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热循环功能的针织品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21985发布日期:2021-10-09 16:4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热循环功能的针织品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品的烘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热循环功能的针织品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布料在生产过程中,一般在布料的多道印染工序后,要经过多道清洗工序,在布料清洗完成后到对布料进行下一批次的印染工序之间,需要对布料进行及时的烘干处理。布料的烘干方式较为简单,一般采用热辊供热的方式进行烘干,但是烘干工序是整个布料印染环节中耗能最高的工序之一。现有技术下,烘干工序中会出现大量的热能浪费,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减少热量损耗,并且能够尽可能充分利用热能的方式,来进行布料的烘干。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热循环功能的针织品烘干装置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以解决针织品的烘干技术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具有热循环功能的针织品烘干装置,包括箱体、顶门、隔板、蒸汽导管、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和封闭门,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箱顶盖,在箱顶盖上开设有箱顶口,在箱顶盖上设置有前后对称的两道导轨,在导轨上设有两扇顶门;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隔板,在靠近隔板左端的位置开设有通行口;所述箱体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布料进口,在布料进口的外侧设有进料辊,在布料进口的上方开设有布料出口,在布料出口的外侧设有出料辊;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上下两组蒸汽导管;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多根安装轴,安装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于箱体的前后侧壁上,在安装轴上套设有第二转动辊;所述箱体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封闭门,在封闭门上设有多个第一风机,在箱体的后侧壁上设有集气罩,第一风机与集气罩前后对应设置;集气罩通过导气管与喷气管连接,喷气管固定于进料辊的下方,在喷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方向朝上的喷嘴;所述箱体的前侧壁上安装有多个第二风机,在箱体的后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两组所述的蒸汽导管的左端穿过箱体的后侧壁与分流管连接,两组蒸汽导管的右端穿过箱体的后侧壁与汇流管连接,在箱体的后侧设有蒸汽发生器,分流管通过蒸汽进管与蒸汽发生器的顶端连接,汇流管通过蒸汽出管与蒸汽发生器的中间高度位置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布料进口与隔板的下方腔体连通,布料出口与隔板的上方腔体连通。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蒸汽导管的左右两端均穿过箱体的后侧壁设置,上下两组蒸汽导管均设置在隔板下方的腔体中,位于下方的蒸汽导管下方设有支撑架,位于上方的蒸汽导管的上方设有悬挂架;所述安装轴设置在隔板上方的腔体中,多个安装轴之间上下间隔交错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封闭门与隔板下方的腔体连通,在第一风机
安装的位置设有格栅和滤网,第二风机与隔板上方的腔体连通,在第二风机安装的位置设有格栅和滤网,在出风口的位置设有格栅。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蒸汽发生器从上至下分为三段,最下层为加热腔,中间层为热水腔,热水腔的上方为蒸汽腔,在蒸汽发生器的顶端设有安全阀。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蒸汽导管呈蛇形曲折设置,在蒸汽导管中前后朝向的管道直径设置较粗,在该段管道上套设有第一转动辊,沿左右朝向的管道较细,并且支撑架和悬挂架都作用于该段管道处。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热循环功能的针织品烘干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顶门和封闭门,均能够开合,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布料进行缠绕,设置了蒸汽导管和第一转动辊能够对布料进行加热烘干,并且使用过的蒸汽能够再次回收利用,减少浪费,设置了第一风机,能够使得箱体内保持干燥,加快烘干效率,并且对收集的水蒸气进行合理的再利用,即对湿布料进行预热,能够减少后续烘干过程中的热损耗;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二风机对烘干后的布料进行降温,防止布料在较高的温度下收卷,导致后续降温收缩时,布料被自身的收缩张力破坏。