸发器和基座部件的分体示意图,图中还示出了安装方向;

图113为图112的左视图;

图114为图112的蒸发器和基座部件安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5为蒸发器两侧分别伸出进液管和集气管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6为图115的后视图;

图117为图116的立体示意图;

图118为图117的后视图;

图119为蒸发器一侧伸出进液管和集气管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0为蒸发器一侧伸出进液管和集气管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1为进液管和集气管设置在水槽中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2为进液管和集气管设置在蒸发器下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3为本发明的蒸发器各个部件的分体结构视图;

图124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后视图,具体示出了现有进液管和集气管在基座部件上的走管方式;

图12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简化角形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6是图125中的简化角形架与换热器的一端固定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7是图125中的简化角形架安装在换热器上用来支撑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8是图127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9是实施例5中角形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0是图129中的角形架结构与换热器配合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1是图130中角形架结构与换热器配合安装位置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2是连接管布置在底壳的第一个冷凝水流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33是连接管布置在底壳的第二个冷凝水流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34是本发明实施例8中密封防水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5是图134中的密封防水结构与换热器配合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6是图135的主视图;

图137是图134的立体图;

图138是风机在空调底壳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9是图138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0是实施例11中密封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1是图140的另一立体视;

图142是图140中的密封碗与连接管配合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3是图14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4是本发明实施例14中换热器部件与基座组件安装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5是图144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6是图144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7是边板的立体图;

图148是边板与换热器部件配合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9为空调器室内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50为图149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外壳的主视图;

图151为图149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外壳的侧视图;

图152为图149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外壳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153为图151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外壳的剖视图;

图154为图149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外壳的出风框与面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5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壳结构的主视图;

图156为图155所示的外壳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157为图155所示的外壳结构的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图158为图155所示的外壳结构的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15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空调器壁挂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60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空调器壁挂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爆炸示意图;

图16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空调器壁挂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安装体成型在侧板上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空调器壁挂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左侧方向);

图16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空调器壁挂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右侧方向);

图16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空调器壁挂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6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空调器壁挂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爆炸示意图;

图16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空调器壁挂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7为空调器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68为图167所示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169为图167所示空调器的左面板和右面板开启后的主视图;

图170为图167所示空调器的面板主体和安装部拆卸状态的示意图;

图171为图167所示空调器的面板主体与安装部安装状态的示意图;

图172为图167所示空调器安装有第二过滤网的立体图;

图173为图172所示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174为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侧面板处于关闭位置;

图175为图174所示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侧面板处于漏出电器盒的打开位置;

图176为图174所示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侧面板处于漏出电器盒的打开位置,电器盒处于拿出维修位置;

图17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安装架和底座之间通过导轨结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7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0为图179所示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侧面板处于打开位置;

图181为图179所示的空调器中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2为图179所述空调器中门锁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83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组装示意图;

图184为图183所示的组装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185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器的出风框的组装示意图;

图186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器的出风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87为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出风框的后视图;

图188为本发明的锁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9为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出风框与底壳的安装示意图;

图190为本发明的滑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1为本发明的滑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92为本发明的滑轨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93为本发明的滑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4为现有技术的滑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95为本发明的滑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96为现有技术的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97为本发明的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98为本发明的定位块的正视图;

图199为本发明的定位块的侧视图;

图200为本发明的定位块的后视图;

图201为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出风口组件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02为图201中室内机中出风框和侧板在第一种滑动机构上滑动的状态图(导风板脱离出风框);

图203为图202中出风框、侧板、扫风机构以及导风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204为图202中安装架与面板之间的局部放大图;

图205为图202的局部放大图中固定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6为图202或图203局部放大图中固定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侧板上的第一滑块和第一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7为本发明实施所提供的出风口组件中出风框与两块侧板装配示意图;

图208为本发明实施所提供的出风口组件中第二种滑动机构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9为本发明实施所提供的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出风口组件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固定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出风框和两块侧板从安装架上向下滑动的状态使用图);

图210为图209中出风框、面板、侧板、出风框以及安装架使用状态的后侧示意图;

图211为图209中面板与安装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212为图209中固定组件中第一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3为具有本发明实施所提供的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出风口组件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固定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出风框和两块侧板从安装架上向下滑动的正面示意图);

图214为图213中出风框、面板、侧板、出风框以及安装架使用状态的后侧示意图;

图215为本发明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6为本发明的出风框、装饰板和扫风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7为本发明实施例12中提供的卡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18为本发明实施例13中提供的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19为本发明实施例14中提供的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20为图219中提供的推块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21为本发明实施例13中提供的推块与锁槽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22为本发明实施例13中提供的推块与锁槽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23为本发明实施例14中提供的推块与锁槽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24为本发明实施例14中提供的推块与锁槽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25为本发明实施例13中与推块配合的锁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226为本发明实施例14中与推块配合的锁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227为本发明提供的导风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228为本发明提供的导风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29为现有技术的空调扫风机构和空调导风板位置示意图;

图230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导风模块中导风板和扫风组件位置示意图;

图231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导风模块与导风板连接示意图;

图232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导风模块与包括外导风板和内导风板的导风板连接示意图;

图233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导风模块与导风板和扫风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23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驱动机构和导风板的连接位置示意图;

图23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情况的第二驱动机构和扫风组件的连接位置示意图;

图23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情况的第二驱动机构和扫风组件的连接位置示意图;

图23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情况的第二驱动机构和扫风组件的连接位置示意图;

图238为第一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i100-基座模块;i101-基座部件;i102-导风驱动盒;i112-电机压板;i113-电机盖板;i141-风扇电机;i200-热交换模块;i210-角形架;i220-换热器;i221-密封部件;i2231-进液管;i2232-集气管;i300-风水道模块;i400-外观模块;i410-壳体模块;i411-安装架;i412-面板;i413-侧面板;i419-过滤网;i420-出风框模块;i421-出风框;i430-导风模块;i431-外导风板;i432-内导风板;i433-扫风组件;i900-第二导轨结构;d1-基座背板;d2-侧安装架;d21-竖板;d22-横板;d3-滑轨结构;d31-导轨;d32-导槽;d33-限位面;d10-面板;d11-过滤网;d41-导轨组件;d42-出风部件;d43-驱动盒;d44-限位钩;d45-指示结构;d46-滑桥结构;d47-第一限位台;d48-第二限位台;d49-风道部件;d50-第一卡扣;d51-驱动盒线;d52-第二卡扣;d53-第三卡扣;d54-第四卡扣;d55-第五卡扣;d56-第六卡扣;d57-第七卡扣;d58-环境感温包线;d59-驱动盒线;f1-盒体;f11-底面;f12-开口;f13-让位凹槽;f14-滑动结构;f2-主板;f21-元器件;f3-接线板;f31-基板;f4-盒盖;5-电机组件;f6-机身;f61-导轨结构;f7-结构本体;f71-插接通孔;f72-弹性卡紧结构;f73-固定结构;g210-电机支座;g211-滑轨;g220-电机;g231-滑槽;g233-卡槽;g240-电机端盖;g241-端盖卡扣;g250-电机压板;g270-螺钉;g282-右侧板;g311-电机轴套;g361-螺旋卡爪;g370-螺旋卡槽;c1-压板本体;c2-第一安装孔;c3-第一加强壁;c4-第二加强壁;c5-固定槽;c6-第三安装孔;c7-管压板本体;c8-第二安装孔;c9-第四走线结构;c10-第二走线结构;c11-第三走线结构;c12-第一走线结构;c13-第五走线结构;c14-第六走线结构;c151-wifi盒线;c152-显示器线;c153-冷等离子或驱蚊器线;c154-环境感温包线;c155-地线;c156-驱动模块线;c17-第九走线结构;c171-卡线扣;c172-卡线板;c173-内外机连接线;c174-信号线;c175-电源线;r11-强电负载端子、r12-强电中间端子;r21-弱电负载端子;r22-弱电中间端子;r30-中间连接线;r31-强电连接线;r32-弱电连接线;r33-连接线;r41-负载接线端子;r42-中间接线端子;r50-注塑件;r51-通孔;r61-强电负载过线槽;r62-弱电负载过线槽;r63-显示器过线槽;r64-插槽;r65-筋板;r66-第一插孔;r67-第一插板;r68-固定卡钩;r69-承载基板;r80-过渡线;r1011-螺钉柱;r1012-安装孔;r104-集线器;r1041-安装基体;r1042-转接板;r1043-卡扣;r1044-螺钉孔;r1045-安装耳;r1711-强电端子;r1712-弱电端子;r1713-主板接线端子;r172-电器盒;r1721-插板;r1722-第二插板;r1723-第二插孔;r1727-安装卡扣;2-出风通道;3-蜗舌;5-滑撬;6-顶部限位结构;30-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弹簧;102-滑动结构;103-基座接水结构;1031-第一滑轨;1032-第一排水槽;104-滑动接水结构;1041-第一滑块;1042-第一排水柱;1043-导引块;1044-第三排水槽;105-排水管;141-风扇电机;142-输出轴;220-换热器;301-风道组件;3011-叶轮组件;302-上卡接结构;303-下卡接结构;304-下限位组件;305-螺纹孔;306-侧限位组件;307-侧卡接结构;3001-上限位组件;310-底壳;3101-口缘;3102-导向结构;3103-孔;3104-倒三角凹槽;3105-条形凸起;3108-下卡扣;3109-筋条;310a-弹簧柱;310b-螺旋弹簧;310c-导向槽;310d-导向条;311-风扇支座;312-底壳水路;3121-拨动结构;3122-第三排水柱;320-叶轮;321-叶轮轴;322-底壳导向部件;330-轴承胶座组件;331-胶座支架;3310-支架插接部;3311-支架限位部;3312-支架导向部;3313-支架倒钩;332-支撑轴套;334-叶轮轴承;333-轴承组件;341-拨片;3411-拨片凸点;3412-拨片推动部;3413-拨片驱动部;3414-拨片限位部;3415-拨位;3416-导向凸缘;3417-勾扣;3418-变形槽;342-底壳限位槽;343-拨盘;3431-推动部;3432-驱动部;3433-滑动条;3434-滑动槽;3435-推位;700-快拆连接机构;710-风扇嵌套;711-风扇啮合部;720-电机轴套;721-电机啮合部;722-复位弹簧;900-滑轨装置;910-滑轨座;911-滑动架;912-滑轨端杆;a210-简化角形架主体;k1011-保护空间;k1012-简化角形架限位部;k102-进液支管;k103-集气支管;k104-换热器;k1040-换热器主体;k105-边板;a2231-进液管;a2232-集气管;k108-散热管;a1-换热器;k105-边板;k201-角形架主体;k2010-容纳空间;k2011-导流孔隙;k2012-导流凸缘;k2013-密封连接板;k204-冷凝水流道;k205-连接管;k206-角形架限位部;k2061-凹陷豁口;k2062-限位片;k1041-换热器部件;k105-边板;k108-散热管;k205-连接管;k3010-导水空间;k302-护管板;k3020-台阶板;k3021-第一护管板;k3022-第二护管板;k3023-加强板;k303-内侧板;k3031-卡合齿;k3032-结合槽;k3033-第一配合部;k3034-第二配合部;k304-底板;k3041-挡水板;k308-底壳;k309-风机;k3091-风机轴套;k205-连接管;k401-密封碗主体部;k4010-接水腔;k4011-防水连接孔;k4012-排水孔;k4013-导向管;k4014-凸缘结构;k4015-豁口;k1041-换热器部件;k105-边板;k108-散热管;k5010-边板主体部;k5011-第一装配部;k5012-边板竖板;k5013-边板横板;k5014-散热管安装孔;k5015-卡扣部;k503-装配件;k5030-装配开口;k5031-第二装配部;a220-翅片;a4-分液头;a5-集气头;a2233,a2234-三通结构;a310-空调底壳;a312-水槽;a211-连接管卡槽;s412-面板;s4121-上面板;p22-前面板;s4123-侧框滑槽;s420-出风模块;m3-出风框;s4211-出风框卡扣;s430-导风模块;b1-导风板;s411-安装架;s4111-竖板;s4112-横板;s412-面板;s4124-过滤网;s414-面板卡扣;s415-安装架滑槽;s4151-通孔;s4152-槽体;s420-出风模块;s430-导风模块;s101-基座部件;s412-面板;p23-进风口;m22-水平部;m23-竖直部;m11-第三通孔;m44-安装体;m441-第四卡槽;m436-第一弹性件;m45-第二限位件;m451-第二条形体;m452-第三卡接部;m453-第二按压部;m454-第二连接部;m455-第二拨块;m7-侧板;p10-后壳体;p11-安装部;p111-第一转轴;p21-面板主体;p211-转动部;p22-前面板;p30-显示板;p50-第二过滤网;p200-换热器;s110-电器盒;g120-侧面板;s411-安装架;g140-底座;s412-面板;g160-螺钉;g170-导轨;g180-导槽;g410-壳体本体;g411-开口;g413-定位孔;g415-定位卡扣孔;g417-门锁卡槽;p111-转轴;g120-侧面板;g431-定位柱;g433-定位卡扣;g435-门锁卡扣;g437-转轴套;g450-顶面板;p22-前面板;g110-电器盒;s1-空调器室内机;s412-面板;s420-出风模块;m3-出风框;m31-出风口;s422-出风框卡槽;s423-锁止件;s4231-拨动杆;s4232-凸起;s4233-拨动杆限位件;s424-固定孔;s425-装饰板;s4261-螺钉孔;s430-导风模块;b20-扫风叶片;s900-滑轨装置;s910-滑轨座;s911-滑动架;s912-滑轨端杆;s9121-卡钩;s913-定位块;s9131-伸出扩口结构;s914-橡胶块;m4-固定组件;m41-第一卡接部;m42-第一限位部;m43-第一限位件;m431-第一条形体;m432-第二卡接部;m433-第一按压部;m434-第一连接部;m435-第一拨块;m51-第一滑槽;m511-扩口槽;m52-第一滑块;m53-第一通孔;m54-连接件;m541-第一插接部;s411-安装架;m7-侧板;m9-第二支撑体;m10-第二通孔;p23-进风口;m12-扫风机构;201-推块;2011-锁舌;2012-限位件;2013-手动推位;2021-限位u型槽;2022-推块限位凸块;2031-出风框限位凸起;2032-出风框限位槽;2033-出风框限位凸台;2034-出风框限位槽板;2041-推块条状体;2051-出风框限位体;206-锁槽;2061-配合面;300-风水道模块;s410-壳体模块;m3-出风框;422-卡接槽;s425-装饰板;900-滑轨装置;s9121-卡勾;b20-扫风叶片;b3-扫风组件;b8-扫风转轴;b16-第三支撑架;b21-导风模块连接件;b18-外导风板;b19-内导风板;1001-空调风道;1002-空调扫风机构;1003-空调导风板;1-导风板;2-出风口;3-扫风组件;4-第一驱动机构;5-第二驱动机构;6-传动部;7-驱动机构输出轴;8-扫风转轴;9-第一支撑机构;10-第二支撑机构;11-驱动杆;12-第一卡槽;13-第一支撑架;14-第二卡槽;15-第二支撑架;16-第三支撑架;17-第三卡槽;18-外导风板;19-内导风板;20-扫风叶片;101-空调风道;102-空调扫风机构;103-空调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基座模块i100,热交换模块i200,风水道模块i300以及外观模块i400。

基座模块i100用于安装在室内墙体等可吊挂支撑体上,也作为生产线上总装装配的基础部件。如图2所示,基座模块i100包括适于安装在支撑体上的基座部件i101。

基座部件i101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电气组件,电气组件包括风扇电机i141,以及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部件i101上的导风驱动盒i102和电器盒r172。这样可以实现直接拆装电气组件以便于对电气组件的检修和更换。电气组件在基座部件i101上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有多种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电气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基座部件i101的端部,这样在需要对电气组件进行检修或更换时,可以直接将电气组件从基座部件i101的端部拆出,非常便于对电气组件的检修或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电气组件还包括集线器r104,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各个负载端子与集线器r104电连接,集线器r104与电器盒r172电连接。通过集线器r104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各个负载端子连接,再与电器盒r172连接,比起现有的直接将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各个负载端子与电器盒r172连接,集线器r104与电器盒r172的连接线路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各个负载端子与电器盒r172的连接线路要简单的多,可以便于电器盒r172的拆装,便于对电器盒r172的检修和更换。

电器盒r172及相配合的集线器r104靠近基座部件i101的端部设置,电器盒r172相对集线器r104更靠近该端部,且电器盒r172可拆卸地安装于基座部件i101上。在需要对电器盒r172进行检修或更换时,可以很方便地直接将电器盒r172从基座部件i101的端部拆出。

导风驱动盒i102设置在基座部件i101上,对应导风模块i430的位置。

电源线、各个电器负载件的电线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的连接信号线等中一种或两种或三种,均可通过固定在基座部件i101上的布线槽固定布置在基座部件i101上。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线和各个电器负载件的电线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的连接信号线,通过固定在基座部件i101上的布线槽固定布置在基座部件i101上。

基座模块i100还包括固定在基座部件i101上的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包括电机支座,及安装于电机支座用于固定风扇电机i141的电机压板i112和电机盖板i113。电机压板i112和电机盖板i113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基座部件i101上,电机压板i112对风扇电机i141进行径向限位,电机盖板i113对风扇电机i141进行轴向限位。通过电机压板i112和电机盖板i113对风扇电机i141分别进行径向限位、轴向限位的安装,当需要检修或更换风扇电机i141时,可以直接将风扇电机i141盖板i113拆出,再将风扇电机i141沿轴向拆出,操作简单方便。

配合参阅图3,热交换模块i200可移动地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上,具有换热器i220和连通换热器i220及空调器室外机的连接管路;换热器i220与连接管路的布置形式,适于换热器i220模块在安装状态下整体地处于基座模块i100的同一侧。比起现有技术中将连接管路掰至基座部件i101的背部,换热器i220模块的换热器i220和连通管路处于基座模块i100的不同侧;本实施例的换热器i220模块的换热器i220和连接管路处于基座模块i100的同一侧,在换热器i220安装时,减少了对连接管路进行掰管的工序,方便对热交换模块i200的拆装。热交换模块i200与基座模块i100的具体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模块i200通过悬挂结构与螺纹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上。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热交换模块i200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与螺纹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上。

其中,连接管路具有进液管i2231和集气管i223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约空间,进液管i2231及集气管i2232均连接在换热器i220远离电机支架的一侧,在进液管i2231及集气管i2232上均设有三通结构,通过该三通结构使换热器i220的两侧都设有连接管路的外机连接端。可以方便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实际安装中,安装人员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换热器i220的其中一端处的连接管路连接端与空调器室外机连接,可以节约安装占地,并提高安装效率。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将进液管i2231和和集气管i2232均连接在换热器i220靠近电机支架的一侧。

进液管i2231及集气管i2232通过三通结构后,其中一支在临近基座部件i101的背板处,延伸过换热器i220的长度后,弯成一个从电机支架远离基座部件i101背板的一侧绕过电机支架的u形弯,到达基座部件i101的背板使用安装状态的下缘,并在靠近基座部件i101背板处弯向该侧基座部件i101的端部;进液管i2231及集气管i2232通过三通结构后的另一支延伸到所在侧基座部件i101的背板的使用安装状态的下缘,并在靠近基座部件i101背板处弯向该侧基座部件i101的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i220的横截面为倒u字形,且两端设置有用于将换热器i220悬挂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上的悬挂固定结构;且换热器i220两端设有密封部件i221,由此在换热器i220的为倒u字形内部形成一个敞口腔室;换热器i220上固定有角形架i210,角形架i210上设有用于对连接管路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

配合参阅图4,风水道模块i300可移动地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上,具有底壳310和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壳310上的叶轮320,叶轮320的叶轮轴通过快拆连接机构适于与风扇电机i141的输出轴通过叶轮轴与风扇电机i141输出轴之间的位置移动实现连接及分离。风水道模块i300与基座模块i100的具体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风水道模块i300通过第一导向结构可滑动地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上,并通过卡扣结构和螺纹连接件对安装状态进行限位锁定。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向结构为第一滑撬结构,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导向结构也可以为第一导轨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风道和水道均形成于风水道模块i300的底壳310上。将风道和水道设置于风水道模块i300的底壳310上,当需要对风道和水道进行清洁时,可以直接拆出风水道模块i300实现对风道和水道的清洁,比起现有技术中将风道和水道设置于基座部件i101的底壳310上从而无法实现对风道和水道的清洁,本实施例能够对风道和水道的进行更好的清洁。此外,本实施例将电气组件设置于基座模块i100中,将风道和水道设置于风水道模块i300中,一方面可以实现直接拆装电气组件以便于对电气组件的检修和更换,另一方面使风道组件i320均与电气组件分属不同的模块,可以在需要对风道、水道及叶轮320进行清洁时,直接拆出风水道模块i300实现对风道组件i320的清洁,比起现有技术中将风道和水道设置于基座部件i101的底壳310上从而无法实现对风道和水道的清洁,或者将电气组件与叶轮320固定连接或将电气组件也固定安装于形成有风道和水道的底壳310上而导致的在清洁风道、水道或叶轮320时电气组件沾上液体从而影响电气组件的性能,本实施例既能实现对风道、水道及叶轮320的清洁,又可以实现风道、水道及叶轮320在从基座模块i100上拆出时与电气组件分离,避免电气组件沾到液体受损。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外观模块i400至少具有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模块i100上的导风模块i430,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模块i100和/或风水道模块i300的出风框模块i420,和可拆卸地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上的壳体模块i410。

壳体模块i410可拆卸地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上,如图5所示,包括面板i412体,及可拆卸地安装于面板i412体上的过滤网i419和面板i412。面板i412体包括安装架i411,及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架i411两端并与基座部件i101的两端相对应的两个侧面板i413。将面板i412体分为安装架i411,及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架i411两端并与基座部件i101的两端相对应的两个侧面板i413,可以在需要对安装于基座部件i101端部位置处的结构进行拆出时,直接拆下对应端处的侧面板i413,即可拆出该结构,而无需再拆下安装架i411。壳体模块i410与基座模块i100的具体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壳体模块i410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上。

如图5所示,出风框模块i420的具体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拆卸地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上,或可拆卸地安装于风水道模块i300上,或可拆卸地同时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和风水道模块i300上。在本实施例中,出风框模块i420可拆卸地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和风水道模块i300上,具体地,出风框模块i420具有出风框i421,出风框i421通过第二导向结构可滑动地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上,并通过与风水道模块i300配合的滑轨结构及卡扣结构实现对安装状态的限位锁定。出风框i421上至少设置有部分出风口,在出风口处设有扫风机构。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导向结构为第二导轨结构i900,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二导向结构也可以为第二滑撬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出风框i421上至少设置有部分出风口,在出风口处设有扫风机构。

如图6所示,导风模块i430可拆卸地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上。导风模块i430与基座模块i100的具体安装方式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模块i430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上。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模块i430包括可与导风驱动盒i102上的导风电机可拆卸连接的导风板组件,导风板组件包括外导风板i431和内导风板i432。导风模块i430上设置扫风机构,扫风机构为可与导风驱动盒i102上的扫风电机可拆卸连接的扫风组件i433。

电气组件不限制于安装于基座模块i100的基座部件i101上,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电气组件也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风水道模块i300的底壳310上,优选电气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壳310的端部。这样同样可以实现直接拆装电气组件以便于对电气组件的检修和更换。

在装配过程中:

首先,分别对基座模块i100、风水道模块i300、热交换模块i200、出风框模块i420和导风模块i430内的各个零件在对应的预装流水线上进行预装,使基座模块i100、风水道模块i300、热交换模块i200、出风框模块i420和导风模块i430分别形成五大独立的预安装模块。

之后,在总装流水线上,以基座模块i100作为装配基础,先将热交换模块i200和风水道模块i300分别与基座模块i100进行装配。具体地,先将基座模块i100设有电机支架的一侧朝上安置在总装流水线上,并将第二导轨结构i900的导轨座安装到基座部件i101上;再将,热交换模块i200采用自上而下的路径装配到基座模块i100上,并使组装后基座模块i100的背板与换热器i220之间空腔的敞口朝向预定的方向;之后,沿基座模块i100的背板与换热器i220之间空腔的敞口所朝向的预定方向将风水道模块i300装入上一部组装的部件中。

然后,将壳体模块i410的面板i412体与基座模块i100进行装配,再将过滤网i419装配到面板i412体上;之后,将出风框模块i420通过第二导轨结构i900安装到基座模块i100上;然后,将面板i412与面板i412体进行装配。

最后,将导风模块i430与基座模块i100进行装配,完成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整机的装配。

其中,在出风框模块i420安装后,在出风框i421上的出风口处安装导风模块i430。

上述装配过程中,在安装时,先将基座模块i100、风水道模块i300、热交换模块i200、出风框模块i420和导风模块i430这五大模块先进行预装,再在总装流水线上对壳体模块i410的零件及上述五大模块一起进行总装,通过对五大模块先进行预装,可以极大地减少整机装配所需的时间,提高装配效率,并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同时为后续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打下基础。同时,在拆卸时基座模块i100、风水道模块i300、热交换模块i200、出风框模块i420和导风模块i430这五大模块是可以以模块为单位进行拆卸,这样同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拆卸效率,便于对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某个结构进行清洗或维修、更换。此外,在设计时,可以将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内的各个结构分成基座模块i100、风水道模块i300、热交换模块i200、出风框模块i420、导风模块i430和壳体模块i410六大模块的形式来设计,简化设计人员的产品设计过程,提高设计效率。

上述实施例的装配过程可替换为:

首先,分别对基座模块i100、风水道模块i300、热交换模块i200、壳体模块i410、出风框模块i420和导风模块i430内的各个零件在对应的预装流水线上进行预装,使基座模块i100、风水道模块i300、热交换模块i200、壳体模块i410、出风框模块i420和导风模块i430分别形成六大独立的预安装模块;

之后,在总装流水线上,以基座模块i100作为装配基础,先将热交换模块i200和风水道模块i300分别与基座模块i100进行装配。具体地,先将基座模块i100设有电机支架的一侧朝上安置在总装流水线上,并将第二导轨结构i900的导轨座安装到基座部件i101上;再将,热交换模块i200采用自上而下的路径装配到基座模块i100上,并使组装后基座模块i100的背板与换热器i220之间空腔的敞口朝向预定的方向;之后,沿基座模块i100的背板与换热器i220之间空腔的敞口所朝向的预定方向将风水道模块i300装入上一部组装的部件中,将叶轮320设置在热交换模块i200中的换热器i220中,并以可拆卸方式与基座模块i100连接;使叶轮320的叶轮轴与风扇电机i141的输出轴结合。

然后,将壳体模块i410与基座模块i100进行装配,再将出风框模块i420通过第二导轨结构i900安装到基座模块i100上。具体地,将壳体模块i410通过将侧面板i413与基座部件i101的背板卡扣或滑轨连接安装并罩在上述组装的部件上,再将出风框模块i420可移动地安装在基座部件i101上。

最后,导风模块i430与基座模块i100进行装配,完成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整机的装配。具体地,在出风框模块i420安装后,在出风框i421上的出风口处安装导风模块i430。

上述装配过程中,在安装时,可同时在不同的流水线上分别对六大模块分别进行预装,形成六大相互独立的预安装模块,然后在总装流水线上只需要对六大预安装模块进行总装即可完成对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整机装配,使得总装流水线大幅度缩短,同时配合六大模块同时预装,极大地减少了整机装配所需的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同时为后续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打下基础;这种六大模块的设计方式,在拆卸时也是以模块为单位进行拆卸,可以极大地提高拆卸效率,便于对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某个结构进行清洗或维修、更换。同时,将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内的各个结构等分成基座模块i100、风水道模块i300、热交换模块i200、壳体模块i410、出风框模块i420和导风模块i430六大模块的形式来设计,可以简化设计人员的产品设计过程,提高设计效率,并进一步降低空调器的整机开发成本,且便于设计人员针对不同使用场合、不同用户及不同使用面积的需求,对部分模块的结构进行调整。

下面分别对各个模块进行说明。

实施例2

一种模块化空调器,包括基座模块,热交换模块,风道部件以及外观模块。

如图7至图15所示,所述基座模块用于安装在室内墙体等可吊挂支撑体上,也作为生产线上总装装配的基础部件。其包括适于安装在支撑体上的基座部件i101,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的电机支架、电机组件和电控部件。

所述电机支架设置在靠近所述基座部件i101在长度方向上一端的位置,且使所支撑的电机g220的输出轴的轴线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支架由电机支座d51、电机压板g250及电机端盖构成。

