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风组件及应用有该进风组件的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4421发布日期:2022-03-19 23:1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风组件及应用有该进风组件的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进风组件,尤其是一种应用有该进风组件的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2.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厨房家电设备之一。通常吸油烟机包括顶吸式和侧吸式,侧吸式的吸油烟机利用涡流风压原理,将大部分距离灶台较近的油烟以弧线形式吸收,可减小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而且动力源离灶台较近,基本上不会降低动力源的抽吸效果。
3.如申请号为202010058463.9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吸油烟机,包括前板,与前板相对设置的吸音部,与前板连接并构成容置腔的后板,容置腔适于容纳吸音部,前板和后板中的至少一个沿背向前板和后板中的另一个的方向上突出设置有若干连接部,吸油烟机还包括集烟罩,集烟罩包括集烟罩本体,集烟罩本体上设置有进风口,与集烟罩本体固定连接有油网,油网适于遮挡进风口。
4.目前已有的吸油烟机油网多为固定一体网,在用户单侧烹饪时,无法有效利用吸油烟机风量进行油烟的有效抽吸,导致吸油烟机在小档位时单侧烹饪容易跑烟,而吸油烟机在大档位时噪音又过大,无法做到高效静吸。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进风组件,能够对进风区域的进风量进行合理的分配,有效利用吸油烟机风量进行油烟的有效抽吸。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进风组件的吸油烟机。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进风组件,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一油网,所述第一油网具有两个,两个第一油网各自的其中一端互相靠近,两个第一油网各自的另一端互相远离,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第二油网,每个第一油网对应一个第二油网,各第二油网能移动地分别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第二油网在移动的过程中与相应的第一油网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油网与第一油网配合而整体处于使得进风口完全打开的进风状态,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油网与第一油网配合而整体处于部分打开进风口或关闭进风口的状态。
8.其中一个第二油网能够手动或通过运动机构驱动而向远离或靠近另一个第二油网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油网在相对另一个第二油网移动的同时与相应的第一油网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
9.每个第一油网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油网的移动方向,每个第一油网的宽度方向上的
两端分别弯折形成有翻边,每个翻边上形成有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件由其中一个翻边的一部分向另一个翻边方向弯折而形成,并且沿着第一油网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引导件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引导件由相应第一油网远离另一第一油网的一侧朝向另一第一油网逐渐向第二油网倾斜;所述第二引导件由其中一个翻边的一部分向另一个翻边方向弯折而形成;所述第二油网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沿着第一引导件的倾斜方向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滑动件与第二引导件插接配合,从而使得其中一个第二油网向远离另一第二油网移动时,与相应的第一油网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
10.第一引导件件上形成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贯穿第一引导件远离相应的第二油网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动件与翻边同向弯折,所述第一滑动件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倾斜方向与第一引导件的引导槽的倾斜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滑槽贯穿相应第二油网的第一滑动件朝向另一第二油网的一端,所述第一引导件和第一滑动件通过引导槽和第一滑槽插接配合。
