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部件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52186发布日期:2022-12-23 18:32阅读:50来源:国知局
换热部件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部件以及具有该换热部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组成空调器的换热部件的零部件均为单独零部件,且组成换热部件的零部件较多,装配复杂,影响换热部件的装配效率,并且,空调器低温制热时,出风口温度不均匀,降低了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换热部件,该换热部件安装于空调器内后,可以使空调器的出风口不同位置吹出的风温差减小,从而使空调器的出风口出风温度均匀,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4.本发明还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5.根据本发明的换热部件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上下间隔开设置的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上具有向上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内限定出安装腔;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上端板与所述下端板之间;电辅热,所述电辅热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一侧,所述电辅热包括发热部、安装部和底座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发热部的上端,且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底座部与所述下端板相连。
6.根据本发明的换热部件,通过将电辅热设置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能够使电辅热的高度与换热器的高度大致对齐,可以使空调器的出风口不同位置吹出的风温差减小,从而使空调器的出风口出风温度均匀,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7.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凸出部上具有定位孔,所述安装部具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贯穿所述定位孔,以使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凸出部定位配合。
8.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凸出部的外表面上具有走线槽,所述上端板的边沿具有卡线扣,所述卡线扣与所述走线槽连通。
9.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端板的顶面限定出第一接水槽,所述上端板上具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换热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水槽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孔向所述换热器排水。
10.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端板限定出向下凹入的凹槽部,所述底座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部内。
11.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凹槽部的形状与所述底座部的形状相匹配,以使所述底座部与所述凹槽部定位配合。
12.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端板的顶面限定出第二接水槽和连通槽,所述凹槽部与所述第二接水槽通过所述连通槽连通,所述下端板上具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接水槽通过所述第二排水孔向下排水。
13.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部件用于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接水盘,所
述接水盘设于所述下端板的下方,所述下端板的顶面限定出第二接水槽,所述下端板上具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接水槽通过所述第二排水孔向所述接水盘排水。
14.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水盘上具有导流柱,所述导流柱朝向所述第二排水孔内延伸,且与所述第二排水孔间隙配合,以使所述第二排水孔处的水适于沿所述导流柱流向所述接水盘。
15.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连接板和安装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安装板均连接在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之间,所述安装板为两个且分置在所述换热器的两侧,所述连接板位于两侧的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安装支架为一体成型件。
16.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发热部的上端平齐于或高于所述换热器的上端,所述发热部的下端平齐于或低于所述换热器的下端。
17.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机体部件和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设于所述机体部件内,且为上述的换热部件。
18.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通过将电辅热设置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且换热部件设置于机体部件内,能够使电辅热的高度与换热器的高度大致对齐,可以使空调器的出风口不同位置吹出的风温差减小,从而使空调器的出风口出风温度均匀,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19.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截面图;
22.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换热部件的示意图;
