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式板翅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4937发布日期:2021-11-25 20:0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拼装式板翅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拼装式板翅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板翅式换热器,通常由隔板、翅片、封条、导流片组成。在相邻两隔板间放置翅片、导流片以及封条组成一夹层,称为通道,将这样的夹层根据流体的不同方式叠置起来,钎焊成一整体便组成板束,板束是板翅式换热器的核心。
3.公告号为cn20371947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板翅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冷介质输入管和冷介质输出管,所述壳体内部设置输入腔室和输出腔室,所述冷介质输入管和输入腔室连接,所述冷介质输出管和输出腔室连接,所述壳体中部设置板翅换热芯子,输入腔室和输出腔室通过板翅换热芯子连接。
4.但是现有的板翅换热器的流道长度大都是固定的,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适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拼装式板翅换热器,具有增加板翅换热器适用范围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拼装式板翅换热器,包括壳体和两个分布在壳体两端的端壳,所述壳体和端壳内均设有隔片,所述隔片将壳体和端壳内分隔成若干相对分布的流道,两个所述端壳侧壁上设有用于向流道内输送不同介质的分配管件,所述端壳与壳体间设有嵌套,所述嵌套通过调节螺钉与端壳和壳体固定,所述壳体和端壳上均设有若干螺孔,所述螺孔与调节螺钉螺接,所述嵌套内设有若干中间管,所述中间管外设有弹性密封套,所述中间管的两端分别插入相对的流道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时,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通过第一个分配管件输入流道并交错分布,经过热交换后从另一个分配管件输出;当需要增加流道长度时,操作者在中间管的长度范围内移动两个端壳相互靠近或远离,便可相应的调节流道长度缩短或增长,调节结束后再拧紧调节螺钉固定即可,简单快捷,增加了板翅换热器的灵活性,同时壳体、端壳和嵌套均可拆卸,方便了操作者对其内部清理,保证热交换效率。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配管件包括设置在端壳侧壁上的输送管和设置在输送管内的内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输送管上连接有换热管,所述内管的一端穿出端盖外,所述输送管和内管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均伸入流道内且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交错分布。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分别从内管和换热管输入,再经第二导管和第一导管输送至对应的流道内,结构简单、紧凑;由于内管位于输送管内,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在输入和输出的时候亦在进行热交换,增强了介质热交换的效果。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送管上设有若干卡箍,所述卡箍的两端均通过限位螺钉连接在端壳上,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分别螺纹连接在输送管和内管上,所述输送管上开设有供第二导管穿出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第一密封套,所述端壳上开设有供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穿进的管孔,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上均设有第二密封套。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管、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均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当部件损坏时可及时更换,相较于传统板翅换热器的整体式设计,减少了资源的浪费;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则提高了通孔和管孔处连接的密封性。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密封套包括胶套和连接在胶套一端的锥套。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套插接在管孔内,锥套与管孔孔口抵触,操作者拧动限位螺钉便可带动锥套与管孔孔口抵紧,从而减小两者间的间隙,提高连接的密封性。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管孔孔口设有与锥套相贴合的锥面。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面与锥套的面配合利于减小锥套在被抵紧时出现歪斜的可能。
1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螺钉上穿设有弹性垫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板翅换热器安装在工作时处于震动状态的部件上时,弹性垫圈利于减小调节螺钉松动脱落的可能。
1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嵌套内壁开设有沿嵌套内轮廓分布的胶槽,所述胶槽槽底开设有穿出嵌套外的注胶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注胶孔向胶槽内注入胶水,待胶水凝固后将嵌套与壳体和端壳间的间隙封住,当中间管出现泄漏时亦能减小介质的外泄。