11.每个第二油网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油网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二滑动件与翻边同向弯折,所述第二滑动件上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沿着第二油网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槽贯穿第一滑动件朝向另一第二油网的一端。
12.所述第二滑槽包括互相连通的引导部和活动部,所述引导部靠近另一第二油网,所述引导部的宽度与第二引导件的厚度适配,所述活动部的宽度则大于第二引导件的厚度、长度大于第二引导件的长度。
13.所述运动机构包括在两个第二油网之间布置的传动杆以及设置在传动杆上的由传动杆带动转动的凸轮,所述凸轮能推动第二油网向远离另一第二油网的方向滑动而到达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油网保持向另一第二油网的方向移动而到达第一位置的趋势。
14.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在两个第二油网相互远离的端部处设置的弹性件,使得两个第二油网保持处于第一位置的趋势。
15.所述第一油网包括沿第二油网移动方向间隔开设的第一油网孔以及分别位于第一油网孔两侧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油网包括沿第二油网移动方向间隔开设的第二油网孔以及分别位于第二油网孔两侧的第二连接部,使得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均为格栅网;在第一位置时,第二油网孔与对应侧的第一油网的第一油网孔对应设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油网的第二连接部至少部分遮挡于对应侧的第一油网的第一油网孔处。
1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如上所述的进风组件的吸油烟机,包括壳体,所述面板设置在壳体的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网左右并列设置,所述第二油网设置在第一油网朝向壳体内的一侧。
17.为便于拢烟,提高吸油烟效果,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从面板的前侧打开和关闭进风口的挡烟板。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可滑动的第二油网,使第二油网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从而能够实现进风口左右区域进风量的合理分配,当客户单侧烹饪、吸油烟机启动小档位时,通过减小非烹饪侧的进风量,从而加大烹饪侧油烟的进风速度,实现低噪音,高效吸烟,降低能耗的同时,实现静音并防止跑烟;通过使得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之间的间隙可发生变化,使得单侧吸烟时,可根据油烟量的大小进行进一步调节,更好地提高吸油烟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示意图(双进风);
20.图2为图1的吸油烟机的部分组件的示意图;
21.图3为图1的吸油烟机的进风组件的左侧的示意图;
22.图4为图3的进风组件的正视图;
23.图5为图3的进风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3的进风组件的剖视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进风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示意图(右超强进风);
27.图9为图8的吸油烟机的进风组件的左侧的示意图;
28.图10为图9的进风组件的剖视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示意图(右强进风);
30.图12为图11的吸油烟机的进风组件的左侧的示意图;
31.图13为图11的进风组件的剖视图;
32.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示意图(左超强吸);
33.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示意图(左强进风)。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6.参见图1,一种吸油烟机,为侧吸式吸油烟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壳体前侧的面板2。面板2上开设有进风口21,在进风口21处设置有第一油网3。进风口21处还设置有挡烟板6,可翻转地打开或关闭进风口21。可替代的,挡烟板6也可以以平移的方式打开或关闭进风口21。挡烟板6实现在壳体1的外侧打开或关闭进风口21。
37.第一油网3具有两个并且沿进风口21的左右方向设置,两个第一油网3的一端互相靠近,两个第一油网3的另一端互相远离。各第一油网3均包括沿面板2的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的第一油网孔31以及分别位于第一油网孔31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部32,从而构成格栅网的结构。