23.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换热部件的剖视图;
24.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换热部件的爆炸图;
25.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部件的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26.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部件的安装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27.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部件的安装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28.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水盘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
30.换热部件100;
31.安装支架10;上端板11;下端板12;凸出部13;安装腔14;定位孔15;走线槽16;卡线扣17;第一接水槽18;第一排水孔19;凹槽部191;第二接水槽192;连通槽193;第二排水孔194;加强筋195;
32.换热器20;
33.电辅热30;发热部31;安装部32;底座33;定位柱34;
34.连接板50;安装板60;
35.空调器200;机体部件201;进风口202;出风口203;进风格栅204;
36.风道件300;第二风道壁302;第一风道壁303;贯流风道304;风道入口305;风道出
口306;
37.接水盘40;导流柱42。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9.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0.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部件100,换热部件100可以设置在空调器200内。
41.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部件100包括:安装支架10、换热器20和电辅热30。安装支架10包括下端板12和上端板11,下端板12和上端板11在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具体地,下端板12和上端板11在安装支架10的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上端板11上具有凸出部13,凸出部13向上凸出上端板11,凸出部13内限定出安装腔14。换热器20设置于下端板12与上端板11之间,空调器200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当空调器200的工作状态为制冷模式时,换热器20作为蒸发器使用,当空调器200的工作状态为制热模式时,换热器20作为冷凝器使用。电辅热30设置于换热器20的一侧,优选地,如图2所示,空调器200内可以设置有风道件300,电辅热30可以设置在换热器20和风道件300之间,在空调器200的前后方向,电辅热30可以设置在换热器20的前侧,电辅热30可以在制热模式下开启,电辅热30开启可以加热流入空调器200内的气体,辅助加热,在制冷模式下,电辅热30不开启,即电辅热30不工作。
42.电辅热30包括底座33部、安装部32和发热部31,安装部32位于发热部31的上端,也就是说,安装部32设置于发热部31的上端,并且安装部32的至少部分结构收纳于安装腔14内,优选地,安装部32的全部结构均设置在安装腔14内,底座33部设置于发热部31的下端,底座33部和安装部32之间的结构为发热部31,发热部31为电辅热30的发热工作部位,底座33部与下端板12相连,进一步地,底座33部可以通过螺栓和/或螺钉安装于下端板12,安装部32向上伸入上端板11的凸出部13限定出的安装腔14内,这样设置能够将电辅热30可靠地安装于安装支架10上,可以避免安装支架10与电辅热30分离,从而可以使电辅热30安装位置稳定。
43.其中,通过使电辅热30上端的安装部32与上端板11连接,且电辅热30下端的底座33部与下端板12连接,能够使电辅热30在换热部件100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可以使电辅热30的高度与换热器20的高度大致对齐,空调器200在制热模式下工作时,开启电辅热30,电辅热30能够加热空调器200内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通过风道件300从空调器200的出风口203吹出,通过电辅热30在换热部件100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电辅热30能够同时加热不同
高度处的气体,可以使空调器200的出风口203不同位置吹出的风温差减小,从而使空调器200的出风口203出风温度均匀,有效优化空调器200的出风口203出风温差,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200的使用舒适性,避免引起用户抱怨。并且,组成换热部件100的零部件数量少,换热部件100装配简单,简化了换热部件100的装配工艺,可以提升换热部件100的装配效率,进而可以提升换热部件100的生产效率。
44.由此,通过将电辅热30设置在上端板11和下端板12之间,能够使电辅热30的高度与换热器20的高度大致对齐,可以使空调器200的出风口203不同位置吹出的风温差减小,从而使空调器200的出风口203出风温度均匀,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200的使用舒适性。
4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凸出部13上可以具有定位孔15,进一步地,凸出部13的顶壁可以设置有定位孔15,安装部32上可以具有定位柱34,向安装支架10上装配电辅热30时,定位柱34贯穿定位孔15,即定位柱34穿过定位孔15且安装于定位孔15内,可以使凸出部13与安装部32定位配合。其中,在安装电辅热30时,通过定位孔15和定位柱34定位配合,能够使电辅热30与安装支架10之间形成定位,避免电辅热30与安装支架10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可以便于将电辅热30安装于安装支架10上,从而可以提升电辅热30和安装支架10的装配效率,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200的生产效率。
4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凸出部13可以设置有走线槽16,走线槽16可以设置在凸出部13的外表面上,上端板11可以设置有卡线扣17,卡线扣17可以设置在上端板11的边沿,走线槽16与卡线扣17连通。进一步地,在凸出部13的前表面上可以设置有走线槽16,上端板11的前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卡线扣17,卡线扣17可以设置在走线槽16下方,连接电辅热30的线束可以从走线槽16通过安装于卡线扣17内,走线槽16和卡线扣17均能够对连接电辅热30的线束起到定位作用,可以避免连接电辅热30的线束位置随意运动,防止连接电辅热30的线束与周边零部件产生干涉,可以避免连接电辅热30的线束被刮断,从而可以降低空调器200漏电的风险,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200的使用安全性。
