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边加热循环恒温的车辆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70357发布日期:2021-12-31 19:3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边加热循环恒温的车辆房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消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边加热循环恒温的车辆房。


背景技术:

2.目前,畜牧运输车辆的进出是畜牧养殖场中传染病病菌传入的一项主要因素,畜牧运输车辆从外界环境完成运输作业时十分容易携带上传染病的病菌,当其驶入畜牧养殖场时就会容易导致养殖场内出现传染病,例如生猪运输车辆容易带入生猪养殖场的猪流行性腹泻、猪瘟、猪蓝耳病等病菌;而且,这类病菌需要在60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下保持30分钟才能完全灭活。因此,现在的畜牧养殖场中都会设置高温车辆房对畜牧运输车进行高温消毒。
3.但是,现有的高温车辆房采用在房间两边分别安放多个热风机将整个房间的空气加热,用来烘干畜牧车辆在前道清洗环节中带有的水分和高温消毒;但是这种高温消毒结构的热能利用率较低,消毒能耗较高,室内各风向的循环方式单一,导流方向不全面,导致无法使室内包括各个角落内一直保持较为恒定的温度,同时,现有的方案对空间的要求也很严苛,车辆房四周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否则更难保持60摄氏度以上的恒温。因此,现有的畜牧车辆高温车辆房亟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单边加热循环恒温的车辆房,其不仅能够从单边实现整个车辆房的加热循环,而且利用房间内各个角度的风向导流,可以让房间内保持恒定的杀菌温度,从而降低消毒能耗,增强热能利用率,提升消毒效率。
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边加热循环恒温的车辆房,包括车辆房,该车辆房用于提供对车辆消毒处理的空间;取暖集成室,该取暖集成室设在车辆房任一边,并通过取暖集成室内的取暖装置形成热风,热风的风向形成风向一输送至车辆房内,再经过固定在车辆房内的回流管,回流至取暖集成室;第一风机单元,该第一风机单元固定在车辆房靠近取暖集成室的内壁上,第一风机单元的出风方向为趋于风向一的风向二,所述风向一和风向二之间形成有风切角a;第二风机单元,该第二风机单元分设在车辆房的第一边角和第二边角的位置,固定于第一边角位置的第二风机单元出风方向为趋于风向一的风向三,固定于第二边角位置的第二风机单元出风方向为趋于风向一的风向四,风向三与风向一之间形成有风切角b,风向四与风向一之间形成有风切角c。
6.作为改进,还包括一置于取暖集成室内的烘干单元,所述烘干单元通过一热风管设定在车辆房的底部,所述热风管上设有若干出风孔,烘干单元的出风方向为垂直于风向
一的风向五,所述风向五与风向一之间形成有风切角d。
7.再改进,所述风切角a的取值范围为a≤45
°
,风切角b的取值范围为90
°
≥b≥135
°
,风切角c的取值范围为45
°
≥c≥90
°
的取值范围为45到90度,风切角d的取值范围为90
°
≥d≥135
°

8.再改进,所述取暖集成室内具有一排取暖装置,所述取暖装置的出风口上均连接有用于通入车辆房内的风管,所述风管的出风端设有用于启闭出风口的自闭单元,该自闭单元在风压的作用下打开,在自重的作用下关闭。
9.再改进,所述自闭单元包括连接在出风口的固定部以及能相对固定部启闭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通过有铰链与固定部连接。
10.再改进,所述回流管呈u型排布在车辆房远离取暖集成室的壁面上或预埋在墙壁内,所述回流管的进风端口设为横向风筒,所述横向风筒的两端均与回流管连通。
11.再改进,所述回流管至少包括有第一段管和与第一段管分体连接的第二段管,所述第一段管与第二段管之间设有便于车辆房与取暖集成室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设有至少一个增压风叶,风叶的每个叶片上均设有弧形导流筋。