其中所述电机支座d51与所述基座部件i101一体成型,比如注塑成型。所述电机压板g250扣合在所述电机支座d51上通过螺钉固定,限制了电机组件中的电机g220在转轴径向的运动,并共同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并周向抱紧电机组件中的电机g220的腔室,所述腔室靠近所临近的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端部一侧成为安装端,所述安装端允许所述电机g220轴向嵌入及退出所述腔室,而其所远离的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端部一侧构成限位端,所述限位端限制嵌入所述腔室的所述电机g220向所远离的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端部进一步移动。所述电机端盖g240可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端,以限制安装在所述腔室中的所述电机g220向着退出所述腔室的方向移动,见图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部件包括将主板与变压器等其他控制元件一起放置于其中的电器盒r172。所述电器盒r172通过底端的两个犄角卡扣插放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然后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所述电器盒r172内部结构固定安装所述主板,所述电器盒r172的接线板则平行于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电器盒r172内。所述主板以垂直于所述电机g220的输出轴的轴线的状态安装在所述电器盒r172。为避免所述电器盒r172在沿所述电机g220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移出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路径上与其他部件之间的机械干涉,根据该路径上的贯通截面,所述电器盒r172设计有台阶形轮廓。同时,所述电器盒r172内部结构设计有凸台,凸台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让位外部电机组件,一方面是为了加强所述电器盒r172本身的结构强度。主板元器件一侧朝所述电器盒r172里侧安装,使得所述主板的元器件排布可充分利用多个凸台间的空间,使得所述电器盒r172结构形式在空间占用上更具有优势。

所述电机组件包括上述的所述电机g220外还包括驱动所述外观模块中的导风模块动作的伸缩电机、导风电机,以及扫风电机。在本实施例中,一对导风驱动盒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远离所述电机支架一侧的所述导风驱动盒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该侧的支架结构上,靠近所述电机支架一侧的所述导风驱动盒通过底端的卡扣卡在电机支架上并用螺钉固定。每一所述导风驱动盒中可滑动地设置有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的头部沿所述导风驱动盒一侧的伸出口可伸缩地伸出。所述导风电机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风驱动盒上的伸缩电机及设置在一侧所述连杆组件头端的导风电机和设置在另一侧连杆组件头端的扫风电机。所述连杆组件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与所述伸缩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导风电机的输出轴驱动所述导风板,所述扫风电机的输出轴驱动扫风板。与所述导风电机及所述扫风电机连接的导线分别从各自所处的所述连杆组件穿过。

连接室内机中各个负载,如显示器、电机、wifi盒、冷等离子等电器元件的电线通过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的布线槽固定布置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各个所述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到一个集线器上,并通过所述集线器与所述电器盒r172可插拔电连接。所述集线器通过底端的犄角卡扣插放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的限位孔上,再通过螺钉固定到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或所述电机压板g250上。所述集线器上设有针脚接口,而所述电器盒r172上与所述针脚接口对应的安装位置设有连接针脚,在所述电器盒r172内对应所述连接针脚处设有集线盒,主板对应各个负载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集中设置在所述集线盒中。由于在所述电器盒r172中设有与所述集线器对应的所述集线盒,有利于元器件线集中走线及捆扎,并因此使得电器盒r172部件作为独立的结构能够拆卸下来。所述集线器与所述电器盒r172通过限位筋及限位孔进行配合。在所述电器盒r172内部将对应强电的器件与对应弱电的器件分区域设置,以减少各个电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

所述电器盒r172作为空调器的电器控制部分,是空调器经常拆卸的部件,其安装是否到位对空调器能否正常使用至关重要。本实施例中设置有所述电器盒r172安装功能保护,针对所述电器盒r172与所述集线器进行对接时,所述集线器内的转接板与所述电器盒r172内的主板出现未连接、连接不到位情况发生,通过逻辑控制,实现所述电器盒r172与所述集线器对接是否良好的报错控制及提示。

针对逻辑控制功能解析为:当所述电器盒r172或所述集线器安装不到位,致使空调器内机发生的故障在控制功能端时,检测到未连接或连接不到位,通过维修后检测空调器正常工作,则维修工作结束。

通过设计开发一种电器盒r172安装保护功能,保证了电器盒r172安装到位,提高了空调器模块化设计程度。

此外,在所述电机压板g250两边各设计有翅状筋板,一条是挡水筋板,一条是挡管筋板,换热器的连接管路从这两个所述翅状筋板间的卧槽走管,起到了限制换热器连接管路左右碰撞,避免对导风驱动盒的碰撞造成导风驱动盒位置错位,而影响导风板伸缩精度。同时,挡水筋板把换热器上的冷凝水引到底壳上的里,起到引水作用

紧靠所述电机压板g250两边的所述翅状筋板均设有螺钉安装柱,所述电机压板g250与一个管压板配合使用,所述管压板通过螺钉与所述螺钉安装柱配合固定在了电机压板g250上,把所述换热器的所述连接管路牢靠固定在所述电机压板g250上两所述翅状筋板间形成的卧槽内,将所述换热器的所述连接管路在垂直墙面方向固定。所述电机压板g250起到了走管、限管的作用。所述换热器的所述连接管路从电机压板g250上走管,提高了空调器内部空间利用率。同时在所述管压板上设置有负载的走线卡槽,使得空调器内部走线更加规范合理化。

在装配时,通过所述电机支架与电机压板g250上的螺钉孔对好位置,用螺钉固定电机压板g250在所述电机支架上。换热器的连接管路安放在电机压板g250两所述翅状筋板间的卧槽内。所述翅状筋板不仅起到了把换热器上的冷凝水引流到底壳上的排水系统里,而且也起到了限制换热器连接管路的作用。所述翅状筋板同时还起到了限制换热器连接管路的作用,及防撞作用:在运输或进行跌落实验时,换热器连接管路会左右晃动。所述翅状筋板就限制了其左右晃动,避免换热器连接管路对导风驱动盒的碰撞发生位置错误,影响导风驱动盒在驱动导风板时伸缩精度使得导风板运行发生振动或倾斜。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电机压板g250使得连接管路从所述电机压板g250上部走管,与所述管压板配合使用,限制了换热器连接管路垂直墙面方向的运动,更加充分利用优化了空调器内部空间占用率。

在电机压板g250上设计有螺钉安装柱,是为了固定牢靠,同时也是为了固定管压板,限制了换热器连接管路垂直墙面方向的运动。

所述基座部件i101对应驱动模块线和环境感温包线设置有所述走线槽和所述走线卡扣,具体为在生产总装线上进行安装时,首先把环境感温包线从集线器引出后,放进如图1所示的走线槽内,用第五卡扣d55、第六卡扣d56、第七卡扣d57卡住环境感温包线;把左侧的驱动盒线从集线器内引出后卡进走线槽内,分别用第一卡扣d50、第二卡扣d52、第三卡扣d53、第四卡扣d54、第五卡扣d55、第六卡扣d56、第七卡扣d57卡住左驱动盒线,完成基座上走线排布,见图1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通过滑轨装置d52与所述空调器的出风组件d42的出风框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出风组件d42能够沿着所述滑轨装置d52滑出所述基座。方便了出风组件d42拆卸清洗。

具体地,所述滑轨装置d52包括在使用状态下竖向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滑轨座,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轨座的滑槽内的滑动架,以及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架上的滑轨端杆,所述滑轨端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出风框。在所述滑轨端杆上成型有一个卡钩,所述卡钩与成型在所述出风框上的卡接槽插接配合连接,见图8和图15所示。

为了方便风道部件的拆装,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基座上对使用状态下的所述风道组件沿竖直方向及垂直于所述基座方向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及用于引导所述风道组件滑动进入所述基座安装位置的滑桥结构d46。使风道部件沿着所述滑桥结构滑出,方便风道部件的清洗,见图9和图10所示。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包括分列左右成型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背板上,豁口朝向与敞口腔室的敞口方向一致的限位钩d44,及对应所述风道部件的底壳的底壳下缘处,分列左右成型有第一限位台d47和第二限位台d48;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壳上部,对应地适于在沿所述敞口腔室装入后,嵌入所述限位钩d44中的嵌片,及在所述嵌片嵌入所述限位钩d44中时,适于支撑在两个限位台上的所述底壳的所述底壳下缘;分列左右设置在所述底壳下部轴向垂直于所述基座部件i101背板的第二固定孔,成型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与所述底壳安装位置时的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的第二螺孔,以及用于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二螺孔螺旋连接的第二螺钉,见图1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对应所述风道组件的底壳侧缘、并与所述底壳侧缘配合起到位置装配到位辅助作用的指示结构d45。具体地,所述指示结构d45为卡扣结构,卡扣结构起到位置装配到位的辅助作用,拆卸或安装时,当听到“达”声响后表示底壳已安放到位。分列在底壳下缘的限位台起到了举托作用,可防止拆卸滑桥结构上的螺钉后,风道部件滑落。拆卸时,把风道部件向垂直墙面的方向稍微抬高,使其风道部件从两个限位台脱出,手动拉动风道部件,使其沿着滑桥结构向下滑动,完成拆卸,见图10所示。

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电器盒r172均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右侧,并且所述电器盒r172位于所述电机g220的外侧,检修时,先从基座右侧将电器盒r172拆出,待电器盒r172拆出后露出电机组件,然后再将电机组件从基座右侧拆出。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电器盒r172还可以设置在基座长度方向的不同侧,例如,所述电器盒r172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右侧,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左侧,所述电器盒r172和所述电机组件分别从所述基座的对应的侧部拆出;例如,所述电器盒r172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左侧,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右侧;例如还可以是,所述电器盒r172与所述电机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基座左侧,见图12、图13和图14所示。

以上描述内容是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器基座模块的整体介绍。以下根据附图对所述基座模块中的各具体部件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根据附图对所述电机组件从基座部件的一侧拆出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如图41至图4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支座g210,设置在空调器上的基座部件i101上;电机g220,安装在电机支座g210上,电机g220的电机轴上具有用于实现电机轴与空调器中风叶轴快速拆卸的快拆连接结构;限位组件,用于对电机g220进行限位;其中,电机g220具有通过快拆连接结构与风叶轴传动连接,并通过限位组件限位的工作位置,以及通过快拆连接结构与风叶轴快速拆卸,并通过限位组件解除限位的快拆位置。这样保证电机g220在工作位置能够正常平稳运行的同时,在需要对电机g220进行售后维修时,只需将电机组件中的限位组件解除限位,并通过快拆连接结构快速的实现电机轴与空调器中风叶轴的拆卸,之后可以直接将电机g220从空调器中拿出,由于无需在空调器内部为了将电机轴和风叶轴进行拆卸和旋拧螺钉,这样省时省力,降低了售后成本和时间。

如图45和图46所示,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快拆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电机轴上的卡爪,对应的在空调器中的风叶轴上设置有与卡爪配合的卡槽,在电机g220的工作位置,电机组件中电机g220上的卡爪伸入卡槽中,电机轴转动时带动风叶轴转动,在电机g220的快拆位置,在解除电机g220的锁定后,在对电机g220进行拆卸时,卡爪从卡槽中抽出,可快速实现电机g220的拆卸,便于后续进行维修。可以理解的是,快拆连接结构也可以是包括设置在电机轴上的卡槽,对应的风叶轴上设置有与卡槽配合的卡爪,同样能够实现电机轴与风叶轴快速拆卸连接的目的。

优选地,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在电机组件中电机轴上的卡爪为螺旋卡爪g361,对应卡槽为螺旋卡槽g370,这样在电机g220的工作位置,电机轴的转动会使螺旋卡爪g361和螺旋卡槽g370在螺旋面的作用下相互靠近,电机轴和风叶轴在转动过程中不易发生分开的问题,保证处于工作位置的电机g220能够平稳的运行。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螺旋卡爪g361设置在电机轴套g311上,电机轴套g311安装在电机轴,电机轴套g311与电机轴上均开设有电机轴套安装孔,电机轴套g311与电机轴通过穿过电机轴套安装孔的螺钉可拆卸安装,在一未图示变形实施例中,电机轴套g311与电机轴一体成型。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机支座g210与电机组件的基座部件i101之间一体成型,更具体电机支座g210和基座部件i101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这样能够在空调器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无需单独的进行电机支座g210的制造和安装,提高了空调器产品的制造效率,同时不会因为电机支座g210和基座部件i101的安装不当问题导致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响。

具体地,对于本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电机组件在工作位置平稳运行的限位组件,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组件包括:电机压板g250,用于与电机支座g210配合以对电机g220在电机g220的径向方向进行限位;以及电机端盖,用于与电机支座g210配合以对电机g220在电机g220的轴向方向进行侧向限位,从而是实现了电机g220在多个方向的限位,保证处于工作位置的电机g220运动的平稳性。

从而在本实施例中的电机g220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时,首先把空调器中的侧面板和用于对电机g220进行侧向限位的电机端盖进行拆卸,然后拆卸固定电机压板g250的螺钉后把电机压板g250进行拆卸。因电机轴套g311螺旋结构形式的存在,使得电机g220在快拆位置可实现与风叶轴达到快速的分离,此时手动拉动电机g220向有方向即可移出。

其次,根据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器中走线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图29为电机压板的结构示意图,电机压板包括压板本体c1。压板本体c1朝向电机一侧具有与电机配合的配合结构,电机压板与电机支座固定配合实现对电机的固定。压板本体c1背向电机的一侧并列设置有第一加强壁c3和第二加强壁c4。第一加强壁c3和第二加强壁c4延伸方向相同,具有设定距离的间隔,两者之间区域为固定槽c5。换热器的连接管在电机压板顶部走位,从第一加强壁c3和第二加强壁c4之间的固定槽c5中走管。

连接管在电机压板顶部走位,优化了空调器内部零件安装位置,提高了空调器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固定槽c5的设置可有效防止连接管左右碰撞,避免对驱动模块的碰撞造成驱动模块位置错位,而影响导风板伸缩精度。

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表面会产生冷凝水。第一加强壁c3为挡水结构,用于将换热器上的冷凝水引流至底壳上的水路,方便走水,起到了引流作用。

电机压板与电机支座分别通过一体工艺一体成型,例如铸造成型、注塑成型。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加强壁c3不仅起到了把换热器上的冷凝水引流到底壳上的水路里的引水作用,而且也起到了限制连接管的作用。第二加强壁c4不仅起到了限制连接管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防撞作用。在运输或进行跌落实验时,换热器的连接管会左右晃动。第二加强壁c4限制了其左右晃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压板,本申请中的电机压板不但本身的功能增加,功能多样化,也充分利用了空调器内部空间,提高了空调器内部空间占用率,更加适应了空调器模块化设计的要求。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固定槽包括分别对应连接管设置的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即,压板本体c1背向电机的一侧设置有三个并列的加强壁,相邻两个加强壁之间为一个固定槽。两个固定槽分别对应连接管,用于分别限制连接管的左右晃动。如此设置,可保证较好的限位效果。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第一加强壁c3和第二加强壁c4可替换为简单的凸起结构,也可替换为普通板状结构。组成固定槽c5的凸起结构或板状结构的延伸长度应以能够限制连接管的左右晃动为设计标准。形成固定槽c5的加强壁、凸起结构和板状结构统称为组成固定槽c5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压板本体c1对应固定槽c5的顶端扣设有管压板。管压板固定设置于压板本体c1,用于连接管在上下方向的限位,从而防止连接管从固定槽c5顶端脱离。压板本体c1与管压板相互配合将连接管牢靠地限制在电机压板的固定槽c5内。电机压板和管压板起到了走管、限管的作用。

从图29和图30中可以看出,压板本体c1设置有第一安装孔c2。管压板上对应的第一安装孔c2设置有第二安装孔c8。压板本体c1与管压板安装时,第一安装孔c2和第二安装孔c8相对,两者穿设有第一螺纹连接件。通过第一螺纹连接件实现管压板和压板本体c1固定配合。

压板本体c1对应空调器的中框结构设置有第三安装孔c6。压板本体c1和中框结构通过穿设于第三安装孔c6的第二螺纹连接件相连。如此设计电机压板还起到了固定中框结构的作用,功能更加多样化,整机可靠性更高。

为了限制连接管在固定槽c5上下方向的运动,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固定槽c5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对应顶端位置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延伸方向垂直于另一侧面。限位凸起的设置用于限制连接管在固定槽c5上下方向的运动。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固定槽c5顶端设置延伸板,延伸板用于限制连接管在固定槽c5上下方向的运动。

管压板包括管压板本体c7,管压板本体c7为板状结构,其背离电机压板一侧设置有走线结构。走线结构包括走线槽和走线卡扣。走线槽根据负载线设计路线延伸,走线卡扣用于将负载线限制在走线槽中。空调器的负载线:环境感温包、显示器线c152、地线c155、wifi盒线c151以及冷等离子或驱蚊器线c153,均需要经过走线结构限位。走线结构的设置使其负载走线更加规范合理化,提高了售后维修检测便利性。

请参考图30和图31,本实施例中,管压板本体c7上走线结构包括第一走线结构c12、第二走线结构c10、第三走线结构c11、第四走线结构c9、第五走线结构c13和第六走线结构c14。其中,第一走线结构c12包括并列设置且具有设定距离间隙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延伸方向平行,均垂直于管压板本体c7。第一侧板为连续的板状结构,第二侧板包括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之间具有设定距离的开口。第一侧板顶端设置有朝向第二侧板延伸的挡板。为了便于装卸负载线,该挡板对应开口位置设置。负载线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区域走线,通过挡板限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区域即为走线槽,挡板即为走线卡扣。第二侧板也可均为连续的板状结构。

第二走线结构c10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延伸方向平行,均垂直于管压板本体c7。第一侧板朝向第二侧板的侧面设置有朝向第二侧板延伸的卡扣凸起,卡扣凸起靠近第一侧板顶端设置。负载线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区域走线,通过卡扣凸起限制。即,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区域为走线槽,卡扣凸起为走线卡扣。

显而易见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可均设置有卡扣凸起。两者的卡扣凸起可相对,也可错开。

第三走线结构c11、第四走线结构c9、第五走线结构c13和第六走线结构c14相同,均为l型结构。该l型结构一端与管压板本体c7固定相连,与管压板本体c7配合形成限制导线运动方向的走线槽。l型结构另一端设置有朝向管压板本体c7延伸的卡扣凸起,该卡扣凸起为走线卡扣。管压板本体c7即为l型结构的安装结构。

走线槽也可为开设于管压板本体c7上的凹槽结构。

基座部件i101上还设置有走线结构,同样包括走线槽和走线卡扣。如图32所示,基座部件i101包括第七走线结构和第八走线结构,用于限制驱动模块线c156和环境感温包线157,具体结构可与管压板上的走线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图33是基座部件i101上另一位置走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基座部件i101包括第九走线结构c17。用于限制内外机连接线c173、信号线c174和电源线c175。该第九走线结构c17包括走线槽和扣设于走线槽的卡线板c172。其中卡线板c172为沿走线槽延伸方向延伸设定长度的板状结构。卡线板c172的延伸长度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板状结构的宽度应覆盖走线槽。走线槽两侧设置有卡板槽,卡线板c172卡设在该卡板槽中,实现对设置在走线槽中的负载线的固定。卡线板c172即该走线槽的走线卡扣。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走线槽顶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卡线板c172的卡线扣c171。卡线扣c171也可配合卡线槽使用。

在生产总装线上进行安装时,首先把环境感温包线c154从集线器r104引出后,放进基座部件i101的第八走线结构;把驱动模块线c156从集线器r104内引出后卡进第七走线结构中;把电源线c175、内外机连接线c173和信号线c174卡设在第九走线结构c17中,完成基座部件i101上走线排布。

在生产总装线上进行安装时,首先把冷等离子或驱动器线从集线器r104引出,依次卡入第一走线结构c12和第三走线结构c11;把环境感温包线c154和地线c155从集线器r104引出,依次卡入第一走线结构c12、第二走线结构c10和第四走线结构c9;把显示器线c152从集线器r104引出,通过第五走线结构c13卡在压管板上,显示器放在面板上;把wifi盒线c151从集线器r104引出,通过第六走线结构c14卡在管压板上,把wifi盒放在面板或面板体上。

本实施例中,走线结构具体结构对应负载线类型不同,显而易见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合适的走线结构。并且不同导线可选择同一走线结构。

走线结构的设置使得空调器的内部导线按照既定设计的走线结构走线,使得走线更加规范化、合理化。避免了可能产生的干扰,大大提高总装效率和后期维护效率,对工作人员的人体安全性更高。另外,走线结构使得导线分散固定,走线结构和走线卡扣的配合使导线更加牢固,避免了导线与壳体发生碰撞产生噪音问题。

再者,根据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器基座模块中集线器结构的具体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47至图49所示,用于连接多个负载与电器盒的所述集线结构,具有多个负载接线端子r41和至少一个中间接线端子r42,多个负载接线端子r41用于与多个负载一一对应连接;至少一个中间接线端子r42与对应的负载接线端子r41电连接且用于与电器盒r172的至少一个主板接线端子r1713可拆卸地对应连接,以使多个负载接线端子r41集成在集线结构上便于对电器盒r172进行独立拆卸。

应用本实施例的集线结构,将与所有负载连接的负载接线端子r41集成在集线器r104上,集线器r104上的中间接线端子r42与电器盒r172的主板接线端子r1713可拆卸地连接,使得电器盒作为整体可独立拆卸,模块化程度更高,实现空调器的集成化和模块化。这样,一方面大大减轻了生产装配时接插线及理线的工作量,使得走线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方便售后维修人员将电器盒拆下进行检修工作,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器盒内部连接负载过多、不易拆装和维修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集线结构为集线器,集线器包括转接板r1042,多个负载接线端子r41和至少一个中间接线端子r42形成在转接板r1042上。转接板r1042是接线端子的承载体,可以便于固定接线端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7所示,集线器还包括与至少一个中间接线端子r42对应的至少一根中间连接线r30,中间连接线r30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接线端子r42和主板接线端子r1713插接连接。所有负载的接线端子都接插在集线器r104上,中间连接线r30的一端的接线端子接在主板f2上相对应的接线端子,连接线的另一端的接线端子接在集线器r104对应的中间接线端子上。集线器上的接线端子通过中间连接线实现与主板上的接线端子的连接,通过线的软连接方式,连接可靠,不仅实现主板对负载的控制,而且使得集线器与电器盒之间在碰撞时起到缓冲作用。维修检测时,将侧板组件拆卸下来,这时露出电器盒,然后将电器盒往外拉出一点,漏出中间连接线,拔掉接插在集线器上的中间连接线的接线端子,这样就不用一一拔掉所有负载的接线端子,此时电器盒就可以整体从侧面拉出,极大减轻了维修检测时的工作量。连接线的根数为两根时,一根为强电连接线,另一根为弱电连接线;连接线的根数为三根时,其中两根为弱电连接线,另一根为强电连接线。当然,连接线的根数也可以为一根,这时强电端子和弱电端子共用一根连接线,或者,连接线的根数也并不限于此,根据需求可以设置为更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8所示,集线结构还包括安装基体r1041,安装基体r1041用于固定在空调器的机架上,转接板r1042安装在安装基体r1041上。安装基体r1041方便安装和固定转接板,使得转接板不会直接暴露在空调器内部,保证了转接板的安全运行,同时减少了在拆除电器盒时整理多个负载连接线的工作量,便于主板与电器盒的拆卸,还使得转接板易与电器盒安装,减小了转接板与电器盒的整体安装占用空间。同时,也便于通过安装基体将集线器固定在机架上,固定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基体r1041为槽体结构,转接板r1042安装于槽体结构中,槽体结构的大小与转接板r1042的大小适配。安装基体的大小与转接板的大小适配,最大程度上减小了集线器在空调器内部的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基体r1041具有与电器盒r172插接配合的插接部。拆卸简便,便于维修人员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8所示,插接部包括在安装基体r1041一侧端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插孔r66及形成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插孔r66之间的第一插板r67,多个第一插孔r66和第一插板r67分别用于与电器盒r172上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插板r1722和形成在相邻的两个第二插板r1722之间的第二插孔r1723配合。安装基体和电器盒通过插孔与插板的配合实现固定,其为安装基体本身的结构形成,不需要额外部件的加入,空间占用小,方式简单,连接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8所示,槽体结构包括承载基板r69及设置在承载基板r69上的4个筋板r65,承载基板r69呈矩形,承载基板r69竖直放置,4个筋板r65设置在承载基板r69的边沿处,多个第一插孔r66形成在一个筋板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8所示,集线器结构的外侧壁上设有固定卡钩r68,固定卡钩r68和集线器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固定负载连接线的固定空间。固定空间用于固定负载连接线,走线规范。固定卡钩固定在具有第一插孔的筋板上。第二插板与第一插孔的底壁之间形成过线通道,负载连接线从过线通道处出来之后通过固定空间出来。优选地,固定卡扣为两个,两个固定卡扣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7、图51和图52所示,安装基体r1041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空调器的基座部件i101固定的连接结构。这样便于集线器安装,提高装配效率。连接结构包括成型于安装基体r1041上的至少一个螺钉孔r1044和卡扣r1043。集线器通过卡扣插放在机架上的安装孔,并且螺钉穿过螺钉孔与螺钉柱上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连接更牢固可靠,最大程度的节省空间占用率,提高装配效率。当然,集线器也可以通过两个螺钉固定在机架上,或集线器仅通过卡扣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机架上。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为基座部件i101、面板、面板体、电器盒r172或电机压板,集线器r104的安装位置优选设置在基座部件i101上,当然集线器也可以放置在面板体上、面板上、电器盒底部、电机压板上或嵌入电器盒中。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基体r1041注塑成型,方便加工,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负载包括显示器、电机、wifi盒、环境感温包、管温包、冷等离子、驱蚊器、驱动盒、辅助电加热负载、湿度传感器及地线。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负载的个数为至少一个,根据需求选择负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0所示,电器盒包括盒体f1和与盒体f1可拆卸地连接的盒盖f4,主板f2设置在盒体f1中。如图51和图53所示,电器盒的外底壁上设有安装卡扣r1727,基座部件上设有与安装卡扣r1727配合的安装孔r1012。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图54和图55示出了另一种集线结构,该实施例的集线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集线结构的区别在于插接部的具体结构不同。在该实施例中,插接部为用于与电器盒r172朝向集线器方向延伸的插板r1721配合的插槽r64。安装基体和电器盒通过插槽和插板的配合实现固定,其为安装基体本身的结构形成,不需要额外部件的加入,空间占用小,方式简单,连接可靠。

在该可变换实施例中,安装基体r1041上开设有允许负载连接线通过的若干个过线槽。安装基体上若干个过线槽的设置,方便了处于不同位置的多个负载与转接板上的多个接线端子的连接。若干个过线槽包括分开设置的强电负载过线槽r61、弱电负载过线槽r62和显示器过线槽r63。强电负载过线槽r61设置在安装基体r1041一侧端,弱电负载过线槽r62设置在安装基体r1041一侧端,显示器过线槽r63设置在安装基体r1041顶端。若干个过线槽区分为强电负载过线槽、弱电负载过线槽和显示器过线槽,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同负载连接线的交叉缠绕。

在该可变换实施例中,强电负载过线槽r61和弱电负载过线槽r62分别设在安装基体r1041的上下两端。这样使得强电与弱电分开,减少了强电负载连接线与弱电负载连接线的交叉缠绕,走线更规范。

在该可变换实施例中,安装基体r1041一侧端包括朝向电器盒r172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一对筋板r65,一对筋板r65之间的空间形成插槽r64。结构简单,制造简便,成本低廉。

在该可变换实施例中,槽体结构包括承载基板r69及设置在承载基板r69上的5个筋板r65,承载基板r69呈矩形并竖直放置,4个筋板r65设置在承载基板r69的边沿处,另一个筋板与其中的两个筋板平行设置,三个平行的筋板中的两个距离较小的筋板形成插槽。优选地,5个筋板中的两个是短筋板,另外三个是长筋板,中间的长筋板靠近一个长筋板设置,插槽形成在两个距离较小的长筋板之间,过线槽形成在两个距离较小的长筋板中的外侧的长筋板和承载基板上。中间的长筋板上设有过线凹槽。

