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锅炉用内壁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7387发布日期:2021-11-15 23:0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锅炉用内壁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锅炉用内壁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工业锅炉在使用过程中,炉体本体内部的水会由于碳酸钙的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生成会在炉体本体的内壁上慢慢形成水垢,水垢会对锅炉本身造成一定的伤害,一方面,水垢导热性很差,会导致锅炉本身受热面传热情况恶化,降低热交换效率,从而浪费燃料或电力;另一方面,水垢如果胶结于热水器或锅炉内壁,还会由于热胀冷缩和受力不均,极大的增加热水器和锅炉爆裂甚至爆炸的危险性。
3.在锅炉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定期使用除垢装置对炉体本体内壁的结垢进行清除,由于锅炉不具备自除垢功能,现有的锅炉内壁除垢方式一般为人工手动清垢,会浪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除垢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工业锅炉用内壁清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业锅炉用内壁清洗装置,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业锅炉用内壁清洗装置,该工业锅炉用内壁清洗装置包括:炉体本体,所述炉体本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结构,所述炉体本体的上部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驱动端连接有贯穿所述盖体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下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可拆卸安装有与所述转动杆同轴设置的转动连接杆,所述转动连接杆的下端安装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外边缘与所述炉体本体的内侧表面接触,所述转动连接杆的外侧壁沿其轴向和周向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安装杆,每个所述安装杆的外端可拆卸安装有清垢刀本体,所述清垢刀本体的刀刃部与所述炉体本体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炉体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呈环形设置且位于所述液压杆的外侧的喷淋水管,所述喷淋水管的内侧设置有环形固定套,所述环形固定套的上部至少连接一个竖直安装杆的下端,所述竖直安装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盖体的下表面,所述喷淋水管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头,所述喷头的出水端朝向所述炉体本体的内侧壁,所述盖体上贯穿连接有进水管,用于引入除垢液,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炉体本体的内部且与所述喷淋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上端安装有水泵。
6.可选的,所述固定盘的上部安装有多个环绕其外边缘且依次拼接设置的密封片体,所述密封片体的下端设置有密封座,所述固定盘的外边缘设置有与每个所述密封座相适配的密封槽,所述密封座插接于所述密封槽的内部;
7.所述炉体本体的下壁中部设置有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
8.可选的,所述密封片体与所述炉体本体的内侧壁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吸水棉层。
9.可选的,所述固定盘呈锥体状,其上端至下端的直径逐渐增大。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工业锅炉用内壁清洗装置,通过进水管将除垢液引入喷淋水管,并通过多个喷头将除垢液均匀喷洒在炉体本体的内侧壁上,除垢液能够均匀浸润炉体本体的内侧壁,并能够在固定盘上汇集,能够进一步提高除垢液对炉体本体的内侧壁的浸润效果,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杆旋转,能够使安装杆同步带动清垢刀本体高速旋转,在清垢刀本体旋转并与与炉体本体的内壁接触时,可将锅炉内壁的水垢进行自动清除,实现对炉体本体内壁的水垢的自动清洗处理,通过液压缸驱动液压杆的伸长或缩短,能够实现固定盘及清垢刀本体的下降或上升,从而能够实现对炉体本体的内侧壁由上至下不同位置的清垢处理,以保证除垢的彻底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业锅炉用内壁清洗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业锅炉用内壁清洗装置的固定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业锅炉用内壁清洗装置的固定盘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4.图中:炉体本体1、支撑腿2、盖体3、液压缸4、液压杆5、驱动电机6、转动杆7、转动连接杆8、固定盘9、安装杆10、清垢刀本体11、喷淋水管12、环形固定套13、竖直安装杆14、喷头15、进水管16、水泵17、吸水棉层18、密封片体19、密封座20、密封槽21、出水管22、出水阀23。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业锅炉用内壁清洗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6.实施例一
17.参考附图1

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出一种工业锅炉用内壁清洗装置,该工业锅炉用内壁清洗装置包括:炉体本体1,所述炉体本体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结构2,所述炉体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盖体3,所述盖体3的上表面中部安装有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的驱动端连接有贯穿所述盖体3的液压杆5,所述液压杆5的下端安装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的驱动端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的下端可拆卸安装有与所述转动杆7同轴设置的转动连接杆8,所述转动连接杆8的下端安装有固定盘9,所述固定盘9的外边缘与所述炉体本体1的内侧表面接触,所述转动连接杆8的外侧壁沿其轴向和周向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安装杆10,每个所述安装杆10的外端可拆卸安装有清垢刀本体11,所述清垢刀本体11的刀刃部与所述炉体本体 1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炉体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呈环形设置且位于所述液压杆5 的外侧的喷淋水管12,所述喷淋水管12的内侧设置有环形固定套13,所述环形固定套13的上部至少连接一个竖直安装杆14的下端,所述竖直安装杆14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盖体3的下表面,所述喷淋水管12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头 15,所述喷头15的出水端朝向所述炉体本体1的内侧壁,所述盖体3上贯穿连接有进水
管16,所述进水管16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炉体本体1的内部且与所述喷淋水管12连通,所述进水管16的上端安装有水泵17。
18.具体的,在进行除垢处理时,通过进水管16将除垢液引入喷淋水管12,并通过多个喷头15将除垢液均匀喷洒在炉体本体1的内侧壁上,除垢液在喷洒至内侧壁后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内侧壁并向下侧流淌,能够均匀浸润炉体本体1 的内侧壁,并能够在固定盘9上汇集,能够进一步提高除垢液对炉体本体1的内侧壁的浸润效果,同时,通过驱动电机6驱动转动杆7旋转,能够使安装杆 10同步带动清垢刀本体11高速旋转,在清垢刀本体11旋转并与与炉体本体1 的内壁接触时,可将锅炉内壁的水垢进行自动清除,实现对炉体本体1内壁的水垢的自动清洗处理,通过液压缸4驱动液压杆5的伸长或缩短,能够实现固定盘9及清垢刀本体11的下降或上升,从而能够实现对炉体本体1的内侧壁由上至下不同位置的清垢处理,以保证除垢的彻底性和有效性。
19.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

附图3,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固定盘9的上部安装有多个环绕其外边缘且依次拼接设置的密封片体19,所述密封片体19的下端设置有密封座20,所述固定盘9的外边缘设置有与每个所述密封座相适配的密封槽 21,所述密封座20插接于所述密封槽21的内部;所述炉体本体1的下壁中部设置有出水管22,且所述出水管22上设置有出水阀23。在对炉体本体1的内壁除垢结束后,可通过拆卸密封片体19,使固定盘9上部存储的除垢液及垢屑、残渣等从密封槽处向下流动,并从出水管22排出,能够实现在除垢清理过程中存储除垢液以提高除垢效果的同时,不影响后续除垢液及垢屑、残渣等的排出,使用便捷,节省工作人员的劳动力。
20.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密封片体19与所述炉体本体 1的内侧壁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吸水棉层18。
21.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固定盘9呈锥体状,其上端至下端的直径逐渐增大,可便于除垢结束后固定盘9上部存储的除垢液及垢屑、残渣等从密封槽处向下流动。
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