12.再改进,所述第二风机单元分别沿第一边角和第二边角的位置纵向固定有三个在车辆房上,且第一边角和第二边角上的第二风机单元分别通过一纵向固定支架固定纵向位置的第二风机单元。
13.再改进,所述取暖集成室外还连接有燃油箱和电控箱,所述燃油箱通过燃油管连接各个取暖装置,所述电控箱用于控制取暖装置的启停。
14.再改进,所述连接管内还设有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与连接管内管壁连接的外筒以及设定在外筒内的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有初级过滤模块、中级过滤模块以及高级过滤模块,每层过滤模块的背部均设有膨胀卡爪,所述外筒内壁还设有装拆过滤层模块每层的固定件。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车辆房内各个角度的风向和风向角度之间的配合,不仅能够使得车辆房能从单边实现整个车辆房的加热循环,而且可以让房间内保持恒定的杀菌温度,从而降低消毒能耗,增强热能利用率,提升消毒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的状态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状态二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中各部件排布状态一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各部件排布状态二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自闭单元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横截面状态下的风向示意简图;图8是本发明纵截面状态下的风向示意简图;图9是实施例3中空气净化装置的剖示图;图10是实施例3中初级过滤模块剖视图。
17.附图标记:1、车辆房;2、取暖集成室;3、第一风机单元;4、第二风机单元;5、烘干单元;6、空气净化装置;10、回流管;11、风向一;12、横向风筒;100、第一段管;101、第二段管;102、连接管;103、增压风叶;110、第一边角;111、第二边角;20、取暖装置;21、风管;22、自闭单元;23、燃油箱;24、电控箱;220、固定部;221、活动部;30、风向二;40、风向三;41、风向四;42、纵向固定支架;50、热风管;51、出风孔;52、风向五;60、外筒;62、膨胀卡爪;63、固定件;610、初级过滤模块;611、中级过滤模块;612、高级过滤模块;630、固定框;631、卡口;632、限定腔。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9.实施例1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边加热循环恒温的车辆房,包括车辆房1,该车辆房1用于提供对车辆消毒处理的空间;取暖集成室2,该取暖集成室2设在车辆房1任一边,并通过取暖集成室2内的取暖装置20形成热风,热风的风向形成风向一11输送至车辆房1内,再经过固定在车辆房1内的回流管10,回流至取暖集成室2;第一风机单元3,该第一风机单元3固定在车辆房1靠近取暖集成室2的内壁上,第一风机单元3的出风方向为趋于风向一11的风向二30,所述风向一11和风向二30之间形成有风切角a;第二风机单元4,该第二风机单元4分设在车辆房1的第一边角110和第二边角111的位置,固定于第一边角110位置的第二风机单元4出风方向为趋于风向一11的风向三40,固定于第二边角111位置的第二风机单元4出风方向为趋于风向一11的风向四41,风向三40与风向一11之间形成有风切角b,风向四41与风向一11之间形成有风切角c;所述车辆房1内能够持续形成较为稳定的60摄氏度以上的恒温效果,主要通过取暖集成室2内的取暖装置20产生的横向风、对横向风产生加强作用的第一风机单元3以及分别布置在车辆房1第一边角110和第二边角111的第二风机单元4形成的纵向风,形成立体式多种循环重风向,从而将热风引导在车辆房1的每个角落,最终达到保持室内恒温效果,对车辆房1内的车辆达到消毒的作用;所述车辆房1内横向风的形成,主要是取暖装置20通过将风管形成风向一11将热风送入车辆房1内,为了避免进入室内的热气上升较快,导致室内上部温度高,底部温度较低的情况,将风管布置在车辆房1的单边靠近底部的位置,这样可以更加均衡室内的高低温差,提升室内温度的均衡性,在将热风送入房间后,热风形成的风向一11中会有一部风风会从车辆房1内进入另一侧的回风管回流至取暖集成室2内,还有一部分会在房间内散热,使得车辆房1内的室内上升,同时将所述第一风机单元3布置有一排在车辆房1的侧壁上,形成的风向二30与风向一11形成的风切角a,不仅能够增强风向一11的流动,而且可以提升车辆房1内空气的热风扩散效率;所述车辆房1内的纵向风的形成,主要是分布在车辆房1第一边角110和第二边角111位置的第二风机单元4,所述第二风机单元4在第一边角110和第二边角111上从上到下排列有三个,两个边角上的第二风机单元4对向设定,每个边角上的第二风机单元4都集成
