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过滤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3320发布日期:2021-09-22 21:5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过滤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过滤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市场上很多壁挂式空调已经搭载了新风功能模块,新风功能原理为从室外侧引进新鲜空气,替换室内污浊空气。
3.室外空气中一般含有较多的灰尘、颗粒物等杂物,再经过新风系统送入室内时需要经过过滤。
4.现在常见的过滤方式一般是在室外的进风口处通过铁丝网或粗格栅等方式进行粗过滤,过滤掉一些体积较大的杂物,同时在新风风机处通过hepa网或其他高效过滤网过滤pm2.5等污染物。
5.因为铁丝网无法过滤灰尘,而高效过滤网的容尘量有限,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及时更换,且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网不易更换或清理,更换或清理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过滤装置,用于接入新风管,所述新风过滤装置包括连接主体和过滤组件;
8.所述连接主体用于接入所述新风管;
9.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插接主体和间隔设置在所述插接主体上的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插接主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主体,且与所述连接主体共同形成导风通道;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均伸入所述导风通道内部。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过滤装置应用在新风管上的情况下,新风管引导的气流进入连接主体,并且由连接主体导入导风通道;经过导风通道的气流依次流经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以通过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向气流提供过滤作用。在第一滤网和/或第二滤网的过滤作用降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接主体和连接主体的拆离实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从导风通道拆离,能轻易地完成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更换或清理,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网不易更换或清理,更换或清理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11.可选地,所述插接主体包括插接支架、第一过滤支架和第二过滤支架,所述第一过滤支架和所述第二过滤支架间隔设置在所述插接支架上,所述第一滤网安装在所述第一过滤支架上,所述第二滤网安装在所述第二过滤支架上;所述插接支架与所述连接主体可拆卸地配合,且共同形成所述导风通道;所述第一过滤支架和所述第二过滤支架位于所述导风通道内部。
12.可选地,所述连接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过滤支架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过滤支架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
13.可选地,所述插接主体还包括手持支架,所述手持支架设置在所述插接支架远离所述第一过滤支架的一侧。
14.可选地,所述手持支架远离所述插接支架的端部设置拉动结构。
15.可选地,所述新风过滤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过滤支架和至少一个第三滤网,所述第三滤网安装在所述第三过滤支架上;所述第三过滤支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插接支架,且在所述插接支架与所述连接主体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过滤支架伸入所述导风通道。
16.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支架靠近所述第二过滤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三过滤支架可拆卸地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插接支架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过滤支架靠近所述第一过滤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三过滤支架可拆卸地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插接支架之间。
17.可选地,所述连接主体上开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与所述连接主体的内部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自所述插接口伸入所述连接主体内部,且所述插接主体与所述插接口可拆卸地配合。
18.可选地,所述新风管包括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所述连接主体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插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段配置成接入所述第一导风段,所述第二连接段配置成接入所述第二导风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连接于所述插接部的两端;所述插接口开设在所述插接部上。
1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端部自所述插接口露出,使所述插接口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侧形成阶梯状;
20.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端部自所述插接口露出,使所述插接口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侧形成阶梯状。
21.可选地,所述插接口的内周壁上设置有配合孔,所述插接主体上凸设有与所述配合孔适配的配合块;所述配合块与所述配合孔可拆卸地配合。
22.一种空调器,包括新风过滤装置。所述新风过滤装置包括连接主体和过滤组件;所述连接主体用于接入所述新风管;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插接主体和间隔设置在所述插接主体上的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插接主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主体,且与所述连接主体共同形成导风通道;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均伸入所述导风通道内部。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采用了上述的新风过滤装置,该空调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新风过滤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新风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新风过滤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新风过滤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过滤组件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图4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过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和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1为图9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12为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
新风过滤装置;10

