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1465发布日期:2021-12-22 16:3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空调的普及,用户对送风的舒适性和健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空调的出风气流一般仅为换热气流,存在气流形式单一,以及冷风温度较低或热风温度较高,直吹到人后,会引起身体不适,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同时,对于传统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来说,风量与噪声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参数,现有空调在增加出风量的同时会造成噪音也变大,因此其最大出风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出风更均匀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风气流可调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6.机壳,其上开设有沿横向延伸以用于送出换热气流的换热气流出口;和
7.附加风道,具有沿横向延伸的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的左右两侧的沿纵向延伸的两个侧端部,主体部的前侧沿横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出风口,其中一个侧端部上开设有进风口,室内机外部的附加空气经进风口进入附加风道在主体部沿横向流动后流出多个出风口来与经换热气流出口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其中
8.多个出风口配置成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多个出风口的过流面积依次增大。可选地,主体部的前侧沿横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长条形的出风口,且
9.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多个出风口的左右长度相同,上下高度依次增大;或者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多个出风口的上下高度相同,左右长度依次增大。
10.可选地,多个出风口的左右长度相同,且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相邻的两个出风口中,位于下游侧的出风口的上下高度与位于上游侧的出风口的上下高度的比值为1.2

2。
11.可选地,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每两个相邻的出风口中的位于下游侧的出风口的上下高度与位于上游侧的出风口的上下高度的比值依次减小。
12.可选地,主体部内在多个出风口的下游侧分别对应设有导流筋,每个导流筋包括弧形区段和平直区段,其中弧形区段由后向前地朝向未开设进风口的侧端部一侧凸出弯曲延伸,平直区段由弧形区段的末端向前延伸至对应的出风口的下游侧,以使附加空气经进风口进入附加风道在主体部沿横向流动并受导流筋导流由后向前地流出出风口。
13.可选地,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主体部内在位于最上游的出风口的上游侧设有端部导流筋,且端部导流筋具有朝向开设进风口的侧端部一侧凸出弯曲的形状。
14.可选地,多个导流筋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15.端部导流筋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设置成小于导流筋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16.可选地,附加风道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和下盖板相固定并限定出附加风道的气流通道;其中
17.上盖板具有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段、自主体段的左右端向上延伸的两个侧壁段、自主体段的前端向下延伸的前壁段和自主体段的后端向下延伸的后壁段;下盖板具有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段、自主体段的左右端向上延伸的两个侧壁段和自主体段的后端向上延伸的后壁段;上盖板的主体段和下盖板的主体段相固定,上盖板的两个侧壁段和下盖板的两个侧壁段相固定,上盖板的后壁段和下盖板的后壁段相固定;
18.上盖板的前壁段上开设多个出风口;
19.其中一个上盖板的侧壁段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内侧壁段和外侧壁段,内侧壁段和外侧壁段之间限定出沿上下方向的进风口。
20.可选地,主体部间隔地设置于机壳的下方,以在附加风道与机壳之间形成引流风道,从而使室内机的出风气流包括经多个出风口流出的附加空气、经引流风道流出的室内空气和经换热气流出口流出的换热气流;且
21.附加风道配置成可相对于机壳上下移动,以调节出风气流。
22.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23.风管,配置成进口位于机壳外部以引入附加空气;和
24.附加风机,配置成入口与风管的出口相连通,出口与进风口相连通,以受控地驱动附加空气进入风管流向附加风道、并经出风口送出。