在一纵向固定支架42上,排列在纵向固定支架42上的第二风机单元4,能够被限定在同一纵向轴线上,保证第二风机单元4纵向安装的一致性,而且处于第一边角110的第二风机单元4形成的风向三40与风向一11之间会形成风切角b,处于第一边角110的第二风机单元4形成的风向四41与风向一11之间会形成风切角c,而且风向三40会由于风向一11的风压作用,风向四41会由于风向一11的风压作用,有至少三分之一会与风向一11重合,增强风向一11的散热效率,有三分之二会将风向一11的热风朝向第二边角111的方向吹动,从而将热风扩散至室内,最终利用车辆房1内的横向风和纵向风,达到对室内温度加热,达到恒温的效果;本设计通过车辆房1内各个角度的风向和风向角度之间的配合,不仅能够使得车辆房1能从单边实现整个车辆房1的加热循环,而且可以让房间内保持恒定的杀菌温度,从而降低消毒能耗,增强热能利用率,提升消毒效率。
20.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置于取暖集成室2内的烘干单元5,所述烘干单元5通过一热风管50设定在车辆房1的底部,所述热风管50上设有若干出风孔51,烘干单元5的出风方向为垂直于风向一11的风向五52,所述风向五52与风向一11之间形成有风切角d;所述烘干单元5设为烘干机,通过将热风管50设定在车辆房1底部,在热风管50上设有若干出风孔51,使得风向五52朝向垂直于风向一11的方向,因此会有一部分风量在风向一11的作用下趋于风向一11的方向,从而使得风向五52与风向一11形成风切角d,有部分风量会与风向一11重合后朝向车辆房1内上部的方向散热,提升整个车辆房1内的加热效率。
21.本实施例中,所述风切角a的取值范围为a≤45
°
,风切角b的取值范围为90
°
≥b≥135
°
,风切角c的取值范围为45
°
≥c≥90
°
的取值范围为45到90度,风切角d的取值范围为90
°
≥d≥135
°
;优选地,将风切角a的取值设定为45度,风切角b设定在135度,风切角c设定在45度,风切角d的取值设定为135度,综上采用以上设定的角度,当需要室内需要能达到消毒杀菌的恒温时,可以确保高温消毒工作的正常进行时,从而达到车辆房1内加热循环恒温的最佳效果。
22.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暖集成室2内具有一排取暖装置20,所述取暖装置20的出风口上均连接有用于通入车辆房1内的风管,所述风管的出风端设有用于启闭出风口的自闭单元22,该自闭单元22在风压的作用下打开,在自重的作用下关闭;在车辆房1为20*5.8*5.6米的空间内,对车辆消毒,取暖装置20采用燃油取暖器,可以在取暖集成室2内内沿车辆房1的单边布置6个,同时通过风管穿过墙体进入车辆房1内,实现对车辆房1内加热的目的,针对大空间的加热消毒,能够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而且在取暖装置20运行时,风管通过自闭单元22会在风压的作用下打开进风口进风,在取暖装置20处于非运行状态时,利用自重能够自动闭合,关闭出风口,实现自启闭的功能,提升使用的便捷性。
23.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闭单元22包括连接在出风口的固定部220以及能相对固定部220启闭的活动部221,所述活动部221通过有铰链与固定部220连接;所述自闭单元22用于活动闭合在每个取暖装置20中风管的出风口位置,通过固定部220封堵近二分之一的出风口,活动部221相对固定部220在风压的作用下打开或关闭剩余的出风口。优选地,活动部221通过铰链与固定部220连接,也可以采用轴接或其他活动连接方式,提升结构的实用性。
