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板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7579发布日期:2021-12-25 00:4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壁挂板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壁挂板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导致各企业控制成本的压力较大,而家用内机的壁挂板是整机必备配件。根据前期的市场调查,材料成本占壁挂板综合成本的90%以上。目前市场上壁挂板的材料大多集中在0.6毫米至0.75毫米料厚之间,其结构的加强筋设计简陋,只能通过增强其料厚增大其关键部位结构强度,没有充分发挥钣金件压型、叠边设计的灵活性,导致其目前材料料厚较高、单件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用于支撑空调器的关键位置强度的壁挂板。
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壁挂板的空调器。
5.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壁挂板,包括挂板主体和支撑部,支撑部包括相交设置的支撑壁和限位壁;支撑壁连接在挂板主体上,限位壁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支撑壁与挂板主体相对的一侧,限位壁在第二方向上自支撑壁的边缘向远离挂板主体的方向延伸;支撑壁在第二方向上背向挂板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面组;壁挂板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自挂板主体延伸至限位壁;第一加强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挂板段、第一支撑段和第一限位段,第一挂板段位于挂板主体上,第一支撑段位于支撑壁上,第一限位段位于限位壁上。
6.由上述方案可见,使用时,将空调室内机等产品挂设在壁挂板上,支撑面组对产品进行支撑,通过在壁挂板上设置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自挂板主体延伸至限位壁,第一加强筋提高了支撑部整体的结构强度,加强了限位壁与支撑壁的抗变形能力。在壁挂板的支撑面组受到产品的压力时,支撑部能够很好地实现对产品的支撑,从而防止壁挂板的支撑部的变形,保证壁挂板支撑的稳定性。
7.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支撑面组包括第一支撑面、两个第二支撑面和两个连接面;两个第二支撑面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面在第三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两个第二支撑面分别通过两个连接面与第一支撑面连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第一支撑面与两个连接面围成凹部,第一支撑段位于第二支撑面上。
8.由此可见,支撑壁上形成的凹部能够提高支撑壁的强度,在使用中支撑壁受到法向作用力时,通过设置凹部能够使得第一支撑面产生的位移形变更小。
9.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加强筋的数量为两条以上,每个第二支撑面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段。
10.由此可见,每个第二支撑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段,因此可以提高每个第二支撑面的强度。
11.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加强筋的宽度占对应的第二支撑面的宽度的10%至50%。
12.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挂板段朝向支撑部一侧凸出,第一支撑段朝远离支撑面组的方向凸出,第一限位段朝远离支撑壁的方向凸出。
13.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加强筋自支撑壁的表面向外凸出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75毫米。
14.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连接面相对于第一支撑面在第二方向上朝向限位壁倾斜。
15.由此可见,倾斜设置的连接面能够起到过渡连接的作用,同时保证了第一支撑面、连接面和第二支撑面均为装配面,在同时受到法向的作用力时,其承载力较大,形变量较少。
16.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壁挂板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自挂板主体延伸至第一支撑面;第二加强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挂板段和第二支撑段,第二挂板段位于挂板主体上,第二支撑段位于第一支撑面上。
17.由此可见,通过设置第二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支撑面的抗变形能力。
18.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支撑段的自由端位于第一支撑面的宽度方向的中部。