在该可变换实施例中,电器盒上设有供中间连接线r30通过的接线孔。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图56至图5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集线结构,该实施例的集线结构与上述可变换实施例集线器的区别在于过线槽和过线凹槽的数量不一样。在该可变换实施例中,过线槽为三个,一个为强电负载过线槽,另两个为弱电负载过线槽,过线凹槽的数量也为三个,一个为强电负载过线凹槽,另两个为弱电负载过线凹槽。在该可变换实施例中,过线槽为两个,一个为强电负载过线槽,另一个为弱电负载过线槽,过线凹槽的数量也为两个,一个为强电负载过线凹槽,另一个为弱电负载过线凹槽。当然,过线槽和过线凹槽的数量并不限于此,根据需求进行具体设定。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图5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集线结构,该可变换实施例的集线结构与本实施例集线器的区别在于集线器与电器盒的连接方式不同。在该可变换实施例中,中间接线端子r42与主板接线端子r1713插接连接。主板与集线器上的转接板无需软连接线,通过中间接线端子直接与电器盒内的主板接线端子进行插接连接,实现集线器与电器盒的硬连接,连接可靠,拆装方便;通过把所有负载接线端子集成到转接板上,从集线器引出各种负载连接线连接各种负载。维修时,先将侧板组件拆卸下来,这时露出电器盒,然后将电器盒往外拔出来即可进行维修。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图60和图61示出了一种集线结构,其与本实施例的集线结构的区别在于集线器与电器盒的连接方式不同。在该可变换实施例中,集线结构包括注塑件r50和多条负载线,注塑件r50用于固定在空调器的机架上,注塑件r50上设有多个通孔r51;多条负载线与多个通孔r51一一对应设置,负载线的第一端与负载连接,负载线的第二端具有中间接线端子r42并固定在通孔r51中,主板接线端子r1713插入通孔r51中与中间接线端子r42插接连接。注塑件设计有多个方形孔,方形孔用于固定各种负载接线端子,这样把负载的接线端子都集中在这一件注塑件上,主板上相对应的负载接线端子也集中在某一区域,与注塑件上的负载接线端子一对一的插接连接,连接可靠,拆装方便。维修时,先将侧板组件拆卸下来,这时露出电器盒,然后将电器盒往外拔出来即可进行维修。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图62示出了一种集线结构,其与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集线器与电器盒的连接方式不同。在该可变换实施例中,集线结构为过渡线r80,过渡线r80的第一端具有中间接线端子r42,中间接线端子r42与主板接线端子r1713插接连接,过渡线r80的第二端分出多股负载线,负载线的端部与负载连接。过渡线的一端有两个接线端子直接与电器盒进行插接,过渡线的另一端分出多股负载线分别直接与负载相连接,连接可靠,拆装方便。过渡线的第一端具有两个接线端子,一个为强电接线端子,另一个为弱电接线端子。当然,过渡线的第一端也可以具有三个接线端子,其中两个为弱电接线端子,另一个为强电接线端子;或者,过渡线的第一端也可以具有一个接线端子,即将强电接线端子和弱电接线端子集成为一个接线端子,或者,过渡线的第一端的接线端子的个数也并不限于此,根据需求可以设置为更多。过渡线的条数为至少一条,根据需求选择过渡线的条数。先将侧板组件拆卸下来,这时露出电器盒,然后将电器盒往外拔出来即可进行维修。

电器盒r172通过集线结构与多个负载连接,集线结构为上述的集线结构。将与所有负载连接的负载接线端子r41集成在集线器r104上,集线器r104上的中间接线端子r42与电器盒r172的主板接线端子r1713可拆卸地连接,使得电器盒作为整体可独立拆卸,模块化程度更高,实现空调器的集成化和模块化。这样,一方面大大减轻了生产装配时接插线及理线的工作量,使得走线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方便售后维修人员将电器盒拆下进行检修工作,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器盒内部连接负载过多、不易拆装和维修的问题。

接着,根据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基座模块中集线结构的接线端子的排布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68和图71所示,本实施例的集线器具有分开设置的强电接线端子组和弱电接线端子组,强电接线端子组用于与强电负载、电器盒的主板f2连接,弱电接线端子组用于与弱电负载、主板f2连接,以使强弱电分开。

集线器具有分开设置的强电接线端子组和弱电接线端子组,这样使得强电接线端子组和弱电接线端子组之间是独立的,增强了抗电磁干扰能力增强,可优化emc。

集线器r104包括转接板r1042,转接板r1042的插接面上集成强电接线端子组和弱电接线端子组,强电接线端子组和弱电接线端子组在插接面上分别靠近插接面边缘。转接板是接线端子的承载体,便于固定接线端子。

插接面为矩形;强电接线端子组设置在矩形的相邻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的夹角处,弱电接线端子组中的接线端子分布在矩形的第一边和与第一边相对的第三边的边缘处,弱电接线端子组中的位于第一边的边缘处的接线端子与强电接线端子组沿第一边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转接板上的强电接线端子组和弱电接线端子组的排布达到较优状态,使得集线器的空间占用最小,实现最优空间排布,使整体集线器结构体积最优,在整机占用空间上更加有效合理。同时也便于与所有负载和电器盒连接,插接简便。当然,弱电接线端子组中的接线端子还可以分布在矩形的与第二边相对的第四边和第二边的边缘处及中部,弱电接线端子组中的位于第二边的边缘处的接线端子与强电接线端子组沿第二边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从上述描述可知,强电接线端子组位于相邻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的夹角处时,弱电接线端子组中的接线端子可以分布在四条边的边缘处,弱电接线端子组中的位于第一边和第二边的接线端子需要和强电接线端子组分别沿第一边和第二边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强电接线端子组包括具有间距的强电负载端子r11和强电中间端子r12,强电负载端子r11用于与强电负载连接,强电中间端子r12用于与主板f2连接。弱电接线端子组包括多个弱电负载端子r21和弱电中间端子r22,弱电负载端子r21与弱电中间端子r22之间具有间距,弱电负载端子r21用于与弱电负载连接,弱电中间端子r22用于与主板f2连接。

集线器r104还包括:强电连接线r31和弱电连接线r32,强电连接线r31的一个连接端子与强电中间端子r12插接连接,强电连接线r31的另一个连接端子与主板f2的强电端子r1711连接,弱电连接线r32的一个连接端子与弱电中间端子r22插接连接,弱电连接线r32的另一个连接端子与主板f2的弱电端子r1712连接;主板f2的强电端子r1711和弱电端子r1712分开设置。电器盒主板上的强电端子和弱电端子是分开的,连接电器盒与集线器的连接线上也分为强电连接线和弱电连接线,强电连接线和弱电连接线分别插在主板强弱端子上,然后与集线器上的强弱中间端子连接,可进一步有效做到强弱电分开,增强抗电磁干扰能力,优化emc。

强电负载端子r11为电机端子。多个弱电负载端子r21包括显示器端子、wifi盒端子、环境感温包端子、管温包端子、冷等离子端子、驱蚊器端子、驱动盒端子、辅助电加热负载端子及地线端子中的至少一个。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图65和图66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集线器结构,其与上述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强电中间端子r12和弱电中间端子r22之间的距离大小。在上述本实施例中,强电中间端子r12和弱电中间端子r22的比较大。而在该可变换实施例中,强电中间端子r12和弱电中间端子r22之间的安全距离a为至少3mm,这时强电端子r1711与弱电端子r1712之间的安全距离a也为至少3mm。这样可以使得转接板上设置更多的接线端子,也使得转接板体积更小。

在该可变换实施例中,集线器还包括连接线r33,连接线r33的一个连接端子与强电中间端子r12和弱电中间端子r22插接连接,连接线r33的另一个连接端子用于与主板f2连接。也就是说,连接线r33的两端分别连接转接板和主板。当强弱电端子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时,强弱电端子可以做成共用连接线上一个接线端子,可以做到连接线节省使用,一定程度上可节省成本。其中,安全距离a是指两个导线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器具易触及表面之间空间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b是指两个导线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器具易触及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路径。

在该可变换实施例中,强电中间端子r12和弱电中间端子r22之间的爬电距离b为至少4mm。

作为另一种可变换实施例,图67示出了一种集线器结构,其与上述可变换实施例的集线器结构的区别在于转接板和主板采用连接线的根数不同。在上述第一种可变换实施例中,连接线r33的一个连接端子与强电中间端子r12和弱电中间端子r22插接连接,连接线r33的另一个连接端子用于与主板f2连接,即转接板与主板通过一根连接线连接。而在可变换实施例中,转接板与主板通过两根连接线连接,具体地,集线器还包括强电连接线r31和弱电连接线r32,强电连接线r31的一个连接端子与强电中间端子r12插接连接,强电连接线r31的另一个连接端子与主板f2的强电端子r1711连接,弱电连接线r32的一个连接端子与弱电中间端子r22插接连接,弱电连接线r32的另一个连接端子与主板f2的弱电端子r1712连接。

作为变形,强电接线端子组和弱电接线端子组的排布方式也可以为如下:强电接线端子组设置在矩形的其中一条边的边缘处,弱电接线端子组中的接线端子分布在矩形的其余三条边中的至少一条边的边缘处,或者,强电接线端子组设置在矩形的其中一条边的边缘处,弱电接线端子组中的接线端子分布在矩形的其余三条边中的至少一条边的边缘处和中部。当然,强电接线端子组和弱电接线端子组的排布方式也并不限于此,只有能够实现强弱电分开的排布方式均可。

接着,根据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基座模块中集线器的安装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63和图66所示,本实施例的集线器具有与多个负载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接线端子,集线器具有至少一个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固定在空调的机架上,集线器用于与电器盒r172可拆卸地连接以使与多个负载连接的多个接线端子集成在集线器上便于对电器盒r172进行独立拆卸。

应用本实施例的集线器,将与所有负载连接的接线端子集成在集线器r104上,集线器r104固定在空调的机架上,集线器r104与电器盒r172可拆卸地连接,使得电器盒r172作为整体可独立拆卸,模块化程度更高,实现空调器的集成化和模块化。这样,一方面大大减轻了生产装配时接插线及理线的工作量,使得走线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方便售后维修人员将电器盒r172拆下进行检修工作,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器盒r172内部连接负载过多、不易拆装和维修的问题。并且集线器r104通过至少一个安装部安装在空调的机架上,便于集线器r104安装,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8、图69、图71和图72所示,安装部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安装部分别为卡扣r1043和螺钉孔r1044,机架上设有供卡扣r1043插入的限位孔,机架上设有与螺钉孔r1044配合的螺钉柱r1011或螺纹孔。也就是说,集线器r104通过卡扣r1043插放在机架上的安装孔,并且螺钉穿过螺钉孔r1044与螺钉柱r1011或螺纹孔配合,连接更牢固可靠,最大程度的节省空间占用率,提高装配效率。当然,集线器r104也可以通过两个螺钉固定在机架上,这时,机架上设有与两个螺钉孔一一对应的两个螺钉柱或螺纹孔,或者,集线器r104也可以仅通过卡扣r1043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机架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8和图70所示,集线器具有安装基体r1041和转接板r1042,转接板r1042成型有接线端子,安装基体r1041上成型有卡扣r1043和螺钉孔r1044。转接板r1042便于固定接线端子,安装基体r1041方便安装和固定转接板r1042,也便于通过安装基体r1041将集线器r104固定在机架上,固定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8所示,安装基体r1041的外底壁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柱,凸柱形成卡扣r1043。凸柱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集线器通过螺钉孔和凸柱的方式固定在机架上时,凸柱可以与限位孔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集线器仅通过凸柱的方式固定在机架上时,凸柱与限位孔过盈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9所示,安装基体r1041的外侧壁上具有向外伸出的安装耳r1045,螺钉孔r1044成型在安装耳r1045上。安装基体r1041的外侧壁上具有向外伸出的安装耳r1045,螺钉孔r1044成型在安装耳r1045上,这样便于机械手操作,也简化集线器的结构。螺钉孔优选为缺孔,当然,螺钉孔也可以为圆孔。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为基座部件i101、面板、面板体、电器盒r172或电机压板。集线器的安装位置优选设置在基座部件i101上,当然集线器也可以放置在面板体上、面板上、电器盒底部、电机压板上或嵌入电器盒中。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负载包括显示器、电机、wifi盒、环境感温包、管温包、冷等离子、驱蚊器、驱动盒等。

连接室内机中的各个负载,显示器、电机、wifi盒、冷等离子等负载电器元件的电线通过固定在基座部件i101上的布线槽固定布置在基座部件i101上。各个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到转接板上的接线端子上,转接板上还设有与电器盒的主板连接的接线端子。

在本实施例中,电器盒r172与集线器通过可插拔电连接的方式连接。需要维修时,先将空调器的侧板组件拆卸下来,然后将电器盒向外拉出,拆卸电器盒简便。具体地,电器盒r172上设置有敞口,集线器r104适于发生朝向敞口方向的运动以实现与电器盒r172的连接。

作为本发明拓展实施例,如图35-36所示,一种空调器框架结构,包括基座背板d1和两个侧侧安装架d2。

一所述侧安装架d2设于所述基座背板d1长度方向的一端,另一所述侧安装架d2设于所述基座背板d1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侧安装架d2与基座背板d1通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轨结构d3实现可抽拉配合安装。所述滑轨结构d3包括设置在所述侧安装架d2上的导轨d31,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的所述背板上的导槽d32,见图36。实现了装配无螺钉,结构简单,便于拆卸,进一步提高了拆装效率。所述导轨d31沿着所述侧安装架d2靠近所述基座背板d1的侧端设置,所述基座背板d1的导槽d32设置于所述基座背板d1与所述侧安装架d2的所述侧段的相对应位置处。所述导轨d31的横截面为凸字形,所述导槽d32的横截面为与其适配的凸字形,凸字形的所述导轨d31与凸字形的所述导槽d32配合后形成一对防止所述侧安装架d2从垂直于所述基座背板d1方向脱出的限位面d33,见图36。

所述侧安装架d2通过滑轨结构d3由上而下的插入所述基座背板d1进行组装,组装后的两个侧安装架d2与基座背板d1一同构成了用于安装空调器面板d10、过滤网d11及出风框部件的基础框架。具体的,所述基础框架的前侧面向用户的一侧用于安装前面板d10,所述基础框架的上侧用于可拆卸安装过滤网d11,所述基础框架的轴向外侧用于可拆卸安装侧面板d10,所述基础框架的底部用于可拆卸安装出风框组件,见图35和图36。所述侧安装架d2安装于所述基座背板d1,所述侧安装架d2具有侧面板d10安装部,所述侧面板d10安装部与对应的所述侧面板d10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只需轻轻上推侧安装架d2,即可将空调面板d10、过滤网d11及出风框部件等结构分别从侧安装架d2上拆下,实现各个零部件的清洁。将面板d10、出风框部件等零部件从安装架上拆卸后,还可以将安装于基础框架内部的换热器部件露出,便于对换热器部件进行拆卸及清洗。此外,因采用基座背板d1与两个安装架配合的框架结构形式,使得基座背板d1在宽度方向的尺寸有所降低,从而减小了基座背板d1零件的尺寸。同样,模具的整体尺寸随之减小,降低了模具的成本。同时,因安装架的使用,减少了基座背板d1零件上的凸出结构,在空调器运输晃动的过程中,避免了因基座背板d1零件上的凸出结构与邻近零部件的碰撞而造成的空调器结构的损坏及空调器的失效。

两个所述侧安装架d2中至少一个侧安装架d2为由竖板d21及横板d22组成的框架,所述横板d22设于所述竖板d21的顶部,且沿水平方向朝所述基座背板d1的里侧延伸,作为支撑所述过滤网d11的过滤网d11支撑面。

以上,为了保证组装后的基础框架结构的牢固,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安装架d2与所述基座背板d1通过卡扣结构固定。

上述实施例中,导轨d31与导槽d32的设置位置可以替换,替换为在所述侧安装架d2的侧端设置导槽d32,在基座背板d1与侧安装架d2的侧端相对应位置处设置导轨d31。

上述实施例中,凸字形导槽d32和凸字形导轨d31可以替换为圆柱形导槽d32和圆柱形导轨d31,或者替换为矩形导槽d32和矩形导轨d31,矩形导槽d32远离其槽底的边缘上设有在与矩形导轨d31配合后防止矩形导轨d31从矩形导槽d32中脱出的至少一个限位突起。本发明对于导槽d32及导轨d31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中优选地侧安装架d2与基座背板d1采用导轨d31由上向下的插入安装方式。因空调安装位置相对较高,上述实施例可以替换为,所述侧安装架d2相对于所述基座背板d1的插入方向为从上方插入或者从下方插入或者从前端插入或者从基座背板d11长度方向的轴向外侧插入。需要说明的是,当侧安装架d2包括横板d22时,从下方插入基座背板d1会受到基座背板d1里侧的零部件的干涉,因此无法采用从下方插入的安装方式。

作为本发明拓展实施例,如图37和图38所示,针对目前空调器中电机组件不便于在售后维修中进行拆卸维修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电机安装结构,包括电机组件,电机组件包括设置在基座部件i101上的电机支座g210及安装于电机支座g210上的电机g220,电机支座g210上设有与基座部件i101抽拉配合的配合结构,通过配合结构电机支座g210可抽拉地拆装于基座部件i101。这样由于电机安装结构中的电机组件中的电机支座g210可相对于基座部件i101可抽拉地拆装,在需要对空调器内部的电机组件进行售后维修时,只需要在拆开右侧板g282后,将处于工作位置的电机组件从空调器的内部抽拉出来进行拆卸即可,而无需在空调器内部进行电机组件的拆卸工作,降低了空调器中电机组件售后维修的难度,节省了售后维修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电机安装结构更具体的是适用于电机轴和与被驱动部件可快速拆卸的空调器,例如电机轴和风叶轴通过螺旋卡爪和螺旋卡槽实现快速的连接和拆卸的空调器中。由于电机组件中的电机轴与风叶轴无需旋拧螺钉即可在电机停止工作时分离,这样电机支座g210与基座部件i101之间通过轨道的形式可抽拉配合,在进行电机g220的售后维修时,只需要将电机支座g210沿着滑轨g211滑出,而电机g220与风叶此时可以通过快拆结构实现可靠分离,达到了方便装配和快速维修电机g220的目的。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配合结构为滑槽g231,基座部件i101上设置有与滑槽g231配合的滑轨g211,这样实现电机支座g210与基座部件i101可抽拉配合的结构简单,滑槽g231优选采用与电机支座g210一体成型的方式,滑轨g211优选采用与基座部件i101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理解的是,配合结构也可以是为滑轨(未图示),基座上设置有与滑轨配合的滑槽,上述方式均能够实现电机组件在基座上的可抽拉拆卸。

优选地,如图39所示,滑轨g211的截面为l型,滑槽g231的截面为倒l型,这样滑轨g211和滑槽g231可以相互啮合,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

如图3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滑轨g211及滑槽g231沿空调器的长度方向延伸,具体可根据电机g220布置的位置和方式来决定滑轨g211及滑槽g231的延伸方向。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电机安装结构还包括用于将处于工作位置的电机g220及电机支座g210锁定在基座部件i101上的锁定机构,这样可以保证处于工作状态的电机g220,例如带动风叶转动工作过程中的电机g220位置的稳定,提高电机g220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参见图39和图4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锁定机构包括电机端盖,电机端盖一端与电机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基座部件i101卡合,电机端盖用于对电机组件进行在空调器的长度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的限位。更具体地,电机端盖上开设有安装孔,对应的在电机组件上开设有与安装孔配合的配合孔,螺钉g270穿过安装孔和配合孔以将电机端盖与电机组件连接,电机端盖上开设有端盖卡扣g241,基座部件i101上设置有与端盖卡扣g241配合的卡槽g233。

本实施例中的锁定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电机组件远离电机端盖的一端的电机压板g250,电机压板g250与电机g220配合以实现对电机组件在空调器的前后方向限位,也即空调器底座壳体的法向方向进行限位。

下面将结合图37至图40对具有本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结构的空调器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进行说明,首先把空调器中的右侧板g282手动滑出,本实施例中的电器盒r172与基座部件i101是通过导轨形式进行装配,首先把固定电器盒r172的螺钉g270拆卸下来,然后手动拉动电器盒r172沿着导轨延伸方向滑动直至滑出。再者拆卸电机端盖的螺钉g270,把电机端盖拆卸,此时电机g220和电机支座g210就可以沿着轨道延伸方向手动拉出完成拆卸工作。通过以上操作流程,实现电机g220与风叶的完全性可靠分离,电机g220拉出暴露,达到了快速维修保养电机g220的目的。按照以上流程的逆向操作,完成维修后的装配,达到了方便装配和快速维修电机g220的目的。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锁定机构与基座一体成型,具体锁定机构可以为与基座一体成型的弹性端盖卡扣,对应的在电机组件上设置有与弹性端盖卡扣相适配的卡槽,卡槽具体是可以设置在电机支座上,在电机组件处于工作位置,弹性端盖卡扣和卡槽相配合以将电机组件锁定在基座上,保证电机在工作位置工作的平稳。

再者,根据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器的电器盒从基座部件一侧拆出的具体方案进行阐述:

作为本发明的拓展实施例,图1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电器盒与基座部件的装配示意图;图17为图16所示的电器盒的立体视图;图18为图16所示的滑动结构与导轨结构配合的剖视图;图19为图18所示的电器盒的剖视图;图20为图18所示的电器盒的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6至图2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电器盒,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电器盒,包括盒体f1,盒体f1上设有与空调器的基座部件i101滑动配合的滑动结构f14,盒体f1能够通过滑动结构f14抽出或推入基座部件i101,所述滑动结构f14为设于所述盒体f1朝向基座部件i101一侧上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滑块,所述滑块呈工字型,基座部件i101上设有导轨结构f61,所述导轨结构f61包括对应两个滑块设置的两个滑槽,工字型滑块的底部适于插入滑槽中,滑槽的开口与工字型滑块的竖直部相适应,以使滑槽的开口对工字型滑块的底部形成限位,防止滑块自滑槽中脱落。不仅拆装快速方便,并且避免了螺钉等小零件的反复拆装可能造成的丢失,简化了电器盒的安装与维修,有利于提高检修效率。

盒体f1上还设有与基座部件i101紧固配合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成型于盒体f1上的一个螺钉孔,基座部件i101上对应设置有另一个螺钉孔,当盒体f1推入基座部件i101指定位置后,两个螺钉孔重合,拧入螺钉即可固定盒体f1位置,防止长期使用或运输过程中,电器盒松动,更加安全可靠。安装时,将滑块自滑槽的一端插入,使电器盒沿滑槽推入基座部件i101上,拧入螺钉,固定电器盒位置;拆卸时,先将螺钉拧下,再将电器盒沿滑槽抽出即可。

盒体f1安装于基座部件i101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盒体f1的安装腔具有与开口f12,开口f12沿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空调器的外部,这种设置能够与长度方向上一端端板可单独拆卸的空调器形成配合,仅需拆卸空调器该端端板,即可直接从安装腔的开口f12查看电器盒的内部,方便快捷;盒体f1的底面f11与开口f12相对设置,并且底面f11与基座部件i10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主板f2通过开口f12装入安装腔内,主板f2的一侧设有若干元器件f21,主板f2具有元器件f21的一侧朝向底面f11设置,即主板f2朝向空调器的负载侧设置,便于缩短连接于主板f2的负载接线电缆的长度,走线更加清晰整洁;接线板f3设置在盒体f1的底面f11朝向安装腔的一侧,接线板f3也垂直于基座部件i101的长度方向设置,这种设置充分利用了空调器整机机身宽度方向的充足空间,有利于缩短空调器整机的机身长度,美观轻巧且便于安装、运输。

所述盒体f1设有内凹的让位凹槽f13,用于让位所述空调器的电机组件f5,所述电机组件f5部分伸入到所述让位凹槽f13中,让位凹槽f13还能够增强电器盒本身的结构强度,主板f2上的电器元件的排布能够充分利用让位凹槽f13在安装腔内部形成的凸台之间的间隙,增强电器盒结构的紧凑与合理性。

所述安装腔的开口f12处可拆卸地连接有盒盖f4,便于对电器盒内部的元器件f21进行保护,防火防尘,更加安全可靠。

为避免所述电器盒在沿风扇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移出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路径上与其他部件之间的机械干涉,根据该路径上的贯通截面,所述电器盒设计有台阶形轮廓。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电器盒的滑动结构为成型于所述盒体朝向基座部件一侧的一个滑槽,基座部件的导轨结构为对应该滑槽处设置的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电器盒的滑动结构为设于所述盒体上的两排相对设置的滚轮,基座部件的导轨结构为对应两排滚轮设置的滑槽,滚轮沿滑槽往复移动,实现电器盒的拆装。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基座部件的导轨结构沿基座部件的高度方向设置,能够配合基座部件高度方向上一端的顶板或底板可单独打开的空调器,能够实现单独打开顶板或底板,或者单独打开部分顶板或部分底板,即可将电器盒沿空调器高度方向独立地抽出进行检测与维修。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基座部件的导轨结构沿基座部件的宽度方向设置,能够配合基座部件的前面板或部分前面板可单独打开的空调器,能够实现单独打开前面板,即可将电器盒沿空调器前方独立地抽出进行检测与维修。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所述盒体上的固定结构包括设于盒体上的卡扣,基座部件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槽。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接线板设于所述盒体的与底面连接的侧壁上,所述接线板垂直于基座部件的长度方向设置。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所述盒体设有内凹的让位凹槽,用于让位与所述盒体相邻设置的所述空调器的其他部件。

作为本发明拓展实施例,图2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电器盒与空调器的装配示意图;图22为图21所示的电器盒的立体视图;图23为图22所示的电器盒的剖视图;图24为图22所示的电器盒的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21至2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电器盒,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电器盒,其设于空调器内沿机身f6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其包括具有安装腔的盒体f1,安装腔的开口f12与盒体f1的底面f11相对设置,所述底面f11与空调器的机身f6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开口f12沿空调器的机身f6长度方向朝向外部,这种设置能够与长度方向上一端端板可单独拆卸的空调器形成配合,仅需拆卸空调器该端端板,即可直接从安装腔的开口f12查看电器盒的内部,方便快捷;主板f2与接线板f3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主板f2上设有若干元器件f21,主板f2通过接线板f3与电源线或者信号线连接,主板f2具有元器件f21的一侧朝向盒体f1的底面f11设置,即主板f2朝向空调器的负载侧设置,便于缩短连接于主板f2的负载接线电缆的长度,走线更加清晰整洁;并且主板f2与盒体f1的底面f11平行,同样有利于缩短空调器的机身f6长度,所述接线板f3包括基板f31,以及设于所述基板f31上的输入端与输出端,所述基板f31设于所述盒体f1的底面f11上,使基板f31与空调器的机身f6长度方向同样垂直设置,接线板f3设置在电器盒的安装腔内,省去了为接线板f3单独设置的防火防尘罩,并且,接线板f3的基板f31与空调器的机身f6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充分利用了空调器机身f6宽度方向上的充足安装空间,减少了沿机身f6长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缩短空调器的机身f6长度,轻巧美观的同时,有利于运输与拆装。

主板f2的板面小于电器盒安装腔的开口f12,接线板f3与主板f2错位设置,使接线板f3能够暴露于安装腔的开口f12处。

如图24所示,所述盒体f1设有内凹的让为凹槽f13,用于让位所述空调器的电机组件f5,所述电机组件f5部分伸入到所述让为凹槽f13中,让为凹槽f13还能够增强电器盒本身的结构强度,主板f2上的电器元件的排布能够充分利用让为凹槽在安装腔内部形成的凸台之间的间隙,增强电器盒结构的紧凑与合理性。

所述安装腔的开口f12处可拆卸地连接有盒盖f4,便于对电器盒内部的元器件f21进行保护,防火防尘,更加安全可靠。

如图21和图22所示,为避免所述电器盒在沿风扇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移出所述基座部件的路径上与其他部件之间的机械干涉,根据该路径上的贯通截面,所述电器盒设计有台阶形轮廓。

具有上述电器盒的空调器,减少了接线板f3、主板f2等沿机身f6长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缩短空调器的机身f6长度,轻巧美观的同时,有利于运输与拆装。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所述接线板设于所述盒体的与底面连接的侧壁上,接线板的基板与空调器的机身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所述盒体设有内凹的让为凹槽,用于让位与所述盒体相邻设置的所述空调器的其他部件。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所述主板具有元器件的一侧朝向电器盒安装腔的开口设置。