38.参见图2和图3,吸油烟机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油网3朝向壳体1内的一侧的第二油网4。第二油网4也具有两个、分别沿进风口21的左右方向设置,各第二油网4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油网3对应设置(位于左侧的第一油网3与位于左侧第二油网4对应设置,位于右侧的第一油网3和位于右侧第二油网4对应设置)。第二油网4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的第二油网孔
41以及分别位于第二油网孔41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接部42,同样构成格栅网的结构。第二油网孔41的形状、数量和尺寸可分别与第一油网3的第一油网孔31对应。
39.第一油网3和第二油网4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油网4的移动方向,即图1、2中所示左右方向,第一油网3和第二油网4的宽度方向则与长度方向垂直,为上下方向。优选的,在第一油网3(第二油网4)的长度方向上,第一油网孔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油网孔41、第二连接部42的尺寸相同。
40.各第二油网4均能分别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第二油网4的第二油网孔41与对应侧的第一油网3的第一油网孔31对应设置,第二油网4的第二连接部42与对应侧的第一油网3的第一连接部32对应设置,由此可使得对应的第一油网3 和第二油网4处于完全打开的进风状态;在第二位置时,第二油网4的第二连接部42 遮挡于对应侧的第一油网孔31处(第二油网4的第二连接部42与对应侧的第一油网3 的第一油网孔31对应设置,第二油网4的第二油网孔41与对应侧的第一油网3的第一连接部32对应设置),第二连接部42可部分遮挡第一油网孔31或完全遮挡第一油网孔 31,同时第一油网3和第二油网4之间的间隙可随之变化,由此可使得对应的第一油网3和第二油网4处于部分打开的进风状态或关闭状态。
41.参见图3~图6,每个第一油网3的上下两端形成有朝向壳体1内侧弯折的翻边34。每个第一油网3的每个翻边34上形成有第一引导件35和第二引导件36,第一引导件 35和第二引导件36左右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翻边34上形成有两个第一引导件35和两个第二引导件36,并且两个第二引导件36位于两个第一引导件35之间。
42.第一引导件35由其中一个翻边34的一部分向另一个翻边34方向弯折而形成,并且沿着第一油网3的长度方向,第一引导件35呈倾斜状。第一引导件35由相应第一油网3远离另一第一油网3的一侧朝向另一第一油网3逐渐向壳体1外(第二油网4)倾斜。第一引导件35件上形成有引导槽351,引导槽351沿着第一油网3的长度方向延伸,引导槽351贯穿第一引导件35远离相应的第二油网4的一端。第二引导件36由其中一个翻边34的一部分向另一个翻边34方向弯折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油网3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由此本实施例中,上、下即指宽度方向上的方位,左、右即指长度方向上方位。
43.第二油网4的上下两端形成有第一滑动件43和第二滑动件44,第一滑动件43的数量和位置均与第一引导件35对应,第二滑动件44的数量和位置均与第二引导件36 对应。
44.第一滑动件43由第二油网4的上下两端朝向壳体1内弯折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沿着第二油网4的长度方向,第一滑动件43远离第二油网4边缘的一侧呈倾斜状,并且第一滑动件43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引导件35的倾斜方向一致。可替代的,第一滑动件 43远离第二油网4边缘的一侧也可以不倾斜。第一滑动件43上开设有第一滑槽431,第一滑槽431沿着第二油网4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呈倾斜状,倾斜方向与第一引导件 35(引导槽351)的倾斜方向一致。第一滑槽431贯穿相应第二油网4的第一滑动件43朝向另一第二油网4的一端。
45.第二滑动件44由第二油网4的上下两端朝向壳体1内(远离)弯折而形成。第二滑动件44上开设有第二滑槽441,第二滑槽441沿着第二油网4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滑槽 441贯穿第一滑动件43朝向另一第二油网4的一端。第二滑槽441包括互相连通的引导部4411和活动部4412,其中,引导部4411靠近另一第二油网4,引导部4411的宽度与第二引导件36的厚度适配,以便第二引导件36沿着引导部4411进入。活动部4412 的宽度则大于第二引导件36
的厚度、长度大于第二引导件36的长度,以便第二引导件 36在活动部4412内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此处宽度是指图5中第二滑动件44弯折方向上的尺寸,长度是指第二油网4的长度方向。
46.上述的面板2、第一油网3、第二油网4构成进风组件,可通过手动或现有的任意的直线驱动模组驱动第二油网4移动,如电动推杆、气缸、电机蜗轮蜗杆组合等。每个第二油网4可具有单独的直线驱动模组。当手动推动第二油网4时,需在第一油网3和第二油网4之间另外设置定位结构,如在引导件和相应的滑动件之间设置,定位结构可为常规的凸起、凹槽配合等。
