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96374发布日期:2022-04-16 13:08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食品工业指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的食品工业发展迅速,食品加工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展,利用的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3.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对食品进行烘干是很多时候需要进行的工作,现有的烘干设备大部分都是材料放置在托盘上,然后多层堆叠在一起或者单层烘烤烘干,或者是热风烘干,但是这种烘干方式的效果不是非常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包括设备外固定架和内烘干结构,所述设备外固定架安装在内烘干结构的内部,所述设备外固定架底部设置外固定架底座,所述内烘干结构包括烘干结构底座、旋转托架、顶部固定架和烘干设备,所述内烘干结构的底部设置烘干结构底座,所述烘干结构底座是圆盘状结构,烘干结构底座安装在外固定架底座的上端面上,所述烘干结构底座的顶部设置顶部固定架,所述顶部固定架与烘干结构底座之间设置支撑杆,烘干结构底座与顶部固定架通过支撑杆的作用固定连接。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固定架底座的上方设置外固定架防护板,所述外固定架防护板与外固定架底座是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外固定架防护板的横切面为圆弧结构。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固定架防护板的外壁设置电源箱,所述电源箱与外固定架防护板的外壁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固定架防护板上设置安全防护门,所述安全防护门与外固定架防护板之间通过活页的作用转动连接。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烘干结构底座包括底座主体、环形滑道和支撑柱凹槽,所述烘干结构底座设置底座主体,所述底座主体是中空结构,所述底座主体的内部设有电机,所述底座主体的端面上设置环形滑道和支撑柱凹槽,所述环形滑道中间设有轴孔,底座主体内部的电机的输出轴端部穿过支撑柱凹槽。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烘干结构底座的上端面上设置旋转托架,所述旋转托架包括托盘和环形支撑架,所述所述环形支撑架是环状结构,环形支撑架的底部为弧形结构,所述环形支撑架与环形滑道之间相互配合使用,所述托盘设置在环形支撑架的上
方,托盘与环形支撑架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主体内部的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托盘之间通过联轴器的作用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烘干结构设置烘干设备,所述烘干设备设置在顶部固定架的底部,顶部固定架上对应烘干设备的位置设有安装位,所述烘干设备与顶部固定架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烘干设备包括烘干设备外壳、烘干机、出气喷嘴和风叶,所述烘干设备设置烘干设备外壳,所述烘干设备外壳的内部设有热气烘干机,所述烘干机与烘干设备外壳的内壁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烘干机的输出端设置出气喷嘴,所述烘干机的端面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烘干机之间通过固定支架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风叶,所述风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通过双干燥的方式来对物体进行干燥,而且两种方式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第一种干燥的方式是通过风叶的作用加快物体表面空气的流通速度来进行干燥,第二种是通过烘干机和出气喷嘴的作用对物体表面温度升高来进行干燥,吹风的时候带动了热空气流动,能够非常好的起到干燥效果,加热空气的时候,风能有有效加快热气的扩散,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干燥效率高,而且干燥效果好,并且配合安装有电机的托盘来配合工作,而托盘转动的方向与风叶转动的方向相反,这样能够更好的对物体进行烘干,提升了效率,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的正视图。
19.图3为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中设备外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中内烘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的俯视图。
