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和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1893发布日期:2022-01-19 15:42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和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和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2.采用风压式挡风板的换气扇其在工作时,挡风板由风机的风叶转动带动气流吹向挡风板转动而张开,在不工作时,挡风板自动关闭遮隔外部环境的气流流入室内。但是目前采用风压式挡风板的换气扇的挡风板难以维持在较大的开启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和换气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以及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活动开闭所述出风口,所述挡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形成有迎风曲面,当所述挡风板开启所述出风口时,所述迎风曲面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角度在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逐渐增大。
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挡风机构通过迎风曲面逐渐朝偏离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方向变化,使得出风口的气流吹在迎风曲面上,使得气流能够将挡风板吹起打开的角度增大,利于气流的排出,从而提高了出风效率,并且由于迎风曲面是逐渐改变角度来引导气流方向改变,使得挡风板能够被稳定维持。
6.进一步,当所述挡风板开启所述出风口时,所述迎风曲面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角度从起始角度起逐渐增大,所述起始角度为0
°
~10
°

7.进一步,当所述挡风板开启所述出风口时,所述迎风曲面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角度逐渐增大至终点角度,所述终点角度为30
°
~50
°

8.进一步,当所述挡风板开启所述出风口时,所述迎风曲面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角度从0
°
起逐渐增大至40
°

