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扫风装置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60660发布日期:2022-02-08 02:5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扫风装置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扫风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空调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空调器通常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由于有吹出空调的气流通过,空调室内机的扫风机构的扫风叶片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会积累污物。虽然,用户可以通过擦拭扫风叶片的表面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清洁。但是由于扫风机构不易被用户从空调室内机中拆卸下来,所以这种清洁也只限于简单的、局部擦拭,难以彻底的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扫风装置,以解决现有空调扫风装置难以拆卸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扫风装置,包括中框、扫风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中框构造为与空调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扫风机构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中框,所述扫风机构与所述中框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5.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扫风装置,通过将中框固定连接在空调本体上,将驱动机构安装于中框,扫风机构与中框可拆卸连接,驱动机构与扫风机构可拆卸连接,可以在需要对空调的扫风机构进行清洁时,将扫风机构从空调中拆下并取出,从而对扫风机构上的各个部件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更彻底地清除污物,降低空调室内机吹风出现异味的可能性或减轻异味,改善用户体验。
6.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扫风机构包括叶片安装板,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夹持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和所述定位组件均安装于所述中框本体,所述叶片安装板与所述定位组件和所述中框本体邻接,且所述叶片安装板被所述夹持组件固定。通过利用定位组件与叶片安装板邻接,可以实现叶片安装板的精准定位,从而有利于提高传动精度,降低传动时的能量损耗。同时采用夹持组件来固定叶片安装板,可以在需要从中框本体拆下叶片安装板时,打开夹持组件,叶片安装板即可与中框本体脱离。而夹持组件复位,则可以实现对叶片安装板的夹紧和固定。
7.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中框本体的中部;所述叶片安装板一侧边缘的中部设有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与所述定位块在所述叶片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上双向邻接,且所述定位缺口与所述定位块在所述叶片安装板的宽度方向上单向邻接。可以实现叶片安装板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双向定位,不会沿长度方向发生窜动。而定位块与定位缺口在叶片安装板的宽度方向上与其单向邻接,不但可以保证叶片安装板在宽度方向上与中框本体的相对位置,而且,可以实现叶片安装板与中框本体的分离,以利于将叶片安装板从中框本体上拆下。
8.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和定位压板,所述定位压板通过所
述定位块与所述中框本体连接,所述定位压板与所述叶片安装板的第一侧邻接,所述中框本体与所述叶片安装板的第二侧邻接,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叶片安装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可以利用定位压板与中框本体配合,共同从叶片安装板的厚度方向上对叶片安装板进行限位,从而防止叶片安装板在定位缺处出现晃动。
9.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弹性压板,所述弹性压板具有连接端和活动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中框本体连接,所述活动端能够相对于所述中框本体移动,且所述活动端与所述中框本体位于所述叶片安装板的相对的两侧。可以在需要拆装叶片安装板时,将活动端打开,使其不再向叶片安装板施加压力,则可使得叶片安装板可以与中框本体分离。不需要进行拆装工作时,则可释放活动端,操作简单方便。
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叶片安装板设有定位孔;所述弹性压板还包括嵌入部,所述嵌入部自所述活动端向所述中框本体突出;所述嵌入部嵌入所述定位孔中。利用弹性压板本身的弹性,在叶片安装板安装在中框本体时,可以使得嵌入部嵌入叶片安装板的定位孔中,除非弹性压板再被打开,正常状态下嵌入部不会与定位孔脱离,提高了叶片安装板的安装的可靠程度。