22.图6为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中旋转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中底座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中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5.1-设备外固定架,2-内烘干结构,3-外固定架底座,4-外固定架防护板,5-电源箱,6-安全防护门,7-烘干结构底座,8-旋转托架,9-顶部固定架,10-烘干设备,11-底座主体,12-托盘,13-环形支撑架,14-烘干设备外壳,15-热气烘干机,16-出气喷嘴,17-风叶,18-环形滑道,19-支撑柱凹槽,2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7.请参阅图1-8,一种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包括设备外固定架1和内烘干结构2,所述设备外固定架1安装在内烘干结构2的内部,所述设备外固定架1包括外固定架底座3、外
固定架防护板4、电源箱5和安全防护门6,所述设备外固定架1底部设置外固定架底座3,所述外固定架底座3是圆盘状结构,所述外固定架底座3的上方设置外固定架防护板4,所述外固定架防护板4与外固定架底座3是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外固定架防护板4的横切面为圆弧结构,所述外固定架防护板4的外壁设置电源箱5,所述电源箱5与外固定架防护板4的外壁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外固定架防护板4上设置安全防护门6,所述安全防护门6与外固定架防护板4之间通过活页的作用转动连接。
28.所述内烘干结构2包括烘干结构底座7、旋转托架8、顶部固定架9和烘干设备10,所述内烘干结构2的底部设置烘干结构底座7,所述烘干结构底座7是圆盘状结构,烘干结构底座7安装在外固定架底座3的上端面上,所述烘干结构底座7的顶部设置顶部固定架9,所述顶部固定架9与7之间设置支撑杆20,烘干结构底座7与顶部固定架9通过支撑杆20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烘干结构底座7包括底座主体11、环形滑道18和支撑柱凹槽19,所述烘干结构底座7设置底座主体11,所述底座主体11是中空结构,所述底座主体11的内部设有电机,所述底座主体11的端面上设置环形滑道18和支撑柱凹槽19,所述环形滑道18中间设有轴孔,底座主体11内部的电机的输出轴端部穿过支撑柱凹槽19。
29.所述烘干结构底座7的上端面上设置旋转托架8,所述旋转托架8包括托盘12和环形支撑架13,所述所述环形支撑架13是环状结构,环形支撑架13的底部为弧形结构,所述环形支撑架13与环形滑道18之间相互配合使用,所述托盘12设置在环形支撑架13的上方,托盘12与环形支撑架13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主体11内部的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托盘12之间通过联轴器的作用固定连接。
30.所述内烘干结构2设置烘干设备10,所述烘干设备10设置在顶部固定架9的底部,顶部固定架9上对应烘干设备10的位置设有安装位,所述烘干设备10与顶部固定架9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
31.所述烘干设备10包括烘干设备外壳14、烘干机15、出气喷嘴16和风叶17,所述烘干设备10设置烘干设备外壳14,所述烘干设备外壳14的内部设有热气烘干机15,所述烘干机15与烘干设备外壳14的内壁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烘干机15的输出端设置出气喷嘴16,所述烘干机15的端面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烘干机15之间通过固定支架的作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风叶17,所述风叶17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螺钉的作用固定连接。
3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设备在实用的时候是通过双干燥的方式来对物体进行干燥,而且两种方式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第一种干燥的方式是通过风叶17的作用加快物体表面空气的流通速度来进行干燥,第二种是通过烘干机15和出气喷嘴16的作用对物体表面温度升高来进行干燥,吹风的时候带动了热空气流动,能够非常好的起到干燥效果,加热空气的时候,风能有有效加快热气的扩散,两者之间相互配合,使用过程中,将物体放置在托盘12的上方,然后启动底座主体11内部的电机,通过电机的作用带动了托盘12的转动,而托盘12转动的方向与风叶17转动的方向相反,这样能够更好的对物体进行烘干,提升了效率,烘干的整体过程是在内烘干结构2的内部进行的,而工作的时候内烘干结构2是安装在设备外固定架1的内部,设备外固定架1是使用状态,即安全防护门6是关闭的,更换物体的时候只需要停止设备工作,然后将物体从安全防护门6的位置放到托盘12上即可,然后将安全防护门6关闭,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整个过程中紧紧能通过顶部来进行观察。本发明整
体结构简单,通过双干燥的方式来对物体进行干燥,而且两种方式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第一种干燥的方式是通过风叶17的作用加快物体表面空气的流通速度来进行干燥,第二种是通过烘干机15和出气喷嘴16的作用对物体表面温度升高来进行干燥,吹风的时候带动了热空气流动,能够非常好的起到干燥效果,加热空气的时候,风能有有效加快热气的扩散,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干燥效率高,而且干燥效果好,并且配合安装有电机的托盘12来配合工作,而托盘12转动的方向与风叶17转动的方向相反,这样能够更好的对物体进行烘干,提升了效率,使用效果好。
3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