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空气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8038发布日期:2022-01-15 04:2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幕墙空气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循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幕墙空气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幕墙在高层建筑物中有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幕墙空气循环系统,通过在幕墙上设置窗体来解决空气循环的问题,然而窗体只有在开启状态下才能进行通风,而且不便于人员对装置内部的快速清理,不能有效保证循环流通的空气质量,不能稳定控制对空气循环的方向,对空气中的杂质不能够进行有效过滤,不便于人员对装置的快速安装,影响工作效率,不便于人员对装置安装时的方向进行控制,增加人员负担,因此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幕墙空气循环系统的实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幕墙空气循环系统,稳定控制对空气循环的方向,实现对空气中的杂质有效过滤,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幕墙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幕墙板、安装框板和空气循环机构;
5.幕墙板:其前后侧面和上下表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注塑孔,幕墙板的左侧面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右侧内壁设有进风孔,幕墙板的左侧面设有前后和上下均对称分布的u形板,u形板的内部均插接有定位柱,定位柱的中部均设有螺纹孔,幕墙板的左侧面设有前后和上下均对称分布的定位孔;
6.安装框板:其外表面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定位槽的左右内壁位置对应;
7.空气循环机构:设置于安装框板的内部,便于人员对装置内部的快速清理,有效保证循环流通的空气质量,稳定控制对空气循环的方向,实现对空气中的杂质有效过滤,便于人员对装置的快速安装,提高工作效率,便于人员对装置安装时的方向进行控制,减轻人员负担。
8.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循环机构包括导流框板、过滤网板和限位插槽,所述限位插槽分别设置于安装框板的前后内壁,限位插槽分别与导流框板前后侧面的凸块插接,导流框板内部右侧设有左右对称分布的过滤网板,便于人员对装置内部的快速清理,有效保证循环流通的空气质量。
9.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循环机构还包括条形口、进气孔、导流箱、隔板、出气孔和半球形导流板,所述导流箱设置于导流框板的内部左侧,导流箱的顶端为开口结构,导流框板的上表面设有纵向的条形口,条形口与导流箱顶端的开口位置对应,导流箱的内部设有前后对称分布的隔板,两个隔板的中部均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两个隔板之间填充有均匀分布的活性炭颗粒,导流箱的右侧面后端设有均匀竖向分布的进气孔,导流箱的左侧面前端设
有均匀竖向分布的出气孔,导流箱的左侧面前端设有均匀竖向分布的半球形导流板,半球形导流板均与同一横向的出气孔位置对应,稳定控制对空气循环的方向,实现对空气中的杂质有效过滤。
10.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框板的左侧面设有前后对称分布的拉手,导流箱的左侧面设有标识箭头,便于人员对装置的快速安装,提高工作效率。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板的中部四角对称设有插孔,定位槽的右侧内壁四角对称设有插柱,插孔均与同一横向的插柱位置对应,便于人员对装置安装时的方向进行控制,减轻人员负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幕墙空气循环系统,具有以下好处:
13.1、控制外部的引风装置开始工作,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孔进入至导流框板的内部,空气在经过过滤网板时将空气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去除,之后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至导流箱的内部,并通过后侧的隔板中部的通孔均匀的进入至两个隔板之间,此时两个隔板之间均匀填充的活性炭颗粒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吸附,实现对空气的有效过滤,过滤完成的空气通过前侧的隔板中部的通孔进入至导流箱的内部前侧,并通过出气孔和半球形导流板将过滤完成的空气均匀的通入至室内,避免风力集中吹向室内,实现对室内的空气循环流通。
14.2、当需要对过滤网板清洗时,此时将外部螺栓与定位柱中部的螺纹孔和对应的定位孔取消固定连接,并将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定位柱分别与竖向对应的拉手取消卡接,利用拉手将导流框板前后侧面的凸块与限位插槽取消插接,取出导流框板,由于导流箱顶端的开口与条形口的上下位置对应,可对两个隔板之间均匀填充的活性炭颗粒进行快速更换,有效保证对空气的过滤效果,并利用外部的清洗装置对过滤网板上过滤的杂质灰尘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再次通过拉手将导流框板前后侧面的凸块与限位插槽插接,同时根据标识箭头的指示方向对导流框板进行安装,避免导流框板反向安装时活性炭颗粒掉落,实现对装置内部的快速清洗打扫,便于人员操作,有效保证循环流通的空气质量,提升人员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循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幕墙板、2定位孔、3定位柱、4u形板、5密封圈、6插孔、7安装框板、8空气循环机构、81导流框板、82条形口、83过滤网板、84进气孔、85导流箱、86隔板、87限位插槽、88出气孔、89半球形导流板、9拉手、10标识箭头、11插柱、12定位槽、13进风孔、14注塑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幕墙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幕墙板1、安装框板7和空气循环机构8;