作为本发明拓展实施例,图2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电器盒与空调器的装配示意图;图26为图25所示的电器盒的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7为图26所示的集线结构朝向负载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8为图26所示的集线结构朝向主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5至2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电器盒的集线结构,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电器盒的集线结构,所述集线结构为板状注塑件,包括结构本体f7上设有若干个插接通孔f71,每个插接通孔f71与电器盒内的主板f2的一个接线端子相对应,并且每个插接通孔f71设有弹性卡紧结构f72,弹性卡紧结构f72包括在插接通孔f71背向主板f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卡脚,能够弹性卡紧或者松开负载的接线端子,避免在运输或长期使用下,负载的接线端子脱落,造成空调故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电器盒,包括具有安装腔的盒体f1,可拆卸连接于安装腔开口处的盒盖f4,以及设于安装腔内的主板f2,主板f2上设有若干元器件f21与接线端子,盒体f1对应空调器内的负载对应的一侧成型有一个安装口,主板f2具有接线端子的一侧朝向安装口设置,安装口的形状与集线结构的形状相适应,集线结构通过固定结构f73安装于安装口处,使集线结构的插接通孔f71靠近其所对应的主板f2的接线端子设置,这种设置为操作人员将负载的接线端子连接至主板f2的接线端子上提供了导引,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在不打开电器盒的前提下,将负载的接线端子穿过插接通孔f71即可插接于主板f2的接线端子上,实现了对准方便,快速插接,同时,在拆卸电器盒时,操作人员也无需打开电器盒,直接将负载的接线端子自插接通孔f71处拔出即可完成负载与主板f2的拆卸,操作方便,提高了电器盒的拆装效率;另外,集线结构设置在盒体f1与负载对应的一侧,有利于缩短负载与主板f2之间的接线长度,避免接线过长引起的线路缠绕,浪费材料的同时也增加了占用空间。

所述固定结构f73包括设于所述集线结构的弹性卡扣,以及设于所述电器盒的安装口处的、与所述集线结构形成弹性卡扣连接的卡槽,并且固定结构f73还包括将所述集线结构与所述盒体f1连接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或螺柱;电器盒的安装腔内的还设有接线板f3,所述接线板f3以垂直于所述空调器的机身f6长度方向设置,有利于缩短室内机的整机长度,便于运输与装卸。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若干负载电器元件f51以及上述电器盒,所述负载电器元件f51的接线端子包括:电机端子、显示器端子、wifi盒端子、驱动盒端子、管温包端子、环境感温包端子、辅助电加热端子、湿度传感器端子、地线端子、冷等端子、驱蚊器端子、人体感应模块端子,功能丰富,电器盒拆装效率高,空调器售后维修效率高,产品体验好。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所述集线结构上的若干插接通孔,其中有的插接通孔对应主板上的一个接线端子,有的插接通孔对应主板上的多个接线端子。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所述弹性卡紧结构包括设于每个插接通孔内的弹性绝缘口,通过弹性绝缘口的撑开或收紧,实现对负载的接线端子的松开或夹紧。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所述盒体上成型有多个安装口,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内部的若干负载分设于多个安装区域内,所述主板的若干接线端子分设于多个控制区域,每个控制区域对应一个安装口,每个安装口安装有一个集线结构,所述安装区域与所述控制区域一一对应,即某一安装区域的负载端子集中插接在对应的集线结构上,与对应的控制区域电连接,走线清晰,便于捆扎和理线。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集线结构的卡槽,以及设于所述电器盒的安装口处的、与所述集线结构形成弹性卡扣连接的弹性卡扣。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所述集线结构通过螺钉固定在电器盒盒体的安装口处。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所述集线结构设置于电器盒盒体的任意一侧。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所述集线结构与电器盒盒体一体成型,便于生产的同时,能够简化拆装步骤,节省拆装时间。

作为可变换实施例,所述负载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包括:电机端子、显示器端子、wifi盒端子、驱动盒端子、管温包端子、环境感温包端子、辅助电加热端子、湿度传感器端子、地线端子、冷等端子、驱蚊器端子、人体感应模块端子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包括空调器内其他的功能模块端子。

实施例3

图73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基座模块i100,热交换模块i200,风水道模块i300以及外观模块i400。

风水道模块i300包括风道组件301,如图74和75所示,所述风道组件具有一个底壳310,所述底壳310上设置有风扇支座311;在所述风扇支座311与所述叶轮320的叶轮轴321之间设置有对中装置,所述对中装置为轴承胶座组件330。一个叶轮320安装在所述风扇支座311上,在所述叶轮轴321靠近风扇电机141一侧,通过轴承胶座组件330设置在所述底壳310的所述风扇支座311上,如图91和图96至101所示。

其中,风道组件301中的叶轮组件3011,如图74、96至101所示,其包括具有叶轮轴321的叶轮320,所述叶轮轴321靠近风扇电机141一端与所述风扇电机141传动连接,所述叶轮轴321另一端可旋转的设置在底壳310上,所述叶轮轴321靠近所述风扇电机141一端还套设有轴承胶座组件330,所述轴承胶座组件330适于固定在所述底壳310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胶座组件330,包括:支撑轴套332和胶座支架331,支撑轴套332其内环面套设在叶轮轴321外表面上,所述旋转轴与风扇电机141输出轴传动连接;胶座支架331与所述支撑轴套332固定连接,适于固定安装于支座上。所述支撑轴套332的内环面和所述叶轮的叶轮轴321之间还设置有叶轮轴承334。所述支撑轴套332和所述胶座支架331一体成型。所述支撑轴套为自润滑胶圈。所述胶座支架331上设置有与底壳310配合的支架插接部3310。所述支架插接部3310包括:用于限定与底壳310的插接深度的支架限位部3311、与底壳310侧壁上的导向结构3102配合的支架导向部3312。所述支撑轴套332为自润式弹性胶圈。所述支撑轴套332内还设置有叶轮轴承334,所述叶轮轴承334与所述叶轮轴321转动配合。所述底壳310具有朝向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的侧面,在该侧面上成型有盛接和排放来自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的冷凝水的水槽。所述叶轮320安装在所述风扇支座311上后,处于所述水槽中。

上述的轴承胶座组件330中,将轴承胶座组件330安装在支座上,其设置于叶轮320靠近风扇电机141的一端,解决了叶轮轴与电机输出轴悬空连接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当拆卸叶轮320时,叶轮320向远离风扇电机141的方向移动时,本实施例提供的轴承胶座组件330,用于支撑靠近风扇电机141端的叶轮轴套,避免叶轮320拆装或装配过程中叶轮320歪斜或掉落而损坏。也就是说,操作人员在需要取下叶轮320进行清洁前,推动叶轮320远离风扇电机141后,可以借助轴承胶座组件330支撑叶轮320。叶轮320清洁完成后,在叶轮320与风扇电机141完成对接前,借助轴承胶座组件330使叶轮320与风扇电机141对中连接。该支撑轴套332为弹性轴套,具有一定弹性,当旋转轴与风扇电机141刚开始对接时发生不对中的情况时,可通过支撑轴套332的弹性根据旋转轴与风扇电机141的输出轴的位置做适应性的调整,抵消其不对中情况,降低了对旋转轴及输出轴的磨损,提高旋转轴及其产品的寿命。所述胶座支架331套设在所述支撑轴套332的外侧,即不与支撑轴套332内环面上的旋转轴发生干涉,套设连接也使得支撑轴套332相对胶座支架331不会发生移位。所述叶轮轴承334内壁成型有油槽,使得叶轮轴承334内壁和旋转轴外壁之间可以充满润滑油,也就降低了两者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提高旋转效率。所述胶座支架331固定在所述支撑轴套332轴向的一侧壁上,并且具有轴向延伸的弧形部,使得轴承胶座组件330沿在轴向方向上得到有效支撑,避免旋转轴与胶座组件之间角度的偏转,也就降低旋转轴的磨损程度。

所述胶座支架331上设置有与底壳310配合的支架插接部3310,所述支架插接部3310包括:用于限定与底壳310的插接深度的支架限位部3311、与底壳310侧壁上的导向结构3102配合的支架导向部3312。该支架限位部3311对胶座支架331的插接位置进行限制,支架导向部3312则实现插接导向,限位与导向结合将胶座支架331准确定位安装,实现该轴承胶座组件330的精确装配。

所述支架限位部3311呈板式结构,对称成型于所述胶座支架331上且径向延伸,用于抵在底壳310的风扇支座311上的口缘3101,实现限位。所述支架导向部3312成型于所述支架限位部3311的下表面,即插接过程中先导向后限位。所述支架限位部3311垂直于支架导向部3312,从而使得支架限位部3311上受力均匀,胶座支架331不易出现倾斜。所述支架插接部3310还包括与底壳310侧壁的通孔3103勾接的支架倒钩3313,从而避免胶座支架331受到振动而脱出底壳310。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胶座组件330,如图91、图96至图101所示,包括:支撑轴套332,其内环面套设在叶轮轴321外表面上,所述旋转轴与风扇电机141输出轴传动连接;胶座支架331,与所述支撑轴套332固定连接,适于固定安装于支座上。

将轴承胶座组件330安装在支座上,其设置于叶轮320靠近风扇电机141的一端,解决了叶轮轴套与电机轴套悬空连接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当拆卸叶轮320时,叶轮320向远离风扇电机141的方向移动时,本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胶座组件330,用于支撑靠近风扇电机141端的叶轮轴套,避免叶轮320拆装过程中叶轮320歪斜或掉落而损坏。也就是说,操作人员在需要取下叶轮320进行清洁前,推动叶轮320远离风扇电机141后,可以借助轴承胶座组件330支撑叶轮320。叶轮320清洁完成后,在叶轮320与风扇电机141完成对接前,借助轴承胶座组件330使叶轮320与风扇电机141对中连接。

所述支撑轴套332的内环面和外环面之间设置有支撑部,以支撑所述支撑轴套的内环面和外环面,避免其被挤压扭曲,导致不能与叶轮320的旋转轴转动配合。所述胶座支架331固定在所述支撑轴套332轴向的一侧壁上,并且具有轴向延伸的弧形部,使得轴承胶座组件330沿在轴向方向上得到有效支撑,避免旋转轴与胶座组件之间角度的偏转,也就降低旋转轴的磨损程度。

如图98所示,所述支撑轴套332和胶座支架331为一体注塑成型件,从而减少零件的数量,简化产品装配工序。

所述支撑轴套332为自润滑轴套,从而可以使得其与旋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所述轴承胶座组件330,所述支座成型于底壳310上;所述胶座支架331上设置有与底壳310配合的支架插接部3310,即所述胶座支架331通过快速插接的方式固定到底壳310上,以实现快速安装。

如图99所示,所述支架插接部3310与上述的支架插接部3310相同,包括:用于限定与底壳310的插接深度的支架限位部3311、与底壳310侧壁上的导向结构3102配合的支架导向部3312。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轴承胶座组件330,如图100所示,包括支撑轴套332和胶座支架331,支撑轴套332的内环面套设在叶轮轴321外表面上,所述旋转轴与风扇电机141输出轴传动连接;胶座支架331,与所述支撑轴套332固定连接,适于固定安装于支座上。将轴承胶座组件330安装在支座上,其设置于叶轮320靠近风扇电机141的一端,解决了叶轮轴套与电机轴套悬空连接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当拆卸叶轮320时,叶轮320向远离风扇电机141的方向移动时,本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胶座组件330,用于支撑靠近风扇电机141端的叶轮轴套,避免叶轮320拆装过程中叶轮320歪斜或掉落而损坏。

如图100所示,所述支架插接部3310为呈三角凸缘结构,对应于所述底壳310的口缘3101处的倒三角凹槽3104,三角凸缘插入倒三角凹槽3104使得支撑轴套332与底壳310连接。所述支架限位部3311为所述三角凸缘的根部;所述支架导向部3312为成型于三角凸缘的侧边的条形凹槽,对应于所述倒三角凹槽3104内的条形凸起3105,通过支架限位部3311和支架导向部3312将轴承胶座组件330准确定位固定在底壳310上。

安装状态下,所述叶轮320处于所述换热器220的倒u字形所述敞口腔室内,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通过一个安装结构与所述基座模块i100连接。

所述底壳310具有在安装位置时,延伸到接近所述换热器220靠近所述基座部件i101背板一侧的后上缘。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对应所述底壳310安装位置的所述后上缘处,成型有豁口朝向与所述敞口腔室的敞口方向一致的结合槽。所述后上缘适于在所述敞口腔室装入所述叶轮320沿后,嵌入所述结合槽中。并由此在所述底壳310与所述基座部件i101背板之间形成一个隔离腔,所述隔离腔阻止所述换热器220的倒u字形所述敞口腔室内的低温传递到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导致在基座部件i101上形成冷凝水。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设置有与所述风道组件301配合的滑动结构102,所述风道组件301适于通过所述滑动结构102拉出或推入所述基座部件i101,如图90所示。

其中,安装在所述底壳310上的所述叶轮320与所述风扇电机141之间采用的快速连接方式,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风扇电机141的输出轴142与所述叶轮轴321之间的不需要使用工具拆卸的快拆连接机构700,如图76至图7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快拆连接机构700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叶轮轴321上的风扇嵌套710和固定安装在所述风扇电机141的输出轴142上的电机轴套720。所述风扇嵌套710上成型有数个周向均匀分布的风扇啮合部711,相应的,所述电机轴套720设置有对应数量的适于与所述风扇啮合部711配合的电机啮合部721,所述风扇啮合部711与具有此风扇嵌套710的叶轮320可通过轴向移动进入与所述电机啮合部721相互交错咬合状态,从而使所述叶轮轴321与所述风扇电机141的输出轴142相互连接,且所述电机轴套和所述风扇嵌套上的传动侧面延伸在两者套合时的全部轴向重合部分,所述传动侧面即为啮合面,风扇啮合部传动的一侧的侧面全部为啮合面。本实施例中,电机啮合部721和风扇啮合部711的数量各为三个。风扇啮合部711为凹槽,电机啮合部721为凸爪,如图76至图79所示,所述电机轴套720上的所述电机啮合部721的啮合面为螺旋曲面,所述风扇啮合部711对应的啮合面也为对应配合的螺旋曲面,且两配合的螺旋曲面的螺旋方向使得在所述风扇电机141带动所述叶轮320工作时,同时带动所述叶轮320向着所述风扇电机141的方向轴向移动。沿所述风扇电机带动所述叶轮旋转的传动方向,所述风扇嵌套具有与所述传动侧面相背的导入面,适于所述风扇嵌套导入所述风扇嵌套内。所述电机轴套与所述风扇电机的输出轴142通过螺钉或卡扣固定连接。所述快拆连接机构7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叶轮320的端部的复位弹簧722,所述复位弹簧722对所述叶轮320施加有朝向所述风扇电机141的偏压力。所述复位弹簧722一端固定在底壳310上的风扇支座311上,另一端抵住所述叶轮轴321,如图110所示。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风扇啮合部711为凸爪,电机啮合部721为凹槽,所述电机轴套720上的所述电机啮合部721的啮合面为螺旋曲。所述风扇嵌套与所述叶轮一体成型。所述电机轴套与所述风扇电机的输出轴142一体成型。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快拆连接机构700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叶轮轴321上的风扇嵌套710和固定安装在所述风扇电机141的输出轴142上的电机轴套720。所述风扇嵌套710上成型有数个周向均匀分布的风扇啮合部711,相应的,所述电机轴套720设置有对应数量的适于与所述风扇啮合部711配合的电机啮合部721,所述风扇啮合部711可通过轴向移动进入与所述电机啮合部721相互交错咬合状态,从而使所述叶轮轴321与所述风扇电机141的输出轴142相互连接,且所述电机轴套和所述风扇嵌套上的传动侧面延伸在两者套合时的全部轴向重合部分,所述传动侧面即为啮合面,风扇啮合部传动的一侧的侧面全部为啮合面。本实施例中,电机啮合部721和风扇啮合部711的数量各为三个。风扇啮合部711为凹槽,电机啮合部721为凸爪,如图76和图77所示,所述电机轴套720上的所述电机啮合部721的啮合面为螺旋曲面,所述风扇啮合部711对应的啮合面也为对应配合的螺旋曲面,且两配合的螺旋曲面的螺旋方向使得在所述风扇电机141带动所述叶轮320工作时,同时带动所述叶轮320向着所述风扇电机141的方向轴向移动。沿所述风扇电机带动所述叶轮旋转的传动方向,所述风扇嵌套具有与所述传动侧面相背的导入面,适于所述风扇嵌套导入所述风扇嵌套内。所述电机轴套与所述风扇电机的输出轴142通过螺钉或卡扣固定连接。

一个离合致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轴321相对所述风扇电机141的输出轴的轴向移动。所述离合致动机构包括在所述叶轮320两侧,分别移动安装在所述底壳310上对所述叶轮320施加作用力的拨片341,如图82至图88所示,所述拨片341由四段相互垂直连接且间隔段不相对的折面组成,具有设置在最上端带拨片凸点3411的拨片推动部3412,和设置在最下面的折面上表面上适于手动拨动的拨片驱动部3413,设置在最下面的折面下表面上的拨片限位部3414,如图82所示。所述拨片驱动部3413与所述拨片推动部3412固定连接。所述拨片凸点3411设置在靠近所述叶轮320的旋转轴的位置,所述拨片限位部3414配合所述底壳310上成型的具有斜面的底壳限位槽342,所述底壳限位槽342的斜面在所述叶轮320向远离所述风扇电机141方向,移动到与所述风扇电机141分离处时,所述拨片限位部3414与所述底壳310锁定;而在向靠近所述风扇电机141方向移动时解除与所述底壳310的锁定。其中所述拨片凸点3411起到所述拨片341与所述叶轮320接触作用;拨片驱动部3413可方便手动操作所述拨片341;而所述拨片限位部3414的限位卡扣则使所述拨片341滑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壳310上成型的所述底壳限位槽342中,通过限定所述底壳限位槽342的行程长度,限制了所述拨片341的行程。拨片上还成型有与形成在底壳310上的底壳导向部件322可滑动地连接的导向凸缘3416,从而使得拨片限位部3414沿与叶轮轴线平行的方向滑动,避免拨片滑动过程产生跳动,如图82所示。

所述基座模块上安装有驱使叶轮转动的电机,也就是叶轮轴与电机轴连接,并在叶轮轴靠近电机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叶轮320与电机拆装的拨片341。

如图75所示,该拨片341可移动地安装在与所述叶轮320相邻的部件上,包括:拨片推动部3412和拨片驱动部3413,拨片推动部3412适于与叶轮320接触,并用于带动所述叶轮320轴向移动;拨片驱动部3413与所述拨片推动部3412固定连接,并处于从外面通过缝隙能触及的位置。本实例的拨片341的拨片驱动部3413从缝隙处能够触及,也就使得操作人员通过在缝隙处的拨片驱动部3413驱动拨片推动部3412推动叶轮320沿轴向移动,从而方便叶轮320与电机的拆卸工作。本实施例的拨片341,还具有成型于拨片驱动部3413上的拨片限位部3414,与所述拨片推动部3412固定连接,在所述叶轮320与电机分离处使所述拨片与所安装的部件锁定,也就是说,当叶轮320与电机分离后,所述拨片位置锁定,从而将使叶轮320被限定在于电机分离的位置,而不会再次与电机的轴套合在一起。

所述拨片移动安装在空调器底壳310上,拨片相对空调器底壳310移动进而推动所述叶轮320。所述底壳310的拨片安装位如图80和图83所示。所述拨片限位部3414与所述底壳310上成型具有斜面的底壳限位槽342配合。拨片限位部3414与该斜面配合,当所述底壳限位槽342的斜面在所述叶轮320向远离所述电机方向,一直移动到与电机分离处时,所述拨片限位部3414与所述底壳310锁定,从而使得叶轮320移动到与电机分离处后,叶轮320被限定在于电机分离的位置,而不会再次与电机的轴套合在一起。而在向靠近所述电机方向移动时解除与所述底壳310的锁定,即再安装连接叶轮320与电机时,所述拨片能够自由活动,不限制叶轮320向电机方向移动。

如图75所示,用于叶轮320和电机拆装的拨片数量为两个时,分别设置在所述叶轮320轴向的两端,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拨动叶轮320。也就是说,在叶轮320的两端面上均设置有拨片,左侧端面上的拨片能够向右拨动叶轮320,驱使叶轮320向右移动,而右侧端面上的拨盘能够向左拨动叶轮320,驱使叶轮320向左移动。向远离所述电机方向拨动所述叶轮320的拨片具有所述拨片限位部3414,例如叶轮320的右端面设置电机,即右侧端面上的拨片可以驱使叶轮320远离电机,与电机拆离,则右侧端面上的拨片具有上述拨片限位部3414,从而在叶轮320移动到与电机分离处后,叶轮320被限定在于电机分离的位置。

作为一种变形,用于叶轮320和电机拆装的拨片数量为一个时,设置在叶轮320的一端部,所述叶轮320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对叶轮320施加有朝向电机的偏压力。该复位弹簧可以与拨片设置于叶轮320的同一端部,也可以与拨片分别设置在叶轮320的两个不同端部上。复位弹簧可以避免在整机搬运安装时,因人为原因导致叶轮320与电机轴不能有效配合,从而导致上电后电机空载而无法正常工作。复位弹簧与拨片分别设置在叶轮320的两个端部时,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在底壳310的叶轮320支座上,另一端抵住所述叶轮320轴。抵在叶轮320轴的复位弹簧在叶轮320端面的作用力集中的轴线上,从而降低叶轮320相对电机的轴向偏移量。

如图82所示,所述拨片推动部3412与所述叶轮320的接触面上成型有拨片凸点3411。由于叶轮320与电机之间采用螺纹轴套配合连接,因此在拆卸叶轮320与电机时,所述叶轮320与电机分离的过程中还具有绕电机轴转动的运动形成,使得拨片与叶轮320之间具有滑动磨损。因此,在拨片推动部3412上设置用于接触叶轮320端面的拨片凸点3411,减小叶轮320端面与拨片的接触面积,即减小摩擦阻力,尽量降低对叶轮320的损伤和异响。所述拨片凸点3411靠近叶轮320的旋转轴的位置,从而使得叶轮320端面上的受力点尽量靠近旋转轴的位置,降低叶轮320与电机分离时轴向的偏移量。所述拨片限位部3414包括:与形成在底壳310上的底壳导向部件322可滑动地连接的导向凸缘3416,从而使得拨片限位部3414沿与叶轮320轴线平行的方向滑动,避免拨片滑动过程产生跳动。所述拨片限位部3414还包括:勾接于底壳310内底壳限位槽342的拨片勾扣3417,拨片限位部3414在底壳限位槽342内滑动,从而使得拨片限位部3414沿与叶轮320轴线平行的方向滑动,避免拨片滑动过程产生跳动。本实施例的拨片341,还具有成型于拨片所述拨片上成型有用于施加外力以方便拨动拨片的拨位3415。所述拨片为四段相互垂直连接且间隔段不相对的折面组成,所述拨片推动部3412为设置在最上端的折面;所述拨片驱动部3413在最下面的折面上表面上,方便操作使得拨片移动。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叶轮320与电机拆装的拨片,底壳310的拨片安装位下沉,弹簧设置于底壳310远离拨片的面上,通过螺旋弹簧310b及弹簧柱310a实现对拨片的导向控制。所述拨片上成型有变形槽3418,当拨片向下挤压进入底壳310上的拨片安装位时,所述变形槽3418使得导向凸缘3416能够向中心挤压变形而压入底壳310上的底壳导向部件322。在所述的底壳导向部件322的边缘处,壳体上成型有变的槽,当拨片向下压入底壳310上的拨片安装位时,壳体上的变形槽3418能够使底壳导向部件322向外扩张,进而导向凸缘3416压到底壳导向部件322内,然后变形槽3418恢复,底壳导向部件322与导向凸缘3416卡接在一起。也就通过导向凸缘3416与底壳导向部件322的配合实现拨片的拨片驱动部3413在底壳310的拨片安装位上的导向与限位。所述拨片上成型有用于勾接于底壳310的下卡扣3108的拨片限位部3414。所述底壳310上还可以设置用于限位的筋条3109,进一步对拨片的移动行程进行限位。所述底壳310的拨片安装位的底壳导向部件322可以如图86所示呈条状。作为一种变形,如图88所示,所述底壳310上的底壳导向部件322可以由三段卡扣组成,从左到右分别为第一扣、第二扣和第三扣。当导向凸缘3416与第一扣锁定时,叶轮320被推动至与电机分离的位置;当导向凸缘3416从与第一扣的锁定位置被推动到与第二扣锁定时,拨片的拨片推动部3412位于叶轮320与电机之间,而不会干涉叶轮320与电机的装配。所述拨片压入安装到底壳310上时,与底壳310上的第三扣锁定连接。通过第一扣、第二扣和第三扣的设置,可以清楚拨片推动部3412的位置,即是否干涉风叶与电机的配合。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所述拨片的数量为一个,设置于设置在叶轮320的一端部,所述叶轮320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对叶轮320施加有朝向电机的偏压力。复位弹簧与拨片分别设置在叶轮320的两个端部时,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在底壳310的叶轮320支座上,另一端抵住所述叶轮320轴。安装叶轮320到与电机配合时,复位弹簧直接作用而将叶轮320推向电机方向。

所述风水道模块通过一个第二安装结构与所述基座部件i101模块连接。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分列左右设置在所述底壳310的第二固定孔,成型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与所述底壳310安装位置时的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的第二螺孔,以及用于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二螺孔螺旋连接的第二螺钉。连接底壳310到基座部件i101上时,先依赖拆装结构将底壳310固定到基座部件i101上,再利用第二螺钉将底壳310紧固在基座部件i101上;从基座部件i101上拆卸底壳310时,先拧下第二螺钉,解除底壳310与基座部件i101的紧固连接,再通过拆装结构将两者分离,如图92至图94所示。

所述拆装结构包括:基座部件i101和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的底壳310,底壳310与基座部件i101之间还设置有锁定结构,用于在底壳310拆装时对底壳310进行锁定或解锁,操作人员解除底壳310与基座部件i101的紧固连接后,可以托住底壳310的同时拨动拨盘343,再将底壳310从基座部件i101上取下,避免空调机内底壳310与基座部件i101的紧固连接解除后底壳310可能脱离基座部件i101与掉落的问题,从而保护操作者的安全,也避免了底壳310上的零部件砸落而受损。锁定结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壳310上的拨盘343,和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锁槽,所述拨盘343适于部分伸入所述锁槽,而将所述底壳310与基座部件i101锁定。在拨盘343不伸入所述锁槽时,所述底壳310与基座部件i101解锁。

作为一种变形,锁定结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的拨盘343,和设置在所述底壳310上锁槽,所述拨盘343适于部分伸入所述锁槽,而将所述底壳310与基座部件i101锁定。在拨盘343不伸入所述锁槽时,所述底壳310与基座部件i101解锁。底壳310与基座部件i101具有拆装结构,所述拨盘343如图92所示,包括:驱动部3432,与所述底壳310滑动配合;推动部3431,固定在所述驱动部3432上,所述驱动部3432适于带动所述推动部3431伸入所述锁槽内。通过外力作用于驱动部3432上,驱使推动部3431伸入或伸出所述锁槽内。当推动部3431伸入锁槽内时,推动部3431与锁槽锁定在一起;当推动部3431伸出锁槽内时,推动部3431与锁槽分离而解锁。所述推动部3431上成型有与所述锁槽配合的锁紧斜面,通过契形斜面,使得推动部3431伸入锁槽内时,两者锁定在一起。

如图93所示,所述底壳310上成型有导向槽310c和导向条310d。所述驱动部3432上成型有与底壳310上的导向槽310c滑动并限位配合的滑动条3433,从而实现对所述驱动部3432的导向和限位。驱动部3432上成型有与底壳310上的导向条310d滑动并限位配合的滑动槽3434,也可以实现对驱动部3432的导向和限位。驱动部3432上的滑动条3433和滑动槽3434可以取其一设置,为了提高装配精度,滑动条3433和滑动槽3434也可以同时设置。

所述滑动条3433或所述滑动槽3434沿滑动方向的两端相应的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310c或导向条310d配合的斜面,用于在所述拨盘343位于锁定位和解锁位时与所述底壳310卡紧配合。也就是说在拨盘343的推动部3431在伸入所述锁槽时,所述拨盘343是与底壳310卡紧配合的,该拨盘343实现对底壳310和基座部件i101锁定的目的;而当拨盘343的推动部3431伸出锁定锁槽时,接触与锁槽的锁定时,拨盘343与底壳310还是卡紧配合的,而不会从底壳310上脱落下来。所述驱动部3432上成型有适于推动所述拨盘343的推位3435,方便操作人员驱动所述驱动部3432。

