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4359发布日期:2022-01-05 12:5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空气污染意识也不断提高,空气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而化学有害物质的释放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室内及汽车内零部件、装饰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其中,包括汽车使用的塑料和橡胶部件、织物、油漆涂料、保温材料、黏合剂等材料中含有的有机溶剂、助剂、添加剂等挥发性成分。这些污染物主要有苯、甲苯、甲醛、碳氢化合物、卤代烃等,车内材料释放的物质还是车内难闻异味的主要来源。外界环境的污染物造成污染。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汽车自身排放的污染物进入车内环境,包括通过排气管、曲轴箱、燃油蒸发等途径排放的污染物,或汽车空调长期使用后风道内积累的污物。这些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微生物、苯、烯烃、芳香烃等。现有空气治理基本上采用的都是被动式的空气治理装置,主要是用风机将空气抽入机器,然后通过内置的镍金属静电吸附海绵过滤空气,能够起到过滤粉尘、异味、消毒等作用。
3.镍金属静电吸附海绵式空气治理装置多是采用hepa镍金属静电吸附海绵、活性炭镍金属静电吸附海绵、光触媒、紫外线杀菌消毒、静电吸附镍金属静电吸附海绵等方法来处理空气。hepa镍金属静电吸附海绵有过滤粉尘颗粒物的作用,活性炭等物质主要是吸附异味等有毒有害物质,但是利用hepa过滤滤芯来进行过滤治理时,因hepa过滤器由一叠连续前后折叠的亚玻璃纤维膜构成,形成波浪状垫片用来放置和支撑过滤介质来过滤有害物质的技术,故这种过滤技术只能阻隔有害物质的作用,且存在耗材寿命短,废弃滤芯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此外,现有的空气治理装置中对空气阻隔的部件较多,难以满足360
°
无死角的净化要求,此外,由于设备内部空间的局限,导致内部构件难以根据空间特性进行调整,无法得到灵活应用。
4.因此出现了申请号为cn201710091173.2的一种无死角式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利用放电电极和电巢处形成的高压电场对有毒有害气体及活体病毒、细菌等进行快速降解,其电巢内设置了呈阵列式分布的多个四边形格子,虽然减少了对气流的阻挡,使得电巢前后更加通透,实现了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内部结构无死角、可全方位净化空气的目的,但是其容尘量不够,影响后续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
6.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包括有治理器本体,所述治理器本体包括上盖板、放电电极、电巢、中框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分别盖合于中框的上下两端开口处,所述
上盖板、下盖板与中框围合形成容纳放电电极和电巢的净化空腔;所述放电电极和电巢均电性连接于一高压直流电源,所述高压直流电源用于向放电电极和电巢提供电压,以令放电电极和电巢处形成能够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的高压电场;所述电巢包括有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由多个空心六棱柱形的通孔组成的集尘结构,所述板体及开设于板体上的通孔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板体的一侧还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
8.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利用放电电极和电巢处形成的高压电场对有毒有害气体及活体病毒、细菌等进行快速降解,藉由该高压电场而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并且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容尘量不足的技术问题,将原本的由多个金属片组成或者由多个圆管组成的电巢结构改进成具有一体成型的蜂巢形通孔的板体,既保证了足够的接触面积,又使得过滤气流阻力最小,使治理器本体具有更低的过滤阻力,通风量及容尘量更高;在保证高效过滤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治理器本体的容尘量,从而实现更高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板体的一侧设置紫外线消毒灯,强化了电巢的杀毒效果。
9.优选的,所述板体的一侧还设置有能够产生负离子放电电场对空气有害物质进行快速降解的负离子发射器。
10.优选的,所述放电电极包括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所述正电极片与负电极片之间通过电极隔板连接,所述正电极片与负电极片均与所述高压直流电源电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上盖板设有与净化空腔相连通的入风孔,所述下盖板设有与净化空腔相连通的出风孔,所述上盖板、正电极片、电极隔板、负电极片、电巢和后盖板由入风孔一侧向出风孔一侧依次设置;所述负离子发射器设置于出风孔的位置。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结构设置紧凑,且能够方便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
12.优选的,入风孔的形状与所述板体上的通孔形状相适配,所述入风孔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的数量相一致,使所述入风孔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出风孔的形状与所述板体上的通孔形状相适配,所述出风孔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的数量相一致,使所述出风孔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
13.优选的,所述板体为长方形结构,所述板体上的通孔均匀分布且布满于所述板体上。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模具制得一体成型的具有集尘结构的板体,其蜂巢形的集尘结构由多个空心六棱柱形的通孔组成,通风量及容尘量更高;在保证高效过滤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治理器本体的容尘量,从而实现更高的使用寿命。
14.优选的,所述治理器本体为2个以上,2个以上的治理器本体外还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内部设有安装空间,2个以上的治理器本体并排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安装空间内还设置有隔板,2个以上的治理器本体之间通过所述隔板进行分隔。
15.优选的,所述治理器本体为3个,3个治理器本体并排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16.优选的,所述电极隔板为绝缘材质,且所述电极隔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板体上的通孔形状相适配的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
17.优选的,所述电巢与中框之间还设置有镍金属静电吸附海绵。本实用新型的镍金属静电吸附海绵可以吸附和分解部分甲醛及过滤部分物体的材质,能够使该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的空气处理效果更好。
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利用放电电极和电巢处形
成的高压电场对有毒有害气体及活体病毒、细菌等进行快速降解,藉由该高压电场而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并且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容尘量不足的技术问题,将原本的由多个金属片组成或者由多个圆管组成的电巢结构改进成具有一体成型的蜂巢形通孔的板体,既保证了足够的接触面积,又使得过滤气流阻力最小,使治理器本体具有更低的过滤阻力,通风量及容尘量更高,同时在板体的一侧设置紫外线消毒灯,强化了电巢的杀毒效果;在保证高效过滤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治理器本体的容尘量,从而实现更高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治理器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治理器本体的俯视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装配示意图。
27.图中,治理器本体1;上盖板11;正电极片12;电极隔板13;负电极片 14;电巢15;中框16;下盖板17;镍金属静电吸附海绵18;紫外线消毒灯19;负离子发射器20;固定件3。
具体实施方式
28.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29.下面结合图1

