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防爆电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9747发布日期:2021-12-08 14:0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防爆电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防爆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2.在寒冷的冬天,可以使用电加热器对室温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电加热器升温速度快,使用方便;但是电加热器加热过程中是对整个导热介质进行加热;
3.在加热时若加热器内部没有加热介质,加热管在加热器内空烧会出现火灾、爆炸等危害,且加热器内的压力过大时也会发生爆炸。


技术实现要素:

4.(一)实用新型目的
5.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节能防爆电加热器,通过检测机构检测壳体内的加热介质是否充足,若加热介质不足时则自动断电停止加热,防止空烧引发火灾;通过泄压机构自动对壳体内进行泄压,防止压力过大导致爆炸。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防爆电加热器,包括壳体、加热管、出水管、循环泵、回水管、安装架、检测机构、泄压管和进水管;
8.加热管设置在壳体上,加热管的中部呈蛇形设置,且加热管的中部位于壳体内部;加热管的两端均贯穿壳体并位于壳体的外部;出水管、回水管、泄压管和进水管均设置在壳体上;且出水管、回水管、泄压管和进水管的一端均与壳体内部连通;循环泵设置在出水管上;泄压管内部设置有泄压机构;安装架设置在壳体的上端,安装架上设置与安装槽;检测机构设置在安装架内部;检测机构包括漂浮板、滑动柱、挡板、第一弹性件、第一支撑块和压力开关;滑动柱滑动设置在安装架上,滑动柱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安装槽内;漂浮板设置在滑动柱的另一端;挡板设置在滑动柱的中部;第一支撑块设置在安装架上,且位于安装槽内;压力开关设置在安装槽底部;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滑动柱的外周侧,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挡板和第一支撑块连接;滑动柱与压力开关抵接。
9.优选的,泄压管上设置有密封部;泄压机构包括封堵块、滑动杆、第二弹性件、第二支撑块和安装板;第二支撑块和安装板均设置在泄压管内;滑动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安装板上;封堵块设置在滑动杆的另一端;封堵块与密封部密封连接;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滑动杆的外周侧,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封堵块和第二支撑块连接。
10.优选的,进水管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过滤架;过滤架上设置有第三支撑块、滤盒和连接管;进水管设置在过滤架的上端,且与过滤架内部连通;第三支撑块设置在过滤架的内部;滤盒滑动设置在过滤架上,且滤盒的一端与第三支撑块连接;连接管设置在壳体和过滤架上,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内部和过滤架内部连通。
11.优选的,过滤架内部设置有斜台,斜台的厚度沿远离连接管的方向逐渐增加。
12.优选的,滤盒的底部的厚度沿远离进水管的方向逐渐减小。
13.优选的,壳体上设置有连接头;加热管的两端均设置在连接头上。
14.优选的,壳体的下单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设置有多个。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中,当壳体内加热介质不够时,第一弹性件推动挡板移动,挡板带动滑动柱移动,滑动柱带动漂浮板向下移动,从而使滑动柱脱离压力开关,使压力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使加热管处于断电状态,无法进行加热,从而防止加热管空烧导致的起火和爆炸;通过进水管向壳体内加入加热介质,加热介质的液面会与漂浮板接触,若继续加入加热介质,加热介质推动漂浮板移动,漂浮板推动滑动柱移动,滑动柱挤压压力开关,从而使压力开关处于闭合状态,从而使供电装置能够对加热管供电,使加热管发热,对加热介质进行加热;蛇形设置的加热管能够提高加热管与加热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率,进而减小能耗。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能防爆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20.附图标记:1、壳体;2、连接头;3、加热管;4、出水管;5、循环泵;6、回水管;7、安装架;8、检测机构;801、漂浮板;802、滑动柱;803、挡板;804、第一弹性件;805、第一支撑块;806、压力开关;9、泄压管;901、密封部;10、泄压机构;1001、封堵块;1002、滑动杆;1003、第二弹性件;1004、第二支撑块;1005、安装板;11、进水管;12、过滤架;1201、第三支撑块;13、滤盒;14、斜台;15、连接管;1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2.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能防爆电加热器,包括壳体1、加热管3、出水管4、循环泵5、回水管6、安装架7、检测机构8、泄压管9和进水管11;