所述锁定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壳310下部与基座部件i101的边缘连接处。两个锁定结构能够有效地将底壳310和基座部件i101锁定在一起,也方便操作人员拆装底壳310与基座部件i101时,两手分别同时推动两个锁定结构的拨盘343。如图94所示,所述拨盘343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长边方向,通过沿垂直方向上下推动拨盘343而实现底壳310与基座部件i101之间的锁定和解锁。当然,拨盘343的移动方向也可以平行于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长边方向,通过沿水平方向左右推动拨盘343而实现底壳310与基座部件i101之间的锁定和解锁。

底壳结构,如图111所示,包括:具有出风通道2的底壳310,所述底壳310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叶轮320,所述出风通道2上设置有出风口结构;蜗舌3,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2内,用于消除风道内产生的涡旋,所述蜗舌3一体成型在所述底壳310上,且所述出风口结构与所述蜗舌3沿安装状态的竖直方向的投影无重合区域。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底壳结构,由于蜗舌3一体成型在所述底壳310上,从而避免了蜗舌3在工况条件下与底壳310之间发生震动。

同时,如图110,图81至图111所示,由于述出风口结构与所述蜗舌3沿安装状态的竖直方向的投影无重合区域,因此,在所述底壳310从模具中出模时,出风口结构与蜗舌3之间互不影响,从而有利于蜗舌3与底壳310的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310上设置有与基座部件i101滑动配合的滑动结构,所述底壳310通过所述滑动结构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

具体地,所述底壳310上成型有风道和水道,需要对风道、水道及叶轮320进行清洁时,直接将底壳310从基座组件上拆卸下来即可,比起现有技术中将风道和水道设置于基座部件i101的底壳310上从而无法实现对风道和水道的清洁,或者将风扇电机141与叶轮320固定连接或将风扇电机141也固定安装于形成有风道和水道的底壳310上而导致的在清洁风道、水道或叶轮320时风扇电机141沾上液体从而影响风扇电机141的性能,本实施例中既能实现对风道、水道及叶轮320的清洁,又可以避免风扇电机141沾到液体受损。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310顶部成型有与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的限位部相抵配合的顶部限位结构6。从而限制底壳310在基座部件i101上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310上安装有具有叶轮轴的叶轮320,叶轮轴穿设在所述叶轮320的线轴处,所述叶轮轴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底壳310中,另一端与风扇电机141传动连接。如图110以及103所示,所述叶轮轴远离所述电机组件一端还设置有复位弹簧722,所述复位弹簧722对所述叶轮320施加有朝向所述风扇电机141的偏压力。复位弹簧722会给叶轮320持续的偏压力,使叶轮320紧密顶靠在位于叶轮320一侧的风扇电机141上,从而避免了在拆卸时叶轮320与风扇电机141之间出现间隙。同时,通过在拆卸或装配叶轮320后,通过复位弹簧722,可以使叶轮320挤压至工作位置处,防止由于叶轮320的位置与空调器出风口不对称,造成空调器呼啸。

如图103所示,所述偏压件设置在所述叶轮轴321的端部。所述偏压件为复位弹簧722,其包括:第一连接件30,一端安装在所述叶轮轴的端部,另一端连接有弹簧32;弹簧32,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3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轴承胶座组件上,所述弹簧32用以所述偏压力。本实施例中,如图81所示,所述偏压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弹簧32与所述轴承胶座组件330之间的第二连接件31,所述第二连接件31一体化或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轴承胶座组件330上。

同时,所述第二连接件3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0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件30插入所述第二连接件31中,所述弹簧32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31之间形成的腔室内。在实际工况下,第二连接件31处于静止状态,第一连接件30处于活动状态,通过弹簧32提供使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31相分离的偏压力,从而使第一连接件30推动叶轮320压紧风扇电机141。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件30为具有中空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内径大于所述叶轮轴321的外径。具体地,所述叶轮轴与所述连接腔之间采用滑动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首先将连接腔安装在所述叶轮轴上,二者之间可通过润滑油进行润滑连接。

作为变型,所述第一连接件30与叶轮轴321之间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0贴紧连接在所述叶轮轴321上,从而完成二者之间的稳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0为塑料件,所述第二连接件31为橡胶件。

本实施例中,如图76所示,所述风扇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电机轴套720,所述叶轮轴321的靠近所述风扇电机141的一端安装有与电机传动配合的风扇嵌套710,所述电机轴套720沿电机带动所述叶轮320旋转的传动方向旋转时具有与所述风扇嵌套710配合的传动侧面,用于对所述风扇嵌套710施加有朝向所述电机方向的轴向力。从而起到将风扇电机141与叶轮320之间稳定连接的作用。

具体地,所述电机轴套720采用螺旋套的结构,螺旋套深入风扇嵌套710的腔室中,通过轴向力完成二者之间的通过快拆连接机构连接。

同时,如图81和9所示,所述叶轮320上设置有拨片341,所述拨片341适于用于带动所述叶轮轴321向移动。当需要将叶轮320与风扇电机进行分离时,只需要拨动所述拨片341,拨片便会带动叶轮320使其发生与风扇电机141相分离的运动,从而完成叶轮320的拆卸过程。

本实施例中,如图81和43所示,所述上限位组件3001为开口朝下的卡扣,所述上卡接结构302固定在所述底壳310上且适于嵌入所述上限位组件3001。具体地,上限位组件3001为“u型”槽,所述上卡接结构302密封性良好地插入所述“u型”槽中。通过密封性良好的“u型”槽,底壳顶部的上卡接结构稳定性良好地插入其中,同时可以防止气流从“u型”槽中流出,保证了空调器的气密性。

作为变型,如图81所示,所述上限位组件3001为与所述上卡接结构302长度一致的卡接腔,所述上卡接结构302密封性良好地插入所述卡接腔中。采用长距离连接,可以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可以保证整体底壳310与空调器之间的密封性能。

同时,如图81所示,所述下限位组件304为向所述底壳310一侧突出的凸台,所述底壳310的下部固定有与所述凸台配合的下卡接结构303,所述下卡接结构303为所述底壳310靠近所述基座部件i101一侧的下缘的一部分。在所述上卡接结构302与所述上限位组件3001配合卡接后,所述下卡接结构303适于坐落在所述凸台上,防止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从所述基座部件i101底部滑出。

具体地,固定连接机构为所述下限位组件304与下卡接结构303的组合结构。同时,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基座部件i101对应所述底壳310左右两侧的位置上成型有侧限位组件306,在图81中,所述底壳310左右两侧成型有可连接在所述侧限位组件306上、用以防止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底壳310相对所述基座部件i101左右晃动的侧卡接结构307。

具体地,所述侧卡接结构307为弹性卡扣,两个弹性卡扣夹紧所述底壳310的左右两侧。当所述底壳310放入所述基座部件i101之后,所述侧卡接结构在所述底壳310的挤压下向左右两侧运动。同时,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成型有螺纹孔305,所述底壳310上与所述螺纹孔305相对应的位置上成型有通孔,通过螺钉可将底壳310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从而更好地完成风水道模块i300余基座部件i101之间的连接。

如图89所示,为了便于基座部件i101与风水道模块i300之间的拆卸和连接,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设置有与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配合的滑动结构,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适于通过所述滑动结构拉出或推入所述基座部件i101。

本实施例中,如图95所示,所述导向结构为滑轨装置900。具体地,所述滑轨装置900在使用状态下竖向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的滑轨座910,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轨座910的滑槽内的滑动架911,以及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架911上的滑轨端杆912,所述滑动端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风水道模块。在所述滑动端杆上成型有卡钩,所述卡钩与成型在所述风水道模块上的卡槽插接配合连接。在所述滑轨座910的前端设置有一个对所述滑轨端杆912起定位作用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具有向外侧的伸出扩口结构。

当需要对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与基座部件i101之间进行分离时,只需要拉动所述滑轨装置900,使二者分离。如果需要对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与基座部件i101之间进行安装时,只需要使滑轨装置900反方向推动至基座部件i101上即可。

作为变型,具体地,如图102所示,所述滑动结构为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成型的与宽度方向相平行的滑撬5,所述滑撬5与所述基座部件i101线接触。所述滑撬5为包括若干组朝向同一侧弯曲的圆弧且彼此依次连接的曲面结构。通过滑撬,便于将底壳310安装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

通过呈曲面设置的滑撬5,使得基座部件i101与底壳310连接时,属于线与面的接触,这样的基础方式相比于常规的面与面的接触,能够显著地减少在工控条件下、由于热胀冷缩造成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噪声。

同时,作为变型,所述滑撬5可以采用其它形状,如桁架结构等,只要满足当基座部件i101与底壳310连接时,属于线面接触即可。

在所述底壳310的两端,开设有从所述水槽通向所述底壳310下侧的排水孔,而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设有接水槽。在所述接水槽上设有可移动的过渡水槽,所述过渡水槽上设有出水管。在所述过渡水槽移动过程中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始终处于所述接水槽中。所述过渡水槽在预备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在预备位置所述过渡水槽整体处于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的安装移动路径之外,而在所述使用位置所述过渡水槽移动到适于所述排水孔将所述水槽中的冷凝水排入所述过渡水槽中,并经过所述过渡水槽的所述出水管排入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的所述接水槽中,由此处经连通所述接水槽的排水管排出。

如图104和图106所示,所示的用于空调器的接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基座接水结构103和底壳水路312,其中,基座接水结构103设置在空调器的基座部件i101上,基座接水结构103上连接有排水管105;底壳水路312设置在空调器的风道组件301上,用于接收风道组件301产生的冷凝水;底壳水路312通过基座接水结构103与排水管105相连通;底壳水路312与基座接水结构103可拆卸配合。

上述接水结构,由于包括空调器的基座部件i101上的基座接水结构103以及设置在空调器的风道组件301上的底壳水路312,基座接水结构103上连接有排水管105,当风道组件301安装在基座部件i101上时,底壳水路312与基座接水结构103相连通,进而使得风道组件301与排水管105之间连接相连通;同时,又由于基座接水结构103与底壳水路312可拆卸配合进而当风道组件301拆装时,通过基座接水结构103与底壳水路312可拆卸配合即可实现风道组件301在基座部件i101上的拆装,而不用拆卸排水管105,并且保证了当排水管105阻塞时,脏污散落在基座接水结构103或者仍然阻塞在排水管105中,从而简化了拆卸操作工作量和操作难度。

在实现在底壳水路312通过基座接水结构103与排水管105相连通的方式中,接水结构还包括滑动接水结构104,位于底壳水路312和基座接水结构103之间以将底壳水路312和基座接水结构103相连通;滑动接水结构104至少与底壳水路312及基座接水结构103两者中之一可拆卸配合,进而使得风道组件301在拆卸的过程中,底壳水路312与基座接水结构103通过滑动接水结构104能够保持稳定的连通状态,从而保证了拆卸过程中脏污不会散落出来。对此,如图104和图105所示,在滑动接水结构104与基座接水结构103连通方面,滑动接水结构104的底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一排水柱1042,基座接水结构103上设置有第一排水槽1032,滑动接水结构104与基座接水结构103通过第一排水柱1042和第一排水槽1032相连通;在滑动接水结构104与底壳水路312连通方面,底壳水路312上设置有中空的第三排水柱3122,滑动接水结构104上对应于第三排水柱3122设置有第三排水槽1044,底壳水路312和滑动接水结构104通过第三排水柱3122和第三排水槽1044相连通。

作为变形的实施方式,滑动接水结构104的底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二排水柱(图未示),基座接水结构103上设置有第二排水槽(图未示),滑动接水结构104与基座接水结构103通过第二排水柱和第二排水槽相连通,进而实现了滑动接水结构104和基座接水结构103之间的连通;同时,当滑动接水结构104相对于基座接水结构103移动时,第二排水柱适配的在第二排水槽中滑动,以限制滑动接水结构104和基座接水结构103相对运动,进而也实现了滑动接水结构104和基座接水结构103之间的相对移动,综合所述,通过设置第二排水柱和第二排水槽,不仅能够实现连通功能,也能实现限位相对移动的功能,使得滑动结构与连通结构进行了有效的整合,简化了滑动接水结构104和基座接水结构103。同时,为了保证在拆卸的过程中,滑动接水结构104与基座接水结构103一直处于连通状态,滑动接水结构104活动的设置在基座接水结构103上,当底壳水路312沿拆卸方向移动时,底壳水路312推动滑动接水结构104相对于基座接水结构103移动;具体的,基座接水结构103上设置有第一滑轨1031,滑动接水结构104上对应于第一滑轨1031设置有第一滑块1041,第一滑块1041活动的在第一滑轨1031中滑动,当第一滑块1041在第一滑轨1031中滑动时,第一排水柱1042在第一排水槽1032中滑动,进而保证了滑动接水结构104在基座接水结构103滑动的过程中,两者之间连通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滑动接水结构104与基座接水结构103之间的相对滑动也采用滑动接水结构104相对基座部件i101移动的方式实现,即基座部件i101上设置有第二滑轨(图未示),滑动接水结构104上对应于第二滑轨设置有第二滑块(图未示),第二滑块活动的在第二滑轨中滑动。并且当采用在基座接水结构103上设置第一滑轨1031,滑动接水结构104上对应于第一滑轨1031设置第一滑块1041,同时基座部件i101上设置第二滑轨,并且滑动接水结构104上对应于第二滑轨设置第二滑块的方式时,通过第一滑轨1031与第一滑块1041之间的配合,第二滑轨与第二滑块配合,使得滑动接水结构104与基座接水结构103之间的相对移动更为稳定。

如图106至图108所示,由于风道组件301的拆装方向与第一滑块1041在第一滑轨1031中的滑动方向不同,进而在壳水路与基座接水结构103拆卸配合的过程中,滑动排水结构与底壳水路312之间设置有导引结构,导引结构将底壳水路312沿拆卸方向的作用力转变成滑动接水结构104沿滑动方向的作用力,具体的,导引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壳水路312上的拨动结构3121和固定设置在滑动接水结构104上的导引块1043,导引块1043具有一导引斜面,当拆卸底壳水路312时,拨动结构3121推动导引斜面,以使固定设置有导引块1043的滑动接水结构104的第一滑块1041在第一滑轨1031中滑动,进而在拆卸风道组件301的过程中,拨动结构3121推动导引斜面,使得作用在导引斜面上的力被分解成沿第一滑轨1031方向的力,以使固定设置有导引块1043的滑动接水结构104的第一滑块1041在第一滑轨11中滑动,即只需施加一个方向上的作用力即可实现两个方向上的运动,从而使得拆卸操作更加简单、有效。

除此之外,滑动接水结构104上设置有自锁结构(图未示),当底壳水路312组装到位时,滑动接水结构104通过自锁结构固定在基座接水结构103中,并限制底壳水路312在基座部件i101上移动,进而使得风道组件301安装到位时,即可通过滑动接水结构104上的自锁结构组装到位,而不需要额外再增加锁合结构。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接水结构为两组,两组接水结构的底壳水路312分别固定设置在风道组件301的左右两侧,并且两组接水结构中与各自底壳水路312相配合的基座接水结构103和滑动接水结构104分别对应的设置在基座部件i101的左右两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蒸发器,以及蒸发器和底壳的连接结构,主要包括底壳a310和设置在其上的蒸发器。

蒸发器是空调器中热交换热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热交换模块包括整体由两端角形架支撑横截面为倒u字形的翅片a220,且所述翅片a220两端设有密封部件,由此在所述翅片a220的为倒u字形内部形成一个敞口腔室222。所述翅片a220中的管路通过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组成的连接管路与室外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液管a2231及所述集气管a2232上均设有三通结构a2233、a2234,通过该三通结构a2233、a2234使所述翅片a220的两侧都设有所述连接管路的外机连接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a2231及所述集气管a2232均连接在所述翅片a220远离所述电机支架110的一侧,通过所述三通结构a2233、a2234其中一支在临近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背板处,延伸过所述翅片a220的长度后,弯成一个从所述电机支架110远离所述基座部件i101背板的一侧绕过所述电机支架110的u形弯,到达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背板使用安装状态的下缘,并在靠近所述基座部件i101背板处弯向该侧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端部。而通过所述三通结构a2233、a2234的另一支延伸到所在侧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背板使用安装状态的下缘,并在靠近所述基座部件i101背板处弯向该侧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端部。在所述角形架210上设有固定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成型在所述角形架210上的连接管卡槽211,所述连接管路的延伸部分卡接在所述连接管卡槽211中,起到固定作用。所述固定结构,固定了所述连接管路的延伸部分的位置,提高管路运行中的安全。

对于所述连接管路(即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的集合)的排布方式,上述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在针对特定用户仅需要在一侧设置外机连接端情况下,仅需要在所述翅片a220的对应侧的适当位置将所述翅片a220中的管路于所述进液管a2231和所述集气管a2232连接即可。

对于需要设置两侧外机连接端的情况下,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路也可以替换为,均连接在所述翅片a220靠近所述电机支架110的一侧。也能够实现便捷地安装及拆卸。但是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采用通过所述三通结构a2233、a2234其中一支从临近所述基座部件i101背板处,延伸过所述翅片a220的长度到达远离所述电机支架110一侧的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端部,则在靠近所述电机支架110一侧需要布置并排的四根管路由此会增加所述热交换模块的长度,进而增加室内机的整体长度。但是如果采用通过所述三通结构a2233、a2234其中一支从所述翅片a220远离所述基座部件i101处,延伸过所述翅片a220的长度的方案,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在所述外观模块i400打开后,会产生内部凌乱的观瞻效果。

本实施例的蒸发器,主要由包括成型有若干冷媒流道的翅片a220所组成,所述冷媒流道通过之间u形管依次相连,u形管的开口端可拆卸设置有弯头,从而构成完整的冷媒流道,所述冷媒流道具有位于所述翅片a220第一侧设置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还包括与所述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分别连接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若干跟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通过分液头a4和集气头a5总结一根总的进液管a2231和一根总的集气管a2232。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所述翅片a220和其上设置的所述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位于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同一侧进行设置,以使所述翅片a220能够由上至下装配到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将翅片a220、和其上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同时设置在基座部件i101同一侧的意义在于:翅片a220和进液管a2231以及集气管a2232组成为总成后,再与底壳a310进行组装时,不需要将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掰至底壳a310的另一侧,使得安装步骤得以简化,具体来说,不需要人工将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折弯,组装完成后再折弯回设计角度,因此适于使用机械化自动组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体的来说,参考图112、图113、图114,蒸发器可以从上至下直接装配到底壳a310上。

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由上至下装配到底壳上是指:将基座部件i101固定好以后,蒸发器可以由基座部件i101的正面直接安装到基座部件i101上。例如,当基座部件如图112的形式水平设置时,蒸发器就如图所示的由上至下进行装配,当基座部件竖直放置时,蒸发器部件就可以水平安装到基座部件i101上。

另一方面,现有空调器进行安装时,因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和室外机相连接的接头是位于基座部件i101的后侧,装机过程中需要将基座部件i101保持前撑状态才能完成接管,上述实施方式中,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显然和蒸发器一同位于基座部件i101的前侧,因此装机时也不需要前撑所述基座部件i101。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a310对应蒸发器的前后两上设置有水槽a312,所述蒸发器(即上述的翅片a220)上连接有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所述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弯折设置于所述水槽a312中。这样在空调器运行的过程中,蒸发器和携带水蒸气的空气相接触后会使得水蒸气凝结在蒸发器表面,并顺着蒸发器的表面汇集到水槽a312中,而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伸入到水槽a312中以后可以通过水槽中的水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保冷,从而防止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内的冷媒与外界发生不必要的热交换,有助于提高空调器的能效比。进一步,水蒸气凝结后本身即具备较低的温度,对于进一步提高了对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保冷效果;同时水槽a312中由于一直有冷凝水存在,因此长期使用中对进液管和集气管的保冷效果也不容易下降。

本实施例中,翅片a220,其上连接有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所述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为两组,且分别向所述翅片a220两侧伸出蒸发器的壳体。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在蒸发器的两侧都可以将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和室外机连接管相连接,从而有利于减少装机时掰管步骤。具体的,工作人员可以在为用户装机时,选用合适的一侧与室外机连接管直接相连,从而省去了将连接管掰至空调器另一侧的掰管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可以设置为一组也可以设置为两组,当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设置为一组时: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优选,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连接在翅片a220的第一侧,并且从翅片a220的第一侧伸出蒸发器壳体;也可以是连接在翅片a220的第一侧,经过弯折后从翅片a220的第二侧伸出蒸发器壳体。

具体来说,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连接在翅片a220的第一侧,并且从翅片a220的第一侧伸出蒸发器壳体的出管形式有两种:

1.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连接在翅片a220的第一侧,并沿所述翅片a220的轮廓向上进行靠近所述底壳a310的弯曲,再沿所述底壳a310的轮廓向下弯曲,再向所述翅片a220的第一侧方向弯折,从而伸出蒸发器的机壳。

2.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代替,所述进液管a2231和所述集气管a2232沿所述翅片a220的轮廓向下进行远离所述底壳a310的弯曲,再向所述翅片a220的第一侧方向弯折。

因基座部件i101和蒸发器外壳之间所构成的腔体内部可以用于设置电机等部件,因此采用上述两种出管形式,让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分别沿着基座部件i101和蒸发器外壳的轮廓进行走管,避免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占用可利用空间,从而优化了空调器的结构设计。

当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设置为两组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连接在翅片a220的第一侧,第一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上分别设置有三通结构a2233、a2234,所述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分别连接两个所述三通结构a2233、a2234,从而使所述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连接所述第一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此时,第一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朝向翅片a220的第一侧伸出蒸发器壳体,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由连接位置向翅片a220的第二侧延伸,并从翅片a220的第二侧伸出蒸发器壳体。

具体地,此时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有多种走管形式,不同的走管形式能够起到不同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115、图116、图117、图118、图119、图120进行举例说明:

具体的说:所述翅片a220由若干折翅片依次连接形成,其中第一折翅片靠近基座部件i101设置,最后一折翅片距离基座部件i101最远;所述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延伸至所述翅片a220的第二侧以后,再经过弯折再向翅片a220的第二侧方向伸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由所述翅片a220的上部(特别是第一折翅片的上部)延伸至所述翅片a220的第二侧伸出的第一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并优选,所述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跨越所述第一折蒸发器顶面的部分沿着所述蒸发器的顶面倾斜设置,所述倾斜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10°。具体地,如图118所示,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可以以0°即水平、1°、2°、3°、4°、5°、6°、7°、8°、9°、10°的倾斜角度在蒸发器的顶面上延伸。其中,所述倾斜角度是指: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和底壳a310之间的夹角。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在翅片a220的第二侧先沿所述翅片a220的轮廓向上进行靠近所述底壳a310的弯曲,再沿所述底壳a310的轮廓向下弯曲,再向所述翅片a220的第一侧方向弯折,从而伸出蒸发器的机壳。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代替,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在翅片a220的第二侧先沿所述翅片a220的轮廓向下进行远离所述底壳a310的弯曲,再向所述翅片a220的第一侧方向弯折。以上两种弯曲走管的有益效果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有详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代替,参考图121,底壳a310的前端或后端设置有水槽a312,第二组所述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可以通过任一水槽a312由翅片a220的第一侧延伸至翅片a220的第二侧。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叙述了,将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设置在水槽a312内的有益效果,在此则不再赘述。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代替,参考图122,第二组所述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可以通过第一折翅片的下端延伸至翅片a220的第二侧。又或者通过任一折翅片的下端延伸至翅片a220的第二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翅片a220的上部是指其上表面以上,并优选是如图118所示的由第一折翅片的顶面上方,并贴近翅片a220进行走管。第一折翅片的下端是指在第一折翅片下表面以下位置,并优选由第一折翅片的下表面下方,并贴近翅片a220进行走管。这就使得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在蒸发器的内部走管而不占用其他部件的安装空间。具体来说:翅片a220的下端是指位于翅片a220的内表面以下位置,其可以是贴近翅片a220的表面设置,也可以是相距一定距离的设置,可以借助于翅片a220进行定位,也可以利用角形架等结构进行定位,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以上描述对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相对于翅片a220的走管形式进行设计和实施。

第一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和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不仅限于是连接在翅片a220的同一侧,还可以是分别连接在翅片a220的两侧,其中当第一组和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分别连接在翅片a220两侧时,第一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向其所在的第一侧伸出蒸发器壳体;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向其坐在的第二侧伸出蒸发器壳体。

另外优选所述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位于所述水槽a312外的部分设置由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为包覆与所述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外径上的保温棉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与所述第一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相连接。所述第一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上分别设置有三通结构a2233,所述第二组进液管a2231合集气管a2232分别连接两个所述三通结构a2234,从而使所述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连接所述第一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因进液管a2231和集液管a2232和换热器k104之间还设置有占用空间较多的分液头a4和集气头a5,以及一定的弯管结构,因此采用第一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与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相连接,再将第二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弯折向翅片a220的第二侧能够有效的节省翅片a220内部空间,减少装配步骤。另外,因翅片a220中的冷媒流道由u形管和弯头组成,其中弯头能够可拆卸的连接在u形管上,因此将翅片a220具有弯头的一侧作为第一侧能够便于装配。即根据空调机的空间布局需要,在蒸发器的右侧或左侧设置总接若干集气支管k103的集气头a5和总接若干进液支管k102的分液头a4,分液头a4和集气头a5再分别与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相连接,通过分液头a4和集气头a5分别总接多个进液支管k102和多个集气支管k103,从而节省空调器的内部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设置在底壳310上的换热器k104,所述换热器k104的左侧侧面上设有若干进液支管k102、集气支管k103、一端总接若干所述进液支管k102的分液头a4、一端总接若干所述集气支管k103的集气头a5,以及与所述分液头a4另一端相连的进液管a2231、与所述集气头a5另一端相连的集气管a2232;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优选,所述换热器k104的左侧的所述进液管a2231和所述集气管a2232并行设置。同时,延伸至所述换热器k104右侧的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并行设置。上述液总管和集气总管通过并行设置,具有优化蒸发器的空间布局的优点。

上述蒸发器,换热器k104和进液总管、气总管以及三通管设置在所述空调底壳同侧,在安装的过程中,不需要在底壳两侧走管,降低了蒸发器的安装拆卸难度大,为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打下了基础,提高了空调拆装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具备上述蒸发器部件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也具备上述蒸发器相关部件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简化角形架结构,如图125至图128所示,包括简化角形架主体a210,所述简化角形架主体a210适于固定在换热器k104的边板k105上,具有用于对布置在所述换热器k104上的连接管进行限位的简化角形架限位部k1012。

本实施例的简化角形架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使布置在换热器k104上方的连接管更加稳定,在运送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时不易发生晃动,因而也就不会与散热管k108的位于边板k105外侧的部分发生碰损。

所述简化角形架限位部k1012为两个,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更多个或一体化为一个。

所述简化角形架限位部k1012为相对设置在所述简化角形架主体a210上的两个夹片,两个所述夹片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连接管的夹持空间。两个夹片形成的这种开口朝上的夹持空间,拆装方便,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而且限位效果好。

所述夹片具有弹性,当所述连接管进入所述夹持空间时,所述夹片弹性变形,弹性夹持所述连接管。两个所述夹片的中部向着远离彼此的方向弧形弯折,从而形成适于夹持连接管的空间。

作为变形设计方案,所述简化角形架限位部k1012为成型在所述简化角形架主体a210上的圆形豁口,所述豁口适于所述连接管嵌入定位。

所述简化角形架主体a210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置散热管k108的位于边板k105外侧的弧形弯折部分的保护空间k1011,这种设置能够保护散热管k108的弧形弯折部,使其不易与其他零部件之间发生碰损。

所述简化角形架主体a210上设有通孔,与所述通孔相对的所述边板k105上设有螺纹孔,使用固定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螺纹孔螺接,从而将所述简化角形架主体a210固定在所述边板k105上。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k1040,具有上下相对以形成安装空间的翅片;散热管k108,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部;边板k105,固定在所述换热器主体k1040的至少一侧,用于支撑和密封所述换热器主体k1040,并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散热管k108的安装孔;进液管a2231,位于所述换热器主体k1040的一侧,与所述散热管k108的进口连通,用于接受来自室外机的冷媒;集气管a2232,位于所述换热器主体k1040的一侧,与所述散热管k108的出口连通,用于接收冷媒并将其输送至所述室外机;进液支管k102、集气支管k103分别通过三通部件a2233,a2234与所述进液管a2231、所述集气管a2232连通,延伸至所述换热器主体k1040的另一侧出管;还包括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简化角形架。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k108由若干个u形管通过焊接弯头串联在而成。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在原有进液管a2231、集气管a2232的基础上,新增了与原有进液管a2231、集气管a2232连通的进液支管k102和集气支管k103,并使其延伸至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另外一侧,从而便于安装,能够避免因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室内机位置不对应而对进液管a2231和集气管a2232的弯折;另外,本实施例的换热器还采用了实施例1中的简化角形板结构,从而使得进液支管k102和集气支管k103的位置更加稳定,不会在运送时与散热管k108的位于边板k105外侧的弧形弯折部分发生碰损。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有如实施例2中所述的换热器。