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嵌入部的朝向所述连接端的一侧表面为斜面。在将叶片安装板安装在中框本体的过程中,弹性压板恢复自发状态的过程中,利用这一斜面向定位孔的孔壁施加朝向弹性压板的连接端方向的作用力,以减小需要人为提供的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端还具有抬起部,沿远离所述连接端的方向,所述抬起部与所述中框本体的距离逐渐增加。在打开弹性压板时,可以将手指伸入到抬起部与叶中框本体之间,掀起抬起部,即可使得活动端不再压紧叶片安装板或不再压紧中框本体,从而可以拆卸叶片安装板。
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扫风机构还包括扫风叶片;所述叶片安装板包括安装板体部,所述安装板体部沿所述叶片安装板的厚度方向凸起,所述扫风叶片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体部;所述中框本体包括定位槽,所述安装板体部的侧壁与所述定位槽的侧壁适配。在叶片安装板设置凸起的安装板体部,利用安装板体部的侧壁与中框本体的定位槽的侧壁适配,可以通过安装板体部和定位槽之间的侧壁接触,承担叶片安装板受到的垂直于其厚度的部分载荷,不但可以降低定位块损坏的可能性,还有利于减少弹性压板处的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
1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空调器中的空调扫风装置难以拆卸的技术问题。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
16.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上述空调扫风装置,相应地,该空调器具有上述电控盒组件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扫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扫风装置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立体剖视图;
20.图3为图1所示的空调扫风装置的扫风机构与中框分离后的状态示意图;
21.图4为图3所示状态的空调扫风装置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状态示意图;
22.图5为图3所示状态的空调扫风装置在扫风盒、叶片安装板、扫风叶片、扫风连杆和中框分离后的状态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扫风装置在弹性压板处进行剖视的剖视图;
24.图7为图6的a部局部放大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扫风装置中的扫风机构的立体剖视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扫风装置在定位组件处进行剖视的立体剖视图;
27.图10为图9的b部局部放大图;
28.图11为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扫风叶片安装在扫风安装板上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29.图12为扫风叶片安装在扫风安装板上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立体剖视图;
30.图13为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扫风叶片安装在扫风安装板上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的扫风叶片的局部示意图;
32.图15为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的叶片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6为图15的c部局部放大图;
34.图17为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在扫风叶片转至解锁状态下的局部状态示意图;
35.图18为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在扫风叶片转至解锁状态下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局部示意图;
36.图19是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导向柱与扫风连杆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37.图20是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导向柱与扫风连杆连接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38.图21是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的扫风连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9.图22是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的扫风驱动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40.图23是图22所示的扫风驱动机构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局部示意图;
41.图24是图22所示的扫风驱动机构在驱动电机与第一传动件分离后的示意图;
