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式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0252发布日期:2022-01-08 01:2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蒸发式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蒸发式加湿器。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以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透彻、准确的理解本技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3.加湿器是一种用于增加房间等空间内湿度的家用电器。加湿器分为下加水加湿器和上加水加湿器,上加水加湿器因为使用更加方便,所以更被人喜爱。其中加湿器又包含蒸发式加湿器。
4.上加水加湿器内均具有水箱和雾化腔,用户在使用上加水加湿器时需往水箱内加水,而且一般情况把水加至最高位,这时需要通过加湿器内设置的调节装置控制从水箱流向雾化腔内的水量,从而达到调控雾化腔水位的目的。
5.现有调控雾化腔水位的原理是:在加湿器内设置浮子,当水位上升到预设量时,加湿器的浮子上升到预设位置,关闭供水开关从而停止供水;反之,当水位下降到预设量时,加湿器的浮子下降到预设位置,启动供水开关从而进行供水。这种调控雾化腔水位的方式需要设置供水开关,供水开关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出现故障,从而导致调控失效,因而存在使用不够可靠的问题。另外,这种调控雾化腔水位的结构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蒸发式加湿器,具有使用可靠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7.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蒸发式加湿器,包括加湿器本体,在加湿器本体内两侧分设有第一储水腔和雾化腔,第一储水腔的下侧设有第二储水腔,第一储水腔的底部设有连通至第二储水腔的下水口,第二储水腔与雾化腔相连通;第二储水腔内设有杠杆调节装置,杠杆调节装置利用第二储水腔的水位高低实现对下水口的开闭而控制第一储水腔的水是否往雾化腔内流动。
8.在一个实施例中,杠杆调节装置包括设在第二储水腔内的杠杆台、与杠杆台转动连接的杠杆、设在杠杆一端的浮台、以及设在下水口上且通过杠杆的另一端去控制下水口开闭的导水控制部,浮台利用第二储水腔的水位高低实现升降而使导水控制部控制下水口的开闭。
9.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水控制部包括穿设在下水口上的升降轴、以及设在升降轴上且用于盖合下水口的下水盖,下水盖通过升降轴的升降实现对下水口的打开或盖合。
1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储水腔上于下水口位置向第二储水腔内延伸有用于汇聚水体的汇聚槽,升降轴位于汇聚槽内且穿设在下水口上,汇聚槽的内周侧设有用于为升降轴提供升降导向的导向支架。
11.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支架包括套设在升降轴外周侧的导向环、以及连接在汇聚
槽内周侧与导向环之间的固定筋。
12.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轴的底部往外延伸以形成有底座,升降轴的外周侧穿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导向支架上,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在底座上。
13.在一个实施例中,下水盖用于盖合下水口的一侧自周缘处往升降轴方向倾斜设置。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杠杆调节装置包括设在第二储水腔内的杠杆台、与杠杆台转动连接的杠杆、设在杠杆一端的浮台、以及与杠杆另一端活动连接且用于控制下水口开闭的导水控制部;浮台利用第二储水腔的水位高低实现升降而使导水控制部控制下水口的开闭。
15.在一个实施例中,加湿器本体内还设有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加热体,加热体的加热面位于雾化腔内且加热面最低处的高度矮于浮台最低处的高度。
16.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腔底部的高度矮于第二储水腔底部的高度。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杠杆调节装置的杠杆原理,利用第二储水腔的水位高低实现对下水口的开闭而控制第一储水腔的水是否往雾化腔内流动,其原理简单,无需设置电子元件,具有使用可靠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式加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式加湿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式加湿器的杠杆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式加湿器的导水控制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各标号代表如下含义:加湿器本体100;第一储水腔2;第二储水腔3;雾化腔4;下水口21;杠杆调节装置5;杠杆台51;杠杆52;浮台53;导水控制部54;升降轴541;下水盖542;汇聚槽22;导向支架6;汇聚台23;底座5411;第一弹性件7;围挡61;凸台521;加热体8;加热槽81;管路9。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2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蒸发式加湿器,包括加湿器本体100,加湿器本体100内分别设有第一储水腔2和雾化腔4,且第一储水腔2和雾化腔4相对来说位于加湿器本体100内的两侧;第一储水腔2的下侧设有第二储水腔3,第一储水腔2的底部设有连通至第二储水腔3的下水口21,通过设置的下水口21以使第一储水腔2内的水体可以流入到第二储水腔3内,进一步的,第二储水腔3与雾化腔4相连通,通常来说,通过管路9连通,从而使第二储水腔3内的水体可以流入到雾化腔4内,即第一储水腔2与雾化腔4连通且第一储水腔2