25.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附加风道,机壳外部的附加空气可进入附加风道内,再经出风口送出,可以使室内机的总体风量提高,同时通过在机壳上开设沿横向延伸的换热气流出口,并在主体部的前侧沿横向间隔开设多个出风口,能够提高从两个出风口送出的两股气流之间的混合效果;通过将附加风道设置成具有沿横向延伸的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的左右两侧的沿纵向延伸的两个侧端部,可以使得附加风道左右对称,室内机更美观,同时附加风道与机壳的固定更稳固;通过在其中一个侧端部上开设进风口,将多个出风口设置成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过流面积依次增大,可以实现附加风道在横向上的均匀出风。
2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形成引流风道,可以在出风气流中引入室内空气,使得室内机的出风气流不会过冷或过热;同时,附加风道配置成可相对于机壳上下移动,会影响出风气流中的各部分气流的比例、各部分气流的混合效果以及整体引风量和整体送风量等,使得出风气流形式更多,满足用户个性需求。
27.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8.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2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前视示意图。
30.图2是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部分部件的前视示意图。
31.图3是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附加风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图3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附加风道的局部放大前视示意图。
33.图5是图3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附加风道的局部爆炸分解示意图。
34.图6是图3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附加风道的剖视示意图。
35.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6.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附加风道的剖视示意图。
37.图9是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附加风道、风管、附加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是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升降机构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39.图11是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截面截取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其通常为挂设在墙壁或其他支撑位置处使用的空调室内机100。
4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前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0的部分部件的前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0的附加风道4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0的附加风道40的局部放大前视示意图。
42.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一般可包括:机壳10和附加风道40。机壳10上开设有沿横向延伸以用于送出换热气流的换热气流出口11。附加风道40具有沿横向延伸的主体部401和位于主体部401的左右两侧的沿纵向延伸的两个侧端部402,主体部401的前侧沿横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出风口41,其中一个侧端部402上开设有进风口42,室内机100外部的附加空气经进风口42进入附加风道40在主体部401沿横向流动后流出多个出风口41来与经换热气流出口11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多个出风口41配置成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多个出风口41的过流面积依次增大。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设置附加风道40,机壳10外部的附加空气可进入附加风道40内,再经出风口41送出,可以使室内机100的总体风量提高,同时通过在机壳10上开设沿横向延伸的换热气流出口11,并在主体部401的前侧沿横向间隔开设多个出风口41,能够提高从两个出风口送出的两股气流之间的混合效果;通过将附加风道40设置成具有沿横向延伸的主体部401和位于主体部401的左右两侧的沿纵向延伸的两个侧端部402,可以使得附加风道40左右对称,室内机100更美观,同时附加风道40与机壳10的固定更稳固;通过在其中一个侧端部402上开设进风口42,将多个出风口41设置成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过流面积依次增大,可以实现附加风道40在横向上的均匀出风。通过将多个出风口41设置成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过流面积依次增大可以使每个出风口41处的附加空气的出风量近似,自多个出风口41流出的附加空气与从换热气流出口11对应处/邻近处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后可以在出风温度和出风量两方面提高了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在横向上的出风均匀性。