42.图25是上述的空调驱动机构的第一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说明:
44.100-叶片安装板;200-中框;300-驱动机构;400-扫风叶片;500-扫风连杆; 600-扫风盒
45.110-安装板体部;112-轨道滑槽;113-第一定位板;114-定位凹陷部;116
‑ꢀ
中心柱;117-锁止凸起部;120-连接边板部;121-定位缺口;122-缺口限位板; 123-定位孔;
46.210-中框本体;220-弹性压板;221-嵌入部;222-抬起部;230-定位组件; 231-定位块;232-定位压板;240-定位槽;
47.310-驱动电机;311-扁位轴;320-第一传动件;321-传动凸起部;3211-轴向限位部;3221-外环形部;3222-径向连接部;3223-内套筒部;323-活动限位部; 331-电机固定
套;332-侧翼;333-固定限位部;
48.410-第二定位板;411-解锁凹陷部;420-导向柱;421-缩颈部;422-限位凸出部;430-定位凸起部;440-定位套筒部;450-叶片本体;
49.510-容纳空间;511-第一侧壁;512-第二侧壁;520-开口部;521-第三侧壁; 522-第四侧壁;523-第一倒角部;524-第二倒角部;530-叶片连接孔;540-膨胀缝。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5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扫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扫风装置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立体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空调扫风装置的扫风机构与中框分离后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状态的空调扫风装置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状态的空调扫风装置在扫风盒、叶片安装板、扫风叶片、扫风连杆和中框分离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扫风装置,包括中框200、扫风机构和驱动机构300,中框200构造为与空调本体固定连接,驱动机构300与扫风机构可拆卸的连接,驱动机构300安装于中框200,扫风机构与中框200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52.该空调扫风装置,通过将中框200固定连接在空调本体上,将驱动机构300 安装于中框200,扫风机构与中框200可拆卸连接,驱动机构300与扫风机构可拆卸连接,可以在需要对空调的扫风机构进行清洁时,将扫风机构从空调中拆下并取出,从而对扫风机构上的各个部件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更彻底地清除污物,降低空调室内机吹风出现异味的可能性或减轻异味,改善用户体验。
5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扫风装置在弹性压板处进行剖视的剖视图;图7为图6的a部局部放大图。如图6和图7所示,优选的,扫风机构包括叶片安装板100,中框200包括中框本体210、夹持组件和定位组件230,夹持组件和定位组件230均安装于中框本体210,叶片安装板100与定位组件230和中框本体210邻接,且叶片安装板100被夹持组件固定。
54.通过利用定位组件230与叶片安装板100邻接,可以实现叶片安装板100的精准定位,进而使得扫风叶片400也可以更加准确的定位,从而有利于提高传动精度,降低传动时的能量损耗。同时采用夹持组件来固定叶片安装板100,可以在需要从中框本体210拆下叶片安装板100时,打开夹持组件,叶片安装板100即可与中框本体210脱离。而夹持组件复位,则可以实现对叶片安装板100的夹紧和固定。
55.其中,叶片安装板100大致成矩形,叶片安装板100包括连接边板部120和安装板体部110,其中,连接边板部120位于矩形的一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位置,与定位组件230发生定位关系和被夹持组件夹持的部位,主要为连接边板部120,而安装板体部110则主要用来安装扫风叶片400。
5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扫风装置中的扫风机构的立体剖视图;如图8所示,此外,扫风机构还包括扫风盒600,扫风盒600安装在叶片安装板 100上。设置扫风盒600,可以遮挡扫风连杆500,降低空气经过扫风连杆500将污物附着于扫风连杆500上的速
度。
57.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扫风装置在定位组件处进行剖视的立体剖视图;图10为图9的b部局部放大图。如图9和图10所示,优选的,定位组件230包括定位块231,定位块231位于中框本体210的中部;叶片安装板100 一侧边缘的中部设有定位缺口121,定位缺口121与定位块231在叶片安装板100 的长度方向上双向邻接,且定位缺口121与定位块231在叶片安装板100的宽度方向上单向邻接。
58.通过设置定位块231在叶片安装板100的长度方向上与定位缺口121双向邻接,可以实现叶片安装板100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双向定位,不会沿长度方向发生窜动。而定位块231与定位缺口121在叶片安装板100的宽度方向上与其单向邻接,不但可以保证叶片安装板100在宽度方向上与中框本体210的相对位置,而且,可以实现叶片安装板100与中框本体210的分离,以利于将叶片安装板100 从中框本体210上拆下。
