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6428发布日期:2021-12-04 10:3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冷却器。


背景技术:

2.发动机内冷水冷却水系统自成一独立封闭自循环系统,水泵从水箱中吸水,升压后送入水冷却器降温,再经过滤水器滤出机械杂质,然后进入发电机定子绕组,出水流回水箱,如此不断循环,以带走定子绕组运行中产生的热量,然而,现有的滤水器在对滤板进行清理时,需要将滤板进行拆装,较为繁琐且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进型冷却器。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型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所述冷却器本体的一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冷却器本体靠近出水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液口,所述水箱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冷却器本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间,所述冷却器本体两侧均连通安装有集水盘,两个所述集水盘之间连通安装有多根冷却管,靠近所述水箱的一个集水盘端部固定连接有泵出机构,另外一个所述集水盘端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中部向外侧延伸有集尘箱,所述集尘箱的顶部内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罩,所述集尘箱的底部内缘处固定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过滤罩,所述第一过滤罩与第二过滤罩的侧壁均匀布设有若干个滤孔,所述第一过滤罩内设置有刮板,且所述刮板与第一过滤罩内壁之间为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过滤罩与刮板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集尘箱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污口。
5.优选的,所述泵出机构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集水盘内部连通安装,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隔板的中央并延伸至隔板一侧,且所述连接管与隔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中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端部固定连接隔板的侧壁。
6.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圆柱,所述第二圆柱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罩的一端侧壁,所述第二圆柱贯穿滑座与集尘箱延伸至出液管外部,且所述第二圆柱的外壁与滑座以及集尘箱之间均为转动配合,所述集尘箱底部一侧转动插装有螺栓并与之螺纹配合,所述螺栓端部抵住第二圆柱的侧壁,所述第二圆柱中心处插装有第一圆柱,所述第二圆柱与第一圆柱之间为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圆柱的一端延伸至刮板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圆柱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刮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圆柱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机构。
7.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圆柱两侧的限位板,两块所述限位板分别转动连接第二圆柱的两端,其中一块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套装在第一圆柱外部并与之滑动配合,所述环形板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第一圆柱的外壁与第二圆柱的内壁四周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所述滑板的内侧与第一滑槽
为滑动配合,所述滑板穿过限位板延伸至第二滑槽内,且所述滑板与限位板以及第二滑槽之间均为滑动配合。
8.优选的,所述滑座的上表面由中心向四周呈倾斜状。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罩与第二过滤罩均设置为半球型,且所述第一过滤罩在第二过滤罩内。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罩与第二过滤罩,能够有效对机械杂质进行过滤,过滤的机械杂质附着在第一过滤罩内壁,当需要对机械杂质进行清理时,推动环形板,使得滑板穿过限位板嵌入第二滑槽内,从而能够将第一圆柱与第二圆柱锁住,第一圆柱从而不能与第二圆柱相对转动,此时,将第二圆柱转动180度,第一圆柱同时转动,第一过滤罩与刮板从而能够同时转动180度,拧动螺栓,将第二圆柱进行固定,再拉动环形板,使得滑板滑出第二滑槽,第一圆柱从而能够与第二圆柱发生相对转动,此时,来回转动刮板,从而能够对第一过滤罩的内壁进行清理,机械杂质随着刮板推动到达第一过滤罩的顶部,沿着滑座的上表面滑落至集尘箱内,最后,从排污口将机械杂质排出,将杂质清除完毕后,通过转动机构将第一过滤罩复位,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对冷却器中滤水器的杂质进行清除,不需要对滤水器进行拆装,操作简便,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冷却器的剖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冷却器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冷却器图3中a处的放大图。
15.图中:1、水箱;2、进液口;3、出水口;4、冷却器本体;5、进水口;6、出液管;7、冷却管;8、水泵;9、连接管;10、隔板;11、第一过滤罩;12、集尘箱;13、第一圆柱;14、滑座;15、排污口;16、第二过滤罩;17、刮板;18、滤孔;19、滑板;20、环形板;21、第一滑槽;22、第二滑槽;23、第二圆柱;24、限位板;2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17.如图1