44.本实用新型所说的附加空气是与换热气流相对的未经过换热风机30换热的空气。附加空气可以是室内机100所处的环境中的室内空气、隔离在室内机100所处的环境外的室外新风或者其他功能性气体,例如香薰气、除菌气、加湿气、暖气等。如图9所示,附加风道40的侧端部402包括左侧端部421和右侧端部422,左侧端部421上开设进风口42,气流自进风
口42流入左侧端部421再流动至主体部401的左侧,之后向右流动,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即表示由左向右方向。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附加风道40的主体部401的前侧沿横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长条形的出风口41,且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多个出风口41的左右长度相同,上下高度依次增大;或者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多个出风口41的上下高度相同,左右长度依次增大。如图4所示,出风口41为长条形口,且多个出风口41的左右长度相同,上下高度依次增大。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附加风道的剖视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出风口41为长条形口,且多个出风口41的上下高度相同,左右长度依次增大。通过将出风口41设置成长条形口,可以进一步提升附加空气与换热空气的混合均匀性,同时长条形出风口41容易生产和制造,并且多个长条形出风口41的外观视觉效果更和谐美观。
46.继续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多个出风口41还配置成:多个出风口41的上下高度相同,且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相邻的两个出风口41中,位于下游侧的出风口41的上下高度与位于上游侧的出风口41的上下高度的比值为1.2

2。位于下游侧的出风口41的上下高度与位于上游侧的出风口41的上下高度的比值可以例如为1.2、1.3、1.5、2,既可以使多个出风口41处的气流出风量近似,同时外观更流畅。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每两个相邻的出风口41中的位于下游侧的出风口41的上下高度与位于上游侧的出风口41的上下高度的比值依次减小。如图4所示,n2与n1的比值可以为2,n3与n2的比值可以为1.5,可以进一步提升多个出风口41的出风均匀性。
47.图6是图3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0的附加风道40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中还用箭头示出了气流流入主体部401的方向。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附加风道40的主体部401内在多个出风口41的下游侧分别对应设有导流筋46,每个导流筋46包括弧形区段462和平直区段461,其中弧形区段462由后向前地朝向未开设进风口42的侧端部402一侧凸出弯曲延伸,平直区段461由弧形区段462的末端向前延伸至导流筋46对应的出风口41的下游侧,以使附加空气经进风口42进入附加风道40在主体部401沿横向流动并受导流筋46导流由后向前地流出出风口41。通过在每个出风口41的下游侧一一对应设置导流筋46可以使得附加风道40的主体部401内横向流动的附加空气比较均匀地导流至每个出风口41;同时,通过将导流筋46设置成包括弧形区段462和平直区段461,使得导流筋46的结构简单,同时使得气流在流动至导流筋46处时,弧形区段462可以减小气流的流动阻力进而可以使主体部401内的气流较为平缓接受导流筋46从后向前的导流。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多个出风口41的左右长度相同,上下高度依次增大,因此,多个导流筋46均匀间隔设置;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多个出风口41的上下高度相同,左右长度依次增大,因此,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多个导流筋46之间的左右间距依次增大。
48.继续参考图6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气流横向流动方向,主体部401内在位于最上游的出风口41的上游侧还设有端部导流筋47。也就是说,气流流入主体部401后首先经过端部导流筋47的导流作用,然后再经过多个导流筋46的导流作用。端部导流筋47具有朝其迎风侧凸出弯曲的形状,即呈由后向前地朝向开设进风口42的侧端部402凸出弯曲延伸
的弧形。由此,可将流向端部导流筋47的部分气流朝后引导,使其与其他大部分气流共同地沿横向方向流动,避免流入主体部401内的大部分气流经邻近进风口42的出风口41送出造成多个出风口41送风不均的现象。并且,端部导流筋47的凸出方向设计可以减小端部导流筋47对气流的流动阻力,避免在端部导流筋47的迎风侧形成凹腔导致涡流等不良现象。更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多个出风口41在横向上的出风均匀性,多个导流筋46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端部导流筋4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设置成小于导流筋46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若端部导流筋4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过大,则可能导致与端部导流筋47邻近设置的导流筋46处的气流量较小,这些导流筋46无法将足够量的气流保留在其迎风面一侧,因此无法确保多个出风口41在横向上的出风均匀性。