59.具体的,定位缺口121位于连接边板部120的朝向中框本体210内部的一侧的边缘。定位缺口121可以由两个突出于连接边板部120的缺口限位板122形成,两块缺口限位板122为矩形只切去一个角所形成的五边形,两块缺口限位板122 对称设置,且被切去角的部位相向设置,且远离中框本体210。两块缺口限位板 122的根部与连接边板部120的侧边共同形成一矩形缺口,叶片安装板100为安装状态时,定位块231则卡在该矩形缺口中。而两块缺口限位板122的被切角的部位,则可以成外大内小的敞口状,其中,内指的是更加靠近矩形缺口的方向。该设置在把叶片安装板100安装在中框本体210时,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以利于定位块231更顺畅地相对移动至矩形缺口中,提高了安装的便捷程度。
60.如图9和图10所示,优选的,定位组件230还包括定位压板232,定位压板 232通过定位块231与中框本体210连接,定位压板232与叶片安装板100的第一侧邻接,中框本体210与叶片安装板100的第二侧邻接,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叶片安装板100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其中,第一侧为图1所示的叶片安装板100 的下侧,第二侧为图1所示的叶片安装板100的上侧。
61.通过设置通过定位块231与中框本体210连接的定位压板232,可以利用定位压板232与中框本体210配合,共同从叶片安装板100的厚度方向上对叶片安装板100进行限位,从而防止叶片安装板100在定位缺处出现晃动。
62.如图6和图7所示,优选的,夹持组件包括弹性压板220,弹性压板220具有连接端和活动端,连接端与中框本体210连接,活动端能够相对于中框本体210 移动,且活动端与中框本体210位于叶片安装板100的相对的两侧。
63.通过设置弹性压板220,可以在需要拆装叶片安装板100时,将活动端打开,使其不再向叶片安装板100施加压力,则可使得叶片安装板100可以与中框本体 210分离。不需要进行拆装工作时,则可释放活动端,操作简单方便。
64.具体的,弹性压板220可以大致是放倒的l形,连接端为放倒l形的一竖与中框本体210连接的一端,而活动端为放倒l形一横的远离连接端的一端。由于弹性压板220并非绝对刚体,而且弹性压板220也只是在其连接端与中框本体210 固定连接,在活动端受到沿垂直于中框本体210方向作用力力的情况下,弹性压板220很容易发生形变,故而称之为弹性压板220。
65.如图7所示,优选的,连接边板部120设有定位孔123;弹性压板220还包括嵌入部
221,嵌入部221自活动端向中框本体210突出;嵌入部221嵌入定位孔 123中。
66.通过在活动端设置嵌入部221,利用弹性压板220本身的弹性,在连接边板部 120安装在中框本体210时,可以使得嵌入部221嵌入连接边板部120的定位孔 123中,除非弹性压板220再被打开,正常状态下嵌入部221不会与定位孔123 脱离,提高了叶片安装板100的安装的可靠程度。
67.具体的,定位孔123可以位于连接边板部120的两个较短的侧边上,而且是位于该侧边的两个角中的与定位缺口121相距较远的那个角。将定位孔123设置在这里,可以与定位缺口121形成三角形布局的三点定位,以便于将叶片安装板 100牢固地固定在中框本体210上。
68.如图7所示,优选的,嵌入部221的朝向连接端的一侧表面为斜面。
69.将嵌入部221的这一侧表面设置为斜面,在将叶片安装板100安装在中框本体210的过程中,弹性压板220恢复自发状态的过程中,利用这一斜面向定位孔 123的孔壁施加朝向弹性压板220的连接端方向的作用力,以减小需要人为提供的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70.具体的,嵌入部221的截面为一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斜边为面向连接端的一面的边缘。
71.如图7所示,优选的,活动端还具有抬起部222,沿远离连接端的方向,抬起部222与中框本体210的距离逐渐增加。
72.通过设置抬起部222,在打开弹性压板220时,可以将手指伸入到抬起部222 与叶中框本体210之间,掀起抬起部222,即可使得活动端不再压紧叶片安装板 100或中框本体210,从而可以拆装叶片安装板100。
73.除了上述的抬起部222逐渐远离中框本体210的方案以外,抬起部222还可以采用伸出叶片安装板100的形式,当伸出的部分被手指抬起时,同样可以解除活动端对叶片安装板100的压紧,但是这种方案会造成叶片安装板100的边缘之外还会有部件突出,可能会影响其它部件的布局。
74.如图2-图5所示,优选的,扫风机构还包括扫风叶片400;安装板体部110 沿叶片安装板100的厚度方向凸起,扫风叶片400安装在安装板体部110;中框本体210包括定位槽240,安装板体部110的侧壁与定位槽240的侧壁适配。
75.在叶片安装板100设置凸起的安装板体部110,利用安装板体部110的侧壁与中框本体210的定位槽240的侧壁适配,可以通过安装板体部110和定位槽240 之间的侧壁接触,承担叶片安装板100受到的垂直于其厚度的部分载荷,不但可以降低定位块231损坏的可能性,还有利于减少弹性压板220处的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而且,将安装板体部110嵌入到定位槽240中的结构,可以使得中框本体210和叶片安装板100在大部分的面积上仅仅具有一层的壁厚,减少了材料消耗,降低了空调的重量。
76.具体的,定位槽240可以是矩形的,而安装板体部110也可以是矩形的,安装板体部110的矩形和定位槽240的矩形形状大小相同。
77.图11为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扫风叶片安装在扫风安装板上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12为扫风叶片安装在扫风安装板上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立体剖视图;图13 为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扫风叶片安装在扫风安装板上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的扫风叶片的局部示意图;图15为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的叶片安装板的结