内的水体可流入到雾化腔4内,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在雾化腔4内的雾化组件,以使水体呈蒸汽状排出至蒸发式加湿器外。
26.其中,第二储水腔3内设有杠杆调节装置5,设置的杠杆调节装置5用于控制从第一储水腔2流进雾化腔4的水量,从而达到控制雾化腔4水位的目的。杠杆调节装置5利用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高低实现对下水口21的开闭而控制第一储水腔2的水是否往雾化腔4内流动,即当雾化腔4内的水体逐渐蒸发时,雾化腔4内的水位开始逐渐降低,而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同样逐渐降低,因而使杠杆调节装置5利用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降低实现对下水口21的开启,进而控制第一储水腔2的水往雾化腔4内流动,为雾化腔4补充水体;但是,当雾化腔4内的水位逐渐升高时,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同样逐渐升高,因而使杠杆调节装置5利用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升高实现对下水口21的关闭,进而控制第一储水腔2的水不会往雾化腔4内流动,以控制雾化腔4的水体不会超过预设水位。
27.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杠杆调节装置5的杠杆原理,利用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高低实现对下水口21的开闭而控制第一储水腔2的水是否往雾化腔4内流动,其原理简单,无需设置电子元件,具有使用可靠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28.其中,结合图5所示,杠杆调节装置5设置的结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杠杆调节装置5包括设在第二储水腔3内的杠杆台51、与杠杆台51转动连接的杠杆52、设在杠杆52一端的浮台53、以及与杠杆52另一端活动连接(图中未视出)且用于控制下水口21开闭的导水控制部54;浮台53利用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高低实现升降而使导水控制部54控制下水口21的开闭。杠杆台51的设置方式具有多种,可以设在第二储水腔3的底部,也可以设在第二储水腔3的顶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杠杆台51设在第二储水腔3的底部;进一步的,杠杆52与杠杆台51转动连接,以使杠杆52可相对杠杆台51转动;再进一步的,杠杆52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用于控制下水口21开闭的导水控制部54,杠杆52与导水控制部54的活动连接方式可以为枢接或铰接(图中未视出),即导水控制部54可相对杠杆52转动。如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杠杆调节装置5的使用原理如下:设在杠杆52一端的浮台53根据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高低实现上升或下降,对应的使连接在杠杆52另一端的导水控制部54实现下降或上升,从而根据预设,利用导水控制部54的下降或上升,以实现下水口21开启或关闭。具体来说,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逐渐降低时,设在杠杆52一端且浮在水体上的浮台53同样跟随水面逐渐降低,由于杠杆原理,杠杆52的一端向下移动则杠杆52的另一端向上移动,即带动设在杠杆52另一端的导水控制部54上升移动,进而通过导水控制部54的上移实现下水口21的打开,从而控制第一储水腔2的水往雾化腔4内流动,为雾化腔4补充水体;反之,当雾化腔4内的水位逐渐升高时,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同样逐渐升高,设在杠杆52一端且浮在水体上的浮台53同样跟随水面逐渐升高,由于杠杆原理,杠杆52的一端向上移动则杠杆52的另一端向下移动,即带动设在杠杆52另一端的导水控制部54下降移动,进而通过导水控制部54的下移实现下水口21的关闭,从而控制第一储水腔2的水不会往雾化腔4内流动,以控制雾化腔4的水体不会超过预设水位。
29.其中,杠杆调节装置5设置的结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杠杆调节装置5包括设在第二储水腔3内的杠杆台51、与杠杆台51转动连接的杠杆52、设在杠杆52一端的浮台53、以及设在下水口21上且通过杠杆52的另一端去控制下水口21开闭的导水控制部54,浮台53利用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高低实现升降而使导水控制部54控制下水口21的