6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30.实施例1:
31.参见图1

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包括有治理器本体1,治理器本体1包括上盖板11、放电电极、电巢15、中框16和下盖板17,上盖板11与下盖板17分别盖合于中框16的上下两端开口处,上盖板 11、下盖板17与中框16围合形成容纳放电电极和电巢15的净化空腔;
32.放电电极和电巢15均电性连接于一高压直流电源,高压直流电源2用于向放电电极和电巢15提供电压,以令放电电极和电巢15处形成能够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的高压电场;
33.电巢15包括有板体,板体上设置有由多个空心六棱柱形的通孔组成的蜂巢形的集尘结构,板体及开设于板体上的通孔一体成型设置,板体的侧面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
34.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利用放电电极和电巢15处形成的高压电场对有毒有害气体及活体病毒、细菌等进行快速降解,藉由该高压电场而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并且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容尘量不足的技术问题,将原本的由多个金属片组成或者由多个圆管组成的电巢15结构改进成具有一体成型的蜂巢形通孔152的板体,既保证了足够的接触面积,又使得过滤气流阻力最小,使治理器本体1具有更低的过滤阻力,通风量及容尘量更高;在保证高效过滤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治理器本体1的容尘量,从而实现更高的使用寿命。
35.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是通过室内空气循环,对通过治理器本体1内
的空气进行杀菌,从而达到高效杀毒、灭菌、去异味、消烟、除尘、免除更换滤芯、快速高效治理空气的效果。
36.其中,所述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还包括有能够产生负离子放电电场对空气有害物质进行快速降解的负离子发射器。
37.实施例2:
38.参见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39.为了方便放电电极与电巢15之间形成高压电场,放电电极包括正电极片 12和负电极片14,正电极片12与负电极片14之间通过电极隔板13连接,正电极片12与负电极片14均与高压直流电源连接。
40.其中,上盖板11设有与净化空腔相连通的入风孔,下盖板17设有与净化空腔相连通的出风孔,上盖板11、正电极片12、电极隔板13、负电极片14、电巢15和后盖板由入风孔一侧向出风孔一侧依次设置;负离子发射器设置于出风孔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结构设置紧凑,且能够方便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
41.其中,为了方便进行空气处理,入风孔的形状与板体上的通孔形状相适配,入风孔的数量与通孔的数量相一致,使入风孔与通孔一一对应;出风孔的形状与板体上的通孔形状相适配,出风孔的数量与通孔的数量相一致,使出风孔与通孔一一对应。
42.具体使用时,污染的空气通过放电电极对一体成型的蜂巢式电巢放电,控制电场强度,避免产生臭氧等衍生物质,通过高压电场的作用,将各种污染物颗粒击碎,清除或吸附:然后经过装在出风孔的负离子发射器产生负离子风,通过高压、高频脉冲放电形成非对称等离子体电场,使空气中大量等离子体之间逐级撞击,产生“雪崩效应”式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对有毒有害气体及活体病毒、细菌等进行快速降解,从而高效杀毒、灭菌、去异味、消烟、除尘,且无毒害物质产生。
43.实施例3:
44.参见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45.板体为长方形结构,板体上的通孔均匀分布且布满于板体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模具制得一体成型的具有集尘结构的板体,其蜂巢形的集尘结构由多个空心六棱柱形的通孔组成,通风量及容尘量更高;在保证高效过滤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治理器本体1的容尘量,从而实现更高的使用寿命。
46.实施例4:
47.参见图5

6所示,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48.为了使该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的使用效果更好,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的治理器本体1为3个,3个治理器本体1外还设置有固定件3,固定件3内部设有安装空间,3个治理器本体1并排设置于安装空间内。
49.其中,为了防止多个治理器本体1之间相互干扰,安装空间内还设置有隔板,3个治理器本体1之间通过隔板进行分隔。
50.实施例5:
51.参见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52.为了方便进行空气处理,电极隔板13为绝缘材质,且电极隔板13上开设有多个与板体上的通孔形状相适配的穿孔,穿孔与通孔一一对应。
53.实施例6:
54.参见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55.电巢15与中框16之间还设置有镍金属静电吸附海绵18。在本实用新型中,镍金属静电吸附海绵18可以采用能够分解部分甲醛及过滤部分物体的材质,能够使该智能新风杀毒治理器的空气处理效果更好。
5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