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c部局部放大图;
78.图17为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在扫风叶片转至解锁状态下的局部状态示意图;图18 为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在扫风叶片转至解锁状态下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局部示意图;
79.如图11-图18所示,优选的,扫风叶片400与叶片安装板100转动连接;扫风叶片400具有叶片本体450和偏心设置的导向柱420,导向柱420沿扫风叶片 400的转动轴向向背离叶片本体450的方向延伸,导向柱420的侧壁径向向外延伸有定位凸起部430;叶片安装板具有轨道滑槽112和与轨道滑槽112连通的定位凹陷部114,定位凹陷部114沿径向凹陷于轨道滑槽112的侧壁,且供定位凸起部430 穿过,即,定位凸起部430在转动轴线的径向和周向上的尺寸,要小于等于定位凹陷部114的尺寸。定位凸起部140能够伸入至定位凹陷部114,在扫风叶片400 转动过程中,导向柱230能够沿轨道滑槽112滑动。
80.需要说明的是,转动轴线,是一根虚拟的线,并非某一根具有实体体积的线或两个面相交所形成的线。
81.通过在叶片安装板100上设置轨道滑槽112,并且利用导向柱420穿过轨道滑槽112,可以利用轨道滑槽112对导向柱420的运动进行导向。而定位凸起部430 可以伸入定位凹陷部114,当定位凸起部430随定位柱220转动后,定位凸起部 430可以转至轨道滑槽112的侧壁的第一侧,实现扫风叶片400相对于叶片安装板 100的轴向定位。当需要将扫风叶片400从叶片安装板100上拆下时,可以将扫风叶片400转动至定位凸起部430与定位凹陷部114对齐的状态,即可沿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将扫风叶片400抽出,从而实现了方便的拆装扫风叶片400。从而有利于用户在拆下扫风组件后,将扫风叶片400单独分离,进行专门清洗,可以更彻底地清除污物,降低空调室内机吹风出现异味的可能性或减轻异味,改善用户体验。
82.具体的,轨道滑槽112,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叶片安装板100,可以为圆弧形的孔,圆弧的圆心所在的沿叶片安装板100的厚度方向的轴线即转动轴线。
83.具体的,定位凸起部430,可以是导向柱420的沿径向凸起的部位,例如可以是一块板体或者凸起的柱体或杆体,只要能够位于第一定位板113的下方,与第二定位板410共同起到对扫风叶片400的轴向定位作用即可。
84.如图11-图13和图16-图18所示,优选的,叶片安装板100还包括第一定位板113,轨道滑槽112沿扫风叶片400与叶片安装板100相对转动的转动轴线的周向延伸,第一定位板113和定位凹陷部114设于轨道滑槽112的朝向转动轴线一侧,定位凸起部430设置在导向柱420的朝向转动轴线一侧。
85.将定位凹陷部114和定位凸起部430设置在朝向转动轴线的一侧,可以减小在叶片安装板100上开槽的影响范围,降低了开槽对叶片安装板100的强度和刚度的负面影响。换言之,在保证相同的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可以减小叶片安装板100的材料使用量,降低空调器的制造成本和重量。
86.具体的,例如轨道滑槽112相对于转动轴线有150
°
的圆心角,则轨道滑槽 112中有130
°
的区域的侧壁是由第一定位板113的侧壁形成的,而剩余20
°
的侧壁,则是定位凹陷部114的距离转动轴线较近的侧壁形成的。
87.如图11、图12、图16和图18所示,优选的,扫风叶片400还包括第二定位板410,叶片本体450和导向柱420通过第二定位板410连接,其中叶片本体450 和导向柱420分别位于第
二定位板410相对的两侧;叶片安装板100还包括锁止凸起部117,锁止凸起部117设置在安装板体部110的第二侧,第二定位板410 的边缘设有解锁凹陷部411,当定位凸起部430与定位凹陷部114对齐时,解锁凹陷部411与锁止凸起部117对齐,锁止凸起部117用于从解锁凹陷部411中穿过,即,锁止凸起部117在转动轴线的径向和周向上的尺寸,要小于等于解锁凹陷部 411的尺寸。
88.设置锁止凸起部117,可以通过锁止凸起部117和安装板体部110共同对第二定位板410进行轴向的限位,防止扫风叶片400与叶片安装板100发生相对轴向移动,实现在扫风叶片400与叶片安装板100的轴向定位的双保险,提高了扫风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当需要将扫风叶片400从叶片安装板100上拆下时,将扫风叶片400旋转到解锁凹陷部411与锁止凸起部117对齐时,定位凸起部430与定位凹陷部114也对齐,扫风叶片400即可与叶片安装板100发生轴向移动,从而实现扫风叶片400从叶片安装板100的分离。
89.具体的,安装板体部110上可以设置多个沉孔,每个第二定位板410容纳在一个沉孔中,第二定位板410的第二侧的表面与沉孔外的安装板体部110的表面平齐。锁止凸起部117,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体部110的第二侧并伸入到沉孔的第二侧的区域。而解锁凹陷部411,则可以是设置于第二定位板410边缘的矩形缺口。
90.如图11、图12、图16和图18所示,优选的,叶片安装板100还包括中心柱 116,扫风叶片400还包括定位套筒部440,定位套筒部440位于安装板体部110 的第二侧,定位套筒部440转动连接在中心柱116上,转动轴线与中心柱116的中心线重合。