连接主体;101

插接口;102

导风通道;110

第一连接段;120

第二连接段;130

插接部;131

配合孔;132

第一容置槽;133

第二容置槽;134

导风段;135

套接段;20

过滤组件;201

第一滤网;202

第二滤网;203

第三滤网;210

插接主体;211

插接支架;212

第一过滤支架;2121

第一卡扣;213

第二过滤支架;214

手持支架;2141

拉动结构;215

第三过滤支架;216

配合块;217

过滤模块;2171

第一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8]
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未示),该空调器可以用于向指定区域提供空气调节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空气调节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对空气温度进行调节的作用、新风调节作用以及空气湿度调节作用。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以空调器进行新风调节作用为例进行说明。
[0039]
空调器包括空调主体和新风管,新风管的一端连接于空调主体,另一端伸出指定区域至指定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新风管用于将外部区域中的空气导向至空调主体,空调主体则将新风管引导的空气导入至指定区域,以实现对指定区域的新风调节作用。
[0040]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指定区域的空气质量,通常在新风管上设置过滤铁丝网,该过滤铁丝网用于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等杂质,从而确保新风管导入至指定区域的空气质量。一般情况下,在过滤铁丝网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过滤铁丝网的过滤效果降低,导致过滤效果降低,甚至有可能影响新风管的进风效率,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过滤铁丝网的更换或清理耗时耗力,更换或清理成本较高。
[0041]
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还可以包括新风过滤装置1。该新风过滤装置1配置成接入新风管,以使得新风管引导的气流会流经新风过滤装置1,并通过新风过滤装置1进行过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新风过滤装置1包括连接主体10和过滤组件20。连接主体10配置成接入新风管,以使得新风管引导的气流能流经连接主体10的内部通道。过滤组件20可拆卸地连接在连接主体10上,并且过滤组件20伸入连接主体10内部,该过滤组件20配置成过滤经过连接主体10的气流,以向气流提供过滤作用,从而实现对新风管中气流进行过滤。其中,在过滤组件20的过滤效果降低的情况下,可以将过滤组件20从连接主体10上拆离,从而轻易地完成过滤组件20的更换或清理,可以确保对于新风管中的气流提供良好的过滤作用,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网不易更换或清理,更换或清理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42]
需要说明的是,该新风过滤装置1配置成设于新风管位于指定区域内部的部分,以方便用户对新风过滤装置1进行装配维护。
[0043]
可选地,请参阅图2和图3,过滤组件20包括插接主体210和间隔设置在插接主体
210上的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插接主体210可拆卸地连接在连接主体10上,且插接主体210与连接主体10共同形成导风通道102;其中,在新风管引导气流进入连接主体10内部的情况下,气流被导入导风通道102。在插接主体210和连接主体10相连接的情况下,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均伸入导风通道102内;气流流经导风通道102,使得气流依次流经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通过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依次对新风管中的气流进行过滤,实现气流的过滤。在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过滤效果降低,需要更换或清理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的情况下,将插接主体210从连接主体10上拆离,插接主体210带动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拆出连接主体10,便能方便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的更换或清理。
[0044]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分别位于导风通道102的两端,并且,第一滤网201垂直于导风通道102的轴线,第二滤网202垂直于导风通道102的轴线。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滤网201或第二滤网202也可以位于导风通道102的中部设置;第一滤网201或第二滤网202也可以相对导风通道102的轴线倾斜设置。另外,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的网孔直径可以设置为0.2mm