23.加热管3设置在壳体1上,加热管3的中部呈蛇形设置,且加热管3的中部位于壳体1内部;加热管3的两端均贯穿壳体1并位于壳体1的外部;出水管4、回水管6、泄压管9和进水管11均设置在壳体1上;且出水管4、回水管6、泄压管9和进水管11的一端均与壳体1内部连通;循环泵5设置在出水管4上;泄压管9内部设置有泄压机构10;安装架7设置在壳体1的上端,安装架7上设置与安装槽;检测机构8设置在安装架7内部;检测机构8包括漂浮板801、滑动柱802、挡板803、第一弹性件804、第一支撑块805和压力开关806;滑动柱802滑动设置在安装架7上,滑动柱802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安装槽内;漂浮板801设置在滑动柱802的另一端;挡板803设置在滑动柱802的中部;第一支撑块805设置在安装架7上,且位于安装槽内;压力开关806设置在安装槽底部;第一弹性件804设置在滑动柱802的外周侧,第一弹性件804的两端分别与挡板803和第一支撑块805连接;滑动柱802与压力开关806抵接。
2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泄压管9上设置有密封部901;泄压机构10包括封堵块1001、滑动杆1002、第二弹性件1003、第二支撑块1004和安装板1005;第二支撑块1004和安装板1005均设置在泄压管9内;滑动杆1002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安装板1005上;封堵块1001设置在滑动杆1002的另一端;封堵块1001与密封部901密封连接;第二弹性件1003设置在滑动杆1002的外周侧,第二弹性件1003的两端分别与封堵块1001和第二支撑块1004连接。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壳体1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弹性件1003给予封堵块1001的压力时,壳体1内的气压推动封堵块1001移动,封堵块1001推动滑动杆1002移动,且压缩第二弹性件1003;从而使壳体1内压力从封堵块1001和泄压管9的间隙处排出,当壳体1内的压力小于第二弹性件1003给予封堵块1001的压力时,第二弹性件1003推动封堵块1001与密封部901接触,进行密封封堵,从而实现自动调节保护,防止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炸。
2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进水管11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过滤架12;过滤架12上设置有第三支撑块1201、滤盒13和连接管15;进水管11设置在过滤架12的上端,且与过滤架12内部连通;第三支撑块1201设置在过滤架12的内部;滤盒13滑动设置在过滤架12上,且滤盒13的一端与第三支撑块1201连接;连接管15设置在壳体1和过滤架12上,连接管15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内部和过滤架12内部连通。
27.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补充加热介质时,通过进水管11输入加热介质,加热介质流到滤盒13上,加热介质中的杂质被滤盒13过滤,从而提高壳体1内的加热介质的质量。
2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过滤架12内部设置有斜台14,斜台14的厚度沿远离连接管15的方向逐渐增加。
29.需要说明的是,斜台14能够对过滤后的加热介质进行导向,从而方便其流淌到连接管15处。
3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滤盒13的底部的厚度沿远离进水管11的方向逐渐减小。
31.需要说明的是,从而使加热介质从进水管11输送至滤盒13上时,能够散开,从而提高过滤效率,且能够使过滤后的杂质能够顺着滤盒13的底部移动,从而方便收集。
3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置有连接头2;加热管3的两端均设置在连接头2上。
33.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管3通过连接头2与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3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的下单设置有支撑架16,支撑架16设置有多个。
35.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架16用于支撑壳体1,从而使壳体1能够放置的更加平稳可靠。
36.本实用新型中,当壳体1内加热介质不够时,第一弹性件804推动挡板803移动,挡板803带动滑动柱802移动,滑动柱802带动漂浮板801向下移动,从而使滑动柱802脱离压力开关806,使压力开关806处于断开状态,使加热管3处于断电状态,无法进行加热,从而防止加热管3空烧导致的起火和爆炸;通过进水管11向壳体1内加入加热介质,加热介质的液面会与漂浮板801接触,若继续加入加热介质,加热介质推动漂浮板801移动,漂浮板801推动滑动柱802移动,滑动柱802挤压压力开关806,从而使压力开关806处于闭合状态,从而使供电装置能够对加热管3供电,使加热管3发热,对加热介质进行加热;蛇形设置的加热管3能够提高加热管3与加热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率,进而减小能耗。
37.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
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