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00813发布日期:2021-11-03 13:3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加湿风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湿风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加湿风扇,包括风扇装置和加湿装置组合,实现加湿和送风功能,出风气流紊流,出风不均匀,用户观察到雾气呈喷射状喷出进行加湿,雾气不具备观赏性, 因此发明一种出风气流无紊流,出风均匀,雾气备观赏性的加湿风扇十分重要。
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无紊流,出风均匀,具备加湿功能的加湿风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无紊流,出风均匀,雾气备观赏性,具备加湿功能的加湿风扇。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加湿风扇,包括雾化装置、出雾管路、第二送风装置和壳体,所述第二送风装置和雾化装置置于壳体内腔,所述壳体外壁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第二送风装置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雾管路的一端口封闭形成封闭口,出雾管路的另一端口敞口形成敞开口,出雾管路的管壁开有出雾缝隙,所述出雾管路的敞开口连通雾化装置的出雾口;所述壳体外壁对应出雾缝隙位置开有雾气出口,所述雾气出口和出雾缝隙连通。
7.送风功能:用户启动第二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扰动壳体内腔的气流,在第二送风装置的作用下,外界冷风沿进风口进入壳体内腔,最后沿出风口排出,实现风扇功能。加湿功能:用户启动雾化装置,雾化装置的产生的雾气沿出雾口进入出雾缝隙,对外界环境进行加湿,由于出雾缝隙的宽度较少,导致经出雾缝隙排出的雾气呈幕布状,喷雾形状美观,具有观赏性。送风加湿功能:用户也可以选择风扇功能和加湿功能同步启动,风扇产生的气流带动雾气扩散到更有范围,大大提高加湿效果,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用户可以随意切换送风功能、加湿功能和送风加湿功能,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9.进一步地,所述出雾缝隙呈长条状。由于出雾缝隙呈长条状,同时出雾缝隙的宽度较少,导致经出雾缝隙排出的雾气呈幕布状,喷雾形状美观,具有观赏性。
10.进一步地,所述出雾管路内壁由敞开口往封闭口方向的间隔设置有用于改变雾气排出角度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开有便于雾气通过的缺口,而且由出雾管路的敞开口往出雾管路的封闭口方向的调节板的缺口尺寸逐渐减少。所述雾气进入出雾管路内,雾气一路继续往出雾管路的封闭口方向排出,雾气另一路往出雾缝隙排出,雾气往出雾缝隙排出过程,雾气接触到调节板,调节板改变雾气的排出角度,令雾气呈直线往出雾缝隙排出,从而使排出的雾气呈幕布状,而且由出雾管路的敞开口往出雾管路的封闭口的雾气逐渐减少,
因此调节板的缺口也逐渐减少。
11.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盒、雾化片和第一送风装置,所述雾化盒开有雾气生成区域和雾气存储区域,雾气存储区域位于雾气生成区域上方,雾气生成区域和雾气存储区域连通,所述雾化片设置在雾气生成区域内,所述第一送风装置连通雾气存储区域或出雾管路的敞开口。所述雾气进入出雾管路内,雾气一路继续往出雾管路的封闭口方向排出,雾气另一路往出雾缝隙排出,雾气往出雾缝隙排出过程,雾气接触到调节板,调节板改变雾气的排出角度,令雾气呈直线往出雾缝隙排出,从而使排出的雾气呈幕布状,令雾气排出更均匀。
12.进一步地,所述雾气出口位于壳体外壁的中心位置,雾气出口的左侧设置有出风口/进风口,雾气出口的右侧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
13.进一步地,所述雾气出口位于壳体外壁的左侧/右侧位置,雾气出口的右侧设置有所述出风口/进风口,雾气出口的左侧设置有所述进风口/出风口。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送风装置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的叶轮靠近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对应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调节气流的调节挡板。所述贯流风机设置在壳体内腔,贯流风机的叶轮靠近进风口和出风口,由于贯流风机轴向长度不受限制,可以根据风口长度选择叶轮的长度,而且气流贯穿叶轮流动,受叶片两次力的作用,因此气流能到达很远的距离,再有,贯流风机出风无紊流,出风均匀,满足用户需求,再有调节挡板靠近出风口调整气流的方向,令全部往出风口排出,提高出风效果。
