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47032发布日期:2022-01-12 04:00阅读:76来源:国知局
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竹子制作加工设备领域,具体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


背景技术:

2.在竹平板制作加工过程中,竹平板内部水分必须用烘干机加以烘除,因为展开后不烘会变形,但随便拿出来烘也会变形;在烘干工艺中,我们采用加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仅用水泥板覆压;不过这个方法也有缺陷:需要人工搬运耗人力,并且水泥板压力无法随时调节以应付竹平板所需压力。
3.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我们设计了新型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包括机壳、机门、散热风扇构件、至少一个的加热管和自动加压构件以及至少一对的进料构件;所述机壳内部中间固定有隔板,且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加热管和散热风扇构件均位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隔板和机壳内顶壁之间固定有一对加热管安装板,加热管在一对加热管安装板间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扇构件的上下端外侧面分别与机壳内顶壁和隔板固定连接;所述自动加压构件安装在隔板下端面;机壳的内底壁与成对的进料构件下端面固定连接,且机壳外侧面与机门铰接;所述机壳上端面固定有除湿口,除湿口位于散热风扇构件远离加热管的一侧。
7.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扇构件包括散热风扇和散热风扇安装框;散热风扇上下端外侧面分别与散热风扇安装框上下端内侧面固定连接;散热风扇安装框上下端外侧面分别与机壳内顶壁和隔板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自动加压构件包括加压气缸和加压平板;压气缸输出轴面与加压平板上端面固定连接,且压气缸非输出轴端上端面与隔板下端面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进料构件包括进料滚轮框架和多个进料滚轮;进料滚轮与进料滚轮框架内侧面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进料滚轮外表面涂有防锈漆。
11.优选的,成对所述进料构件上铺设有装料平板,且成对进料构件两端的机壳的内底壁上成直线均固定有至少三个进料指示竖条,用于指示货物堆放的准确位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结构简单合理,采取气缸重压的方式来提供压力,并且气缸能根据烘干含水率来随时调节所需压力;本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内部结构可构成内部热气流循环,可更高效地除去竹平板中的水分。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结构立体图;
14.图2为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上层结构立体图;
15.图3为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结构侧视图;
16.图4为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结构仰视图;
17.图5为自动加压构件结构立体图;
18.图6为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下层结构立体图;
19.图7为散热构件结构立体图;
20.图8为进料构件结构立体图;
21.图中标号说明:
22.1、机壳;11、除湿口;12、隔板;13、加热管安装板;14、第一通道;15、第二通道;16、进料指示竖条;17、装料平板;2、机门;3、加热管;4、散热风扇构件;41、散热风扇;42、散热风扇安装框;5、自动加压构件;51、加压气缸;52、加压平板;6、进料构件;61、进料滚轮;62、进料滚轮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5.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包括机壳1、机门2、散热风扇构件4、至少一个的加热管3和自动加压构件5以及至少一对的进料构件6;机壳1内部中间固定有隔板12,且隔板12上开设有第一通道14和第二通道15,加热管3和散热风扇构件4均位于第一通道14和第二通道15之间;隔板12和机壳1内顶壁之间固定有一对加热管安装板13,加热管3在一对加热管安装板13间固定连接;散热风扇构件4的上下端外侧面分别与机壳1内顶壁和隔板12固定连接;自动加压构件5安装在隔板12下端面;机壳1的内底壁与成对的进料构件6下端面固定连接,且机壳1外侧面与机门2铰接;机壳1上端面固定有除湿口11,除湿口11位于散热风扇构件4远离加热管3的一侧。
26.如图2所示,散热风扇构件4包括散热风扇41和散热风扇安装框42;散热风扇41上下端外侧面分别与散热风扇安装框42上下端内侧面固定连接;散热风扇安装框42上下端外侧面分别与机壳1内顶壁和隔板12固定连接。
27.如图5所示,自动加压构件5包括加压气缸51和加压平板52;压气缸51输出轴面与加压平板52上端面固定连接,且压气缸51非输出轴端上端面与隔板12下端面固定连接。
28.如图6和图8所示,进料构件6包括进料滚轮框架62和多个进料滚轮61;进料滚轮61与进料滚轮框架62内侧面转动连接。
29.如图2所示,进料滚轮61外表面涂有防锈漆。
30.如图6所示,成对进料构件6上铺设有装料平板17,且成对进料构件6两端的机壳1的内底壁上成直线均固定有至少三个进料指示竖条16。
31.我们先将竹平板横纵交替码落在装料平板17上,再用叉车将它们沿着进料指示竖条16准确安放在进料滚轮61上,然后关上烘干机门2使内部成密封状态;启动加热管3使温度调节后保持恒定,并且启动散热风扇41吹动加热管3附近空气;热空气先经过第一通道14从隔板12上端空间流到下端空间,再穿过隔板12下端空间到达第二通道15,与此同时带走竹平板中的水分,然后穿过第二通道15,此时水蒸气通过除湿口11抽排出到外界;在内部热气流循环过程中,启动加压气缸51根据烘干含水率调节竹平板所需压力,让加压平板52下移压覆着竹平板,以保证竹平板始终保持非变形状态。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机门(2)、散热风扇构件(4)、至少一个的加热管(3)和自动加压构件(5)以及至少一对的进料构件(6);所述机壳(1)内部中间固定有隔板(12),且隔板(12)上开设有第一通道(14)和第二通道(15),加热管(3)和散热风扇构件(4)均位于第一通道(14)和第二通道(15)之间;隔板(12)和机壳(1)内顶壁之间固定有一对加热管安装板(13),加热管(3)在一对加热管安装板(13)间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扇构件(4)的上下端外侧面分别与机壳(1)内顶壁和隔板(12)固定连接;所述自动加压构件(5)安装在隔板(12)下端面;机壳(1)的内底壁与成对的进料构件(6)下端面固定连接,且机壳(1)外侧面与机门(2)铰接;所述机壳(1)上端面固定有除湿口(11),除湿口(11)位于散热风扇构件(4)远离加热管(3)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构件(4)包括散热风扇(41)和散热风扇安装框(42);散热风扇(41)上下端外侧面分别与散热风扇安装框(42)上下端内侧面固定连接;散热风扇安装框(42)上下端外侧面分别与机壳(1)内顶壁和隔板(1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加压构件(5)包括加压气缸(51)和加压平板(52);压气缸(51)输出轴面与加压平板(52)上端面固定连接,且压气缸(51)非输出轴端上端面与隔板(12)下端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构件(6)包括进料滚轮框架(62)和多个进料滚轮(61);进料滚轮(61)与进料滚轮框架(62)内侧面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滚轮(61)外表面涂有防锈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成对所述进料构件(6)上铺设有装料平板(17),且成对进料构件(6)两端的机壳(1)的内底壁上成直线均固定有至少三个进料指示竖条(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子制作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包括机壳、机门、散热风扇构件、至少一个的加热管和自动加压构件以及至少一对的进料构件;所述机壳内部中间固定有隔板,且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加热管和散热风扇构件均位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结构简单合理,采取气缸重压的方式来提供压力,并且气缸能根据烘干含水率来随时调节所需压力;本竹平板自动加压烘干机内部结构可构成内部热气流循环,可更高效地除去竹平板中的水分。可更高效地除去竹平板中的水分。可更高效地除去竹平板中的水分。


技术研发人员:姜应军 叶学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龙美创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9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