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换热器,因而自然具有因采用上述换热器所带来的一切优点。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角形架结构,如图129至图131所示,包括角形架主体k201,所述角形架主体k201适于固定在换热器a1的边板k105上,且具有用于容纳散热管的位于所述边板k105外部的弧形弯折部分的容纳空间k2010;还包括用于对布置在所述换热器a1上或布置在底壳的冷凝水流道k204内的连接管k205进行限位的角形架限位部k206。

本实施例的角形架结构,不仅能够限位连接管k205,使其更稳定地与换热器a1连接,还能保护散热管5的位于边板k105外部的弧形弯折部分,使该部分与连接管k205隔离开,从而避免连接管k205与散热管之间发生碰损。

所述角形架限位部k206为成型在所述角形架主体k201上的限位卡片,所述限位卡片上设有凹陷豁口k2061,所述限位卡片延伸至所述连接管k205的布置位置,从而使所述凹陷豁口k2061适于所述连接管k205的嵌入定位。本实施例的角形架限位部k206,在角形架主体k201上新增了限位卡片结构,并且限位卡片结构向着连接管k205的布置位置延伸,从而方便连接管k205的定位,凹陷豁口k2061安装方便,能提高生产时的装配效率。

图132和图133是连接管k205分别布置在底壳的两个不同的冷凝水流道k204内的情形。

作为变形设计方案,所述角形架限位部k206为相对设置在所述角形架主体k201上的两个限位片k2062,两个所述限位片k206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连接管k205的夹持空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生产本实施例中的角形架时,既可以全部采用凹陷豁口k2061结构,也可以全部采用两个限位片k2062式的结构,还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结构(如图129所示);另外,由于连接管k205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布置在换热器a1上或者是布置在冷凝水流道k204内,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角形架也可以只设置一个角形架限位部k206,其可以采用凹陷豁口k2061结构,也可以采用两个限位片k2062结构。

所述容纳空间k2010为一侧开口,另一侧封闭的内腔型结构。这种结构能够避免散热管的位于边板k105外部的弧形弯折部分大面积接触外界空气,从而能够减少冷凝水的产生。

所述角形架主体k201上还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k2010连通,以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k2010内部的连接管k205上产生的冷凝水导出的导流孔隙k2011。角形架主体k201上设有与容纳空间k2010连通的导流孔隙k2011,用于将容纳空间k2010内部的冷凝水流出,防止冷凝水流动至其他位置引发故障或降低用户体验;进一步的,角形架主体k201的一侧面上还设有导流凸缘k2012,导流凸缘k2012的外侧面上接收并导流上述的冷凝水。

所述角形架主体k201上还设有用于密封连接风机和换热器内部空间的密封连接板k2013,用于密封连接风机和换热器a1,使得风机发出的风全部进入换热器a1的内部空间而不外漏,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有实施例5中所述的角形架结构。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由于具有上述的角形架结构,因而自然具有因具有上述角形架结构所带来的一切优点。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有如实施例2中所述的换热器。

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由于具有上述的换热器,因而自然具有因具有上述换热器所带来的一切优点。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防水结构,如图134至图136所示,适于安装在换热器k104的一侧,包括护管板k302,内侧板k303,以及连接所述护管板k302和所述内侧板k303从而形成导水空间k3010的底板k304;所述导水空间k3010用于容纳散热管k108的位于边板k105外侧的部分和/或从所述换热器k104的所述一侧出管的连接管k205部分,用于接收并导流冷凝水。

本实施例的密封防水结构,填补了技术空白,能够安装在设有三通接头及连接管k205的换热器k104一侧,从而顺利地将散热管的位于边板k105外侧的弧形部分以及连接管k205上产生的冷凝水导流出去。

所述护管板k302上形成有弯折结构,用于匹配所述散热管k108的位于所述边板k105外侧的部分,以及从所述换热器k104的所述一侧出管的连接管k205部分。这种结构设置,有利于提高设备紧凑性,并提高导流效果。

所述护管板k302包括一侧与所述底板k304连接的第一护管板k3021,与所述第一护管板k3021的另一侧连接的台阶板k3020,与所述台阶板k3020的远离所述第一护管板k3021的一侧连接的第二护管板k3022,沿所述第一护管板k3021至所述第二护管板k3022的竖直方向,所述台阶板k3020向外倾斜设置,从而形成开口端大、封闭端小的导水空间k3010。

本实施例的密封防水结构,第一护管板k3021、台阶板k3020和第二护管板k3022之间的连接位置关系,形成开口端大、封闭端小的导水空间k3010,能够与连接管k205从上方布置且距离换热器k104距离较远的结构相匹配,从而提升设备紧凑性,并能提高冷凝水导流效果。

如图134所示,还包括若干加强板k3023,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护管板k3021和所述台阶板k3020、和/或用于连接所述台阶板k3020和所述第二护管板k3022。所述内侧板k303上设有卡合齿k3031,适于与设置在所述换热器k104上的卡合槽卡合安装。

所述底板k304弧形设置,当安装在换热器k104上时,所述底板k304的弧形两端一端朝上,另一端朝下;所述底板k304的朝上一端与所述连接管k205与所述散热管k108连接的部分相对,所述底板k304的朝下一端与所述连接管k205的向外出管的一端相对。

所述底板k304的朝上一端的外围设有挡水板k3041,可防止冷凝水从该位置外溢。

如图137至139所示,所述底板k304背面还成型有防风结构,用于与所述换热器k104配合密封,从而将风机k309与所述换热器k104的内部空间密封连接。该结构能够保证风机k309产生的风全部进入换热器内部空间,提高送风效率。防风结构的第一配合部k3033与底壳a320上的相应部分配合,用于密封安装风机轴套k3091,防风结构的第二配合部k3034与底壳a320上的相应部分配合,用于密封安装部分风机k309。

在所述内侧板k303的外部还设有密封结合槽k3032,用于与所述换热器k104密封连接以防漏风。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实施例8中所述的密封防水结构。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由于包括有上述的密封防水结构,因而自然具有因包括密封防水结构所带来的一切优点。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有如实施例9中所述的换热器。

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由于包括有上述的换热器,因而自然具有因包括上述的换热器所带来的一切优点。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碗,如图140至143所示,包括:密封碗主体部k401,适于套设在连接管k205上,并与所述连接管k205的外壁贴合接触,用于接收从所述连接管k205外壁上滑落的冷凝水;导流结构,用于将所述密封碗主体部k401接收到的所述冷凝水导流至设定位置。

本实施例的密封碗,包括密封碗主体部k401和导流结构,密封碗主体部k401适于套设在连接管k205上,并与连接管k205的外壁贴合接触,用于接收从连接管k205外壁上滑落的冷凝水,导流结构用于将密封碗主体部k401接收到的冷凝水导流至设定位置,本实施例的密封碗,能够解决连接管k205这一特殊位置的冷凝水滴水问题,从而能够明显改善用户体验。

所述密封碗主体部k401上设有用于套设在所述连接管k205外部的防水连接孔k4011,且所述防水连接孔k4011具有一定的轴向长度。具有一定轴向长度的防水连接孔k4011,其内壁与连接管k205外壁接触的面积也较大,能够有效避免冷凝水从连接管k205与防水连接孔k4011接触的位置外漏,从而提高防水效果。

所述密封碗主体部k401通过所述防水连接孔k4011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与所述连接管k205套设连接。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强防水连接孔k4011与连接管k205接触位置的贴合程度,从而提高防水效果。

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密封碗主体部k401上的排水孔k4012,用于将密封碗主体部k401接收到的水排出;进一步的设有导向管k4013,能够将密封碗主体部k401接收到的水导流至设定的位置,从而便于控制冷凝水的流向。

所述密封碗主体部k401上形成有接水腔k4010,所述接水腔k4010与所述导流结构连通,从而将接收到的所述冷凝水通过所述导流结构向外排出。所述密封碗主体部k401上成型有一圈凸缘结构k4014,所述凸缘结构k4014围合形成所述接水腔k4010。所述凸缘结构k4014上还设有避免与散热管或弯头互相干涉的豁口k4015。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碗为橡胶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生产制造。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实施例11中所述的密封碗。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由于具有上述的密封碗,因而自然具有因具有密封碗所带来的一切优点。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实施例12所述的换热器。

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由于包括有上述的换热器,因而自然具有因包括上述的换热器所带来的一切优点。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结构,如图144至145所示,包括:边板k105,为两个,分别适于固定安装在换热器部件k1041长度方向的两侧,且均具有第一装配部k5011;装配件k503,为两个,分别适于固定设置在与所述边板k105相对应的基座部件i101上,且均具有与所述第一装配部k5011相对应配合装配的第二装配部k5031;将所述换热器部件k1041装配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装配部k5011同时与所述第二装配部k5031直接卡合装配。

本实施例的装配结构,当将换热器部件k1041装配在基座部件i101上时,两个第一装配部k5011同时与第二装配部k5031直接卡合装配,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简化了装配工艺,能够提升装配效率,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本实施例中,如图145至146所示,所述第二装配部k5031为设置在所述装配件k503上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有一侧敞开的装配开口k5030;所述第一装配部k5011从敞开处进入所述装配开口k5030与所述第二装配部k5031直接卡合装配。所述第一装配部k5011为设置在所述边板k105上的折边板,所述折边板包括能够插入所述装配开口k5030的边板竖板k5012,和与所述边板竖板k5012连接、用于与所述承载板接触以承载所述换热器部件k1041的边板横板k5013。

本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第二装配部k5031为设置在装配件k503上的承载板,且承载板上设有一侧敞开的装配开口k5030,当装配时,第一装配部k5011直接从装配开口k5030的敞开处进入装配开口k5030,然后与第二装配部k5031卡合装配,这种结构设置便于工厂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装配速度很快。第一装配部k5011为设置在边板k105上的折边板,折边板既能够很方便地从装配开口k5030的敞开处插入装配开口k5030,还能与承载板配合实现接触连接,承载换热器部件k1041。

本实施例中,如图145和146所示,分设在所述换热器部件k1041长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折边板,分别与两个所述承载板的、位于两个所述装配开口k5030外侧的承载板部分装配连接,这种结构设置,能使装配后的换热器部件与基座组件之间不发生沿换热器部件长度方向的相对移动,装配后牢固性好。

作为变形设计方案,分设在所述换热器部件k1041长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折边板,也可以分别与两个所述承载板的、位于两个所述装配开口k5030内侧的承载板部分装配连接,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147所示,所述边板k105包括边板边板主体部k5010和与所述边板边板主体部k5010连接、并向外延伸至与所述承载板卡合装配的所述折边板,所述边板竖板k5012与所述边板边板主体部k5010在同一平面上,所述边板横板k5013与所述边板边板主体部k5010所在平面基本垂直。本实施例的装配结构,折边板从边板主体部k5010上向外延伸出去,与装配件k503上的承载板配合装配,巧妙利用了边板k105,在不增加新的零部件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边板k105的结构,达到了减少生产工序的有益效果。

所述承载板所在平面基本平行于所述边板横板k5013,所述折边板与所述承载板配合装配时,所述边板横板k5013与所述承载板平行贴合接触。当折边板与承载板配合装配时,边板横板k5013与承载板平行贴合接触,接触面积大,承载能力好。

本实施例中,安装在所述换热器部件k1041长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边板k105结构镜像对称。

如图148所示,所述边板k105还包括用于供散热管k108穿插,以支撑所述散热管k108的散热管安装孔k5014。所述边板k105上还设有能够与所述换热器部件k1041卡扣连接的卡扣部k5015。边板k105与换热器部件k1041通过卡扣部k5015配合连接,能够提高边板k105与换热器部件k1041之间的连接强度。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器部件k1041和基座部件i101,参考图144所示,所述换热器部件k1041和所述基座部件i101通过实施例14中的装配结构装配连接。

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装配结构,因而自然具有因采用上述装配结构所带来的一切优点。

实施例19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基座模块i100,热交换模块i200,风水道模块i300以及外观模块i400。

所述基座模块i100为整机的支撑和安装基础;其中所述基座模块i100包括适于安装在支撑体上的基座部件i101,所述基座部件i101用于安装在室内墙体等可吊挂支撑体上,其为整机的支撑部件以及生产线上总装装配的基础部件。

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与室外机连接并进行换热操作,其通过设置在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与所述基座部件i101之间的第一安装结构将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安装在所述基座模块i100上。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主要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中的管路通过进液管和集气管组成的连接管路与室外机连接。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包括整体由两端角形架支撑横截面为倒u字形的换热器,且所述换热器两端设有密封部件,由此在所述换热器的为倒u字形内部形成一个敞口腔室。

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包括用于连接进出风口并引导气体通过的风道和用于引导冷凝水排出的水道,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通过第二安装结构与所述基座模块i100连接。其中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具有一个底壳310,所述底壳310上设置有安装叶轮的风扇支座;所述底壳310具有朝向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的侧面,在该侧面上成型有盛接和排放来自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的冷凝水的水槽。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风扇支座上后,处于所述水槽中。安装状态下,所述叶轮处于所述换热器的倒u字形所述敞口腔室内。

所述外观模块s400覆盖并保护所述整机及其内部构造,所述外观模块i400可拆卸地与所述基座模块i100连接。所述外观模块i400又分为壳体模块i410、出风模块s420及导风模块s430。所述壳体模块i410包括安装支架和面板s412,所述出风模块s420包括用于出风的出风框m3,所述壳体模块i410与所述出风模块s420共同覆盖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表面。

参见附图149,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模块i410包括,设置于位于所述室内机的使用状态下的后侧的基座部件i101;设置在外壳的前下部并且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i101可活动地安装的出风框m3;还包括相邻地设置在所述出风框m3的上方,并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i101可活动地安装的面板s412。如附图150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s412和所述出风框m3共同覆盖所述室内机,并且为了外观的整体美观性以及降低生产装配过程中的控制难度,设置所述面板s412的边缘均遮盖所述出风框m3与其邻接的边缘,由此避免了面板s412与出风框m3因生产过程中的缺陷而导致尺寸不匹配,例如面板s412或者出风框m3生产尺寸小于标准尺寸而出现缝隙,或者,由于面板s412或出风框m3的生产尺寸大于标准尺寸而出现的盖帽现象。

参见附图151,该实施方式中的所述面板s412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面板s4121和前面板p22,所述上面板s4121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侧,并具有与所述基座部件i101邻接的边缘;所述上面板s4121与所述基座部件i101可拆卸固定连接。如图15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s412通过设置于所述上面板后端的卡扣与所述基座部件i101连接。

参见附图1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框m3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面板s412的下侧,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两侧;所述面板s412的两端侧覆盖所述侧板的向前的侧缘。所述前面板p22与所述上面板s4121两端处弯折的内侧一体成型有侧框,所述侧框在安装状态下被所述出风框m3的侧板所遮盖;所述侧框与所述侧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出风框m3的后端与所述基座部件i10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s412与所述出风框m3之间设置为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如图152所示所述出风框m3的两所述侧板上分别设置有出风框卡扣s4211,所述面板s4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之对应的侧框滑槽s4123,所述侧框滑槽s4123的下端设置有允许所述出风框卡扣s4211通过的通孔。如图15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出风框卡扣s4211。所述出风框m3通过出风框卡扣s4211与所述面板s412滑动连接,采用滑槽和卡扣的连接方式有利于用户的安装和拆卸,用户通过下拉所述出风框m3可将出风框m3整体从空调器室内机的面板上卸除。

参见附图153至图154,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s412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管卡槽,所述出风框m3的上端卡入所述连接管卡槽,由于面板s412采用卡槽结构将出风框m3的边缘包裹装配,密封的同时从外观的角度遮盖装配缝隙,解决了现有的面板与面板体外观不良的问题。如图15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出风框m3的底部还设置有导风板b1,如图152所示,所述上面板s4121上还设置有进风的进风口。

本发明的所述出风框m3的两所述侧板与所述面板s412的两侧框滑动连接,便于用户安装和拆卸,并且由于所述出风框m3与所述面板s412连接的边缘均被所述面板s412的边缘覆盖,由此减少了外壳组装过程中的台阶隐患或盖帽现象。

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壳,通过设置面板和出风柜覆盖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将面板设置在出风框的上面,面板与出风框的连接采用卡槽结构,利用面板的卡槽将出风框的边缘包裹装配,密封的同时从外观的角度遮盖装配缝隙,解决了现有的面板与面板体外观不良的问题,降低了生产的控制难度。

实施例20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基座模块i100,热交换模块i200,风水道模块i300以及外观模块i400。

所述基座模块i100为整机的支撑和安装基础;其中所述基座模块i100包括适于安装在支撑体上的基座部件i101,所述基座部件i101用于安装在室内墙体等可吊挂支撑体上,其为整机的支撑部件以及生产线上总装装配的基础部件。

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与室外机连接并进行换热操作,其通过设置在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与所述基座部件i101之间的第一安装结构将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安装在所述基座模块i100上。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主要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中的管路通过进液管和集气管组成的连接管路与室外机连接。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包括整体由两端角形架支撑横截面为倒u字形的换热器,且所述换热器两端设有密封部件,由此在所述换热器的为倒u字形内部形成一个敞口腔室。

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包括用于连接进出风口并引导气体通过的风道和用于引导冷凝水排出的水道,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通过第二安装结构与所述基座模块i100连接。其中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具有一个底壳310,所述底壳310上设置有安装叶轮的风扇支座;所述底壳310具有朝向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的侧面,在该侧面上成型有盛接和排放来自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的冷凝水的水槽。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风扇支座上后,处于所述水槽中。安装状态下,所述叶轮处于所述换热器的倒u字形所述敞口腔室内。

所述外观模块s400覆盖并保护所述整机及其内部构造,所述外观模块i400可拆卸地与所述基座模块i100连接。所述外观模块i400又分为壳体模块i410、出风模块s420及导风模块s430。所述壳体模块i410包括安装支架和面板s412,所述出风模块s420包括用于出风的出风框m3,所述壳体模块i410与所述出风模块s420共同覆盖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中,如图155和157所示,所述壳体模块i410包括,安装于所述室内机的基座部件i101上两侧的安装架s411,以及设置于所述室内机的前端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s411上的平板状面板s412,所述面板s412安装于出风框m3的上部。如图155所示,在所述室内机的上部安装有过滤网s4124,在所述室内机上面板s412的下部设置有出风框m3,出风框m3上设置有导风板b1。

如图157所示,所述安装架s411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端部的由竖板s4111及横板s4112组成的框架,所述竖板s4111处于远离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所述横板s4112的端部。

如图157至158所示,面板s412与安装架s411通过面板卡扣连接,具体地,在两侧的安装架s411上与所述面板卡扣s414对应地位置均设置有安装架滑槽s415,如图158所示,在所述面板s412的背面设置有面板卡扣s414,卡扣和滑槽所构成的销槽卡接连接机构将两者链接在一起。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安装架滑槽s415呈竖向布置,如图156中箭头方向所示,通过向上移动所述面板s412,可将所述面板s412与所述安装架s411进行拆卸;所述竖板s4111处于远离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所述横板s4112端部。所述安装架滑槽s415设置于所述竖板s4111上背离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侧面上,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两端的所述安装架s411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安装架滑槽s415,在所述面板s412的背面两端与所述安装架滑槽s415对应地位置设置有所述面板卡扣s414。

如图15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销槽卡接连接机构的具体形式为:所述安装架滑槽s415包括与所述面板卡扣s414对应地设置的允许所述面板卡扣s414通过的通孔s4151、以及与所述通孔s4151相连且不允许所述面板卡扣s414通过的槽体s4152。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面板卡扣s414包括卡扣支撑体和卡扣体,所述卡扣支撑体连接所述卡扣体与所述面板s412,所述卡扣支撑体和卡扣体一体成型。所述卡扣体为扁平状的结构,根据需求所述卡扣体可设置为实心结构,或者为节约材料也可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卡扣支撑体的支撑高度沿卡入移动方向向后逐渐减小,使所支撑的所述卡口体呈前高后低的状态。上述卡扣支撑体的设置方式在于使所述面板卡扣s414沿所述安装架滑槽s415卡入所述安装架s411时沿安装方向会越卡越紧,实现面板s412与安装架s411的紧密配合。

如附图15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面板s412背面的每侧均设置两个所述面板卡扣s414,并且如图157所示,每组所述安装架滑槽s415上对应地设置有两个通孔s4151,每组所述安装架滑槽s415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架s411上的一个槽体s4152和设置在该一个槽体s4152上的两个通孔s4151,所述两个通孔s4151与所述面板s412背面的两个面板卡扣s414对应地设置。使得安装时,两个面板卡扣s414均可准确的插入所述通孔s4151进入安装架滑槽s415。

作为一种替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架滑槽s415也可呈水平布置,所述面板卡扣s414也分别布置在面板s412背面的上下两侧,当所述安装架滑槽s415呈水平布置时,通过左右移动所述面板s412可与所述安装架s411进行装卸。

作为一种替换的实施方式,每组所述安装架滑槽s415也可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架s411上的两个相互独立的槽体s4152和两个相互独立的通孔s4151,其中每个槽体s4152上均设有一个通孔s4151,每个通孔s4151均与所述面板s412背面的所述面板卡扣s414对应地设置。

本发明的空调壁挂机室内机,通过在面板上设置多组推拉卡扣,推拉卡扣的结构高度约为原有面板卡扣高度的1/4,此种卡扣结构的设计,降低了卡扣高度,在跌落等过程中不易产生断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板上的活页、卡扣等连接部件在跌落实验室中经常断裂的问题;由此缩短了设计周期,节约了模具生产及时间等成本;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面板通过平移的方式即可进行拆卸,简化了空调面板的装卸,有利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清洁。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模块中的壁挂机,包括基座部件i101、面板s412、至少一套伸缩机构以及安装体m44。

如图159和图160所示,面板s412具有两个进风口p23,以及开设在面板s412上两个第三通孔m11,伸缩机构位于基座部件i101与面板s412之间围成的腔体内,安装体m44位于该腔体内,伸缩机构安装在安装体m44上,并在安装体m44上做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三通孔m11方向的伸缩运动,从而将面板s412可拆卸地相对基座部件i101安装。

如图160所示,伸缩机构包括安装在安装体m44上的第二限位件m45,安装在第二限位件m45一端上的第一弹性件m436,第二限位件m45的另一端伸向第三通孔m11,第一弹性件m436给第二限位件m45施加朝向第三通孔m11方向的复位力,使得第二限位件m45朝向第三通孔m11运动。其中,第一弹性件m436优选为弹簧。

如图162和图163所示,第二限位件m45具有第二条形体m451,第二条形体m451朝向安装体m44一侧的壁面上具有至少两个第三卡接部m452,第二条形体m451的一端连接于弹簧,另一端伸向第三通孔m11,以及成型在第二条形体m451的另一端端面上的第二按压部m453,第二按压部m453适于穿过第三通孔m11。对应于第三卡接部m452,如图161所示,安装体m44朝向第三卡接部m452一侧的壁面上开设供第三卡接部m452一一对应地插入的第四卡槽m441,第三卡接部m452在第四卡槽m441内做伸缩运动。优选地,第四卡槽m441为u形槽,u形槽的两侧壁之间形成供第三卡接部m452的运动空间,但不会脱离u形槽。第三卡接部m452优选为凸起,凸起经u形槽的开口伸入u形槽两侧壁之间的空间内。另外,第二条形体m451的朝向安装体m44的一侧表面上避开第三卡接部m452的位置处开设向内凹陷的凹槽,来减轻第二条形体m451的重量。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与其相邻的部件上,例如基座部件i101,风道组件,或者蒸发器等等。

第二按压部m453与第二条形体m451的另一端端面之间形成台阶面,台阶面抵靠在面板s412的内表面上,便于安装面板s412时,对面板s412安装到位与否进行定位。

如图161所示,安装体m44包括与第三卡接部m452一一对应的凸块,凸块朝向第三卡接部m452一侧的端面上开设上述的第四卡槽m441,以及套设在限位件上并位于相邻两个第三卡接部m452之间的支撑体,支撑体固定在与其相邻的其他部件上,例如侧板m7(下文中提及)内表面上,支撑体的设置起到对第二限位件m45的支撑作用。对于支撑体,优选为套筒结构。

如图160所示,面板s412整体呈l形,其竖直部m23与基座部件i101相对设置,其水平部m22成型在竖直部m23的顶部上,水平部m22远离竖直部m23的一端抵靠在基座部件i101的顶部内表面上;还包括设置在竖直部m23与基座部件i101相对的两侧壁端上且向上延伸的两块侧板m7,两块侧板m7与面板s412、基座部件i101之间围成上述的腔体。上述的安装体m44成型在侧板m7的内壁面上,侧板m7通过与基座部件i101可拆卸连接,使得两块侧板m7位于面板s412的两端。

优选地,基座部件i101底部与面板s412底部上设有出风模块,出风模块上开设出风口,出风模块通过固定在基座部件i101上,而位于面板s412与基座部件i101的底部上,从而出风模块、面板s412、两块侧板m7以及基座部件i101围成空调器壁挂机的整体外观。

上述的两个进风口p23开设在面板s412的水平部m22上,两个第三通孔m11开设在面板s412的竖直部m23上,两个第三通孔m11位于两个进风口的两侧;对应于两个第三通孔m11,在腔体内设置两个安装体m44和两套伸缩机构将面板s412的两端可拆卸地设置在基座部件i101上。沿水平部m22的宽度方向,两个安装体m44分别成型在两块侧板m7的内表面上,第二条形体m451的朝向弹簧的一端端面上具有第二连接部m454,作为变形,连接片还可以变换为连接轴,便于弹簧套接在第二条形体m451的该端上,第二条形体m451的第三卡接部m452插入第四卡槽m441内,第二按压部m453伸出第三通孔m11。当朝向腔体内压第二按压部m453,使得第二条形体m451和第二按压部m453沿面板s412的水平部m22的宽度方向做直线回缩运动,面板s412上的第三通孔m11就脱离第二按压部m453,实现将面板s412从空调器上拆卸下来,便于清洗;同时将腔体内的其他部件暴露在外,便于对其他部件的清洗和检修,例如对蒸发器进行清洗,及对电器盒等结构的检修。

此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壁挂机,需要拆卸面板s412时,只需沿面板s412的水平部m22的宽度方向,向腔体内压第二按压部m453,也即在壁挂机的前端压第二按压部m453,使得第二按压部m453伸入腔体内,面板s412就脱离第二按压部m453的限制,从基座部件i101上拆卸下来,可以取走面板s412,同时也撤销对第二按压部m453的作用力;待面板s412取走后,在弹簧的复位力作用下,第二限位件m45朝向第三通孔m11方向做伸出运动,使得第二按压部m453复位并处于起始的位置;对面板s412以及外漏出来的蒸发器进行清洗,及对电器结构进行检修,待清洗或检修完后,只需将面板s412的第三通孔m11套设在第二按压部m453上,使得第二条形体m451与第二按压部m453之间的台阶面抵靠在面板s412的内表面上,即可将面板s412安装在基座部件i101上,在面板s412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面板s412均不会发生变形,确保面板s412与基座部件i101安装的牢固性,按压方式便于面板s412的拆卸和安装。

以下作为本实施例的可替换实施例:

作为支撑体的变形,支撑体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l形的支撑板,第二限位件m45搭接在l形支撑板的水平部上;或者类似滑槽,用于支撑第二限位件m45,使得第二限位件m45在其上做伸缩运动时,更平稳。作为进一步的变形,还可以不设置该支撑体,只需通过第二限位件m45上的第三卡接部m452与第四卡槽m441之间的配合关系,来支撑第二限位件m45。