15.进一步地,还包括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水位监测装置的监测端靠近或置于雾气生成区域内监测雾气生成区域的水位。当雾气生成区域达到预设水位时,水位监测装置发出满水信号至限流装置,限流装置中断储水箱供水,直至水位监测装置发出缺水信号时,限流装置控制储水箱继续供水,厂家限定雾气生成区域的水位高度高于雾化片一定高度,减少雾气生成区域的水位高度,提高出雾效果。
16.进一步地,还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设置在壳体内腔,储水箱的出水口和雾化盒的雾气生成区域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处设置有限流装置或水泵。厂家利用限流装置或水泵,限制储水箱的排水量,从而限定雾气生成区域的水位高度,减少雾气生成区域的水位高度,提高出雾效果。
1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外罩和底座,所述雾化装置、第二送风装置和储水箱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外罩以可拆方式坐于底座上。用户补水时,用户打开外罩,即可露出储水箱,用户即可对储水箱进行加水,操作十分简单。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本实用新型,送风功能:用户启动第二送风装置,第二送风装置扰动壳体内腔的气流,在第二送风装置的作用下,外界冷风沿进风口进入壳体内腔,最后沿出风口排出,实现风扇功能。加湿功能:用户启动雾化装置,雾化装置的产生的雾气沿出雾口进入出雾缝隙,对外界环境进行加湿,由于出雾缝隙的宽度较少,导致经出雾缝隙排出的雾气呈幕布状,喷雾形状美观,具有观赏性。送风加湿功能:用户也可以选择风扇功能和加湿功能同步启动,风扇产生的气流带动雾气扩散到更有范围,大大提高加湿效果,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用户可以随意切换送风功能、加湿功能和送风加湿功能,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20.本实用新型,当雾气生成区域达到预设水位时,水位监测装置发出满水信号至限
流装置,限流装置中断储水箱供水,直至水位监测装置发出缺水信号时,限流装置控制储水箱继续供水,厂家限定雾气生成区域的水位高度高于雾化片一定高度,减少雾气生成区域的水位高度,提高出雾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加湿风扇示意图。
22.图2为加湿风扇示意图(外罩部分分离)。
23.图3为加湿风扇的外罩和底座分离示意图。
24.图4为加湿风扇的分解图。
25.图5为加湿风扇的部分外罩示意图。
26.图6为图5的a

a剖视图(雾气排出角度改变)。
27.图7为图5的b

b剖视图。
28.图8为出雾管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0.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8所示,一种加湿风扇包括壳体1、雾化装置2、第二送风装置4、储水箱5、电路板6和出雾管路7,所述壳体1包括外罩11和底座12,所述雾化装置2、储水箱5、第一送风装置3和第二送风装置4均设置在底座12上,所述外罩11以可拆方式设置在底座12上。
31.所述壳体1外壁开有多个进风口131和多个出风口13,所述第二送风装置4连通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3,所述壳体1对应出风口13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调节气流的调节挡板132。
32.所述雾化装置2包括雾化盒8、雾化片9和第一送风装置3,所述雾化盒8开有雾气生成区域81和雾气存储区域82,所述雾气生成区域81设置有水位监测装置(图中未出示),所述雾气存储区域82位于雾气生成区域81上方,所述雾气生成区域81和雾气存储区域82连通,所述雾化片9设置在雾气生成区域81内,所述第一送风装置3的出风口连通雾气存储区域82。
