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细结构及均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3959发布日期:2021-06-18 20:2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毛细结构及均温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毛细结构及均温板。



背景技术:

现有均温板是上下盖板形成的腔体结构,腔体内支撑有刚性限位柱,且腔体内部还有液体工质在受热进行相变变化进行传热,需要部分或全部支撑柱有毛细结构(如烧结粉体,金属网,纤维体,泡沫体或沟槽)加快液体工质回流使其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成为一种高效散热装置。然而普通的均温板在多热源共用制冷端的应用上,对热源器件高度公差、相关装配零件的加工公差要求较高,造成加工难度增大,成本高,一种均温板无法适应多种热源器件共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细结构及均温板,能够适应于多种热源器件的散热。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毛细结构,包括:

第一支撑部;

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平行且间隔设置;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一端之间;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围设形成一内腔,当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受力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产生弹性变形。

作为优选,在垂直于所述内腔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截面呈半圆形、v形或w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截面呈半圆形、v形或w形。

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包括支撑一部、连接部和支撑二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支撑二部上围设形成容置槽,当所述支撑一部和所述支撑二部受力靠近时,所述连接部和/或所述支撑二部产生弹性变形,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支撑二部朝向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设置有吸液毛细结构层;

第二盖板,其连接于所述支撑一部且封盖所述容置槽构成容置腔;以及

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板。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一部垂直设置,所述支撑二部与所述支撑一部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一部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支撑二部与所述支撑一部之间呈夹角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二部上设置有金属块。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二部具有凹槽,所述金属块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盖板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吸液毛细结构层。

作为优选,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支撑限位柱,且所述支撑限位柱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板上,且与第一盖板间隔设置,其高度低于所述毛细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限位柱为多孔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毛细结构,当受压导致外形发生变化时能够弹性变形,起到了弹性支撑的作用,对热源器件高度、相关装配零件的加工公差要求较低,降低了制造难度和加工成本,适用于多种热源器件的散热。

本发明提供的均温板,通过采用可弹性压缩的毛细结构和第一盖板结构,使得第一盖板在与热源器件接触时能够被压缩,内部毛细结构也随之压缩,即均温板的厚度能够发生变化,以适应多种热源器件的使用,从而也相应降低了热源器件对于均温板厚度公差的要求,即降低了均温板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的精度,降低了加工难度,减少了成本;另外,当均温板受压力时,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同时压迫毛细结构,由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为面面接触,故不会产生滑动摩损,能够延长均温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毛细结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截面呈半圆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毛细结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截面呈v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毛细结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截面呈w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均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盖板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盖板俯视图的剖面视图。

图中:

1-第一盖板;11-支撑一部;12-连接部;13-支撑二部;14-容置槽;15-凹槽;

2-第二盖板;

3-毛细结构;31-第一支撑部;32-第二支撑部;33-第一连接部;34-第二连接部;

4-容置腔;

5-金属块;

6-支撑限位柱;

7-注水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毛细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第一连接部33以及第二连接部34,第一支撑部31与第二支撑部32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33连接于第一支撑部31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部32的第一端之间;第二连接部34连接于第一支撑部3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部32的第二端之间;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4围设形成一内腔35,当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受力相互靠近时,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4产生弹性变形。

本发明提供的毛细结构,当受压导致外形发生变化时能够弹性变形,起到了弹性支撑的作用,对热源器件高度、相关装配零件的加工公差要求较低,降低了制造难度和加工成本,适用于多种热源器件的散热。

具体地,在垂直于内腔35轴线的方向上,第一连接部33的截面呈半圆形、v形或w形,第二连接部34的截面呈半圆形、v形或w形。进一步,在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上开设通孔,防止液体聚集,以达到快速回流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可以以圆管或方管为基材,材质为不锈钢或铜、钛、铝、镍等或其合金,先将其切割成圆环形,壁厚在0.05mm以上,环的厚度在0.3mm以上,然后对其进行电镀、钝化等表面处理,然后在环内外表面包裹一层烧结粉、编织网(可烧结)或纤维(可烧结),最后将圆环压制成扁环形,将方环压制成v形或w形。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可以以片材为基材,材质为不锈钢或铜、钛、铝、镍等或其合金,对其进行电镀、钝化等表面处理,片材厚度0.03mm以上,宽度在0.5mm以上(最优宽度为1.8-3.5mm),在正反两表面可以蚀刻毛细沟槽或包裹一层烧结粉粉、编织网(可烧结)或纤维(可烧结),材质为不锈钢或铜、钛、铝、镍等或其合金,或沟槽和粉、网、纤维也可结合使用。然后将其制成开口圆环形或方环形,最后将圆环压制成扁环形,将方环压制成v形或w形。开口处可以焊接结合,也可以不焊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可以以单(多)层编织网或纤维为基材,材质为不锈钢或铜、钛、铝、镍等或其合金,可对其表面进行表处理,如电镀,钝化等。将其加工成条状,宽度在1.5mm以上,当为多层编织网或纤维时可以烧结增加强度易加工性,然后将其制成开口圆环形或方环形,最后将圆环压制成扁环形,将方环压制成v形或w形。开口处可以焊接结合,也可以不焊接。