19.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挂板段的中心线、第一支撑段的中心线和第一限位段的中心线共面设置;第一挂板段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段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20.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限位段的自由端位于限位壁的宽度方向的中部。
21.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限位壁上设置有凸包,凸包与支撑壁连接,凸包朝向远离挂板主体的方向凸出。
22.由此可见,凸包的设置增加了限位壁的强度,从而可以有效加强限位壁抵抗法向方向的载荷,降低形变量,保证空调室内机与墙壁的安装间隙稳定。
23.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挂板主体包括连接臂和两个支撑臂,两个支撑臂均沿着第二方向延伸,两个支撑臂分别连接在连接臂的两端;壁挂板还包括卡合部,支撑部和卡合部分别连接在支撑臂的两端,卡合部和支撑部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挂板主体的同侧;壁挂板上还设置有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自挂板主体延伸至卡合部;第三加强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挂板段和卡合段,第三挂板段位于支撑臂上,卡合段位于卡合部上。
24.由此可见,通过在卡合部位置设置第三加强筋,从而提高了卡合部的强度,提高了支撑的可靠性。
25.进一步的方案是,卡合部包括相交的第一折弯壁和第二折弯壁,第一折弯壁连接在支撑臂与第二折弯壁之间;卡合段的自由端延伸至第二折弯壁的宽度方向的中部。
26.由此可见,第三加强筋穿过拐角处的第一折弯壁,壁挂板在使用时,会受到法向的作用力,第三加强筋可以大幅降低第二折弯壁的形变量,提升其支撑的可靠性。支撑臂与第二折弯壁之间通过第一折弯壁连接,可以进一步增强第二折弯壁的抗变形能力。
27.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支撑部的外边沿均设置有叠边,叠边自支撑部的外边沿朝远离支撑面组的方向翻折。
28.由此可见,支撑部的外边沿采用全叠边设计,叠边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强支撑壁的抗变形能力。
29.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限位壁与支撑壁呈钝角设置,限位壁朝向支撑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面。
30.由此可见,第三支撑面与空调室内机的底壳配合,属于受力面,且受力方向沿着第三支撑面的法向,凸包和第一加强筋的设置均能够有效加强限位壁抵抗法向的载荷,降低形变量。另外,限位壁与支撑壁呈钝角设置,这样,限位壁能够起到引导支撑部进入空调室内机的底壳上的装配槽内,同时能够与装配槽配合限位,防止支撑部从装配槽中脱离。
31.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上述的壁挂板,壁挂板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背侧。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壁挂板实施例和空调室内机的底壳装配后第一视角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壁挂板实施例和底壳装配后第二视角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壁挂板实施例和底壳装配后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
35.图4是本实用新型壁挂板实施例和底壳在卡合部装配位置的剖视图。
36.图5是本实用新型壁挂板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
37.图6是本实用新型壁挂板实施例第二视角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
38.图7是本实用新型壁挂板实施例第三视角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
39.图8是本实用新型壁挂板实施例的左视图和局部放大图。
40.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1.参见图1至图4,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壁挂板1,壁挂板1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背侧并与空调室内机的底壳10配合连接。
42.本实施例中采用统一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y轴方向为第一方向,z轴方向为竖直方向或第二方向,x轴方向为第三方向。
43.壁挂板1包括挂板主体2、两个支撑部3和两个卡合部4,挂板主体2包括连接臂21和两个支撑臂22,两个支撑臂22均沿着z轴方向延伸,连接臂21沿着x轴方向延伸,两个支撑臂22分别连接在连接臂21的两端,且连接臂21位于支撑臂22的z轴正向端。两个支撑部3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臂22的z轴正向端,两个卡合部4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臂22的z轴负向端。底壳10上开设有装配槽101和卡扣102,支撑部3插接在装配槽101内,卡扣102与卡合部4相卡合。
44.参见图3、图5和图6,每个支撑部3均包括相交设置的支撑壁31和限位壁32,支撑壁31连接在支撑臂22上,限位壁32连接在支撑壁31在y轴方向上远离挂板主体2的一端,限位壁32自支撑壁31的边缘在z轴方向上向远离挂板主体2的方向延伸,优选的,限位壁32与支撑壁31之间呈钝角设置,限位壁32朝向支撑壁3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面321,第三支撑面321为装配面,装配面为与底壳10的装配槽101配合的面,空调室内机安装到壁挂板1后,装配面会受到法向的作用力。另外,限位壁32上设置有凸包322,凸包322与支撑壁31连接,凸包322朝向远离挂板主体2的方向凸出。