24.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流管10呈u型排布在车辆房1远离取暖集成室2的壁面上或预埋在墙壁内,所述回流管10的进风端口设为横向风筒12,所述横向风筒的两端均与回流管10连通;所述回流管10为了匹配车辆房1内壁的形状,设为u型结构,能够在取暖装置20通过风管的风向一11进入车辆房1内,对车辆房1加热后,部分风量及时经过横向风筒12的两端进风,从回流管10回至取暖集成室2,通过将回流管10的进风端口设计横向风筒12,能够利用横向风筒12两端的进风位置进风,提升进风量,增强风量的循环回收率。
2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机单元4分别沿第一边角110和第二边角111的位置纵向固定有三个在车辆房1上,且第一边角110和第二边角111上的第二风机单元4分别通过一纵向固定支架42固定纵向位置的第二风机单元4;所述第二风机单元4分别在第一边角110和第二边角111的位置固定三个,每个边角通过纵向固定支架42限定第二风机单元4的纵向排列,使得第二风机单元4保持在同一纵轴线上,提升风向风向三40和风向四41的出风效率。
26.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暖集成室2外还连接有燃油箱23和电控箱24,所述燃油箱23通过燃油管连接各个取暖装置20,所述电控箱24用于控制取暖装置20的启停;所述燃油箱23用于接入各个取暖装置20,为各个取暖装置20供油使用,所述电控箱24用于统一控制取暖装置20、第一风机单元3和第二风机单元4的功率调节或启闭调节。
27.以下表格是对车辆房内温度的实时测定数据,具体如下:
由上表对车辆房1内不同时间段、有无消毒车辆、同样数量的取暖装置20的条件下,实时对室内温度循环加热的数据,配合电控箱24对室内温度的设置温度,即时检测调控,可以将整个车辆房1内包括角落的温度均有效维持在60摄氏度以上,并且保持30分钟以上,可以达到对车辆杀菌消毒的目的。
28.实施例2如图4所示,所述回流管10至少包括有第一段管100和与第一段管100分体连接的第二段管101,所述第一段管100与第二段管101之间设有便于车辆房1与取暖集成室2连通的连接管102,所述连接管102内设有至少一个增压风叶103,风叶的每个叶片上均设有弧形导流筋;所述回流管10设为分体结构,由第一段管100和第二段管101组合而成,能够在车辆房1与取暖集成室2的连通处通过连接管102连接,而且在连接管102内可以设计一个增压风叶103,将增压风叶103固定在连接管102的内壁,同时匹配回流管10的回风方向安装设定,可以在风量从回风管回流时,可以推动风叶转动,风经过每个叶片时会产生风压,风压首先会作用再弧形导流筋上,进而推动叶片,达到进一步增强风量回流效率。实施例3
如图9至图10所示,所述连接管102内还设有空气净化装置6,所述空气净化装置6包括与连接管102内管壁连接的外筒60以及设定在外筒60内的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有初级过滤模块0、中级过滤模块1以及高级过滤模块2,每层过滤模块的背部均设有膨胀卡爪62,所述外筒60内壁还设有装拆过滤层模块每层的固定件63;所述连接管102内的空气净化装置6用于净化从房间内循环加热的气流,提升车辆房1内空气的洁净度,所述外筒60内壁的过滤模块方便拆装,利用每层过滤模块背部的膨胀卡爪62与对应位置的固定件63连接,可以将每层过滤模块间隔固定在外筒60内壁,提升拆装更换的便捷性;优选地,将所述初级过滤模块0采用活性炭或海帕滤网等,用于过滤大颗粒和细小颗粒等物质,中级过滤模块1采用复合滤网,用作是去除异味、甲醛等有害物质,主要材料是hacf椰壳黄金纤维,高级过滤模块2采用光触媒滤网,用于去除细菌、病毒、螨虫等,主要材料为二氧化钛以及紫外线灯形成的光触媒,从而对车辆房1内的空气,去除异味,达到净化效果。
29.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63包括一适应每层过滤层形状的固定框630,所述固定框630上均布有至少两个与膨胀卡爪62连接的卡口631,所述卡口631的深处有与膨胀卡爪62最大直径匹配的限定腔632;所述固定框630可以在与每层的过滤层配合时,直接将过滤层背部的膨胀卡爪62对准卡口631卡入固定,利用膨胀卡爪62具备的收缩性,在初始卡入卡口631时,膨胀卡爪62的膨胀部会收缩至卡口631内,在进入卡口631后,进入卡口631内的限定腔632会自动打开,从而实现过滤模块安装结构的稳定性,需要拆除时,向外拉动每层的过滤层,膨胀卡爪62的膨胀部会从限定腔632退出时被收拢,收拢至从卡口631内完全脱离,实现了过滤模块的快捷拆装。
30.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