2mm,换言之,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上的滤网间隙选择范围可以是0.2mm

2mm。例如,滤网间隙的取值为0.2mm、0.5mm、0.8mm、1mm、1.2mm、1.5mm或者2mm等。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滤网的滤网间隙与第二滤网的滤网间隙可以采用相同的尺寸,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尺寸。可选的,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也可以采用带有静电吸附功能的滤网。
[0045]
请参阅图4,插接主体210包括插接支架211、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间隔设置在插接支架211上;第一滤网201安装在第一过滤支架212上,第二滤网202安装在哎第二过滤支架213上。插接支架211与连接主体10可拆卸地连接,并且插接支架211与连接主体10之间共同形成导风通道102。在插接支架211与连接主体10相互配合的情况下,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位于导风通道102内部,由此实现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伸入导风通道102内部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第一过滤支架212向第一滤网201提供承载作用,以使得第一滤网201在导风通道102中进行气流过滤的情况下,能维持在一个位置稳定的状态;同理,第二过滤支架213向第二滤网202提供承载作用,以使得第二滤网202在导风通道102中进行气流过滤的情况下,能维持在一个位置稳定的状态。
[0046]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插接支架211弯曲呈弧形,使得插接支架211与连接主体10之间共同形成大致呈圆柱状的导风通道102,以方便导风通道102进行气流的导向,确保导风通道102具有足够的通风量。
[0047]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使得经过导风通道102的气流均能被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进行过滤,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支架212的外侧与连接主体10的内壁相互配合,以消除第一过滤支架212外侧与连接主体10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防止气流从第一过滤支架212的外侧流过,换言之,能使得气流以穿过第一滤网201的方式流经第一过滤支架212;同理,第二过滤支架213的外侧与连接主体10的内壁相互配合,以消除第二过滤支架213外侧与连接主体10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放置气流从第二过滤支架213的外侧流过,换言之,能使得气流以穿过第二滤网202的方式流经第二过滤支架213。
[0048]
当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不影响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提供有效
过滤作用的前提下,也可以使得第一滤网201或第二滤网202与连接主体10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
[0049]
可选地,为了方便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与连接主体10内壁的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主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32和第二容置槽133;第一过滤支架212容置在第一容置槽132中;第二过滤支架213容置在第二容置槽133中。在第一过滤支架212与第一容置槽132相互配合的情况下,第一过滤支架212外侧与第一容置槽132的底壁配合,由此可以消除第一过滤支架212外侧与连接主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使气流以穿过第一滤网201的方式流经第一过滤支架212;同理,在第二过滤支架213与第二容置槽133相互配合的情况下,第二过滤支架213外侧与第二容置槽133的底壁配合,由此可以消除第二过滤支架213外侧与连接主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湿气流以穿过第二过滤的方式流经第二过滤支架213。
[0050]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支架212大致呈环形,第一滤网201设置在第一过滤支架212的内部;同理,第二过滤支架213大致呈环形,且第二滤网202设置在第二过滤支架213的内部。可选地,为了防止第一过滤支架212对导风通道102内部的气流流动造成影响,第一过滤支架212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容置槽132的深度,由此使得在第一过滤支架212在容置于第一容置槽132内部的情况下,第一过滤支架212内侧面低于第一容置槽132的槽口或与第一容置槽132的槽口相平,换言之,可以防止第一过滤支架212凸出第一容置槽132造成影响导风通道102气流流动;同理,为了放置第二过滤支架213对导风通道102内部的气流流动造成影响,第二过滤支架213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容置槽133的深度,由此使得在第二过滤支架213在容置于第二容置槽133内部的情况下,第二过滤支架213内侧面低于第二容置槽133的槽口或与第二容置槽133的槽口相平,换言之,可以防止第二过滤支架213凸出第二容置槽133造成影响导风通道102气流流动。
[0051]
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u形,且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形成的开口背离插接支架211设置;在该情况下,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可以将开口一端分别伸入第一容置槽132和第二容置槽133,以使得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能对流经导风通道102的气流进行有效的过滤。又例如,第一过滤支架212可以是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与插接支架211共同形成u形,第一滤网201则设置在两个连接杆之间;为了提高过滤效果,连接杆远离插接主体210的端部伸入第一容置槽132中。
[0052]