图4所示的一种改进型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4,冷却器本体4的一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口5与出水口3,冷却器本体4靠近出水口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1,水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液口2,水箱1内设置有隔板10,隔板10与冷却器本体4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间,冷却器本体4两侧均连通安装有集水盘,两个集水盘之间连通安装有多根冷却管7,靠近水箱1的一个集水盘端部固定连接有泵出机构,另外一个集水盘端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6,出液管6中部向外侧延伸有集尘箱12,集尘箱12的顶部内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罩16,集尘箱12的底部内缘处固定连接有滑座14,滑座14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过滤罩11,第一过滤罩11与第二过滤罩16的侧壁均匀布设有若干个滤孔18,第一过滤罩11内设置有刮板17,且刮板17与第一过滤罩11内壁之间为滑动配合,第一过滤罩11与刮板17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机构,集尘箱12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污口15,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罩11、刮板17以及
转动机构等,能够对第一过滤罩11进行清理,将过滤的杂质排出。
18.泵出机构包括连接管9,连接管9的一端与集水盘内部连通安装,连接管9的另一端贯穿隔板10的中央并延伸至隔板10一侧,且连接管9与隔板10之间为固定连接,连接管9中部固定安装有水泵8,水泵8的端部固定连接隔板10的侧壁,通过设置水泵8,从而能够将水箱1中增压输送到冷却器本体4中。
19.转动机构包括第二圆柱23,第二圆柱2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罩11的一端侧壁,第二圆柱23贯穿滑座14与集尘箱12延伸至出液管6外部,且第二圆柱23的外壁与滑座14以及集尘箱12之间均为转动配合,集尘箱12底部一侧转动插装有螺栓25并与之螺纹配合,螺栓25端部抵住第二圆柱23的侧壁,第二圆柱23中心处插装有第一圆柱13,第二圆柱23与第一圆柱13之间为转动配合,第一圆柱13的一端延伸至刮板17的底部,且第一圆柱13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刮板17的底部,第一圆柱13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圆柱13两侧的限位板24,两块限位板24分别转动连接第二圆柱23的两端,其中一块限位板24的一侧设置有环形板20,环形板20套装在第一圆柱13外部并与之滑动配合,环形板20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滑板19,第一圆柱13的外壁与第二圆柱23的内壁四周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21与第二滑槽22,滑板19的内侧与第一滑槽21为滑动配合,滑板19穿过限位板24延伸至第二滑槽22内,且滑板19与限位板24以及第二滑槽22之间均为滑动配合,推动环形板20,使得滑板19穿过限位板24嵌入第二滑槽22内,从而能够将第一圆柱13与第二圆柱23锁住,第一圆柱13从而不能与第二圆柱23相对转动,此时,将第二圆柱23转动180度,第一圆柱13同时转动,第一过滤罩11与刮板17从而能够同时转动180度,拧动螺栓25,将第二圆柱23进行固定,再拉动环形板20,使得滑板19滑出第二滑槽22,第一圆柱13从而能够与第二圆柱23发生相对转动,此时,来回转动刮板17,从而能够对第一过滤罩11的内壁进行清理。
20.滑座14的上表面由中心向四周呈倾斜状,以便于杂质沿滑座14掉落至集尘箱12内。
21.第一过滤罩11与第二过滤罩16均设置为半球型,且第一过滤罩11在第二过滤罩16内,通过将第一过滤罩11与第二过滤罩16设置为半球型,相较于板型,在对第一过滤罩11进行转动时,附着在第一过滤罩11内壁的机械杂质脱落较少。
22.工作时,经过发电机定子绕组的水流入水箱1中,经过水泵8增压输送至冷却管7中,冷却水从进水口5通入,从出水口3流出,与冷却管7内的液体形成对流,然后再进入出液管6经过过滤,再进入发电机定子绕组,出水流回水箱1,如此不断循环,以带走定子绕组运行中产生的热量,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罩11与第二过滤罩16,能够有效对机械杂质进行过滤,过滤的机械杂质附着在第一过滤罩16内壁,当需要对机械杂质进行清理时,推动环形板20,使得滑板19穿过限位板24嵌入第二滑槽22内,从而能够将第一圆柱13与第二圆柱23锁住,第一圆柱13从而不能与第二圆柱23相对转动,此时,将第二圆柱23转动180度,第一圆柱13同时转动,第一过滤罩11与刮板17从而能够同时转动180度,拧动螺栓25,将第二圆柱23进行固定,再拉动环形板20,使得滑板19滑出第二滑槽22,第一圆柱13从而能够与第二圆柱23发生相对转动,此时,来回转动刮板17,从而能够对第一过滤罩11的内壁进行清理,机械杂质随着刮板17推动到达第一过滤罩11的顶部,沿着滑座14的上表面滑落至集尘箱12内,最后,从排污口15将机械杂质排出,将杂质清除完毕后,通过转动机构将第一过滤罩11复位,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对冷却器中滤水器的杂质进行清除,不需要对滤水器进行拆装,操作简
便,节省人力。
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