91.通过设置中心柱116,并且将定位套筒部440转动连接在中心柱116上,可以利用中心柱116直接对扫风叶片400的旋转进行定位,提高了扫风叶片400运动的精度。同时,在从叶片安装板100上拆卸扫风叶片400时,可以提高扫风叶片 400在轴向运动时的稳定性,避免扫风叶片400的倾斜,降低第二定位板410与其它部位卡住的可能性,提高了拆卸速度。
92.具体的,中心柱116的顶部,可以设置一锥形部,而中心柱116的底部,则可以设置一沉孔,该沉孔位于中心柱116的内部,该设置可以使得中心柱116的各部分的厚度更均匀,中心柱116在例如注塑的加工过程中,不会因为局部材料过厚而导致出现加工缺陷。
93.图19是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导向柱与扫风连杆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图20 是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导向柱与扫风连杆连接的局部立体剖视图;图21是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的扫风连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9-图21所示,优选的,还包括扫风连杆500,扫风连杆500上开设有叶片连接孔530,导向柱420还具有缩颈部421,缩颈部421位于定位凸起部430的第一侧;缩颈部421穿在叶片连接孔530中,缩颈部421的第一侧设有限位凸出部422,限位凸出部422的直径大于缩颈部421,限位凸出部422位于扫风连杆500的第一侧。
94.通过在导向柱420上设置缩颈部421与扫风连杆500连接,并且在缩颈部421 的第一侧设置直径大于缩颈部421的限位凸出部422,可以利用导向柱420来承担扫风连杆500的部分重量,从而无需扫风连杆500直接被扫风盒600支撑,也避免了扫风连杆500与扫风盒600接触且相对运动而导致的磨损。即使扫风连杆500 与导向柱420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导向柱420损坏,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扫风叶片 400即可,降低了维护成本。
95.此外,利用偏心设置的导向柱420作为扫风叶片400与扫风连杆500连接的部位,可以无需另行设置连杆或曲柄,在第二定位板410完成对扫风叶片400定位的同时也可以实现扫风叶片400的传动连接,减少了扫风叶片400的加工难度。
96.具体的,缩颈部421的径向外侧,形成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两侧壁,均为垂直于导向柱420轴线的环形面,这两个环形面,分别与扫风连杆500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面邻接。由于导向柱420和扫风连杆500,都不是绝对刚体,所以在导向柱420穿入扫风连杆500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施加较大的外力压缩限位凸出部422 和/或撑开叶片连接孔530,使得导向柱420能够插入扫风连杆500或从扫风连杆 500中拔出。
97.为了进一步减少导向柱420插入扫风连杆500的阻力,可以将限位凸出部422 的背离缩颈部421的一端设置为圆锥台形导向部,自发状态下,圆锥台形导向部的顶部的直径,小于叶片连接孔310在自发状态下的直径,以利于先将圆锥台形导向部的直径较小端插入进叶片连接孔310中,从而利于分别利用圆锥台形导向部和叶片连接孔310迫使对方形变,最终插入导向柱420。
98.如图19-图21所示,优选的,扫风连杆500上还设有膨胀缝540,膨胀缝540 沿叶片连接孔530的径向设置。
99.通过设置膨胀缝540,在导向柱420穿入扫风连杆500或从扫风连杆500中分离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叶片连接孔310的两侧的材料可以向外膨胀,实现了导向柱420与扫风连杆500的可拆卸连接,还可以适当降低导向柱420与扫风连杆500 沿扫风连杆500的厚度方向的运动阻力,以减轻拆装时的工作负担。由于导向柱 420的限位凸出部422的尺寸小于膨胀缝540的尺寸,即使发生相同比例的形变,限位凸出部422的形变量也不大,在扫风连杆500上设置膨胀缝540,则有利于使得膨胀缝540两侧的材料远离更大的距离,以将叶片连接孔310扩充得更大,供限位凸出部422穿过。
100.更具体的,位于叶片连接孔310两侧的膨胀缝540对称设置。
101.如图19-图21所示,优选的,膨胀缝540沿扫风连杆500的长度方向延伸。
102.将膨胀缝540沿扫风连杆500的长度方向延伸,即使增加膨胀缝540的长度,也不会明显增加扫风连杆500的宽度,从而可以适当削弱膨胀缝540两侧的扫风连杆500材料的刚度,便于导向柱420穿入或取出。
103.如果膨胀缝540沿扫风连杆500的宽度方向延伸,为了保证叶片连接孔310可以膨胀得较大以供限位凸出部422穿过,则需要将膨胀缝540较长,如果设置这样膨胀缝540,则会使得扫风连杆500的局部的宽度较大,不但会浪费材料,而且也会对其它的部件的布置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这种情形下,被撑开的材料的外侧,还有扫风连杆500的其它材料,也不利于膨胀缝540被撑开。
104.图22是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中的扫风驱动机构的局部示意图;图23是图22 所示的扫风驱动机构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局部示意图。