另外,为了方便过滤组件20的拆卸,插接主体210还可以包括手持支架214,手持支架214设置在插接支架211远离第一过滤支架212的一侧。在插接支架211与连接主体10相互连接的情况下,手持支架214凸设在插接支架211的外侧;在需要对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进行更换或者清洁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手持支架214向插接支架211施加外力,以方便插接支架211从连接主体10上拆下;同理,在需要装配插接支架211和连接主体10的情况下,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持支架214向插接支架211施加与连接主体10配合的作用力,以方便插接支架211安装在连接主体10上。
[0053]
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持支架214可以设置为多个;例如,手持支架214设置为两个,两个手持支架214分别设置在插接支架211的两端,且两个手持支架214分
别对应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设置。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手持支架214的设置位置也可以不同,例如,两个手持支架214间隔设置在插接支架211的中部,且两个手持支架21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之间的距离。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手持支架214也可以设置为一个。
[0054]
为了方便用户通过手持支架214对过滤组件20进行操作,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持支架214远离插接支架211的端部设置有拉动结构2141。可选地,拉动结构2141可以呈环形,以方便用户进行操作。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支架214和拉动结构2141的设置方式可以如下:拉动结构2141呈圆环形,且拉动结构2141与插接支架211的外侧相切设置;手持支架214包括两个连接件,每个连接件同时相切于插接支架211外侧和拉动结构2141的外侧,并且两个连接件相对拉动结构2141呈对称设置。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手持支架214和拉动结构2141的设置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手持支架214和拉动结构2141均为杆状结构,且手持支架214的一端连接于插接支架211,另一端与拉动结构2141连接,且使得手持支架214和拉动结构2141整体形成t形或者y形等。
[0055]
请参阅图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过滤装置1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过滤支架215和至少一个第三滤网203。第三滤网203安装在第三过滤支架215上,第三过滤支架215可拆卸地连接在插接支架211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插接支架211与连接主体10相互配合的情况下,第三过滤支架215伸入所述导风通道102,以使得导风通道102中的气流能流经第三滤网203。其中,在外部环境处于较为恶劣的情况下,外部环境中的空气质量较差,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可以在插接支架211上装配第三过滤支架215和第三滤网203,以使气流在流经导风通道102之后不仅能被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进行过滤,还能通过第三滤网203进行过滤,便能实现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取消第三过滤支架215和第三滤网203的设置;换言之,在需要进一步增加过滤效果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三过滤支架215和第三滤网203装配到插接支架211上;在不需要增加过滤效果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将第三过滤支架215和第三滤网203从插接支架211上拆离。
[0056]
可选地,第三滤网203可以选择hepa网等高效滤网,以大幅度提升向气流提供的过滤作用。当然,第三滤网203也可以依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0057]
当然,第三过滤支架215和第三滤网203也可以设置为多个,例如,两个或者三个等。另外,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过滤支架215在与插接支架211相互配合的情况下,第三过滤支架215设置在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之间,由此能方便第三过滤支架215和插接支架211之间的装配。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过滤支架215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的外侧。
[0058]
可选地,请参阅图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第三过滤支架215和插接支架211的可拆卸连接,第一过滤支架212靠近第二过滤支架2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扣2121,第三过滤支架215可拆卸地卡接在第一卡扣2121和插接支架21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扣2121靠近插接支架211的一侧具有抵持平面(图未标),该抵持平面与插接支架211之间共同形成卡接空间(图未标),第三过滤支架215可拆卸卡接在卡接空间中。其中,第一卡扣2121的厚度自靠近插接支架211的一侧至远离插接支架211的一侧逐渐减小,且使得第一卡扣2121呈楔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扣2121的厚度指代的是,第一卡扣2121相对第一
过滤支架212凸出的高度。另外,为了方便第三过滤支架215和插接支架211的可拆卸连接,也可以在第二过滤支架213靠近第一过滤支架212的一侧设置第二卡扣(图未示),第三过滤支架215也可以可拆卸地卡接在第二卡扣和插接支架21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卡扣靠近插接支架211的一侧同样具有抵持平面(图未标),该抵持平面与插接支架211之间共同形成另一卡接空间(图未标),第三过滤支架215可拆卸卡接在该卡接空间中。其中,第二卡扣的厚度自靠近插接支架211的一侧至远离插接支架211的一侧逐渐减小,且使得第二卡扣呈楔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卡扣的厚度指代的是,第二卡扣相对第二过滤支架213凸出的高度。