如图164和图165所示,作为第三通孔m11开设位置的第一种变形方式,两个第三通孔m11开设在面板s412的水平部m22上,两个第三通孔m11分别位于两个进风口p23的两侧,两个第三通孔m11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腰孔,如图166所示,第二条形体m451的背对安装体m44一侧的壁面上设置有第二拨块m455,第二拨块m455位于长腰孔内,此时,安装体m44倾斜安装在与其相邻的其他部件上,例如设置在腔体内的风道组件,或者电器结构的安装座上;弹簧的一端套接在第二限位件m45的一端上,另一端固定在与其相邻的其他部件上,例如基座部件i101、风道组件、蒸发器结构。限位件的按压部位于腔体内并抵靠在面板的内表面上,只有拨块位于长腰孔内。

此实施方式中,在需要拆卸面板s412时,例如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二拨块m455起始处于长腰孔内的左侧,只需向右拨动第二拨块m455,使得第二拨块m455驱动第二限位件m45朝向远离第三通孔m11做倾斜运动,使得第二拨块m455伸入腔体内,面板s412就脱离第二拨块m455限制,就可以将面板s412从空调器上拆卸下来,待面板s412取下后,撤销对第二拨块m455的作用力,在弹簧的复位力作用下,第二拨块m455和第二限位件m45又做与缩回运动相反的伸出运动,使得第二限位件m45和第二拨块m455都复位到起始的位置;安装面板s412时,只需面板s412的第三通孔m11套设在第二拨块m455上,并使得第二拨块m455位于第三通孔m11的左端,面板s412的水平部m22的远离竖直部m23一端抵靠在基座部件i101的顶部内表面上,即可完成面板s412的安装过程。此实施方式中,当第二拨块m455位于第三通孔m11内时,第二限位件m45的朝向第三通孔m11的一端还可以位于第三通孔内,给拨块施加作用力时,使得拨块和限位的位于第三通孔的一端均伸入腔体内。作为变形,此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不设置第二拨块m455,直接将第二限位件m45的朝向第三通孔m11的一端伸出第三通孔m11,通过直接按压第二限位件m45的该端,使得第二限位件m45在安装体m44上做倾斜直线运动,使得第二限位件m45整体伸入腔体内,即可将面板s412从空调上拆卸下来。

作为第三通孔m11开设位置的第二种变形方式,上述的两块侧板m7固定在面板s412的竖直部m23的两端上,两个第三通孔m11分别开设在两块侧板m7上,对应地,安装体m44水平安装在与其相邻的其他部件上,例如风道组件、蒸发器、电器机构,或者底座部件上。对应地,第二限位件m45水平安装在安装体m44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限位件m45上,另一端固定在与其相邻的其他部件上,例如,风道组件、蒸发器、电器机构,或者底座部件上。此实施方式中,需要拆卸面板s412时,只需沿水平方向向内压上述的第二按压部m453,使得第二按压部m453整体缩回腔体内,从而将面板s412拆卸下来。

作为第三通孔m11的变形,第三通孔m11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等,每一个第三通孔m11对应一个安装体m44和一套伸缩机构来相互配合,以实现将面板s412可拆卸地设置在基座部件i101上。具体开设第三通孔m11的个数,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用户的需求来定。

作为变形,还可以不设置上述两块侧板m7,上述的安装体m44可以固定在其他部件上。作为进一步的变形,面板s412还可以只有竖直部m23,竖直部m23的顶部与基座部件i101的顶部之间围成进风口p23,第三通孔m11开设在竖直部m23上。

作为变形,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按压部m453与第二条形体m451的端面之间还可以不形成台阶面,第二条形体m451的该端直接伸出第三通孔m11,或者无需设置上述的第二按压部m453。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第二条形体m451朝向弹簧的一端上还可以不设置第二连接部m454,直接将弹簧的一端套接在第二条形体m451的该端上;作为变形,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弹簧的该端固定在第二条形体m451上。作为第一弹性件m436的变形,第一弹性件m436除了为弹簧,还可以为簧片,或者其他弹性体。

作为第二条形体m451的变形,第二条形体m451上的第三卡接部m452还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等等,对应地安装体m44上设置三个、四个、五个等等的第四卡槽m441,多个第三卡接部m452与第四卡槽m441一一配合,确保第二限位件m45在第四卡槽m441内做直线运动,且运动的更平稳。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件m45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柱体,或者板块。只需其朝向安装体m44有两个第三卡接部m452,与安装体m44上的第四卡槽m441配合,第三卡接部m452在第四卡槽m441内做伸缩运动即可。

作为安装体m44的变形,安装体m44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条形体,或者板块机构,只需其上开设适于第三卡接部m452卡入的第四卡槽m441即可,至于第四卡槽m441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第二限位件m45上的第三卡接部m452替换为卡槽,对应地安装体m44上的第四卡槽m441替换为卡接部,或者其他配合结构,只需在第一弹性件m436和外界作用力的配合下,第二限位件m45在安装体m44上做伸缩运动,以使第二限位件m45的另一端伸出第三通孔m11或缩回腔体内,便于面板s412的拆卸或安装。

作为变形,还可不设置上述的安装体m44,直接将伸缩机构设置在腔体内的其他部件上。作为伸缩机构的变形,伸缩机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设置在腔体内的伸缩电机,固定在该电机伸缩轴上的第二限位件m45,第二限位件m45的另一端伸出第三通孔m11内,使得第二限位件m45做朝向或远离第三通孔m11的伸缩运动,将面板s412可拆卸相对基座部件i101安装。或者,采用气缸驱动第二限位件m45做伸缩运动。

另外,本实施例中提及到的“基座部件”是指空调器室内机中安装在墙体上的基座或者底壳,上述的外观模块又分为壳体模块、出风模块及导风模块,本实施例中提及的基座部件和面板均属于壳体模块。

实施例2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实施例3中提供的任一项空调器壁挂机。此实施方式中的空调器,由于采用实施例3中提供的空调器壁挂机,通过按压伸缩机构伸出第三通孔m11的一端,将面板s412从空调上拆卸下来,便于面板s412的拆卸和安装。另外,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具有实施例3中提供的壁挂机所有的优点。

实施例23

如图167所示的空调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空调器的外壳包括后壳体p10和面板,其中,面板活动的盖合在后壳体p10上,面板至少包括两块可打开的子面板,并且每一子面板具有围设在后壳体p10边缘的面板主体p21以及与面板主体p21相连接的前面板p22,其中,面板主体p21与前面板p22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连接。

上述外壳,由于至少包括两块可打开的子面板,使得在清洁维修时,不要求清洁池具备较大的尺寸,进而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同时,又由于每一子面板具有围设在后壳体p10边缘的面板主体p21以及与面板主体p21相连接的前面板p22,进而增大了空调外壳的开启深度,即当对空调器进行清洁或者维修替换时,只需打开对开设置的面板,便可将空调器外壳内的换热器p200等结构完全的暴露出来,从而方便对面板的拆装和对空调器中的换热器p200等结构进行全面的清洁或者维修替换。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68和图169所示,面板包括两块子面板,两块子面板为相对于后壳体p10在长度方向上对开设置的左面板和右面板,左面板的面板主体p21设置在后壳体p10的上边缘和左边缘;右面板的面板主体p21设置在后壳体p10的上边缘和右边缘,进而通过采用左右对开的方式,使得在开启的过程中,不需要对其进行额外的托举操作来防止面板的自动闭合,从而简化了操作的同时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在实现两块子面板对开方式的过程中,后壳体p10上沿着面板对开的方向的相对两侧的至少其中一侧上设置有安装部p11,如图167所示,安装部p11设置在与右面板相邻的一侧。

具体的,如图170和图171所示,安装部p11上设置有第一转轴p111;面板的面板主体p21上对应于第一转轴p111设置有转动部p211,面板主体p21通过第一转轴p111和转动部p211之间转动配合设置在安装部p11上,进而在实现面板对开设计的同时,使得面板与后壳体p10之间的安装更加稳固。

作为变形的实施方式,子面板还可以采用与后壳体p10铰链连接或者卡扣连接的方式来安装。

在空调器操作工作中除了要求具备基本的热交换功能外,往往还要求具备可视化的效果,为此后壳体p10上位于空调器的换热器p200的上方还可固定设置一显示板p30,如图169所示;显示板p30设置在左面板和右面板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板p30呈l型板,显示板p30与后壳体p10的上边缘通过卡扣或者螺钉固定连接,如图167和图169所示,当需要对空调器进行清洁或者维修替换时,打开对开设置的面板,随后拆下显示板p30,便可将空调器外壳内的换热器p200等结构完全的暴露出来,其拆装方便、易于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后壳体p10上位于空调器的换热器p200的上方还可以固定设置有装饰条(图未示),以起到装饰美观的效果,并且当同时设置显示板p30与装饰条时,既可以使得空调器具备可视化功能,又可以达到装饰美观的目的。

如图168和图169所示,为了实现对空调器风向的控制,后壳体p10的下部活动设置有导风板b1,使得出风口设置在空调器的下方,进而使得空调器具有良好的空气循环效果。

当空调器处于未工作状态,并且空调器同时设置导风板b1、面板和显示板p30时,导风板b1、面板和显示板p30封闭后壳体p10,从而减少了非工作状态下灰尘的进入,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除此之外,为了达到更好的空气过滤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过滤网,左面板和所述右面板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p23,第一过滤网可拆卸的设置在左面板和右面板的进风口p23上,进而当对面板进行拆卸清洁时,可同时对过滤网进行清洁或者维修替换,简化了操作步骤,降低了操作难度。

作为变形的实施方式,每一子面板还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一体成型在每一子面板的面板主体p21或者前面板p22上,即第一过滤网的设置方式不仅可以采用可拆卸的安装在面板上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在面板上的设置方式。

在第一过滤网设置时,第一过滤网设置在左面板和右面板上方的面板主体p21上,如图167所示;当然,第一过滤网还可以设置在侧边的面板主体p21上或者左面板和右面板的前面板p22上,同样可以达到便于安装、防尘以及过滤的效果。

为了达到更好的过滤空气的效果,空调器还包括第二过滤网p50,第二过滤网p50固定设置在后壳体p10上,第二过滤网p50位于空调器的换热器p200上方位置并包覆换热器p200的进风口,如图172和图17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网p50既可以采用卡扣的方式设置在后壳体p10上,也可以采用螺钉的方式设置在后壳体p10上。当然,图172和图173中的第二过滤网p50不仅可以采用为一个整体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多个第二过滤网p50形成一个整体的方式包覆在换热器p200进风口,具体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24

如图174至图177所示,右侧的侧面板g120可抽拉地与基座部件中的底座g140配合,并且侧面板g120在其抽拉方向上具有露出侧面板g120内部的电器盒s110的打开位置和封闭电器盒s110的关闭位置。在对空调器进行维修时,只需要将侧面板g120从关闭位置推拉至打开位置,即可将电器盒s110暴露给售后维修人员,而无需先拆卸空调器的外观部件,这样省时省力,便于后续售后维修人员对空调器电器盒s110进行维修。

需说明的是,图中示出的是右侧的侧面板g120可抽拉地与基座部件配合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左侧的侧面板g120,或者两侧的侧面板g120可抽拉地与基座部件配合的实施方式也应该在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同样能够在需要对空调器内部的电器盒s110维修时,无需拆卸空调器的外观部件便可以将电器盒s110暴露给售后维修人员,简化了售后维修程序,省时省力。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76和图177,侧面板g120并非直接与基座部件的底座g140配合,而是通过设于侧面板g120与底座g140之间、且与底座g140可抽拉配合的安装架s411实现,侧面板g120具体安装于安装架s411上并通过安装架s411实现与基座部件的可抽拉配合。空调器还包括用于实现侧面板g120和基座部件可抽拉地配合的安装架s411,安装架s411起到一个骨架的作用,在实现侧面板g120可抽拉地与基座部件配合的同时,由于安装架s411可以安装面板s412等其他外观部件,便于侧面板g120和面板s412这些外观部件的布置,从空调器的整体来看,侧面板g120借助安装架s411实现相对于基座部件的可抽拉配合,安装架s411作为空调器骨架的一部分,上述抽拉配合的实现不会对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如何实现侧面板g120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s411具有侧面板安装部,安装架s411在侧面板安装部与侧面板g120可拆卸连接。具体是安装架s411在侧面板安装部与侧面板g120通过卡扣连接。

对于如何实现面板s412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s411具有面板安装部,安装架s411在面板安装部与面板s412可抽拉配合。

进一步参见图178,本实施例中安装架s411与底座g140的可抽拉配合具体是通过导轨g170结构实现,导轨g170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架s411的导轨g170,以及设置在底座g140上的导槽g180,导轨g170和安装架s411是一体成型。在一未图示的变形实施方式中,导轨g170设置在底座g140上,导槽g180设置在安装架s411上,同样能够实现安装架s411与底座g140可抽拉配合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导轨g170结构沿竖直方向延伸,侧面板g120能够向上或向下方抽拉至打开位置。需说明的是,导轨g170的延伸方向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导轨g170结构可以是沿左右水平方向延伸,侧面板g120能够朝远离基座部件一侧抽拉至打开位置;或者空调器导轨g170结构沿前后水平方向延伸,侧面板g120可向前方抽拉至打开位置。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包括用于对处于关闭位置的侧面板g120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这样能够保证空调器的侧面板g120在关闭位置的稳定,不会意外的打开。

如图176所示,具体地,本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侧面板g120上的安装孔,以及在侧面板g120关闭位置与安装孔对应设置在出风框m3上的限位孔,螺钉g160穿过安装孔和限位孔以实现处于关闭位置的侧面板g120限位,保证处于关闭位置的侧面板g120不会意外打开,这样当空调需要维修时,只需将侧面板g120上的螺钉g160拆除,往上推拉侧面板g120,即可将电器盒s110暴露给售后维修人员,便于将电器盒s110从右侧拆出,避免现有结构形式中拆出较多零件检查电器盒s110内情况。

本实施例中,侧面板g120采用螺钉g160与出风框m3进行连接保证在关闭位置的限位的同时,可以采用一些卡扣形式等,避免外观缺陷。同时,侧面板g120与出风框m3通过螺钉g160固定,整体可以作为出风框m3组件,出风框m3组件与安装支架之间采用卡扣固定,在出风框m3部件需要拆卸清洗的过程中,掰动出风框m3部件两边卡扣将出风框m3及侧面板g120等结构沿安装架s411上的导轨g170结构向下运动拉出,从而还可以实现对风道组件进行清洁工作。

实施例25

如图179和图180所示,空调器包括壳体本体g410,壳体本体g410在沿空调器长度方向的右侧端,具有露出空调器内部的电器盒g110及电机部件的开口g411;侧面板g120,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本体g410上,具体是通过铰接的方式设置在顶面板g450上,通过在顶面板g450上设置转轴p111,在侧面板g120上设置转轴套g437的方式实现铰接,并在其转动方向上具有打开壳体本体g410上的开口g411,以露出空调器内部的电器盒g110及电机部件的打开位置,以及封闭壳体本体g410上的开口g411,以封闭空调器内部的电器盒g110及电机部件的关闭位置。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中,通过设置侧面板g120以可转动地方式与壳体本体g410配合,并具有打开壳体本体g410上的开口g411,露出空调器内部的电器盒g110及电机部件的打开位置,和封闭壳体本体g410上的开口g411,以封闭空调器内部的电器盒g110及电机部件的关闭位置,这样在对空调器进行维修时,只需要将侧面板g120从关闭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即可将电器盒g110和电机部件暴露给售后维修人员,而无需先拆卸空调器的外观部件,这样省时省力,便于后续售后维修人员对空调器电器盒g110和电机部件进行维修。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侧面板g120是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本体g410上的顶面板g450上,对于设置位置的变化,例如设置在空调器中的前面板p22、底面板、背板均能够实现打开开口g411和封闭开口g411的目的,上述变化的实施方式也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参见图179至图181,具体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侧面板g120和壳体本体g410之间,用于引导侧面板g120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切换的引导定位结构,引导定位结构具体包括设在侧面板g120的朝向壳体本体g410一侧的定位柱g431,以及设在壳体本体g410上朝向侧面板g120的定位孔g413,定位柱g431与定位孔g413可插拔配合,以保证侧面板g120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切换时,侧面板g120能够正确的安装,以及保证空调器外观的美观。作为一变形实施方式(未图示),引导定位结构也可以是包括设在侧面板的朝向壳体本体一侧的定位孔,以及设在壳体本体上朝向侧面板的定位柱。

优选地,引导定位结构还包括设在侧面板g120的朝向壳体本体g410一侧的定位卡扣g433,以及设在壳体本体g410朝向侧面板g120的定位卡扣孔g415,定位卡扣g433与定位卡扣孔g415形成卡接配合,这样在实现侧面板g120的定位的同时,定位卡扣g433和定位卡扣孔g415之间具有一定的卡合力,对处于关闭位置的侧面板g120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定位卡扣也可以是设置在壳体本体上,对应的定位卡扣孔设置在侧面板上,同样能够实现定位和限位的作用。

如图181和图182所示,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侧面板g120和壳体本体g410之间用于对处于关闭位置的侧面板g120进行锁闭的门锁机构,门锁机构包括设在侧面板g120的朝向壳体本体g410一侧的门锁卡扣g435,以及设在壳体本体g410朝向侧面板g120的门锁卡槽g417,门锁卡扣g435和门锁卡槽g417配合,可以实现侧面板g120在关闭位置时位置的锁定,当然,门锁卡扣也可以是设置在壳体本体上,对应的门锁卡槽设置在侧面板上。而空调器中的门锁机构为以按压侧面板g120的方式实现打开或关闭,该门锁结构直接借用现有成熟结构,按动侧面板g120,可实现关闭位置的锁定。再次按动,可以实现关闭位置的解锁,便于售后维修时进行操作。

实施例26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基座模块i100,热交换模块i200,风水道模块i300以及外观模块i400。

所述基座模块i100为整机的支撑和安装基础;其中所述基座模块i100包括适于安装在支撑体上的基座部件i101,所述基座部件i101用于安装在室内墙体等可吊挂支撑体上,其为整机的支撑部件以及生产线上总装装配的基础部件。

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与室外机连接并进行换热操作,其通过设置在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与所述基座部件i101之间的第一安装结构将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安装在所述基座模块i100上。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主要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中的管路通过进液管和集气管组成的连接管路与室外机连接。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包括整体由两端角形架支撑横截面为倒u字形的换热器,且所述换热器两端设有密封部件,由此在所述换热器的为倒u字形内部形成一个敞口腔室。

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包括用于连接进出风口并引导气体通过的风道和用于引导冷凝水排出的水道,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通过第二安装结构与所述基座模块i100连接。其中所述风水道模块i300具有一个底壳310,所述底壳310上设置有安装叶轮的风扇支座;所述底壳310具有朝向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的侧面,在该侧面上成型有盛接和排放来自所述热交换模块i200的冷凝水的水槽。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风扇支座上后,处于所述水槽中。安装状态下,所述叶轮处于所述换热器的倒u字形所述敞口腔室内。

所述外观模块s400覆盖并保护所述整机及其内部构造,所述外观模块i400可拆卸地与所述基座模块i100连接。所述外观模块i400又分为壳体模块i410、出风模块s420及导风模块s430。所述壳体模块i410包括安装支架和面板s412,所述出风模块s420包括用于出风的出风框m3,所述壳体模块i410与所述出风模块s420共同覆盖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表面。

如图18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模块s420,包括设置在空调器使用状态下的底部,与所述面板s412一同遮挡住所述空调器的前下部的出风框m3,以及将所述出风框m3固定保持在相邻部件上的固定组件,通过固定组件可将所述出风框m3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s1上拆下,具体地如图7所示,出风框m3通过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到底壳310上。

而为方便清洗内部风道,如图186所示,在包含有左右扫风、自动扫风等结构的空调器中,通过将左右扫风、自动扫风等结构布置于所述出风框m3的位置,使得扫风叶片b20可与出风框m3一同拆卸清洁,同时,通过拆卸出风框m3又可使空调内部风道完全暴露,得到较好的清洗形式。本发明通过将出风框m3设置为空调器面板s412的一部分,可实现用户对风道内部的清洁,而又解决了现有空调器不能轻易拆卸的缺陷。

如图183至图185所示,所述出风框m3通过滑轨装置s900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s1背面的所述基座部件i101活动连接。参见附图190,所述滑轨装置s900包括在使用状态下竖向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的如图191所示的滑轨座s910,如图193所示的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轨座s910的滑槽内的滑动架s911,以及如图192所示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架s911上的滑轨端杆s912,所述滑轨端杆s9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出风框m3。在所述滑轨端杆s912上成型有一个卡钩s9121,参见附图187和附图190,所述卡钩s9121与成型在所述出风框m3上的出风框卡槽s422插接配合连接。所述滑轨端杆s912载带所述出风框m3拉出的距离大于等于30毫米。通过出风框的拉出,使得风水道模块i300充分暴露,便于用户的直接清洁,同时,也可以将风水道模块i300直接拆下通过出风框m3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直接取出清洗。本发明通过对推拉滑轨结构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应用于空调器中,方便固定出风框m3,满足用户方便地拉出和拆卸出风框m3,同时装配方法简单,便于用户自己安装。

如图190所示,本发明的所述滑轨端杆s912与所述滑动架s91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滑轨端杆s912可从所述滑轨座s910中脱出,在所述滑轨座s910的前端设置有一个对所述滑轨端杆s912起定位作用的定位块s913,在后端设置有一个对内部滑动架s911进行限位作用的橡胶块s914,如图194和图196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滑杆中的定位块结构,如图可知,现有技术中的定位块为一个前后宽度一样大的结构,如附图197和图200所示,本发明的所述定位块s913具有与现有技术区别的向外侧的伸出扩口结构s9131,其中如图198至200所示,定位块s913端部设置的伸出扩口结构s9131的开口大于所述定位块s913内部其他部位的开口,上述设置方式为了方便所述滑轨端杆s912的安装,在空调清洁过程中,用户可通过导轨将出风框m3拉出,随后也可以选择将出风框m3拆下直接用水清洗,因此,在考虑出风框m3的各部件安装的方便性,将定位块s913增加如图197所示的伸出扩口结构s9131,由于该定位块s913端部的开口进行了扩大,因此在将滑轨装置s900的所述滑轨端杆s912拆下再安装过程中,便于所述滑轨端杆s912快捷、准确地插入所述定位块s913内,使装配出风框m3的过程能够准确到位,节约时间。

参见附图189,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出风框m3与空调器底壳310之间,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在所述出风框m3上的两端附近分别设置的锁止件s423,及在所述底壳310的对应位置上设置的固定孔s424;所述锁止件s423可穿过所述固定孔s424。参见附图188,所述锁止件s423的末端设置有凸出的拨动杆限位件s4233,通过与所述固定孔s424的边缘啮合进行锁止。所述锁止件s423通过拨动杆s4231活动地安装在所述出风框m3上,所述拨动杆s4231上设置有便于手动拨动的凸起s4232。如图185所示至少在所述出风框m3的两端附近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锁止件s423及所述固定孔s424。如图186至189所示,所述锁止件s423向中间移动,将出风框m3与底壳310固定到一起,所述锁止件s423向两侧移动,所述锁止件s423取消对所述底壳310的固定,使得出风框m3从底壳310上分离。

如图185和186所示,所述出风框m3与所述面板s412相邻的部分上还设置有可拆卸的装饰板s425,所述装饰板s425与所述面板s412紧密配合。通过在出风框m3上布置装饰板s425减少了装配间隙的暴露,当需要改变面板s412上的外观时,可通过适当更改装饰板s425以满足不同种类的外观需求。

如图184所示,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在所述出风框m3下方与所述底壳310进行固定的螺钉。当出风框m3需要拆卸时,首先,将图184中所示的三个出风框与底壳310固定用的螺钉从螺钉孔s4261中拆出,而后向两侧拨动出风框m3上方两个所述锁止件s423,解除所述出风框m3上侧的固定,随后,所述出风框m3通过所述滑轨装置s900向下滑出,可直接将所述出风框m3从所述滑轨装置s900的卡勾s9121中摘下进行清洗,同时,风道内部暴露出来,方便用户对风道等结构进行彻底的清洁。完成清洁后,将出风框m3上设置的出风框卡槽s422插入滑轨装置s900上的卡勾s9121,整体向上推至与面板s412配合,向回拨动两个所述锁止件s423,再将三个螺钉固定至出风框m3与底壳310上,防止未固定出风框而掉落伤人,通过此过程实现出风框m3结构的固定,完成清洁操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壁挂机出风框结构,实现了方便用户对空调器进行深度清洁,同时又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可实现在现有空调器的基础上进行零部件的拆分及合并,以方便用户对空调的深度清洗。

实施例27

一种模块化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模块中的出风口组件,如图201所示,其包括安装架s411、出风框m3、固定组件m4、滑动机构以及扫风机构m12。

如图201和图202所示,安装架s411安装于室内机的基座部件i101与面板s412之间,出风框m3独立于空调器室内机的面板s412,具有出风口m31,导风板b1活动设置在出风口m31中。

如图202和图203所示,出风框m3两侧端固定连接有在使用状态下向上延伸的两块侧板m7,出风框m3通过设置在出风框m3与安装架s411之间两套竖向布置的滑动机构,将出风框m3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连接在安装架s411上;两套固定组件m4通过两块侧板m7将出风框m3的两端分别锁定在安装架s411上

如图204和图206所示,每一套滑动机构也包括开设在安装架s411的朝向侧板m7一侧的壁面上的第一滑槽m51,以及成型在侧板m7的朝向安装架s411一侧的内表面上且适于嵌入第一滑槽m51内的第一滑块m52。第一滑槽m51的靠近出风框m3的一端为扩口槽m511,适于第一滑块m52位于其内并滑入或滑出第一滑槽m51。优选地,扩口槽m511为梯形槽或喇叭形槽,或者其他形状的槽。

当需要将出风框m3从空调上拆卸下来时,只需固定组件m4先解除对侧板m7的锁定功能,在给出风框m3施加向下拉力时,侧板m7的第一滑块m52在第一滑槽m51内向下滑动,当第一滑块m52滑动到扩口槽m511处,第一滑块m52位于扩口槽m511内,并从扩口槽m511内抽出,使得侧板m7和出风框m3整体从空调上拆卸下来,对出风框m3和侧板m7进行清洗,待清洗后,给出风框m3施加向上推力,侧板m7的第一滑块m52从扩口槽m511内再滑入第一滑槽m51内,使得出风框m3和侧板m7整体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m51内,在向上的推力作用下,将侧板m7滑动到空调的顶部,使得侧板m7和出风框m3复位,再被固定组件m4锁定,从而形成通过推拉方式,将出风框m3滑动设置在安装架s411上。

作为第一滑槽m51的变形,第一滑槽m51还可以被替换为第一通孔m53,对应地,扩口槽m511被替换为扩口孔,扩孔的形状也为梯形孔或喇叭形孔。或者其他形状的扩口孔,具体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203至图206所示,上述的每一套固定组件m4包括成型在侧板m7的朝向安装架s411一侧的内表面上的第一卡接部m41,以及设置在安装架s411上的供卡接部搭接的第一限位部m42;给第一限位部m42施加朝向远离第一卡接部m41的作用力时,第一限位部m42解除对第一卡接部m41的锁定作用。优选地,第一限位部m42呈台阶形,第一卡接部m41为能够搭接在第一限位部m42的台阶面上的凸台。

如图207所示,侧板m7为板块,安装架s411为l形的支架,l形支架的水平部设置在面板s412的顶部与基座部件i101顶部之间,竖直部位于面板s412与基座部件i101之间且朝向出风框m3延伸,并位于侧板m7的内表面一侧。

如图207所示,出风框m3包括圆弧部,以及固定在圆弧部底部上的水平部,出风口m31成型在圆弧部上;在出风框m3被锁定在安装架s411上时,水平部的内表面抵靠在基座部件i101的底部表面上。出风框m3的圆弧部便于与面板s412的底部表面配合,水平部的设计,便于在出风框m3锁定到位后,水平部的内表面抵靠在基座部件i101的底部表面上,使得空调的外观美观和结构紧凑。

如图203所示,扫风机构m12在出风口m31处安装在出风框m3上,扫风机构m12包括安装在出风口上的连接座,以及间隔且可摆动地安装在连接座上的至少一个扫风叶片,例如,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等,具体设置数量根据出风口的长度,用户的需求来设置,扫风叶片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摆动所需角度。将扫风机构m12安装在出风框m3的出风口上,在出风框m3从空调器上拆卸下来时,就可以将安装在出风口上的扫风机构m12拆卸下来,对扫风机构m12进行清洗,便于出风框m3和扫风机构m12的清洗工作。多个扫风叶片在出风口内摆动,实现对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进行调整,连接座的设计便于将叶片安装在出风口内。