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加风道40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图5是图3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0的附加风道40的局部爆炸分解示意图。图11是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截面截取的剖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加风道40包括:上盖板43、下盖板44和下饰条45。上盖板43和下盖板44相固定来限定出附加风道40的气流通道。
50.上盖板43具有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段431、自主体段431的左右端向上延伸的两个侧壁段432、自主体段431的前端向下延伸的前壁段433和自主体段431的后端向下延伸的后壁段434,其中一个上盖板43的侧壁段432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内侧壁段432a和外侧壁段432b,内侧壁段432a和外侧壁段432b之间限定出沿上下方向的进风口42,上盖板43的前壁段433上开设多个出风口41。
51.下盖板44具有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段441、自主体段441的左右端向上延伸的两个侧壁段442和自主体段441的后端向上延伸的后壁段443。上盖板43的主体段431和下盖板44的主体段441相固定,上盖板43的两个侧壁段432和下盖板44的两个侧壁段442相固定,上盖板43的后壁段434和下盖板44的后壁段443相固定。具体地,上盖板43的主体段431和下盖板44的主体段441利用固定件连接固定柱444来螺钉固定。上盖板43的两个侧壁段432和下盖板44的两个侧壁段442利用下盖板44的侧壁段442的末端形成的卡勾446和上盖板43的侧壁段432的外侧壁段432b对应位置处的缺口(图中未示出)适配来卡接固定。上盖板43的后壁段434和下盖板44的后壁段443利用下盖板44的后壁段443上形成的固定口445与上盖板43的后壁段434的内侧面对应位置处的凸起438适配来卡接固定。
52.下饰条45具有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段451和自主体段451的左右端向上延伸的两个侧壁段452;下饰条45的主体段451配置成覆盖上盖板43的主体段431和下盖板44的主体段441的下表面,下饰条45的侧壁段452配置成覆盖的上盖板43的侧壁段432和下盖板44的侧壁段442的外侧面。通过设置下饰条45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室内机100的美观度。下饰条45的主体段451的上表面的前部和后部可沿横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卡勾453,来实现下饰条45与上盖板43的固定。
5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加风道40的前侧在出风口41的上方和/或下方还形成有沿横向延伸的容纳槽435,容纳槽435内固定有灯条48。通过在附加风道40上设置灯条48,可以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机100的美观度。
5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附加风道40的主体部401间隔地设置于机壳10的下方,以在附加风道40与机壳10之间形成引流风道80,从而使室内
机100的出风气流包括经多个出风口41流出的附加空气、经引流风道80流出的室内空气和经换热气流出口11流出的换热气流;且附加风道40配置成可相对于机壳10上下移动,以调节出风气流。
5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形成引流风道80,可以在出风气流中引入室内空气,使得室内机100的出风气流不会过冷或过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将附加风道40与机壳10间隔设置从而在换热气流出口11和出风口41之间形成引流风道80,使得引流风道80的两侧分别为换热气流出口11和出风口41,随着换热气流出口11和出风口41的送风,引流风道80的两侧都可产生负压,在两侧负压的作用下引入引流风道80内的气流量也会比较大,经引流风道80引入的室内空气与经出风口41送出的附加空气和经换热气流出口11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可以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引风量和整体送风量。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室内空气是与换热气流相对的未经过换热风机30换热的空气,即室内机100所处的环境中的室内空气。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附加风道40配置成可相对于机壳10上下移动,会影响出风气流中的各部分气流的比例、各部分气流的混合效果以及整体引风量和整体送风量等,例如附加风道40与机壳10之间的间隙的变化会影响换热气流和附加空气的混合效果,再例如附加风道40与机壳10之间的间隙的变化会影响引流风道80的引流效果进而会影响出风气流中的室内空气的比例,因此,可以通过调节附加风道40的上下移动来获得不同的出风效果,出风气流形式更多,满足用户个性需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56.如图1和图11所示,机壳10上开设有沿机壳10的横向延伸的换热气流出口11,且其内部设有换热器20和换热风机30,换热器20可以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产生换热气流。换热风机30可促使机壳10内的换热气流经换热气流出口11送出。机壳10可包括罩壳13、骨架14、处于横向两侧的侧端盖(图中未示出)。罩壳13的前侧设置有前面板。罩壳13的顶部开设有主进风口12。经主进风口12进入机壳10内的气流与换热器20热交换后到达换热气流出口11。骨架14用于支撑换热器20和换热风机30。机壳10还可包括蜗舌条,蜗壳集成在骨架上,两者之间限定出气流通道。空调室内机100还可包括设置于换热气流出口11的导风板19等。换热器20可以为三折式换热器。换热风机30可以为贯流风机。