4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端板11可以设置有第一接水槽18,第一接水槽18可以由上端板11的顶面限定出,上端板11上可以具有第一排水孔19,进一步地,第一排水孔19可以设置有多个,例如:第一排水孔19可以设置为6个,多个第一排水孔19在上端板11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多个第一排水可以围绕凸出部13设置,换热器20与第一排水孔19相对设置,进一步地,在换热部件100的上下方向,第一排水孔19的位置可以位于换热器20的正上方,第一接水槽18通过第一排水孔19向换热器20排水。
48.其中,上端板11上表面的温度与室内温度大致相同,空调器200在制冷模式下工作时,位于上端板11下方的换热器20蒸发吸热,导致上端板11下表面的温度低于上端板11上表面的温度,容易在上端板11上表面形成冷凝水。现有技术中,通过在上端板11上表面设置海绵吸水,海绵长时间反复干-湿循环容易发霉滋生细菌,产生异味,并且,设置海绵增加了装配工序,浪费人力,同时,增加了材料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49.而在本技术中,当第一接水槽18内有冷凝水时,第一接水槽18内的冷凝水可以从第一排水孔19流向换热器20,从而可以将第一接水槽18内的冷凝水排出,当换热器20作为蒸发器使用时,通过将冷凝水流动至换热器20表面,能够对换热器20进行降温,可以避免换热器20过温,从而可以保证换热器20的工作性能。并且,不需要在上端板11上表面设置海绵,能够避免空调器200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异味,也能够省去设置海绵工序,节省人力,同
时,也能够减少材料使用,可以降低空调器200的制造成本,也可以节约资源。
50.进一步地,上端板11的顶面可以设置有加强筋195,加强筋195可以设置为多条,这样设置能够增加上端板11的结构强度,可以避免上端板11变形。
5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下端板12可以限定出凹槽部191,凹槽部191可以朝向下方凹入下端板12,底座33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凹槽部191内,进一步地,底座33部的全部结构均安装于凹槽部191内,其中,在安装电辅热30时,通过凹槽部191对底座33部限位,然后使用螺栓和/或螺钉将底座33部安装于下端板12上,这样设置能够使电辅热30的下端与安装支架10之间形成定位,进一步避免电辅热30与安装支架10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可以更加便于将电辅热30安装于安装支架10上,从而可以提升电辅热30和安装支架10的装配效率,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200的生产效率,并且,也能够将电辅热30稳固地安装在安装支架10上,可以避免电辅热30松动。
5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底座33部的形状与凹槽部191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凹槽部191与底座33部定位配合。进一步地,底座33部的侧壁外表面外部轮廓尺寸与凹槽部191的侧壁内表面轮廓尺寸大体相同,通过使底座33部的形状与凹槽部191的形状相匹配,能够便于将底座33部安装于凹槽部191内,可以保证底座33部能安装于凹槽部191内,并且,底座33部安装于凹槽部191内后,通过底座33部的侧壁外表面与凹槽部191的侧壁内表面贴合,凹槽部191可以对底座33部进行限位,可以对底座33部起到定位作用,从而可以使底座33部的位置更加稳固。
5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下端板12的顶面可以限定出连通槽193和第二接水槽192,第二接水槽192与凹槽部191可以通过连通槽193连通,下端板12上可以具有第二排水孔194,第二接水槽192可以通过第二排水孔194向下排水。其中,下端板12可以设置在换热器20下方,当换热器20上形成冷凝水流下时,换热器20上的冷凝水可以流入第二接水槽192内,第二接水槽192将从换热器20表面流下的冷凝水收集,第二接水槽192内的冷凝水从第二排水孔194向下排水,避免冷凝水在第二接水槽192内大量聚积溢出下端板12。并且,空调器200在制冷模式下,电辅热30的外表面也有冷凝水,电辅热30上的冷凝水都流到下面的凹槽部191内,通过第二接水槽192与凹槽部191连通,当凹槽部191内有冷凝水时,凹槽部191内的冷凝水能流入第二接水槽192内,可以使凹槽部191内的冷凝水及时排出。
54.进一步地,第二排水孔194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排水孔194可以在下端板12上间隔开设置,通过多个第二排水孔194同时将第二接水槽192内的冷凝水排出,能够提升第二接水槽192内冷凝水的排出效率,可以进一步避免冷凝水在第二接水槽192内大量聚积溢出下端板12,从而可以防止冷凝水流动至空调器200的其它零部件上造成空调器200短路,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200的使用安全性。
5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换热部件100用于空调器200,空调器200可以包括:接水盘40,接水盘40可以设置于下端板12的下方,也可以理解为,下端板12设置在接水盘40的上方,下端板12的顶面限定出第二接水槽192,下端板12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孔194,第二接水槽192可以通过第二排水孔194向接水盘40内排水。其中,接水盘40固定安装在下端板12的下方,当换热器20上形成冷凝水流下时,换热器20上的冷凝水可以流入第二接水槽192内,第二接水槽192将从换热器20表面流下的冷凝水收集,第二接水槽192内的冷
凝水从第二排水孔194向接水盘40内排水,避免冷凝水在第二接水槽192内大量聚积溢出下端板12,接水盘40内的冷凝水通过接水盘40的排水管排到室外,从而可以防止冷凝水在接水盘40内大量聚积,进而可以防止冷凝水从接水盘40内溢出导致空调器200发生短路,保证空调器200的使用安全性。
5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9所示,接水盘40上可以具有导流柱42,导流柱42朝向第二排水孔194内延伸设置,并且导流柱42与第二排水孔194间隙配合,以使第二排水孔194处的水适于沿导流柱42流向接水盘40。其中,接水盘40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导流柱42,导流柱42的上端朝向第二排水孔194内延伸设置,第二接水槽192内的冷凝水通过第二排水孔194流下时,冷凝水会流到导流柱42上,然后流到导流柱42上的冷凝水沿着导流柱42流入接水盘40内,这样设置能够防止水滴飞溅到接水盘40外部,可以进一步防止冷凝水从接水盘40内飞溅出导致空调器200发生短路,保证空调器200的使用安全性,并且,也能够降低冷凝水流入接水盘40产生的噪音,可以降低空调器200的噪音。