33.所述出雾管路7的一端口封闭形成封闭口71,出雾管路7的另一端口敞口形成敞开口72,出雾管路7的管壁开有出雾缝隙73,所述出雾管路7的内壁由敞开口72往封闭口71方向的间隔设置有用于改变雾气排出角度的调节板10,所述调节板10开有便于雾气通过的缺口101,而且由出雾管路的敞开口72往出雾管路的封闭口71方向的调节板10的缺口101尺寸逐渐减少,所述壳体1外壁对应出雾管路7的出雾缝隙73开有雾气出口14。
34.所述出雾管路7的敞开口72连通雾气存储区域82,所述壳体1外壁对应出雾缝隙73位置开有雾气出口14,所述雾气出口14和出雾缝隙73连通。所述壳体1外壁对应出雾管路7的出雾缝隙73开有雾气出口14。
35.所述出雾缝隙73呈长条状,出雾缝隙73的宽度与出雾量成正比,本实施例的出雾缝隙73的宽度小于25mm。
36.所述第一送风装置3为风扇,风扇可以设置在雾化盒8上,所述第二送风装置4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的叶轮靠近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3。
37.所述储水箱5的出水口和雾化盒8的雾气生成区域81连通,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限流装置,所述限流装置/水泵、水位监测装置、第一送风装置3、第二送风装置4和雾化片9分别与电路板6电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限流装置也可以替换为水泵,水泵与电路板6电连接。
38.本实施例中,所述雾气出口14位于壳体1外壁的中心位置,雾气出口14的左侧设置有出风口13,雾气出口14的右侧设置有进风口131。
39.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雾气出口14位于壳体1外壁的左侧/右侧位置,雾气出口14的右侧设置有所述出风口13/进风口131,雾气出口14的左侧设置有进风口131/出风口13。
4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雾气出口14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雾气出口14分隔成至少两个出雾嘴。雾气分别沿出雾嘴喷出,形成至少两个幕布状雾气往外扩散,喷雾形状美观,具有观赏性。
41.工作原理:
42.所述壳体1外壁开有多个进风口131和多个出风口13,所述贯流风机设置在壳体1内腔,贯流风机的叶轮靠近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3,壳体对应出风口13位置设置有改变气流方向的调节挡板132,由于贯流风机轴向长度不受限制,可以根据风口长度选择叶轮的长度,而且气流贯穿叶轮流动,受叶片两次力的作用,因此气流能到达很远的距离,再有,贯流风机出风无紊流,出风均匀,满足用户需求。
43.所述壳体1外壁沿其高度方向开有雾气出口14,雾气出口14和出雾缝隙73连通,所述液体存储在雾气生成区域81内,雾化片9对雾气生成区域81的液体进行高频振荡形成雾气,雾气漂浮在液体上表面(属于雾气存储区域82),而且雾气存储区域82和第二送风装置4连通,第二送风装置4运行时,雾气在风扇的扰动下沿出雾管路7的下端口进入出雾管路7内腔,最后经出雾口、雾气出口14喷出,对外界环境进行加湿,由于出雾口呈长条状,雾气呈幕布状往外扩散,喷雾形状美观,具有观赏性。
44.所述水位监测装置设置在雾化盒8上,水位监测装置的监测端靠近雾气生成区域81,厂家限定雾气生成区域81的水位高度高于雾化片9一定高度减少雾气生成区域81的水位高度,提高出雾效果,当雾气生成区域81达到预设水位时,水位监测装置发出满水信号至限流装置,限流装置中断储水箱5供水,直至水位监测装置发出缺水信号时,限流装置控制储水箱5继续供水。
45.用户补水时,用户打开外罩11,即可露出储水箱5,用户即可对储水箱5进行加水,操作十分简单。
46.所述雾气进入出雾管路7内,雾气一路继续往出雾管路7的封闭口71方向排出,雾气另一路往出雾缝隙73排出,雾气往出雾缝隙73排出过程,雾气接触到调节板10,调节板10改变雾气的排出角度,令雾气呈直线往出雾缝隙73排出,从而使排出的雾气呈幕布状。
47.送风功能:用户启动第二送风装置4,第二送风装置4扰动壳体1内腔的气流,在第二送风装置4的作用下,外界冷风沿进风口131进入壳体1内腔,最后沿出风口13排出,实现风扇功能。
48.加湿功能:用户启动雾化装置2,雾化装置2的产生的雾气沿出雾口进入出雾缝隙73,对外界环境进行加湿,由于出雾缝隙73的宽度较少,导致经出雾缝隙73排出的雾气呈幕布状,喷雾形状美观,具有观赏性。
49.送风加湿功能:用户也可以选择风扇功能和加湿功能同步启动,风扇产生的气流带动雾气扩散到更有范围,大大提高加湿效果,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用户可以随意切换送风功能、加湿功能和送风加湿功能,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