9.进一步,所述挡风板包括多个所述挡风百叶,所述挡风百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多个所述挡风百叶与所述出风口的形状相匹配,其转动后共同开闭所述出风口,所述挡风百叶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形成有所述迎风曲面。
10.进一步,所述挡风百叶与所述出风口的内壁连接,当所述挡风百叶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挡风百叶收容于所述出风口内。
11.进一步,所述挡风板包括若干第一挡风百叶和第二挡风百叶,所述第一挡风百叶和所述第二挡风百叶均与所述出风口的内壁连接;
12.所述第二挡风百叶包括依序连接的遮挡部、连接部和风压部,所述第二挡风百叶的迎风曲面设置在所述风压部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出风口的内壁转动连接;
13.当所述挡风板开启所述出风口时,所述遮挡部朝所述出风口内转动,所述风压部
和所述第一挡风百叶朝所述出风口外转动。
14.进一步,当所述挡风板开启所述出风口时,所述迎风曲面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角度逐渐增大至终点角度,所述第二挡风百叶的迎风曲面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终点角度大于所述第一挡风百叶的迎风曲面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终点角度。
15.进一步,所述挡风板与所述机壳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当所述挡风板朝开启所述出风口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
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换气装置,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风机、与所述风机连通的风道以及如上述所述的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或者,所述壳体与所述机壳一体设置,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道连通。
17.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在挡风板开启出风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的部分位置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在挡风板关闭出风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在挡风板开启出风口时的剖视图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爆炸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20、挡风板;21、迎风曲面;22、第一挡风百叶;23、第二挡风百叶;231、遮挡部;232、连接部;23、风压部;30、出风口;40、机壳;50、风机;60、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在挡风板开启出风口时的结构示意图,该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包括:壳体1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的出风口30以及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的挡风板20,所述挡风板20活动开闭所述出风口30,所述挡风板20靠近所述出风口30的一侧形成有迎风曲面21,当所述挡风板20开启所述出风口30时,所述迎风曲面21与所述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角度在所述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上逐渐增大。由于出风口30的气流方向最开始是与出风方向相同,在气流接触迎风曲面21后,气流方向与迎风曲面21呈一夹角,从而对迎风曲面21提供了一定压力,使得挡风板20被维持大的开启角度,随后气流被迎风曲面21逐渐改变方向,被逐渐引导流出,提高了挡风板
20被维持的稳定性,减少了乱流。
26.请参阅图2,其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的部分位置的气流流动示意图,迎风曲面21与出风方向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设计,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挡风板20开启所述出风口30时,所述迎风曲面21与所述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角度从起始角度起逐渐增大,所述起始角度为0
°
~10
°
。起始角度相对较小,使得气流逐步被引导流向,利于减少气流撞击迎风面产生乱流。另外,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挡风板20开启所述出风口30时,所述迎风曲面21与所述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角度逐渐增大至终点角度,所述终点角度为30
°
~50
°
。在气流的压力固定时,随着出风方向与迎风曲面21的夹角的角度的增大,气流对挡风板20产生的扭矩是先增大后减小的,因此终点角度应选取合适的角度,如果终点角度过大,会导致挡风板20过于阻挡气流流动而导致降低出风效率和产生乱流而影响挡风板20的稳定。气流在吹向百叶挡板后,形成反射气流,反射气流碰撞到出风方向的气流后再反射向挡板吹起,在从所述迎风曲面21与所述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的夹角从起始角度向终点角度过渡中,反射气流不断往返于迎风曲面21和出风方向的气流之间,增加给气流对挡风板20往出风口30外打开的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挡风板20开启所述出风口30时,所述迎风曲面21与所述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角度从0
°
起逐渐增大至40
°
,使得气流具有较优的反射角度,能较好的反射到挡风板20提供压力,从而较好地利用气流维持挡风板20稳定打开。优选的,所述迎风曲面21为弧形面,当然,迎风曲面2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选择其他合适的曲面。
2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20包括多个所述挡风百叶,所述挡风百叶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多个所述挡风百叶与所述出风口30的形状相匹配,其转动后共同开闭所述出风口30,所述挡风百叶靠近所述出风口30的一侧形成有所述迎风曲面21。多个挡风百叶相对于单个挡风板20重量较轻,利于被吹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20包括3个所述挡风百叶,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采用合适的挡风百叶数量。当所述挡风板20包括多个所述挡风百叶时,由于挡风百叶通常是塑料等材质支撑,相对于平面的结构,具有一定弯曲度的挡风百叶的强度更高,能够避免挡风百叶变形。
2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20为塑料的挡风板20。由于挡风百叶由塑料等材质制成,相对于平面的结构,具有一定弯曲度的挡风板20的强度更高,能够避免挡风板20变形,尤其是挡风板20包括多个挡风百叶时,更利于减少挡风百叶的变形。当然,挡风百叶也可采用其它合适的材料。为了提高挡风板20整体的结构稳定,使得挡风百叶整体为弧形,挡风板20的迎风侧上与迎风面连接的其它平面可能存在如下情况:当所述挡风板20开启所述出风口30时,所述其它平面与所述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角度逐渐减小至0
°
,或者逐渐减小至0
°
后在逐渐增大至上述的起始角度。
2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百叶与所述出风口30的内壁连接,当所述挡风百叶关闭所述出风口30时,所述挡风百叶收容于所述出风口30内,从而更加利于气流吹起挡风百叶,并且由于挡风百叶的转动轴线位于出风口30内,利于提高吹起挡风百叶的角度。
30.请参阅图3和图4,其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在挡风
板关闭出风口时的结构示意图和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在挡风板开启出风口时的剖视图图,出风口30有时并非是矩形的,也可能是圆形或其它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30为圆形,此时如果将挡风百叶设置在出风口30内,与出风口30内壁转动连接的话,由于挡风百叶均朝一个方向转动,使得转动轴线最靠近出风口30边缘的挡风百叶与出风口30之间存在空隙,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20包括若干第一挡风百叶22和第二挡风百叶23,所述第一挡风百叶22和所述第二挡风百叶23均与所述出风口30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挡风百叶23包括依序连接的遮挡部231、连接部232和风压部23,所述第二挡风百叶23的迎风曲面21设置在所述风压部23上,所述连接部232与所述出风口30的内壁转动连接,当所述挡风板20开启所述出风口30时,所述遮挡部231朝所述出风口30内转动,所述风压部23和所述第一挡风百叶22朝所述出风口30外转动,遮挡部231能够在挡风百叶关闭出风口30是遮挡住上述的空隙。另外,当所述挡风板20开启所述出风口30时,由于遮挡部231转动到了风口内,遮挡部231无法利用风压来提供转动的压力,仅以来风压部23来提供转动的压力,因此,为了使得风压部23能够维持与第一挡风百叶22相同的打开状态,所述迎风曲面21与所述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角度逐渐增大至终点角度,所述第二挡风百叶23的迎风曲面21与所述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终点角度大于所述第一挡风百叶22的迎风曲面21与所述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的终点角度,使得风压部23能够获得更大的风压。
3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20与所述机壳40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当所述挡风板20朝开启所述出风口30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其中,弹性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设计,例如,当挡风板20通过转轴与壳体10连接时,弹性件可以是套设在转轴上的扭簧;或者,弹性件是设置在挡风板20转动路径上的弹簧,弹簧两端抵接壳体10和挡风板20,关于弹性件的选择和布置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采用方式,不限上述例子。另外,根据实际安装方式,也可利用挡风板20自身重力使其恢复到关闭出风口30的状态。
32.请参阅图5,其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爆炸图,上述所述的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可以应用在换气装置上,该换气装置包括:机壳40、设置在所述机壳40内的风机50、与所述风机50连通的风道60以及如上述所述的换气装置的挡风机构,所述壳体10设置在所述机壳40上,或者,所述壳体10与所述机壳40一体设置,所述出风口30与所述风道60连通。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