45.支撑壁31在z轴方向上背向挂板主体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面组310。支撑面组310包括第一支撑面311、两个第二支撑面312和两个连接面313。两个第二支撑面312分别设置在
第一支撑面311在x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两个第二支撑面312分别通过两个连接面313与第一支撑面311连接。第一支撑面311与两个连接面313围成凹部314,凹部314与凸包322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凹部314能够提高支撑壁31的强度,在使用中支撑壁31受到法向作用力时,通过设置凹部314能够使得第一支撑面311产生的位移形变更小。连接面313相对于第一支撑面311在z轴方向上朝向限位壁32倾斜。倾斜设置的连接面313能够起到过渡连接的作用,同时保证了第一支撑面311、连接面313和第二支撑面312均为装配面,在同时受到法向的作用力时,其承载力较大,形变量较少。
46.壁挂板1设置有两条第一加强筋11和一条第二加强筋12,第一加强筋11自挂板主体2延伸至限位壁32,第一加强筋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挂板段111、第一支撑段112和第一限位段113,第一挂板段111的中心线、第一支撑段112的中心线和第一限位段113的中心线共面设置,第一挂板段111沿着z轴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段112沿着y轴方向延伸。第一挂板段111位于挂板主体2上并朝向支撑部3一侧凸出,第一支撑段112位于第二支撑面312上并朝远离支撑面组310的方向凸出,第一限位段113位于限位壁32上并朝远离支撑壁31的方向凸出,且第一限位段113的自由端位于限位壁32的宽度方向的中部。
47.每个第二支撑面312上设置一个第一支撑段112,以提高第二支撑面312的强度。第一加强筋11的宽度占对应的第二支撑面312的宽度的10%至50%,第二加强筋12的宽度占第一支撑面311的宽度的10%至50%,第一加强筋11自支撑壁31的下表面向外凸出的高度和第二加强筋12自支撑壁31的下表面向外凸出的高度均大于或等于0.75毫米。
48.第二加强筋12自挂板主体2延伸至第一支撑面311,第二加强筋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挂板段121和第二支撑段122,第二挂板段121位于挂板主体2上,第二支撑段122位于第一支撑面311上,第二支撑段122的自由端位于第一支撑面311的宽度方向的中部。通过设置第二加强筋12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支撑面311的抗变形能力。
49.参见图7,支撑部3、卡合部4和挂板主体2的外边沿均设置有叠边33,支撑部3的外边沿设置的叠边33自支撑部3的外边沿朝远离支撑面组310的方向翻折。卡合部4的外边沿设置的叠边33自卡合部4的外边沿朝z轴正向侧翻折。挂板主体2的外边沿的叠边33自挂板主体2的外边沿朝y轴负向侧翻折。壁挂板的外边沿采用全叠边33设计,叠边33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强壁挂板1整体的抗变形能力。
50.如图4和图6所示,卡合部4和支撑部3在y轴方向上位于挂板主体2的同侧,壁挂板1上还设置有两条第三加强筋41,第三加强筋41自挂板主体2延伸至卡合部4,卡合部4开设有卡槽42,两个第三加强筋41分别位于卡槽42在x轴方向的两侧。
51.参见图6和图8,卡合部4包括呈钝角设置的第一折弯壁43和第二折弯壁44,第一折弯壁43连接在支撑臂22与第二折弯壁44之间,第二折弯壁44垂直于支撑臂22,第一折弯壁43与支撑臂22之间的夹角θ1以及第二折弯壁44与第一折弯壁43之间的夹角θ2均为135度。第三加强筋4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挂板段411和卡合段412,第三挂板段411位于支撑臂22上,卡合段412位于卡合部4上,且卡合段412的自由端延伸至第二折弯壁44的宽度方向的中部。第三加强筋41穿过拐角处的第一折弯壁43,壁挂板1在使用时,会受到法向的作用力,第三强加筋41可以大幅降低第二折弯壁44的形变量,提升其支撑的可靠性。支撑臂22与第二折弯壁44之间通过第一折弯壁43连接,可以进一步增强第二折弯壁44的抗变形能力。
52.由上可见,使用时,将空调室内机等产品挂设在壁挂板上,支撑面组对产品进行支
撑,通过在壁挂板上设置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自挂板主体延伸至限位壁,第一加强筋提高了支撑部整体的结构强度,加强了限位壁与支撑壁的抗变形能力。在壁挂板的支撑面组受到产品的压力时,支撑部能够很好地实现对产品的支撑,从而防止壁挂板的支撑部的变形,保证壁挂板支撑的稳定性。另外,凸包的设置增加了限位壁的强度,从而可以有效加强限位壁抵抗法向方向的载荷,降低形变量,保证空调室内机与墙壁的安装间隙稳定。第三支撑面与空调室内机的底壳配合,属于受力面,且受力方向沿着第三支撑面的法向,凸包和第一加强筋的设置均能够有效加强限位壁抵抗法向的载荷,降低形变量。
53.此外,第一折弯壁与支撑臂之间的夹角θ1以及第二折弯壁与第一折弯壁之间的夹角θ2也可以不等于135度,优选地,θ1与θ2之和等于270度。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的长度、宽度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上述改变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54.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