105.如图21-图23所示,优选的,扫风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320,扫风机构包括扫风连杆500,第一传动件320包括传动凸起部321;扫风连杆500包括容纳空间 510和开口部520,容纳空间510容纳传动凸起部321,用于在被传动凸起部321抵接时驱动扫风连杆500沿扫风连杆500的长度方向移动;开口部520连通扫风连杆500 的侧壁面和容纳空间510,供传动凸起部321脱离扫风连杆500时远离容纳空间51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容纳空间510和开口部520,可以形成一个滑槽,滑槽的一端在扫风连杆500的侧表面具有豁口,传动凸起部321在驱动扫风连杆500沿长度方向移动时可以在滑槽中滑动,扫风连杆500在与第一传动件320脱离,也是通过传动凸起部321在滑槽中与扫风连杆500的相对滑动而实现。
106.通过设置开口部520连通容纳空间510和扫风连杆500的侧表面,在拆下扫风机构时,第一传动件320的传动凸起部321可以与扫风连杆500相对运动、从开口部520中通过、最后与扫风连杆500分离,即,将扫风连杆500从第一传动件320上拆下。而在第一传动组件和扫风连杆500连接时,传动凸起部321可以驱动扫风连杆500进行移动。
107.这样,在拆下扫风机构时,无需拆下驱动扫风的驱动电机340,只需分离扫风连杆500和第一传动件320,即可实现扫风机构与扫风驱动机构的分离,提高了拆卸扫风机构的便利性。从而有利于用户在拆下扫风机构后,对扫风机构的各个部件进行更加全面、彻底的清洁,降低空调室内机吹风出现异味的可能性或减轻异味,提高用户体验。
108.如图22和图23所示,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320可以为一盘状零件,传动凸起部321可以是设置于盘状零件的端面上沿盘状零件的厚度方向——第一转动件200旋转的轴线方向突出的传动柱。传动过程中,传动柱与容纳空间510的侧壁相抵接,即可带动扫风连杆500进行相应的运动。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只要是沿旋转的轴线方向突出于第一传动件320端面即可,传动凸起部321 可以是凸出的半球形或者是凸出的圆饼状,只要能够部分地或全部地容纳在容纳空间510内,需要传动时可以抵接在容纳空间510的侧壁并对扫风连杆500施加驱动扫风连杆500移动的作用力即可。
109.另外的,第一传动件320还可以为杆状零件,杆状零件的一端与驱动电机340 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杆状零件的另一端为摆动的自由端。传动凸起部321可以设置在杆状零件靠近其自由端的位置,并沿杆状零件摆动的轴线方向凸出于杆状零件的表面即可。
110.如图21所示,优选的,容纳空间510包括第一侧壁511和第二侧壁512,第一侧壁511和第二侧壁512相对设置,当传动凸起部321驱动扫风连杆500沿第一径向运动时,第一侧壁511与传动凸起部321抵接;当传动凸起部321驱动扫风连杆500沿第二径向运动时,第二侧壁512与传动凸起部321抵接。其中,第一径向和第二径向均与扫风连杆500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径向为扫风连杆500自其与扫风叶片400 连接的位置向第一传动件320运动的方向,第二径向与第一径向相反。
111.通过分别设置第一侧壁511和第二侧壁512,使得传动凸起部321在与第一侧壁511和和第二侧壁512抵接时,能够带动扫风连杆500沿第一径向或第二径向运动,从而实现扫风连杆500带动扫风叶片400摆动。
112.具体的,第一侧壁511和第二侧壁512均为平面,且平行设置,而对应的,作为传动凸起部321的传动柱,在位于容纳空间510中的局部可以是圆柱形。而第一侧壁511和第二侧壁512的远离开口部520的端部,可以通过半圆弧连接,该半圆弧的半径与传动柱的半径相同。即,容纳空间510可以是一端敞口的腰形孔,敞口的方向即为开口部520所在的方向。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当传动过程不需要传动凸起部321相对于扫风连杆500滑动时,容纳空间510还可以是一个圆孔,圆孔的侧壁与传动凸起部321的外周面匹配,圆孔的延伸方向为扫风连杆 500的厚度方向。
113.这样,当第一传动件320带动传动凸起部321做圆弧运动时,传动凸起部321 不但可以在第一侧壁511和第二侧壁512之间的容纳空间510中滑动,还可以转动。而且,传动凸起部321自转的中心与第一侧壁511和第二侧壁512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在扫风连杆50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侧壁511和第二侧壁512的位置可以完全决定于传动凸起部321在该方向上的投影位置,提高了传动的精度,也提高了运动的平稳性。
114.如图21所示,优选的,开口部520包括第三侧壁521和第四侧壁522,第三侧壁521和第四侧壁522相对设置;第三侧壁521与第一侧壁511相邻且均位于传动凸起部321的同侧,第四侧壁522与第二侧壁512相邻且均位于传动凸起部 321的同侧。
115.通过设置第三侧壁521和第四侧壁522,可以使得第一侧壁511和第二侧壁 512与扫风连杆500设置开口部520的侧面距离增加,在不需要拆卸时,传动凸起部321只在容纳空间510内运动时,不会从扫风连杆500的侧面脱出,提高了扫风装置在使用时的可靠性。
11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第三侧壁521与第一侧壁511,第四侧壁522 与第二侧壁512,并没有绝对的物理上的分割,也并非第三侧壁521的形状与第一侧壁511一定要不同或二者有明确的相交线,或,第三侧壁521的形状与第一侧壁511一定要不同或二者有明确的相交线。第一侧壁511和第二侧壁512,可以是滑槽的侧壁中,传动凸起部321的滑动区域所对应的局部侧壁;而第三侧壁521 和第四侧壁522,可以是滑槽的两侧壁中,除了第一侧壁511和第二侧壁512之外的部分。
117.如图21所示,优选的,第三侧壁521包括第一倒角部523,第四侧壁522包括第二倒角部524;沿自容纳空间510向开口部520的方向,第一倒角部523和第二倒角部524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其中,第三侧壁521可以仅仅包括第一倒角部523,也可以还包括第一倒角部523与第一侧壁511之间的区域,第四侧壁522 可以仅仅包括第二倒角部524,也可以还包括第二倒角部524与第二侧壁512之间的区域。