[0059]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仅在第一过滤支架212上设置第一卡扣2121,以方便第三过滤支架215的安装;或者,可以仅在第二过滤支架213上设置第二卡扣,以方便第三过滤支架215的安装;或者,可以在第一过滤支架212上设置第一卡扣2121,且在第二过滤支架213上设置第二卡扣,便可以同时安装至少两个第三过滤支架215。换言之,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支架212靠近第二过滤支架2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扣2121,第三过滤支架215可拆卸地卡接在第一卡扣2121和插接支架211之间;和/或,第二过滤支架213靠近第一过滤支架2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扣,第三过滤支架215可拆卸地卡接在第二卡扣和插接支架211之间。
[0060]
可选地,请参阅图7,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新风过滤装置1还可以包括过滤模块217,该过滤模块217配置成过滤穿过过滤模块217的气流。过滤模块217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之间,换言之,过滤模块217设置在导风通道102内,以使流经导风通道102的气流能被过滤模块217过滤。当然,过滤模块217可以与第一过滤支架212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与第二过滤支架213可拆卸地连接;或者,过滤模块217也可以被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夹持,即与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可拆卸连接.
[0061]
需要说明的是,过滤模块217可以采用hepa网等高效滤网,以大幅度提升向气流提供的过滤作用。当然,过滤模块217也可以依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0062]
可选地,为了使得过滤模块217充分地过滤流经导风通道102中的气流,过滤模块217设置为圆柱形,且该过滤模块217与导风通道102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得过滤模块217设置在导风通道102中的情况下,过滤模块217大致填满导风通道102。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过滤模块217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如图8,过滤模块217采用过滤网弯折叠合形成等。
[0063]
请继续参阅图7,为了方便过滤模块217的安装,可选地,第一过滤支架212上靠近第二过滤支架2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部2171,过滤模块217的一端与第一卡接部2171可拆卸地配合。其中,第一卡接部2171的形状大致呈楔形,并且第一卡接部2171靠近插接支架211的一侧形成抵持面(图未标),在过滤模块217被第一卡接部2171卡接的情况下,抵持面抵持在过滤模块217的外侧面上;换言之,在过滤模块217与第一卡接部2171进行装配的情况下,过滤模块217产生弹性形变以绕过第一卡接部2171;在过滤模块217转配至指定位置的情况下,过滤模块217由弹性回复的作用下与抵持面相配合,由此使得过滤模块217安装在第一卡接部2171和插接支架211之间。当然,在第二过滤支架213上靠近第一过滤支架212的一侧也可以设置第二卡接部(图未示),第二卡接部上也可以设置抵持面,在过滤模块217
与第二卡接部卡接的情况下,过滤模块217的外侧面与该抵持面配合,且使得过滤模块217被卡接在第二卡接部和插接支架211之间。
[0064]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接部2171可以与上述第一卡扣2121采用相同的结构,同理,第二卡接部可以与上述第二卡扣采用相同的结构;换言之,第一卡接部2171与第一卡扣2121可以为同一个结构,第二卡接部与第二卡扣可以为同一个结构。
[0065]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新风过滤装置1可以仅设置第一卡接部2171;或者仅设置第二卡接部;或者,新风过滤装置1设置第一卡接部2171的情况下,同时设置第二卡接部。换言之,新风过滤装置1可以包括第一卡接部2171和/或第二卡接部。
[0066]
值得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过滤模块217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且依据用户的选择以选择性地安装在导风通道102中。例如,在外界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差的情况下,需要提高新风过滤装置1提供的过滤作用,此时可以将过滤模块217安装在导风通道102中。在外界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将过滤模块217拆下。
[0067]
当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同时在导风通道102中安装第三滤网203和过滤模块217。或者,可以在导风通道102中可拆卸地安装第三滤网203和过滤模块217中的其中一个。
[0068]
请参阅图9,为了方便插接支架211与连接主体10的配合,且为了方便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伸入连接主体10内部,连接主体10上开设有插接口101,插接口101与连接主体10的内部通道连通。在进行过滤组件20和连接主体10的相互装配的情况下,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自插接口101伸入连接主体10内部,且通过插接支架211和插接口101的相互配合实现插接主体210与连接主体10的相互配合。在插接支架211与连接主体10相互拆离的情况下,连接主体10的内部通道通过插接口101与外界连通,在该情况下,用户还可以自插接口101进行连接主体10内部的清理。
[0069]
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可以包括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均用于引导气流流动。连接主体10包括第一连接段110、第二连接段120和插接部130。第一连接段110配置成接入第一导风段,且与第一导风段接通;第二连接段120配置成接入第二导风段,且与第二导风段接通。第一连接段110和第二连接段120分别连接在插接部130的两端,且插接口101开设在插接部130上。在过滤组件20和连接主体10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插接支架211与插接口101相互配合,且使得插接支架211与插接部130共同形成导风通道102;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均伸入至插接部130的内部,且使得第一滤网201和第二滤网202位于导风导通内部。
