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空调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23510发布日期:2022-05-31 23:3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智能空调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空调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口聚集在主要都会区,造成房价偏高,虽然近几年的房价有逐渐稳定甚至稍微下降的趋势,不过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房价仍然偏高。因此,小坪数房子或是套房的建案逐渐盛行,例如:一房一厅的格局。因为坪数小,住户通常也会选择只安装一台冷气在房间或客厅,并让房间与客厅连通,藉以达到省钱的功效。
3.然而,由于冷气吹入气流的流通范围有限且冷气仅会感测所在空间(房间或客厅)的温度进行调整而不会感测到另一个空间(客厅或房间)的温度。简单来说,住户将冷气安装在房间,并将房门打开让房间与客厅连通,但是冷气仅会依照房间的温度调整吹入气流,并无法得知客厅的温度而进行调整。因此,可能存在房间温度很低但是客厅温度仍然很高的情形或是房间温度受到客厅温度影响而没有到达目标温度,使得冷气不断运转所造成的能源浪费等问题。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在现有技术中,将冷气设置在其中一个空间仅会依照该空间的温度调整吹入气流所存在以及衍生出的种种问题。本发明的一主要目的提供智能空调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5.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智能空调系统,用以适用于一第一室内空间与一第二室内空间,第一室内空间与第二室内空间之间具有一开合装置,开合装置用以选择性地连通与阻隔第一室内空间与第二室内空间,智能空调系统包含一第一温度感测装置、一第二温度感测装置、一开合状态感测装置与一智能空调装置。
6.第一温度感测装置设置于第一室内空间,用以感测出第一室内空间的一第一室内温度,据以传送出一第一温度感测信号。第二温度感测装置设置于第二室内空间,用以感测出第二室内空间的一第二室内温度,据以传送出一第二温度感测信号。开合状态感测装置邻近于开合装置而设置,用以感测开合装置的一开合状态参数,据以传送出一开合状态信号。智能空调装置设置于第一室内空间,通信连结于第一温度感测装置、第二温度感测装置与开合状态感测装置,用以接收第一温度感测信号、第二温度感测信号与开合状态信号,在开合状态参数未达到预设的一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时,以一空间分隔工作模式运作,并在开合状态参数达到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时,以一空间连通工作模式运作。
7.其中,当智能空调装置在空间分隔工作模式下运作时,依据第一室内温度控制智能空调装置吹入第一室内空间的一吹入气流的至少一气流参数;当智能空调装置在空间连通工作模式下运作时,将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平均后做为一目标温度,并依据目标温度控制智能空调装置吹入第一室内空间的吹入气流的气流参数,直到第二室内温度达
到目标温度。
8.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智能空调系统中的开合状态参数,为一开启角度、一开启宽度与一开启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9.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智能空调系统中的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为开启角度为75度。
10.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智能空调系统中的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为开启时间为3分钟。
11.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智能空调系统中的气流参数,包含一吹入气流的一风速与一温度中的至少一者。
12.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为另外提供一种智能空调方法,用以适用于一第一室内空间与一第二室内空间,第一室内空间与第二室内空间之间具有一开合装置,开合装置用以选择性地连通与阻隔第一室内空间与第二室内空间,智能空调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感测出第一室内空间的一第一室内温度,据以传送出一第一温度感测信号;感测出第二室内空间的一第二室内温度,据以传送出一第二温度感测信号;感测开合装置的一开合状态参数,据以传送出一开合状态信号;利用一设置于第一室内空间的智能空调装置接收第一温度感测信号、第二温度感测信号与开合状态信号;判断开合状态参数是否达到预设的一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在开合状态参数未达到预设的一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时,使智能空调装置以一空间分隔工作模式运作,并在开合状态参数达到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时,使智能空调装置以一空间连通工作模式运作。
13.其中,当智能空调装置在空间分隔工作模式下运作时,依据第一室内温度控制智能空调装置吹入第一室内空间的一吹入气流的至少一气流参数;当智能空调装置在空间连通工作模式下运作时,将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平均后做为一目标温度,并依据目标温度控制智能空调装置吹入第一室内空间的吹入气流的至少一气流参数,直到第二室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