此实施例的出风口组件,将具有出风口的出风框m3与面板s412分离设置,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件,需要对出风口进行清洗时,拨动第一限位部m42,使得第一限位部m42解除对凸台的限制,凸台从第一限位部m42的台阶面上脱离,给出风框m3施加向下的拉力,出风框m3和两块侧板m7整体在第一滑槽m51或第一通孔m453内向下滑动,当侧板m7的第一滑块m52滑动到扩口槽m511或扩口孔内,将侧板m7的第一滑块m52从扩口槽m511或扩口孔抽出,则出风框m3、两块侧板m7以及扫风机构m12整体从空调器上拆卸下来,就可对出风框m3、两块侧板m7以及扫风机构m12进行清洗;清洗完后,给出风框m3向上的推力,将侧板m7的第一滑块m52经扩口槽m511或扩口孔推入第一滑槽m51或第一通孔m53内,出风框m3和侧板m7整体向上运动,直到出风框m3的水平部内表面抵靠在基座部件i101的底部表面上为止,此时出风框m3和侧板m7就复位到初始的状态,再将侧板m7上的凸台搭接在第一限位部m42的台阶面上即可,完成出风框m3和侧板m7的安装过程,从而形成推拉方式,将出风框m3和侧板m7整体安装在安装架s411上,或者从安装架s411上拆卸下来,便于对出风框m3、侧板m7以及扫风机构m12的清洗。

作为滑动机构的变形,每一套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架s411的朝向侧板m7一侧的壁面上的导轨,以及滑动设置在导轨上的滑动组件;侧板m7可拆卸地固定在滑动组件的一端上,且滑动组件的该端能够从导轨中抽出。滑动组件包括第二滑块(图中未示出),以及固定在第二滑块上的连接件m54,如图208所示,连接件m54的一端上成型有第一插接部m541;侧板m7的朝向安装架s411的内表面上成型有供第一插接部m541卡入的第一卡槽(图中未示出)。连接件m54为l形板块,l形板块的竖直部固定在第二滑块上,水平部插接在第一卡槽内。

此实施方式的滑轨机构,在需要清洗出风框m3时,只需固定组件m4先解除对两块侧板m7的锁定作用,对出风框m3施加向下的拉力,第二滑块在导轨上向下滑动,l形板块将带动侧板m7在导轨上向下滑动,当侧板m7向下滑动到导轨的下端时,再将侧板m7上的第一卡槽与l形板块的水平部脱离,则出风框m3与侧板m7整体就可以从空调上拆卸下来;后续再将l形板块的水平部插入第一卡槽内,使侧板m7与连接件m54固定,在向上给出风框m3推力时,出风框m3和侧板m7在导轨上向上滑动,使得出风框m3和侧板m7复位,再被固定组件m4锁定。此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一插接部m541的配合,实现将侧板m7与滑动组件的可拆卸连接。

作为第一卡槽的优选,侧板m7的内壁面上成型有凸块,在凸块上开设上述的第一卡槽;或者直接在侧板m7的内壁面上开设上述的第一卡槽。

作为滑动组件的变形,滑动组件中的连接件m54,还可以为t字形,t字形的水平部插接在侧板m7的第一卡槽内,或者其他形状的结构,只需其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块上,另一端作为第一插接部m541并与侧板m7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方式即可。作为进一步的变形,滑动组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气缸或电机驱动连接件m54沿竖向在安装架s411上做升降运动,连接件m54的一端固定在气缸或电机的伸缩轴上,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侧板m7上。

作为滑动机构的变形,滑动结构除了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外,还可以为现有的其他滑动机构,只需将出风框m3的两侧板m7,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架s411上即可。

作为变形,出风框m3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u形,或者圆弧形,或者其他形状,只需其上开设出风口,具体形状需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而设计。

作为变形,安装架s411还可以为板块,例如l形板块,或者t形板块,或者竖直板块;作为进一步的变形,安装架s411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需满足开设上述的第一滑槽m51或第一通孔m53,或者能将导轨安装在其上的结构即可,安装架s411安装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基座部件i101与面板s412之间。

作为变形,固定组件m4中的第一卡接部m41与第一限位部m42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第一限位部m42为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上开设凹槽,第一卡接部m41为第二凸起,第二凸起插接在第一凸起的凹槽内,只需拨动第一凸起的顶部,即可使得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分离。

如图209至图211所示,当侧板m7上开设上述的第一通孔m53时,作为固定组件m4的变形,固定组件m4设置在面板s412与基座部件i101、安装架s411之间围成的腔体内;每一套固定组件m4包括第一限位件m43,安装在第一限位件m43一端上的弹性件,第一限位件m43的另一端伸向开设在面板s412的第二通孔m10,弹性件给第一限位件m43施加朝向第二通孔m10方向的复位力。在弹性件和外界作用力的配合下,第一限位件m43做朝向或远离第二通孔m10的伸缩运动,以使第一限位件m43与第一滑块m52锁定配合或解除对第一滑块m52的锁定。弹性件优选为弹簧。

如图212所示,第一限位件m43具有第一条形体m431,第一条形体m431朝向安装架s411一侧的表面上具有与第一滑块m52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接部m432,第一条形体m431的一端连接于弹簧,另一端朝向面板s412上开设的第二通孔m10,以及成型在第一条形体m431的另一端端面上的第一按压部m433,第一按压部m433适于穿过第二通孔m10。对应于第二卡接部m432,第一滑块m52朝向安装架s411一侧的表面上开设供第二卡接部m432插入的第二卡槽。为便于将弹簧套接在第一条形体m431上,条形体的朝向弹簧的一端上成型有第一连接部m434,例如连接片或连接轴,便于弹簧的一端直接套接在该连接片或连接轴上。第二卡接部m432优选为凸起,第二卡槽优选为u形槽,凸起插入u形槽内。需要解除对侧板m7的锁定功能时,只需向腔体内按压第二通孔m10处的第一按压部m433,第一条形体m431朝向弹簧运动,使得第二卡接部m432脱离第二卡槽,从而实现对侧板m7的锁定功能,之后侧板m7和出风框m3整体在第一通孔m53内滑动;撤销对第一按压部m433的作用力,第一条形体m431在弹簧的作用力下朝向第二通孔m10做伸出运动,使得第一按压部m433复位到起始的位置;当需要对侧板m7的第二滑块锁定时,只需侧板m7和出风框m3在第一通孔m53内做向上的滑动,使得第二滑块上的第二卡槽对位于第二卡接部m432,就可以使得第二卡接部m432再次插入第二卡槽内,实现对侧板m7的锁定功能。此实施方式中,第一条形体m431沿安装架s411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腔体内,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条形体m431上,另一端固定在与其相邻的其他部件上,例如风道组件、蒸发器或者基座部件i101上,也即第一条形体m431在空调器的前后方向上做伸缩运动,第二通孔m10位于空调器的前端。另外,第一按压部m433与第一条形体m431的朝向第二通孔m10的一端端面之间形成台阶面,台阶面抵靠在面板s412的内表面上。为了使第一限位件m43能够在腔体内做平稳的伸缩运动,在腔体内还设置第二支撑体m9,例如套筒结构或u形结构,第二支撑体m9套设在第一限位件m43上并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卡接部m432之间,第二支撑体m9可以固定在安装架s411上,或者其他部件中。

作为变形,第二通孔m10还可以设置在安装架s411上,例如,第一通孔开设在l形支架的竖直部上,第二通孔m10开始在l形支架的水平部上。对应地,如图213至215所示,第一条形体m431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一拨块m435,第二通孔m10为沿安装架s41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腰孔。第一条形体m431的背对弹簧的一端位于腔体内或者抵靠在面板s412的内表面上。在需要解除对侧板m7的锁定功能时,只需向后拨动第一拨块m435,让第一拨块m435在长腰孔内运动,以驱动第一条形体m431朝向弹性体做缩回运动,使得第二卡接部m432脱离第二卡槽。撤销对第一拨块m435的作用力后,在弹簧的复位力作用下,第一拨块m435又在长腰孔内做向前运动,使得第一限位件m43复位到起始的位置。另外,第一条形体m431的朝向安装架s411的一侧表面上避开第二卡接部m432的位置处开设向内凹陷的凹槽,来减轻第一条形体m431的重量。此实施方式中的面板为平板状,作为变形,面板还可以为l形,l形面板的水平部固定在基座部件的顶部内表面上,水平部上开设进风口p23,对应地第二通孔可以开设在面板的水平部上,最佳地,l形面板的水平部安装在安装架的顶部表面上,使得面板、基座部件、两块侧板以及出风框之间形成空调器的整体外观。对应地,上述的所有实施方式中,面板都可以为l形板块,或者其他形状,面板上开设进风口p23。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固定组件m4可被替换为其他的卡扣结构,或者紧固件,例如螺钉或螺栓组件,只需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将侧板m7固定在安装架s411上即可。

作为变形,扫风机构m12还可以为现有的空调器中的扫风机构m12,至于扫风叶片摆动的角度,不做具体限定,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作为进一步的变形,扫风机构m12还可以不设置在出风框m3的出风口上,还可以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内部的其他部件上,只需靠近出风口处即可。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两块侧板m7,只需出风框m3的两端侧壁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架s411上即可。进一步的变形,还可以不设置滑动机构,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将出风框m3活动连接于安装架s411,例如将出风框m3可转动地或可翻转地连接在安装架s411上,再用固定组件m4将出风框m3固定并保持在面板s412与基座之间。

作为变形,固定组件m4还可以将出风框m3可固定保持在空调器室内机中的其他相邻部件上,不仅仅是基座部件i101与面板s412上。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提及到的“基座部件”是指空调器室内机中安装在墙体上的基座或者底壳。

实施例28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壳,包括竖向设置的面板s412、与面板s412平行设置的基座部件i101,以及实施例9中提供的任一项的出风口组件,出风框m3设置在面板s412和基座部件i101的底部表面上,并与面板s412、基座部件i101围成安装空间。

此结构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壳,作为模块化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模块,使得整个外壳的结构紧凑,且需要清洗出风口时,可以单独将出风框m3从基座部件i101和面板s412上拆卸下来清洗,清洗完后再将出风框m3安装在基座部件i101和面板s412上,从而便于清洗出风框m3的出风口,使得空调出风口处吹出干净的空气,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另外,实施例1中出风口组件具有的优点,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壳都具有。

作为优选地,面板s412为平板状,或者其他形状,例如曲面,或者其他造型的结构都可以。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外壳作为模块化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模块,该外观模块又分为壳体模块、出风模块及导风模块。其中,壳体模块包括上述的基座部件i101以及安装架s411,出风模块包括实施例1中的出风口组件,导风模块包括上述的扫风机构m12。

实施例2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包括实施例2中提供的室内机外壳。由于此结构的空调器包括实施例10中的室内机外壳,以及实施例9中的出风口组件,使得该空调器的出风框m3能够单独拆卸下来,便于出风框m3的清洗,以及安装和拆卸工作。

实施例30

本实施例的出风口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壁挂式空调器,如图215所示,空调器包括基座部件i101、壳体模块i410、滑轨装置900、风水道模块i300和出风口结构。

基座部件i101相当于现有技术的上机架部分,壳体模块i410包括现有技术中的外壳和下机架的部分,基座部件i101和壳体模块i410是可拆卸连接。在基座部件i101的内侧设有可拆卸的风水道模块i300。

所述出风口机构包括出风框m3和若干锁定结构。出风框m3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部件i101和壳体模块i410形成的开口处,所述开口处对应空调器出风位置,所述出风框m3具有出风口,空调器吹出的风从该出风口流出。

锁定结构,对所述出风框m3进行锁定和解锁。如图218和图225所示,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框m3上的推块201,所述推块201的一端设有锁舌2011,所述基座部件i101上设有与所述锁舌2011配合的锁槽206。如图221和图222所示,锁定时,锁舌2011伸入锁槽206内,解锁时,锁舌2011从锁槽206内移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块201上设有限位部,用于限定所述锁舌2011伸入及移出所述锁槽206的运动轨迹。所述限位部包括平行于所述推块201移动方向的限位u型槽2021,所述出风框m3上设有长条型的出风框限位凸起2031,所述出风框限位凸起2031与所述限位u型槽2021配合的且伸入所述限位u型槽2021内的以限制所述推块201运动轨迹。

在本实施例中,锁舌2011的末端设置有凸出锁舌2011外壁的限位件2012,锁槽206与限位件2012的朝向锁槽206的侧壁接触,以阻止锁舌2011继续向锁槽206内伸入。

在本实施例中,在出风框m3上设置有出风框限位凸台2033,用以阻止所述推块201在解锁后继续向解锁方向移动。如图225所示,出风框限位凸台2033设置在解锁状态时与推块201远离锁槽206的一端相抵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出风框m3的上部适于上下移动,因出风框m3的长度较长,为了使锁定结构对出风框m3的锁定更加稳定,在所述出风框m3的上部设有两个锁定结构,且可将两个锁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出风框m3的两端附近。

所述出风框m3的内侧设置有卡接槽422,如图215和图217所示,所述卡接槽422适于与可伸缩于所述基座部件i101的滑轨装置900的端部固定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装置900的滑出基座部件i101的端部成型有卡勾s9121,所述卡勾s9121适于伸入所述卡接槽422并与所述卡接槽422固定,如插接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槽422也设置有两个,且也可将两个卡接槽422设置在所述出风框m3的两端附近。

在对出风框m3进行拆卸时,先向下拨动两个推块201,将出风框m3解锁,出风框m3因重力因素与基座部件i101分离,拉动出风框m3,出风框m3将随着滑轨装置900的端部滑动,与基座部件i101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为了方便对风水道模块i300及风水道模块i300与扫风叶片b20之间的间隙的清洗,或方便将风水道模块i300拆下清洗,出风框m3随滑轨装置900滑出的距离大于等于30厘米。

实施例31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如图218、图221、图222和图225所示,所述限位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推块201的沿所述推块201移动方向的两侧的相向设置的推块限位凸块2022,所述出风框m3上设有与所述推块限位凸块2022配合设置可供所述推块限位凸块2022移动的出风框限位槽2032,用以限制所述推块201的运动轨迹。

在本实施例中,在出风框限位槽2032的远离所述锁槽206的一侧设有阻止所述推块201在解锁后继续向解锁方向移动的出风框限位槽板2034,在解锁状态时,出风框限位槽板2034与限位u型槽2021的远离锁槽206的一端相抵。

实施例3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的区别在于,如图219、图223、图224和图226所示,所述锁舌2011与所述锁槽206的配合面2061为紧配合。所述限位部包括沿所述推块201移动方向延伸的推块条状体2041,所述推块条状体2041的自由端成型有内斜面和外斜面,所述出风框m3上设有的出风框限位体2051,所述出风框限位体2051一端在锁定状态与所述外斜面相抵;解锁时,用力推动所述推块201,所述推块条状体2041沿所述外斜面随着所述推块201的移动向外弹性变形,直至所述内斜面与所述出风框限位体2051另一端相抵时所述推块条状体2041恢复原状。

所述限位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推块201上的垂直于所述推块201移动方向且朝向出风框m3一侧设s置的推块限位凸块2022,所述出风框m3上设有与所述推块限位凸块2022配合设置可供所述推块限位凸块2022移动的出风框限位槽2032,用以限制所述推块201的运动轨迹。如图226所示,出风框限位槽2032为朝向推块201的倒l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锁舌2011的末端设置有凸出锁舌2011外壁的限位件2012,锁槽206与限位件2012的朝向锁槽206的侧壁接触,以阻止锁舌2011继续向锁槽206内伸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出风框m3的下部适于左右移动,且可以设置为两个或三个,当设置有两个时,可将两个锁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出风框m3的两端附近,设置三个时,在上述的两个锁定结构的中间再设置一个锁定结构。

实施例3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出风框m3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模块i410的开口处,所述开口处对应空调器出风位置,所述出风框m3具有出风口,空调器吹出的风经开出处从出风口流出。

实施例3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2至14的基础上,如图216所示,在所述出风框m3的外侧设有可更换的与所述壳体模块i410相适配的装饰板s425。所述装饰板s425与所述壳体模块i410紧密配合。基座部件i101、壳体模块i410和装饰板s425构成空调器的外部可视部分,当然,基座部件i101与壳体模块i410和装饰板s425也是相适配的。

实施例3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2至16的基础上,如图218和图219所示,在所述推块201上设有垂直于所述推块201的移动方向的手动推位2013,通过推动手动推位2013,可方便对推块201的操控。

实施例3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2至17的基础上,如图216所示,所述扫风叶片b20安装在所述出风框m3的出风口处,在将出风框m3拆下时,可将扫风叶片b20一同拆下清洗。

实施例37

一种导风模块,如图227所示,包括:导风板b1,设置在出风口处,受驱动地封闭或开启出风口m31;扫风组件b3,安装设置在所述导风板b1上。

上述导风模块中,导风板,设置在出风框的出风口处,受驱动地封闭或开启出风口;扫风组件,相对导风板的内侧面固定设置,用于引导出出风口的风向,扫风组件借助导风板设置在出风框的出风口处,由于扫风组件和导风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置,在进行拆机清洗时,可以较为方便的将扫风组件和导风板一同拆除,便于用户对出风框进行清洗,从而解决了现有空调器难以对出风框进行彻底清扫的技术缺陷,避免了空气经过出风框吹出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威胁用户健康。

如图228和图229所示,所述扫风组件b3包括扫风转轴b8,以及倾斜设置在所述扫风转轴b8上的扫风叶片b20;所述扫风转轴b8受驱动的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扫风叶片b20旋转,从而引导风向。

上述导风模块中,扫风组件包括扫风转轴和倾斜设置在扫风转轴上的扫风叶片,当扫风转轴受驱动的转动过程中,扫风叶片无需摆动机构驱动,靠旋转运动即可起到引导风向风向的作用,具有扫风效果好、传动结构简单的优点。

所述扫风转轴b8和所述扫风叶片b20为一体式结构,与所述导风板b1可拆卸相连。

上述导风模块中,扫风转轴和扫风叶片为一体式结构,与导风板可拆卸相连,扫风转轴和扫风叶片采用一体式结构具有安装拆卸简单、方便清洗的优点。

所述导风板b1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扫风转轴b8的至少一个第三支撑架b16,所述第三支撑架b16勾住所述扫风转轴b8。

所述导风板b1上设有与所述扫风转轴b8相连的导风模块连接件b21。

如图228所示,所述导风板b1包括外导风板b18和连接在所述外导风板b18内侧的内导风板b19。

上述导风模块中,导风板包括外导风板和设置在外导风板内侧的内导风板,导风板由内外板组成,具有导风板牢固可靠、可以完成对扫风组件的支撑作用。

所述第三支撑架b16和所述导风模块连接件b21设置在所述外导风板b18上,

所述第三支撑架b16穿过所述内导风板b19与所述扫风转轴b8相连;

所述导风模块连接件b21穿过所述内导风板b19上与所述扫风转轴b8相连。

扫风组件b3,安装设置在所述导风板b1的内侧面上。

一种空调,具有出风口的壳体,上述导风模块,所述导风模块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

实施例38

一种空调导风模块,如图230、图232和图233所示,包括:导风板b1,设置在出风口处,受驱动地封闭或开启导风板m31,所述导风板b1上安装设置有扫风组件b3;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空调壳体右侧的第一驱动机构b4和空调壳体左侧的第二驱动机构b5,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上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与所述导风板b1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导风板b1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上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与所述扫风组件b3的扫风转轴b8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扫风组件b3转动;还包括,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相配合对所述导风板b1转动提供支撑的第一支撑机构b9,所述第一支撑机构b9与所述导风板b1的转轴转动连接;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相配合对所述扫风组件b3转动提供支撑的第二支撑机构b10,所述第二支撑机构b10与所述扫风组件b3的扫风转轴b8转动连接。

上述空调导风模块,解决了当将扫风组件设置在导风板上时,导风板和扫风板的驱动组件和驱动轴且驱动组件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驱动组件和驱动轴都设置在空调出风口处,会造成出风口处的部件繁多、占用出风口通道空间,对出风通道造成了阻碍。

如图23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通过可伸缩的驱动杆b11与所述导风板b1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通过可伸缩的驱动杆b11与所述扫风组件b3连接。

上述空调导风模块,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通过可伸缩的驱动杆与导风板连接,可伸缩驱动杆推动导风板伸缩,驱动出风口开启或关闭,当出风口开启时,导风板和设置在导风板上的扫风组件远离空调出风口,避免空调出风口两侧的壳体影响扫风组件的扫风面积,从而提高了空调扫风组件的扫风面积。

如图233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和第二驱动机构b5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分别设置在各自的驱动杆b11上。

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b7和所述扫风转轴b8在同一轴线上同轴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b7分别设置在所述扫风转轴b8的两侧。

上述空调导风模块,驱动机构输出轴和扫风转轴同轴设置,且驱动机构输出轴分别设置在所述扫风转轴的两侧,避免了驱动机构输出轴和扫风转轴错位设置导致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具有优化空间布局的优点。

如图23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机构b9为在空调壳体左侧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上设置的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内侧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与所述扫风转轴b8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的外侧通过支撑件6与第一支撑架b13上的第一卡槽b12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架b13设置在所述导风板b1上。

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b7具有内孔,所述扫风转轴b8传动连接在所述内孔中。

如图233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机构b10为在空调壳体右侧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上设置的支撑部和设置在所述导风板b1上的第三支撑架b16,所述扫风转轴b8与所述第三支撑架b16转动相连。

所述第三支撑架b16上设置有第三卡槽b17,所述扫风转轴b8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三卡槽b17内。

上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导风板,并且其上设置用于支撑第二驱动机构的支撑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扫风组件并其上设置用于支撑第一驱动机构的支撑部,还设有第三支撑架同样作为第二驱动机构的支撑部,免去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两组驱动机构驱动导风板和扫风组件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具有结构布局合理、节省空间布局、牢固可靠的优点。

如图232和图233所示,所述导风板b1包括:外导风板b18和设置在所述外导风板b18内侧面上的内导风板b19,所述内导风板b19设置在所述外导风板b18的内侧面。

上述空调导风模块,导风板包括外导风板和设置在所述外导风板内侧面上的内导风板组成,具有导风板牢固可靠、可以完成对扫风组件的支撑作用。

所述扫风组件包括:所述扫风转轴b8和倾斜设置在所述扫风转轴b8上的扫风叶片b20。

上述空调导风模块,扫风组件包括扫风转轴和倾斜设置在扫风转轴上的扫风叶片,当扫风转轴受驱动的转动过程中,扫风叶片无需摆动机构驱动,靠旋转运动即可起到引导风向的作用,具有扫风效果好、传动结构简单的优点。

实施例39

一种空调导风模块,如图230、图232、图234和图235所示,包括:导风板b1,设置在出风口处,受驱动地封闭或开启导风板m31,所述导风板b1上安装设置有扫风组件b3;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空调壳体左侧的第一驱动机构b4和空调壳体右侧的第二驱动机构b5,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上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与所述导风板b1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导风板b1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上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与所述扫风组件b3的扫风转轴b8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扫风组件b3转动;还包括,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相配合对所述导风板b1转动提供支撑的第一支撑机构b9,所述第一支撑机构b9与所述导风板b1的转轴转动连接;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相配合对所述扫风组件b3转动提供支撑的第二支撑机构b10,所述第二支撑机构b10与所述扫风组件b3的扫风转轴b8转动连接。

如图23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通过可伸缩的驱动杆b11与所述导风板b1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通过可伸缩的驱动杆b11与所述扫风组件b3连接。

如图234和图235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和第二驱动机构b5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分别设置在各自的驱动杆b11上。

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b7和所述扫风转轴b8在同一轴线上同轴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b7分别设置在所述扫风转轴b8的两侧。

如图234和图235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机构b9为在空调壳体右侧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上设置的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内侧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与所述扫风转轴b8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的外侧通过支撑件6与第一支撑架b13上的第一卡槽b12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架b13设置在所述导风板b1上。

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b7具有内孔,所述扫风转轴b8传动连接在所述内孔中。

如图234和图235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机构b10为在空调壳体左侧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上设置的支撑部和设置在所述导风板b1上的第三支撑架b16,所述扫风转轴b8与所述第三支撑架b16转动相连。

所述第三支撑架b16上设置有第三卡槽b17,所述扫风转轴b8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三卡槽b17内。

如图232所示,所述导风板b1包括:外导风板b18和设置在所述外导风板b18内侧面上的内导风板b19,所述内导风板b19设置在所述外导风板b18的内侧面。

所述扫风组件包括:所述扫风转轴b8和倾斜设置在所述扫风转轴b8上的扫风叶片b20。

实施例40

一种空调导风模块,如图230、图232、图236所示,包括:导风板b1,设置在出风口处,受驱动地封闭或开启导风板m31,所述导风板b1上安装设置有扫风组件b3;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空调壳体右侧的第一驱动机构b4和空调壳体左侧的第二驱动机构b5,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上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与所述导风板b1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导风板b1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上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与所述扫风组件b3的扫风转轴b8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扫风组件b3转动;还包括,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相配合对所述导风板b1转动提供支撑的第一支撑机构b9,所述第一支撑机构b9与所述导风板b1的转轴转动连接;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相配合对所述扫风组件b3转动提供支撑的第二支撑机构b10,所述第二支撑机构b10与所述扫风组件b3的扫风转轴b8转动连接。

如图23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通过可伸缩的驱动杆b11与所述导风板b1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通过可伸缩的驱动杆b11与所述扫风组件b3连接。

如图232和图236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和第二驱动机构b5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分别设置在各自的驱动杆b11上。

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b7和所述扫风转轴b8在同一轴线上同轴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b7分别设置在所述扫风转轴b8的两侧。

如图236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机构b9为在空调壳体左侧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上设置的支撑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传动连接所述扫风转轴b8;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风板b1上的具有第二卡槽14的第三支撑架b15,所述第三支撑架b15与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b7转动连接。

上述第二支撑架与驱动机构输出轴转动连接,将第二支撑架设置在第二驱动机构右侧的驱动机构输出轴有利于流出第二驱动机构左侧的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空间布局需要优化空调内部空间。

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b7具有内孔,所述扫风转轴b8传动连接在所述内孔中。

所述第二支撑机构b10为设置在所述导风板b1上的第三支撑架b16,所述扫风转轴b8与所述第三支撑架b16转动相连。

所述第三支撑架b16上设置有第三卡槽b17,所述扫风转轴b8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三卡槽b17内。

如图232所示,所述扫风组件包括:所述扫风转轴b8和倾斜设置在所述扫风转轴b8上的扫风叶片b20。

实施例41

一种空调导风模块,如图230、图231、图237所示,包括:导风板b1,设置在出风口处,受驱动地封闭或开启导风板m31,所述导风板b1上安装设置有扫风组件b3;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空调壳体右侧的第一驱动机构b4和空调壳体左侧的第二驱动机构b5,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上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与所述导风板b1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导风板b1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上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与所述扫风组件b3的扫风转轴b8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扫风组件b3转动;还包括,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相配合对所述导风板b1转动提供支撑的第一支撑机构b9,所述第一支撑机构b9与所述导风板b1的转轴转动连接;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相配合对所述扫风组件b3转动提供支撑的第二支撑机构b10,所述第二支撑机构b10与所述扫风组件b3的扫风转轴b8转动连接。

如图231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通过可伸缩的驱动杆b11与所述导风板b1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通过可伸缩的驱动杆b11与所述扫风组件b3连接。

如图231和图237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和第二驱动机构b5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分别设置在各自的驱动杆b11上。

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b7和所述扫风转轴b8在同一轴线上同轴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b7分别设置在所述扫风转轴b8的两侧。

如图237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机构b9为在空调壳体左侧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上设置的支撑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b5的驱动机构输出轴b7传动连接所述扫风转轴b8;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风板b1上的具有第二卡槽14的第三支撑架b15,所述第三支撑架b15与所述扫风转轴b8转动连接。

上述第二支撑架与驱动机构输出轴转动连接,将第二支撑架设置在第二驱动机构右侧的扫风转轴有利于流出第二驱动机构左侧的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空间布局需要优化空调内部空间。

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b7具有内孔,所述扫风转轴b8传动连接在所述内孔中。

所述第二支撑机构b10为在空调壳体右侧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b4上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扫风转轴b8与所述第三支撑架b16转动相连。

所述第三支撑架b16上设置有第三卡槽b17,所述扫风转轴b8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三卡槽b17内。

如图231所示,所述扫风组件包括:所述扫风转轴b8和倾斜设置在所述扫风转轴b8上的扫风叶片b20。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