2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性密封套的两端均设有倾斜导向面。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的导向面利于降低介质在流入时受到的阻力。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实现了板翅换热器流道长度的可调节,增加了板翅换热器的灵活性;壳体、端壳和中间管均可单独拆卸、更换,便于清理维修;
24.2.内管设置于输送管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且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在输入和输出时均处于热交换状态,增加了介质热交换的效果;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增加了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连接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27.图3是图2中b处放大图。
28.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分配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图4中c处放大图。
30.图6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1、壳体;12、端壳;13、隔片;14、嵌套;141、调节螺钉;1411、弹性垫圈;15、螺孔;16、中间管;161、弹性密封套;1611、导向面;2、分配管件;21、输送管;211、密封盖;212、换热管;213、第一导管;22、内管;23、第二导管;24、卡箍;241、限位螺钉;25、通孔;251、第一密封套;26、管孔;261、锥面;27、第二密封套;271、胶套;272、锥套;3、胶槽;31、注胶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拼装式板翅换热器,包括壳体11和两个分布在壳体11两端的端壳12,端壳12与壳体11间留有间距,壳体11内部为直通式,端壳12朝向壳体11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封闭,壳体11和端壳12内均设有若干平行分布的隔片13,隔片13将壳体11和端壳12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对称分布的流道,两个端壳12侧壁均设有用于向流道内输送不同介质的分配管件2。
34.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1和端壳12间设有嵌套14,壳体11和端壳12相对的一端均插接在嵌套14内,嵌套14内设有若干中间管16,中间管16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壳体11与端壳12相对的两个流道内,中间管16外轮廓与流道内轮廓相适配且中间管16外设有弹性密封套161,弹性密封套161的两端均设有倾斜的导向面1611,同时弹性密封套161与流道内壁抵紧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
35.如图2和图3所示,嵌套14通过调节螺钉141与壳体11和端壳12连接,调节螺钉141上穿设有弹性垫圈1411,壳体11和端壳12上均开设若干沿各自长度方向排列的螺孔15,调节螺钉141与螺孔15螺接配合。嵌套14内壁的两端均开设有沿其内轮廓延伸的胶槽3,胶槽3槽底设有穿出嵌套14外的注胶孔31。
36.如图4所示,分配管件2包括设置在端壳12侧壁上的输送管21,输送管2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211,输送管21在靠近密封盖211的一端连接有换热管212,输送管21侧壁上连接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导管213,输送管21内同轴固定有内管22,内管22的一端穿出端盖外,内管22侧壁连接有若干沿内管22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导管23,第二导管23远离内管22的一端穿出输送管21外,第二导管23与第一导管213交错排列且第二导管23与第一导管213均穿进端壳12内并伸入流道中。
37.换热时,选择一端的端壳12,将低温介质和高温介质分别从换热管212和内管22输入,低温和高温介质分别通过第一导管213和第二导管23输送至各自对应的流道中,然后从另一端的第一导管213和第二导轨分别输回输送管21和内管22排出,流道内的低温介质与高温介质一层一层交错分布,完成了介质间的热交换,同时由于内管22与输送管21的嵌套14式设计,使得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在输入时、流道内、输出时均处于热交换状态,增强介质热交换效率。
38.当需要调整流道长度即介质传输路程时,操作者拧松调节螺钉141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位置的螺孔15与调节螺钉141相螺接,使得端壳12向壳体11靠近或远离,调节结束后拧紧调节螺钉141,从注胶孔31向胶槽3内注入厌氧胶,待厌氧胶凝固后将嵌套14与壳体11和端壳12之间的间隙封住,方便快捷,增加了板翅换热器的适用范围。
39.如图4和图6所示,输送管21上设有若干卡箍24,卡箍24两端均通过限位螺钉241连接在端壳12上,使得输送管21被扣在端壳12上,第一导管213和第二导管23分别螺纹连接在输送管21和内管22上,使得操作者可针对性拆卸清理、更换或维修,输送管21上开设有供第二导管23穿出的通孔25,通孔25内壁上设有第一密封套251,端壳12上开设有供各个第一导管213和第二导管23穿进的管孔26,第一导管213和第二导管23上均设有第二密封套27。
40.如图5所示,第二密封套27包括环形的胶套271和连接在胶套271一端内的锥套272,锥套272与胶套271同轴分布,管孔26远离端壳12内部一端的管口设有锥面261,当胶套271插接至管孔26内时,胶套271与管孔26内壁抵紧,锥套272与锥面261抵触,此时输送管21与端壳12侧壁间存在间距,操作者拧动限位螺钉241使得卡箍24推动输送管21靠近端壳12,便可调动锥套272与锥面261挤压,缩小两者间的间隙,从而实现了胶套271与锥套272的双密封,提高了第一导管213和第二导管23连接的紧密性。
4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