20.幕墙板1:其前后侧面和上下表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注塑孔14,幕墙板1的左侧面设有定位槽12,定位槽12的右侧内壁设有进风孔13,幕墙板1的左侧面设有前后和上下均对称分布的u形板4,u形板4的内部均插接有定位柱3,定位柱3的中部均设有螺纹孔,幕墙板1的左侧面设有前后和上下均对称分布的定位孔2,利用外部的混凝土通过注塑孔14将幕墙板1安装至合适的竖直墙体内,并将幕墙板1的左侧面朝向待进行空气流通的室内安装,将外部的引风装置出风口与进风孔13相通,当需要对空气循环机构8进行定位时,将前后对称的两个定位柱3在竖向对应的u形板4内向靠近幕墙板1横向中心的一侧插接,将上下对称的两个定位柱3在横向对应的u形板4内向靠近幕墙板1纵向中心的一侧插接,直至定位柱3在对应的u形板4内插接至最大程度,此时定位柱3中部的螺纹孔分别与对应的定位孔2位置对应,利用外部螺栓将定位柱3中部的螺纹孔分别与对应的定位孔2固定连接,固定定位柱3的位置,实现对空气循环机构8的位置固定;
21.安装框板7:其外表面设有密封圈5,密封圈5与定位槽12的左右内壁位置对应,密封圈5用于增加安装框板7与定位槽12之间的密封性,导向空气的流通方向;
22.空气循环机构8:设置于安装框板7的内部,空气循环机构8包括导流框板81、过滤网板83和限位插槽87,限位插槽87分别设置于安装框板7的前后内壁,限位插槽87分别与导流框板81前后侧面的凸块插接,导流框板81内部右侧设有左右对称分布的过滤网板83,空气循环机构8还包括条形口82、进气孔84、导流箱85、隔板86、出气孔88和半球形导流板89,导流箱85设置于导流框板81的内部左侧,导流箱85的顶端为开口结构,导流框板81的上表面设有纵向的条形口82,条形口82与导流箱85顶端的开口位置对应,导流箱85的内部设有前后对称分布的隔板86,两个隔板86的中部均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两个隔板86之间填充有均匀分布的活性炭颗粒,导流箱85的右侧面后端设有均匀竖向分布的进气孔84,导流箱85的左侧面前端设有均匀竖向分布的出气孔88,导流箱85的左侧面前端设有均匀竖向分布的半球形导流板89,半球形导流板89均与同一横向的出气孔88位置对应,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孔13进入至导流框板81的内部,空气在经过过滤网板83时将空气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去除,之后空气通过进气孔84进入至导流箱85的内部,并通过后侧的隔板86中部的通孔均匀的进入至两个隔板86之间,此时两个隔板86之间均匀填充的活性炭颗粒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吸附,实现对空气的有效过滤,过滤完成的空气通过前侧的隔板86中部的通孔进入至导流箱85的内部前侧,并通过出气孔88和半球形导流板89将过滤完成的空气均匀的通入至室内,当需要对过滤网板83清洗时,将导流框板81前后侧面的凸块与限位插槽87取消插接,取出导流框板81,由于导流箱85顶端的开口与条形口82的上下位置对应,可对两个隔板86之间均匀填充的活性炭颗粒进行快速更换,有效保证对空气的过滤效果,并利用外部的清洗装置对过滤网板83上过滤的杂质灰尘进行清洗。
23.其中:导流框板81的左侧面设有前后对称分布的拉手9,导流箱85的左侧面设有标识箭头10,人员利用拉手9方便对安装框板7进行取放,同时便于对导流框板81的安装和拆卸,标识箭头10用于提示人员对导流框板81的安装方向。
24.其中:安装框板7的中部四角对称设有插孔6,定位槽12的右侧内壁四角对称设有插柱11,插孔6均与同一横向的插柱11位置对应,在安装框板7的安装时,将插孔6依次与横
向对应的插柱11插接,有效控制对安装框板7的安装方向。
25.在使用时:利用外部的混凝土通过注塑孔14将幕墙板1安装至合适的竖直墙体内,并将幕墙板1的左侧面朝向待进行空气流通的室内安装,将外部的引风装置出风口与进风孔13相通,此时人员利用拉手9将安装框板7抬起,使插孔6依次与横向对应的插柱11插接,在插孔6与插柱11的插接过程中,密封圈5的外表面开始与定位槽12的内壁接触,直至安装框板7的左侧面与幕墙板1的左侧面处于同一竖向平面,此时将前后对称的两个定位柱3在竖向对应的u形板4内向靠近幕墙板1横向中心的一侧插接,将上下对称的两个定位柱3在横向对应的u形板4内向靠近幕墙板1纵向中心的一侧插接,直至定位柱3在对应的u形板4内插接至最大程度,此时定位柱3中部的螺纹孔分别与对应的定位孔2位置对应,同时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定位柱3分别与竖向对应的拉手9卡接,此时利用外部螺栓将定位柱3中部的螺纹孔分别与对应的定位孔2固定连接,固定定位柱3的位置,实现对安装框板7和导流框板81的位置固定,此时控制外部的引风装置开始工作,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孔13进入至导流框板81的内部,空气在经过过滤网板83时将空气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去除,之后空气通过进气孔84进入至导流箱85的内部,并通过后侧的隔板86中部的通孔均匀的进入至两个隔板86之间,此时两个隔板86之间均匀填充的活性炭颗粒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吸附,实现对空气的有效过滤,过滤完成的空气通过前侧的隔板86中部的通孔进入至导流箱85的内部前侧,并通过出气孔88和半球形导流板89将过滤完成的空气均匀的通入至室内,避免风力集中吹向室内,实现对室内的空气循环流通,当需要对过滤网板83清洗时,此时将外部螺栓与定位柱3中部的螺纹孔和对应的定位孔2取消固定连接,并将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定位柱3分别与竖向对应的拉手9取消卡接,利用拉手9将导流框板81前后侧面的凸块与限位插槽87取消插接,取出导流框板81,由于导流箱85顶端的开口与条形口82的上下位置对应,可对两个隔板86之间均匀填充的活性炭颗粒进行快速更换,有效保证对空气的过滤效果,并利用外部的清洗装置对过滤网板83上过滤的杂质灰尘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再次通过拉手9将导流框板81前后侧面的凸块与限位插槽87插接,同时根据标识箭头10的指示方向对导流框板81进行安装,避免导流框板81反向安装时活性炭颗粒掉落,实现对装置内部的快速清洗打扫,便于人员操作,有效保证循环的空气质量,提升人员的舒适感。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