47.或者,第二油网4可通过如下的运动机构5实现移动,参见图7,运动机构5包括在两个第二油网4之间纵向布置的传动杆51以及设置在传动杆51上的由传动杆51带动转动的凸轮52,两个第二油网4上相互靠近的端部处分别设置有能够与凸轮52相抵、从而使得第二油网4能够移动的挡块53。凸轮52转向其中一个第二油网4时,相应的第二油网4向远离另一第二油网4的方向移动。为了提升第二油网4移动的平顺性,本实施例中的凸轮52具有两个、分别位于设置在挡块53的上下两端。
48.运动机构5还包括用于驱动传动杆51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55,驱动装置55 优选的可为步进电机,并且通过蜗轮蜗杆结构传动到传动杆51。传动杆51的其中一端与驱动装置55的输出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油网3朝向壳体1内的一侧转动连接。
49.当采用上述运动机构5时,各第一油网3远离另一第一油网3的一侧设置有弹性件 54,如长条状的弹片,其一端与第一油网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油网4远离另一第二油网4的端部抵接,并且保持使得第二油网4向另一第二油网4滑动的趋势。可在第一油网3远离另一油网3的端部设置卡槽38,将弹性件54的端部卡入该卡槽38内,从而对弹性件54进行定位。当传动杆51带动凸轮52向某个方向转动时,相应位置的第二油网4向相应的弹性件54滑动,使得该弹性件54受力压缩,当传动杆51反向转动时,使得凸轮52对第二油网4上的挡块53的作用力消失,则第二油网4在弹性件54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中间滑动复位。
50.本实施例可实现进风口21的五种进风状态:
51.参见图1~图6,吸油烟机处于双进风的状态,也为初始状态,此时各第二油网4处于第一位置,各第二油网4的第二油网孔41与对应侧的第一油网3的第一油网孔31对应设置,各第二油网4的第二连接部42与对应侧的第一油网3的第一连接部32对应设置,第二油网4对第一油网3无任何遮挡,第一引导件35的引导槽351和第一滑动件 43的第一滑槽431部分插接配合,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引导件35可通过对第一滑动件 43的限位作用,实现第一油网3对第二油网4的上下方向上的限位;第二引导件36位于第二滑槽441的活动部4412靠近引导部4411的位置,实现双侧进风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弹性件54保持变形的状态,将第二油网4向另一第二油网4的方向推动。这种变形的状态可通过定位结构保持第二油网4的位置实现,或者通过驱动装置55对第二油网4施加作用力而实现。
52.参见图8~图10,右侧的灶具工作,并且油烟量较大的情况下,吸油烟机处于右超强进风的状态,在初始状态的基础上,手动、电动地或者通过弹性件54的回复力推动左侧的第二油网4向右侧的第二油网4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引导件35的引导槽351与第一滑动件43的第一滑槽431端部抵接,实现完全插接配合,第二引导件36与第二滑动件44的第二滑槽441的活动部4412远离引导部4411的端部抵接,滑动的距离与第一油网孔31的左右方向上
的宽度相当,由此左侧的第一油网3的第一油网孔31与第二油网4的第二连接部42相对,将第一油网3的第一油网孔31完全遮挡,同时由于第一引导件35的倾斜设置,第二油网4处于最靠近第一油网3的状态,处于第二位置,几乎没有油烟从左侧的第一油网3和第二油网4之间进入;同时右侧的第二油网4保持不变。在这种状态下,弹性件54可以几乎不变形。
53.参见图11~13,右侧的灶具工作,并且油烟量不大的情况下,吸油烟机处于右强进风的状态,在初始状态的基础上,手动或电动地推动左侧的第二油网4向远离右侧的第二油网4方向移动,与右超强进风的推动方向相反,使得第一引导件35的引导槽351 与第一滑动件43的第一滑槽431几乎脱离,第二引导件36滑入第二滑动件44的第二滑槽441的引导部4411内,滑动的距离与第一油网孔31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相当,由于引导部4411的宽度与第二引导件35的厚度相当,还能避免第二油网4滑动,由此左侧的第一油网3的第一油网孔31与第二油网4的第二连接部42相对,将第一油网3的第一油网孔31完全遮挡,同时由于第一引导件35的倾斜设置,第二油网4处于最远离第一油网3的状态,处于第二位置,可使得少量油烟从左侧的第一油网3和第二油网4 之间进入;同时右侧的第二油网4保持不变。在这种状态下,弹性件54被持续压缩,此后,当外力消失时,第二油网4可在弹性件54的回复力作用下复位。
54.参见图14,左侧的灶具工作,并且油烟量较大的情况下,吸油烟机处于左超强吸的状态,使得右侧的第二油网4如右超强进风状态的左侧的第二油网4一样的动作。
55.参见图15,左侧的灶具工作,并且油烟量不大的情况下,吸油烟机处于左强进风的状态,使得右侧的第二油网4如右强进风状态的左侧的第二油网4一样的动作。
56.在上述右强进风和左强进风的状态中,可选的,也可以调节第二油网4的移动距离,从而将第一油网3的第一油网孔31部分遮挡。
57.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进风口左右区域进风量的合理分配,当用户单侧烹饪,吸油烟机启动小档位时,通过减小非烹饪侧的进风量,从而加大烹饪侧油烟的进风速度,实现低噪音,高效吸烟,降低能耗的同时,实现静音并防止跑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