14.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智能空调方法中的开合状态参数,为一开启角度、一开启宽度与一开启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15.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智能空调方法中的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为开启角度为75度。
16.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智能空调方法中的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为开启时间为3分钟。
17.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智能空调方法中的气流参数,包含一吹入气流的一风速与一温度中的至少一者。
18.承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智能空调系统及方法,利用感测出第一室内温度、第二室内温度与开合状态参数,并依据开合状态参数是否达到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而决定智能空调装置的运作模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的智能空调装置可以在空间分隔工作模式下依据第一室内温度控制吹入气流的气流参数,并且在空间连通工作模式下依据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所定义出目标温度控制气流参数,藉以使得第二室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因此,本发明可以使得第一室内空间的智能空调装置依据开合装置的开合状态参数控制运作模式,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再者,本发明也可以依据第二室内空间的第二室内温度
控制气流参数,藉以达到有效降低第二室内温度的功效。
附图说明
19.图1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空调系统的方块图;
20.图2显示开合装置阻隔第一室内空间与第二室内空间的示意图;
21.图3显示开合装置连通第一室内空间与第二室内空间的示意图;以及
22.图4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空调方法的流程图。
23.附图标号说明:
24.1:智能空调系统
25.11:第一温度感测装置
26.12:第二温度感测装置
27.13:开合状态感测装置
28.14:智能空调装置
29.2:开合装置
30.a:开启角度
31.f1,f2,f3,f4,f5,f6:家具
32.s1:第一室内空间
33.s2:第二室内空间
34.s101~s107: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申请专利范围,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36.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1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空调系统的方块图;图2显示开合装置阻隔第一室内空间与第二室内空间的示意图;
37.图3显示开合装置连通第一室内空间与第二室内空间的示意图;以及,图4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空调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一种智能空调系统1用以适用于一第一室内空间s1与一第二室内空间s2,并包含一第一温度感测装置11、一第二温度感测装置12、一开合状态感测装置13与一智能空调装置14。
38.一开合装置2设置于第一室内空间s1与第二室内空间s2之间,用以选择性地连通与阻隔第一室内空间s1与第二室内空间s2。在本实施例中,开合装置2是门,但不以此为限,开合装置2也可以是窗、拉帘或是其他具有连通与阻隔第一室内空间s1与第二室内空间s2功能的装置。
39.第一温度感测装置11设置于第一室内空间s1,用以感测第一室内空间s1的一第一室内温度,并据以传送出一第一温度感测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室内空间s1为房间。
40.第二温度感测装置12设置于第二室内空间s2,用以感测第二室内空间s2的一第二室内温度,并据以传送出一第二温度感测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室内空间s2为客厅。
41.第一室内空间s1与第二室内空间s2包含多个家具f1、f2、f3、f4、f5、f6(附图绘制
并标示六个示意)。在本实施例中,家具f1为床、家具f2为柜子、家具f3为书桌、家具f4为沙发、家具f5为茶几,而家具f6则为电视柜。
42.开合状态感测装置13邻近于开合装置2而设置,用以感测开合装置2的一开合状态参数,据以传送出一开合状态信号。开合状态参数为一开启角度、一开启宽度与一开启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43.在本实施例中,开合装置2为旋转方式的门,因此,开合状态参数为开启角度与开启时间中的至少一者。若开合装置2为平移方式的门或窗,开合状态参数就可为开启宽度与开启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44.智能空调装置14设置于第一室内空间s1,并且通信连结第一温度感测装置11、第二温度感测装置12与开合状态感测装置13,用以接收第一温度感测信号、第二温度感测信号与开合状态信号。
45.智能空调装置14会解析开合状态信号中的开合状态参数,并在开合状态参数未达到一预设的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时,以一空间分隔工作模式运作。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可为开启角度为75度、开启时间为3分钟或是开启宽度为45厘米等。