5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升降机构90,设置于机壳10内部,并配置成与侧端部402相连,以驱动附加风道40相对于机壳10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将附加风道40设置成具有沿纵向延伸的两个侧端部402,将升降机构90配置成与侧端部402相连,只需要在机壳10内的其中横向侧部留有容纳升降机构90的空间即可,布局紧凑、合理且美观。图10是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升降机构90的爆炸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升降机构90包括:齿轮91、齿条92、电机93、齿轮盒和滚轮95,其中齿条92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侧端部402相固定,齿轮91与齿条92相啮合,电机93带动齿轮91转动从而带动附加风道40上下移动。利用齿轮91、齿条92和电机93构成的升降机构90,结构简单,容易组装。升降机构90的齿条92包括有齿部921、无齿部922和插接部923,有齿部921和齿轮91啮合,无齿部922处于有齿部921的下方,插接部923处于无齿部922的下方;侧端部402和无齿部922上对应开设有固定孔437、固定孔924,利用固定件穿设侧端部402和无齿部922的固定孔437、固定孔924实现齿条92和侧端部402的固定。固定件可以为螺钉。侧端部402上还开设有沿上下方向的插接口436,插接部923插入插接口
436内;且插接部923的末端还形成有卡勾来与侧端部402卡接。齿轮盒固定在机壳10内部,电机93固定在齿轮盒内;且有齿部921上还开设有滚轮槽925,齿轮盒上对应设置有滚轮轴943,滚轮95套设于滚轮轴943外。通过设置滚轮95和滚轮槽925,可以对齿条92的运动提供限位。齿轮盒可以包括卡合的盒体941和盖体942,电机93固定在盒体941内,盒体941上设置有滚轮轴943。升降机构9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机壳10的两个侧端盖的内侧并分别对应与一个侧端部402相连。
58.图9是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0的附加风道40、风管70、附加风机5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风管70和附加风机50。风管70配置成进口位于机壳10外部以引入附加空气。附加风机50配置成入口与风管70的出口相连通,出口与进风口42相连通,以受控地驱动附加空气进入风管70流向附加风道40、并经出风口41送出,从而使得经出风口41流出的附加空气与经引流风道80流出的室内空气和经换热气流出口11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设置风管70,将风管70的进口设置成位于机壳10外部,出口与附加风机50的入口相连通,使得可通过附加风机50主动地将机壳10外部的附加空气吸入附加风道40内,可以使室内机100的总体风量大大提高,且送风距离增加,同时随着换热气流出口11和出风口41的送风,引流风道80的两侧都能产生负压,引入引流风道80内的气流量会较大,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引风量和整体送风量。设置风管70后,附加空气的可选类型会大大增加,使得可以依照用户需要来选择进入附加风道40的附加空气的类型,进而可以调节出风气流的组成,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如前文所述,附加空气可以是室内空气、室外新风或其他功能性气体。当附加空气为室内空气时,也可以是通过在机壳10上对应附加风机50的入口的位置处开设次进风口来实现将附加空气即室内空气引入附加风道40内,即可不设置风管70,此时附加风机50的出口与进风口42之间可设置为可调的连接结构,例如设置弹性连接管,以满足附加风道40向上或向下移动时附加风机50的出口与附加风道40的进风口42之间始终保持连通。
59.附加风机50设置于进风口42的上方。通过将附加风机50设置于进风口42的上方,只需要在机壳10内的其中一个横向侧部留有容纳附加风机50的空间即可,不占用机壳10在前后方向上的空间,确保了整个空调室内机100的机壳10仍然是完整的,从而使其保持较好的美观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加风道40和机壳10的下方之间的间隙形成引流风道80,换热气流出口11送出的换热气流、出风口41送出的附加空气以及引流风道80送出的室内空气这三股气流彼此接近,便于较好地混合成柔和风。
60.为了方便风管70与附加风机50的装配和拆卸,可以设置风管接头60,进口端与风管70的出口对接,出口端与附加风机50的入口对接。风管70的进口可以延伸至室外,以引入室外新风;和/或风管70的进口可以连接至功能模块的出气口,功能模块可包括香薰模块、除菌模块、加湿模块、暖风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附加风机50可以是例如离心风机。图9中用箭头示出了附加空气在风管70、附加风机50、附加风道40中的流动路径。
61.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前”、“后”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不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2.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