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前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后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展开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箱体;2、箱顶盖;3、箱顶口;4、顶门;5、导轨;6、隔板;7、通行口;8、布料进口;9、进料辊;10、布料出口;11、出料辊;12、蒸汽导管;13、第一转动辊;14、支撑架;15、悬挂架;16、安装轴;17、第二转动辊;18、封闭门;19、第一风机;20、集气罩;21、第二风机;22、出风口;23、导气管;24、喷气管;25、喷嘴;26、蒸汽发生器;27、分流管;28、蒸汽进管;29、汇流管;30、蒸汽出管;31、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0.参见图1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热循环功能的针织品烘干装置,包括箱体1、顶门4、隔板6、蒸汽导管12、第一转动辊13、第二转动辊17和封闭门18,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有箱顶盖2,箱体1为空心长方体结构,在箱顶盖2上开设有箱顶口3,在箱顶盖2上
设置有前后对称的两道导轨5,在导轨5上设有两扇顶门4,顶门4能够沿着导轨5左右滑动,顶门4能够封住箱顶口3;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隔板6,隔板6将箱体1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在靠近隔板6左端的位置开设有通行口7。
21.所述箱体1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布料进口8,布料进口8与隔板6的下方腔体连通,在布料进口8的外侧设有进料辊9,进料辊9用来对通过布料进口8的布料进行初步的导向,在布料进口8的上方开设有布料出口10,布料出口10与隔板6的上方腔体连通,在布料出口10的外侧设有出料辊11,出料辊11用来对通过布料出口10的布料进行最后的导向。
22.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上下两组蒸汽导管12,蒸汽导管12的左右两端均穿过箱体1的后侧壁设置,上下两组蒸汽导管12均设置在隔板6下方的腔体中,位于下方的蒸汽导管12下方设有支撑架14,支撑架14对该蒸汽导管12进行支撑固定,位于上方的蒸汽导管12的上方设有悬挂架15,悬挂架15对该蒸汽导管12进行悬挂固定;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多根安装轴16,安装轴16设置在隔板6上方的腔体中,安装轴16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于箱体1的前后侧壁上,多个安装轴16之间上下间隔交错设置,在安装轴16上套设有第二转动辊17。
23.所述箱体1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封闭门18,封闭门18能够开合,封闭门18与隔板6下方的腔体连通,在封闭门18上设有多个第一风机19,在第一风机19安装的位置设有格栅和滤网,用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在箱体1的后侧壁上设有集气罩20,第一风机19与集气罩20前后对应设置;集气罩20通过导气管23与喷气管24连接,喷气管24固定于进料辊9的下方,在喷气管24上设置有多个方向朝上的喷嘴25;所述箱体1的前侧壁上安装有多个第二风机21,第二风机21与隔板6上方的腔体连通,在第二风机21安装的位置设有格栅和滤网,用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在箱体1的后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22,在出风口22的位置设有格栅,第二风机21能够将外界的冷空气吹入隔板6上方的腔体,随后气流由出风口22排出。
24.两组所述的蒸汽导管12的左端穿过箱体1的后侧壁与分流管27连接,两组蒸汽导管12的右端穿过箱体1的后侧壁与汇流管29连接,在箱体1的后侧设有蒸汽发生器26,分流管27通过蒸汽进管28与蒸汽发生器26的顶端连接,汇流管29通过蒸汽出管30与蒸汽发生器26的中间高度位置连接,蒸汽发生器26从上至下分为三段,最下层为加热腔,用来燃烧加热,中间层为热水腔,热水腔的上方为蒸汽腔,蒸汽腔中为热水腔中的热水烧开产生的蒸汽,在蒸汽发生器26的顶端设有安全阀31,安全阀31能够防止蒸汽发生器26内的蒸汽压力过大。
25.如图5所示,所述蒸汽导管12呈蛇形曲折设置,在蒸汽导管12中前后朝向的管道直径设置较粗,能够增加蒸汽的热行程,在该段管道上套设有第一转动辊13,沿左右朝向的管道较细,并且支撑架14和悬挂架15都作用于该段管道处。
2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开启封闭门18和顶门4,将布料由布料进口8送入箱体1内,并从右至左依次绕过多根第一转动辊13,随后将布料穿过通行口7,并从左至右依次绕过第二转动辊17,最后将布料由布料出口10拉出并通过卷辊进行牵引;关闭顶门4和封闭门18,启动蒸汽发生器26,使得蒸汽通过蒸汽进管28和分流管27进入两组蒸汽导管12内,并对缠绕在第一转动辊13上的布料进行加热、蒸干,经过使用的蒸汽通过汇流管29和蒸汽出管30再次进入蒸汽发生器26中进行再次加热。
27.布料在烘干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会在第一风机19吹动的气流作用下,通过集气罩20、导气管23和喷气管24,最后通过喷嘴25喷在即将进入箱体1内的湿布料上,对布
料进行预热;布料在经过烘干后,会在隔板6上方的腔体中,在第二风机21吹动的气流作用下,进行降温,防止收卷的布料温度过高而产生不良的热胀冷缩现象。
2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