46.在本实施例中,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为开启角度为75度。因此,在图2中,开合装置2并未开启且隔离第一室内空间s1与第二室内空间s2,故开合状态参数(开启角度为0度)并未达到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开启角度为75度)。因此,智能空调装置14会以空间分隔工作模式运作。
47.在空间分隔工作模式下,智能空调装置14仅会依据第一室内温度控制一吹入气流的至少一气流参数。气流参数可为一吹入气流的一风速与一温度。也就是说,智能空调装置14判断开合装置2的开合状态参数,认为开合装置2主要还是在阻隔第一室内空间s1与第二室内空间s2,因此,智能空调装置14仅会依据第一室内温度来控制吹入气流的气流参数,而不会去考量到第二室内空间s2的第二室内温度。
48.举例来说,第一室内温度为24度,第二室内温度为30度,开合装置2的开启角度为0度,智能空调装置14仅会依据第一室内温度的24度来控制吹入气流的气流参数,而不会去参考第二室内温度的30度。
49.当开合装置2的开合状态参数达到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时,如图3所示,开合装置2的开启角度a达到75度以上时,智能空调装置14会以一空间连通工作模式运作。实务上,当开合装置2的开合状态参数达到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表示此时的使用者可能位于第二室内空间s2,并希望第一室内空间s1的智能空调装置14能够将吹入气流流通至第二室内空间s2,藉以降低第二室内空间s2的第二室内温度。
50.因此,在空间连通工作模式下运作,智能空调装置14会将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平均后定义为一目标温度,并依据目标温度控制吹入气流的气流参数,直到第二室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也就是说,当开合装置2的达到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时,智能空调装置14会判断开合装置2主要是让第一室内空间s1与第二室内空间s2连通,表示智能空调装置14需要同时考量到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而不是单单依据第一室内温度控制吹入气流。
51.举例来说,第一室内温度为24度,第二室内温度为30度,开合装置2的开启角度a为75度,智能空调装置14便会将第一室内温度的24度与第二室内温度的30度平均之后的27度
定义为目标温度,并依据目标温度控制吹入气流的气流参数。相较于上个例子,本例子中,气流参数的风速较高或是气流参数的温度会较低。因此,智能空调装置14在空间连通工作模式下运作,将可以降低第二室内温度。
52.如图4所示,一种智能空调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7,并且可以利用如图1中的智能空调系统1加以实施。
53.步骤s101:感测出第一室内温度,据以传送出第一温度感测信号。
54.步骤s101可以利用如图1中的第一温度感测装置11进行感测。
55.步骤s102:感测出第二室内温度,据以传送出第二温度感测信号。
56.步骤s102可以利用如图1中的第二温度感测装置12进行感测。
57.步骤s103:感测开合状态参数,据以传送出一开合状态信号。
58.步骤s103可以利用如图1中的开合状态感测装置13感测如图2与图3中的开合装置2。开合状态参数可为一开启角度、一开启宽度或一开启时间。
59.步骤s104:利用智能空调装置接收第一温度感测信号、第二温度感测信号与开合状态信号。
60.步骤s105:利用智能空调装置判断开合状态参数是否达到预设的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
61.步骤s105中的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可为开启角度为75度、开启时间为3分钟或是开启宽度为45厘米等。
62.当步骤s105的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s106。步骤s106:使智能空调装置以空间分隔工作模式运作,并依据第一室内温度控制吹入气流的气流参数。
63.步骤s106使如图1中的智能空调装置14以空间分隔工作模式运作,如图2所示,藉以依据第一室内温度控制吹入气流的气流参数。
64.当步骤s105的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s107。步骤s107:使智能空调装置以空间连通工作模式运作,并依据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控制吹入气流的气流参数。
65.步骤s107使如图1中的智能空调装置14以空间连通工作模式运作,如图3所示,藉以依据目标温度(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的平均)控制气流参数,并使第二室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
66.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空调系统及方法,利用感测出第一室内温度、第二室内温度与开合状态参数,并依据开合状态参数是否达到开启状态判断基准值而决定智能空调装置的运作模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的智能空调装置可以在空间分隔工作模式下依据第一室内温度控制吹入气流的气流参数,并且在空间连通工作模式下依据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所定义出目标温度控制气流参数,藉以使得第二室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因此,本发明可以使得第一室内空间的智能空调装置依据开合装置的开合状态参数控制运作模式,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再者,本发明也可以依据第二室内空间的第二室内温度控制气流参数,藉以达到有效降低第二室内温度的功效。
67.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示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