118.通过设置第一倒角部523和第二倒角部524,且使得第一倒角部523和第二倒角部524之间的开口区域呈外大内小的状态,在将扫风机构安装到空调上的过程中,扫风连杆500与传动凸起部321相对运动时,可以利用第一倒角部523和第二倒角部524实现对扫风连杆500的导向,带动扫风连杆500在其长度方向上运动,使得开口部520与传动凸起部321对正,便于扫风连杆500安装到传动凸起部321上。
119.如图21所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倒角部523和第二倒角部524均为斜倒角部,每个斜倒角部本身均为平面。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倒角部523 和第二倒角部524可以为圆弧倒角部,或者边缘的界面呈折线的倒角部,只要满足越靠近容纳空间510距离越小的条件即可。
120.如图21所示,优选的,容纳空间510和开口部520沿扫风连杆500的宽度方向延伸。
121.将容纳空间510和开口部520的延伸方向设置成扫风连杆500的宽度方向,可以使得具有扫风连杆500的扫风机构从这个方向与中框200脱离。而且该方向为脱离时所行经的距离最短的方向,有利于减少脱离过程所走过的路径长度。特别是当扫风机构被拆下过程中,用于固定扫风机构的弹性压板220与叶片安装板 100接触会产生摩擦力时,上述的设置可以减少摩擦力的做功,提高拆卸效率,也降低了对叶片安装板100的磨损。
122.图24是图22所示的扫风驱动机构在驱动电机与第一传动件分离后的示意图;
123.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扫风装置中的第一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2、图24和图25所示,优选的,第一传动件320包括传动件本体和活动限位部323,活动限位部323沿径向突出于传动件本体,活动限位部323用于被固定限位部333限位以限制第一传动件320的旋转角度。
124.通过在传动件本体上设置沿径向突出的活动限位部323,可以利用活动限位部 323被固定限位部333限制,以限制第一传动件320的极限旋转角度,进而限制扫风连杆500
的运动行程,避免扫风连杆500行程过大而在带动扫风叶片400摆动时出现死点,特别适用于扫风连杆500带动扫风叶片400摆动这种运动速度较低、部件动能较小的场合。
125.具体的,传动件本体可以包括一外环形部3221、内套筒部3223和径向连接部 3222,径向连接部3222自内套筒部3223的外表面向外延伸至外环形部3221的内表面,外环形部3221的外周表面为圆柱面,活动限位部323突出于外环形部3221 的外周表面。
126.如图24所示,优选的,扫风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340和用于固定驱动电机340的电机固定套331,电机固定套331向外延伸有侧翼332,固定限位部333 固定连接在侧翼332,且自侧翼332朝向第一传动件320延伸。
127.通过将固定限位部333设置在用来固定驱动电机340的电机固定套331上,可以使得固定限位部333与侧翼332一体成型,无需在中框200上一体成型固定限位部333,即使固定限位部333发生损坏,也可以将电机固定套331从中框200 上拆下,更换电机固定套331这个体积、成本均较小的部件即可,降低了维护成本。
128.如图24和图25所示,具体的,内套筒部3223可以具有一扁位孔,扁位孔可以套在驱动电机340的扁位轴341上,二者可以通过摩擦力固定。更具体的,扁位孔的内表面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平面,还包括两个弧形段,这两个弧形段的各个点与扁位孔的中心的距离相等。扁位轴341的截面形状与扁位孔的内表面形状匹配。
129.具体的,侧翼332上还可以设置通孔,通过螺纹紧固件穿过该通孔与中框200 固定,可以实现将电机固定套331固定在中框200上,进而将驱动电机340固定在中框200上。
130.除了上述的将固定限位部333设置在侧翼332的方案以外,还可以将固定限位部333设置在中框200上。
131.如图21-图23所示,优选的,容纳空间510沿扫风连杆500的厚度方向贯穿扫风连杆500,传动凸起部321具有轴向限位部3211,轴向限位部3211用于阻止传动凸起部321沿扫风连杆500的厚度方向与扫风连杆500相对移动。
132.通过设置轴向限位部3211,使得传动凸起部321与扫风连杆500可以实现在扫风连杆500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固定,利用第一传动件320实现扫风连杆500 的自由端在扫风连杆500的厚度方向上的固定,减少了扫风连杆500的与第一传动件320连接的一端,因未受到扫风盒600的限位而发生的抖动。
133.具体的,轴向限位部3211可以是直径大于传动柱的一盘状部,并位于传动柱的远离传动件本体的一端。
134.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扫风装置。
135.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上述空调扫风装置,相应地,该空调器具有上述电控盒组件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136.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137.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
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38.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13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