如图4-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均温板,包括:第一盖板1、第二盖板2和毛细结构3。第一盖板1包括支撑一部11、连接部12和支撑二部13,连接部12在支撑二部13上围设形成容置槽14,为支撑二部13产生弹性变形提供足够的空间,第一盖板1中的连接部12和支撑二部13朝向容置槽14的一侧设置有吸液毛细结构层,液体工质迅速附着于吸液毛细结构层上,使散热更加均匀,第二盖板2连接于支撑一部11且封盖容置槽14构成密封的容置腔4,毛细结构3设置于容置腔4内,且固定连接于第二盖板2上。

本发明提供的均温板,通过采用可弹性压缩的毛细结构3和第一盖板1结构,使得第一盖板1在与热源器件接触时能够被压缩,内部毛细结构3也随之压缩,即均温板的厚度能够发生变化,以适应多种热源器件的使用,从而也相应降低了热源器件对于均温板厚度公差的要求,即降低了均温板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的精度,降低了加工难度,减少了成本;另外,当均温板受压力时,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同时压迫毛细结构3,由于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与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之间为面面接触,故不会产生滑动摩损,能够延长均温板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在支撑一部11的某一位置设置有注水孔槽7,使液体工质可以注入并附着在吸液毛细结构层上,散热效率高。进一步地,第二盖板2上也可以在与第一盖板1上设置有注水孔槽的对应位置增加注水孔槽7,使进水更加顺畅。在使用前,对均温板进行抽真空和注入液体工质作业,再将注水孔槽7封堵。

具体地,毛细结构3为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的连接水道,为防止连接水道移位,可以对其进行电阻点焊、激光焊、钎焊、扩散焊等方式固定在第二盖板2上,以使液体工质可以顺着毛细结构3从第二盖板2流向第一盖板1,以达到液体快速回流的作用,散热效率提升。

具体地,连接部12与支撑一部11垂直设置,支撑二部13与支撑一部11平行设置,以此形成容置槽14,可以使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承受相对较大的压力;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连接部12与支撑一部11之间呈夹角设置,角度α在0°-25°之间,支撑二部13与支撑一部11之间也可以呈夹角设置,角度β在0°-15°之间,此角度设置既能满足弹性的要求,也能在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受到的力相对较小时,使均温板厚度发生变化以适应使用要求。

具体地,支撑二部13上设置有金属块5,材质为不锈钢或铜、钛、铝、镍等或其合金,采用钎焊或扩散焊焊接,防止第一盖板1在受到压力时支撑二部13挤压产生内陷进而影响与热源器件接触而影响热源器件的散热。金属块5可以设置在容置槽14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容置槽14的外侧。

具体地,为方便金属块5在焊接时定位,当金属块5设置在均温板外侧时,支撑二部13设置凹槽15,凹槽15槽口背离第二盖板2,金属块5设置于凹槽15内。在另一实施例中,当金属块5设置在均温板内侧时,支撑二部13设置凸槽,凸槽的槽口朝向第二盖板,金属块5设置于凸槽上。

具体地,第二盖板2材质为不锈钢或铜、钛、铝、镍等或其合金,可对其进行如电镀、钝化等表面处理,也可以是两种材料复合。第二盖板2可以为平面板,也可以在朝向容置腔4的一侧设置凹陷平面,且在朝向容置腔4的一侧设置有吸液毛细结构层,以增加容置腔4内部液体工质的流动速度,散热效果更加均匀,进而增加均温板散热能力。

具体地,容置腔4内设置有支撑限位柱6,且支撑限位柱6固定连接于第二盖板2,支撑限位柱6与第一盖板1间隔设置,其高度低于毛细结构3,当对容置腔4进行抽真空后,此时均温板受力为大气压强,压缩一部分腔体,第一盖板1和固定于第二盖板2上的支撑限位柱6没有接触,当均温板安装使用时,第一盖板1受安装力继续下压,均温板的最大压缩量为第一盖板1与固定于第二盖板2上的支撑限位柱6接触,保证均温板弹性不被破坏。

具体地,支撑限位柱6选择为多孔柱,比如:烧结粉柱、泡沫铜柱等,当均温板达到最大压缩量时,支撑限位柱6可以起到连接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的作用,液体工质可以沿着支撑限位柱6回流,进一步增加均温板的散热能力。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