57.进一步地,导流柱42的与第二排水孔194对应的端部可以设置为弧面形状,第二接水槽192内的冷凝水通过第二排水孔194流下时,冷凝水会流到导流柱42的弧面形状上,然后流到导流柱42上的冷凝水沿着导流柱42流入接水盘40内,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防止水滴飞溅到接水盘40外部,可以进一步防止冷凝水从接水盘40内飞溅出导致空调器200发生短路,保证空调器200的使用安全性,并且,也能够进一步降低冷凝水流入接水盘40产生的噪音,可以进一步降低空调器200的噪音。
5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安装支架10还可以包括:安装板60和连接板50,安装板60和连接板50均连接在下端板12和上端板11之间,安装板60可以设置为两个,并且在换热部件100的宽度方向,即在图2中的左右方向,两个安装板60分别设置在换热器20的两侧,换热器20的左侧安装于位于左侧的安装板60上,换热器20的右侧安装于位于右侧的安装板60上,换热器20和安装板60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螺栓或者螺钉将换热器20安装于安装板60,当然,也可以将换热器20卡接于安装板60上,从而将换热器20可靠地固定在安装支架10上。
59.并且,连接板50位于两侧的安装板60之间,连接板50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连接板50均位于两个安装板60之间,两个连接板50和两个安装板60在安装支架10的周向间隔开设置,连接板50的上端与上端板11连接,连接板50的下端与下端板12连接,安装板60的上端与上端板11连接,安装板60的下端与下端板12连接,安装支架10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件,也就是说,上端板11、下端板12、安装板60和连接板50设置为一体成型件,如此设置能够减少组成安装支架10的零部件数量,换热部件100装配简单,进一步简化了换热部件100的装配工艺,可以进一步提升换热部件100的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换热部件100的生产效率,并且,也能够减少生产安装支架10的模具数量,可以降低安装支架10的开发成本,进而可以降低安装支架10的制造成本。
6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部31的上端平齐于或者高于换热器20的上端,发热部31的下端平齐于或者低于换热器20的下端,需要说明的是,发热部31可以在换热部件100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发热部31的上端高度高于或者等于换热器20的上端高度,发热部31的下端高度低于或者等于换热器20的上端高度,这样设置能够使发热部31的高度与换热器20的高度对齐,空调器200在制热模式下工作时,开启电辅热30,电辅热30能够加热空调
器200内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通过风道件300从空调器200的出风口203吹出,通过电辅热30在换热部件100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电辅热30能够同时加热不同高度处的气体,可以使空调器200的出风口203不同位置吹出的风温差减小,从而保证空调器200的出风口203出风温度均匀,更加有效优化空调器200的出风口203出风温差,进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空调器200的使用舒适性,进一步避免引起用户抱怨。
61.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200,包括换热部件100和机体部件201,换热部件100设置于机体部件201内,且换热部件100为上述实施例的换热部件100,通过将上述实施例的换热部件100安装于机体部件201内,空调器200在制热模式下工作时,开启电辅热30,电辅热30能够加热空调器200内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通过风道件300从空调器200的出风口203吹出,通过电辅热30在换热部件100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电辅热30能够同时加热不同高度处的气体,可以使空调器200的出风口203不同位置吹出的风温差减小,从而使空调器200的出风口203出风温度均匀,有效优化空调器200的出风口203出风温差,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200的使用舒适性,避免引起用户抱怨。
62.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机体部件201上具有进风口202和出风口203,进风格栅204安装于进风口202,换热部件100可以设置在风道件300后方,风道件300可以包括:风道部,风道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风道件结构,也就是说,风道部具有风道件结构的数量大于等于一个,优选地,风道部可以包括多个风道件结构,例如:风道部可以包括两个风道件结构。风道件结构可以包括:第二风道壁302和第一风道壁303,第二风道壁302和第一风道壁303间隔开设置,优选地,第二风道壁302和第一风道壁303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第二风道壁302和第一风道壁303之间限定出贯流风道304,贯流风道304的轴线沿竖向延伸,贯流风道304在风道件300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风道件300的高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第二风道壁302的一端与第一风道壁303的一端之间限定出贯流风道304的风道入口305,风道入口305与贯流风道304内部连通,第二风道壁302的另一端与第一风道壁303的另一端之间限定出贯流风道304的风道出口306,风道出口306与贯流风道304内部连通。风道入口305与进风口202连通,出风口203与风道出口306连通。
6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203处可以设置有第二出风格栅(图中未示出),气流从风道出口306吹出时流向出风口203,气流流过出风口203时,在第二出风格栅的作用下,能使气体均匀地从出风口203吹至室内环境中,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吹风舒适性。
6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6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