[0070]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连接段110和第一导风段相互配合,第二连接段120和第二导风段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气流可以依次流经第一导风段、第一连接段110、插接部130、第二连接段120和第二导风段,或者,气流可以依次流经第二导风段、第二连接段120、插接部130、第一连接段110和第一导风段。
[0071]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10和第二连接段120均呈圆筒形,以方便第一连接段110与第一导风段相互配合,且方便第二连接段120与第二导风段相互配合。插接部130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连接段110和第二连接段120上,且插接部130与第一连接段110的端面之间共同形成第一容置槽132,插接部130与第二连接段120的端面之间共同形成第二容置槽133。
[0072]
另外,为了方便插接主体210与插接部130相互配合,第一连接段110的端部自插接口101露出,以使得插接口101靠近第一连接段110的一侧形成阶梯状。在插接支架211与插接口101配合的情况下,插接支架211搭接在第一连接段110端部的外周,以通过第一连接段110向插接支架211提供定位作用和限位作用。同理,第二连接段120的端部自插接口101露出,以使得插接口101靠近第二连接段120的一侧形成阶梯状。在插接支架211与插接口101配合的情况下,插接支架211搭接在第二连接段120端部的外周,以通过第二连接段120向插接支架211提供定位作用和限位作用。由此可以方便插接支架211与插接口101的可拆卸配合。
[0073]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仅第一连接段110的端部露自插接口101露出;或者,可以仅第二连接段120的端部自插接口101露出;或者,第一连接段110的端部自插接口101露出,且第二连接段120的端部自插接口101露出。换言之,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10的端部自插接口101露出,和/或,第二连接段120的端部自插接口101露出。
[0074]
可选地,请参阅图10,上述第一容置槽132、第二容置槽133以及阶梯状的插接口101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形成:插接部130可以包括导风段134和两个套接段135,两个套接段135分别设置在导风段134的两端,且套接段135的内径大于导风段134的内径。导风段134配置成与插接支架211相互配合形成导风通道102,换言之,导风段134弯曲呈弧形,且导风段134与插接支架211共同围成圆筒状,以共同围成导风通道102。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段134的内径指代的是,导风段134内部弧形面所能延展形成的圆柱形曲面的直径。套接段135还可以包括连接部和配合部,连接部和配合部均呈弧形,且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配合部的两端连接以共同形成环形;并且,在沿套接段135的轴线方向上,连接部的宽度大于配合部的宽度。在插接部130与第一连接段110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套接段135套接在第一连接段110的外侧。其中,导风段134与第一连接段110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与连接部共同形成第一容置槽132;配合段则与第一连接段110共同形成阶梯状结构。第二容置槽133和插接口101靠近第二连接段120的阶梯状结构形成方式与上述第一容置槽132和插接口101靠近第一连接段110的阶梯状结构的形成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75]
在插接主体210与连接主体10配合的情况下,第一过滤支架212位于导风段134和第一连接段110之间形成的第一容置槽132中,且第一过滤支架212与连接部相互贴合配合;第二过滤支架213位于导风段134和第二连接段120之间形成的第二容置槽133中,且第二过滤支架213与连接部相互贴合配合;插接支架211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第一连接段110和第二连接段120的外周,且分别与两个配合部相配合。
[0076]
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插接部130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导风段134的内径与套接段135的内径可以相同,此时可以看作第一容置槽132和第二容置槽133相互连通以共同容置第一过滤支架212和第二过滤支架213。
[0077]
另外,请参阅图11和图12,为了提高插接主体210和连接主体10的配合稳定性,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插接口101的内周壁上设置有配合孔131,相对应的,插接主体210上凸设有与配合孔131相适配的配合块216。配合块216与配合孔131可拆卸地配合,以提高插接主体210和连接主体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孔131开设在套接段135的配合部上,且配合孔131贯穿配合部。配合块216则凸设在插接支架211上,以在插接支架211与配合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完成配合块216与配合孔131的相
互配合。当然,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配合孔131也可以开设在第一连接段110或者第二连接段120上,相对应的,配合块216则可以凸设在第一过滤支架212或者第二过滤支架213上。
[0078]
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及新风过滤装置1可以在提供有效的过滤作用的前提下实现方便拆卸更换或清理的目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网不易更换或清理,更换或清理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并且,可以通过第三过滤支架215和第三滤网203的选择性设置,实现在需要增大过滤效果的情况下增大过滤效果。还可以在通过插接口101和第一连接段110之间阶梯状结构的设置以及插接口101和第二连接段120之间阶梯状结构的设置提高插接支架211与连接主体10的配合效率和配合精准度。还可以通过配合孔131和配合块216的设置提高插接支架211和连接主体10之间的配合稳定性。
[0079]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