开闭。杠杆台51的设置方式具有多种,可以设在第二储水腔3的底部,也可以设在第二储水腔3的顶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杠杆台51设在第二储水腔3的底部;进一步的,杠杆52与杠杆台51转动连接,以使杠杆52可相对杠杆台51转动;再进一步的,导水控制部54设在下水口21上,而且通过杠杆52的另一端去控制导水控制部54,即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导水控制部54与杠杆52是两个独立的部件结构,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杠杆52去作用于导水控制部54,以使导水控制部54控制下水口21的开闭。如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杠杆调节装置5的使用原理如下:设在杠杆52一端的浮台53根据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高低实现上升或下降,对应的使杠杆52另一端把力作用在导水控制部54以实现下降或上升,从而根据预设,利用导水控制部54的下降或上升,以实现下水口21开启或关闭。具体来说,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逐渐降低时,设在杠杆52一端且浮在水体上的浮台53同样跟随水面逐渐降低,由于杠杆原理,杠杆52的一端向下移动则杠杆52的另一端向上移动,即通过杠杆52另一端的向上的作用力,以使导水控制部54上升移动,进而通过导水控制部54的上移实现下水口21的打开,从而控制第一储水腔2的水往雾化腔4内流动,为雾化腔4补充水体;反之,当雾化腔4内的水位逐渐升高时,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同样逐渐升高,设在杠杆52一端且浮在水体上的浮台53同样跟随水面逐渐升高,由于杠杆原理,杠杆52的一端向上移动则杠杆52的另一端向下移动,即杠杆52另一端不再为导水控制部54提供向上的作用力,而导水控制部54则在水压的作用下,具有向下移动的力,此时,杠杆52另一端发挥的作用是限位作用,即在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达到预设的水位前,杠杆52另一端会限制导水控制部54完全关闭下水口21,只有当第二储水腔3的水位达到预设时,杠杆52另一端对导水控制部54失去限位作用后,导水控制部54才能在水压的作用下完全关闭下水口21,进而通过导水控制部54的下移实现下水口21的关闭,从而控制第一储水腔2的水不会往雾化腔4内流动,以控制雾化腔4的水体不会超过预设水位,需要说明的是,导水控制部54与杠杆52采用独立部件设置方式的好处在于,其一,能够通过导水控制部54与杠杆52之间设置活动间隙,以使第二储水腔3内的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浮台53才会通过杠杆52对导水控制部54进行作用,因而不会出现第二储水腔3内的水位下降一点点,浮台53通过杠杆52立刻对导水控制部54作用,以使导水控制部54向上移动一点点,从而避免了第一储水腔2持续往雾化腔4内放水降低雾化腔4内的温度,影响雾化效率;其二,还降低了连接部件在工作时失灵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杠杆调节装置5工作的稳定性。
30.还需说明的是,当第一储水腔2内装满水时,浮台53下坠的作用力应大于水压对导水控制部54的作用力,以使杠杆调节装置5在第一储水腔2内装满水时,仍可以保障控制下水口21的开闭。
31.其中,导水控制部54设置的结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水控制部54包括穿设在下水口21上的升降轴541、以及设在升降轴541上且用于盖合下水口21的下水盖542,下水盖542通过升降轴541的升降实现对下水口21的打开或盖合。通过杠杆52另一端把力作用在升降轴541上,以使升降轴541实现升降,从而让下水盖542通过升降盖合在下水口21上或者打开下水口21。具体来说,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升降轴541向上移动时,下水盖542上移打开下水口21;当升降轴541复位时,下水盖542下移盖合在下水口21上以关闭下水口21。
32.其中,导水控制部54设置的结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图中未
视出),导水控制部54包括设在第二储水腔3内沿水平方向移动且用于盖合下水口21的下水盖542、设在第二储水腔3内用于推动下水盖542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升降轴541、以及用于为下水盖542提供复位力的第二弹性件。通过杠杆52另一端把力作用在升降轴541上,以使升降轴541升降并以此作用于下水盖542,使下水盖542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让下水盖542通过水平移动盖合在下水口21上或者打开下水口21。具体来说,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升降轴541向上移动时,下水盖542水平移动打开下水口21;当升降轴541复位时,下水盖542水平移动盖合在下水口21上以关闭下水口21。其中,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33.其中,第一储水腔2上于下水口21位置向第二储水腔3内延伸有用于汇聚水体的汇聚槽22,升降轴541位于汇聚槽22内且穿设在下水口21上,汇聚槽22的内周侧设有用于为升降轴541提供升降导向的导向支架6。设置的汇聚槽22具有如下作用:其一,当第一储水腔2内的水量很少时,通过汇聚槽22的汇聚作用,可以很好的排完第一储水腔2内的水体,从而有利于雾化腔4最大化的利用完第一储水腔2内的水体;其二,汇聚槽22为导向支架6提供了很好的安装位,相对直接在第二储水腔3设置导向支架6,其结构更加牢固,不容易受到损坏;其三,还可以通过设置的汇聚槽22对杠杆52起到限位作用,当杠杆52的另一端在上升过程中通过碰到汇聚槽22的底部以对杠杆52进行限位,从而可以限制升降轴541的上移幅度。
34.进一步的,第一储水腔2的底部设有汇聚台23,汇聚槽22位于汇聚台23内,先通过设置的汇聚台23汇聚水源,再通过汇聚槽22进一步的汇聚水源,实现多级汇聚,从而可以更好的排完第一储水腔2内的水体。
35.其中,导向支架6包括套设在升降轴541外周侧的导向环、以及连接在汇聚槽22内周侧与导向环之间的固定筋。设置的导向环用于对升降轴541其到导向作用,以使升降轴541相对导向环上下升降移动,同时通过设置的固定筋对导向环进行固定,其中,采用固定筋是为了让水体排走提供通道,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36.其中,升降轴541的底部往外延伸以形成有底座5411,升降轴541的外周侧穿设有第一弹性件7,第一弹性件7的一端抵接在导向支架6上,第一弹性件7的另一端抵接在底座5411上。通过设置的第一弹性件7,为升降轴541提供作用力,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升降轴541下移时,下水盖542盖合在下水口21,如此,即可通过设置的第一弹性件7为下水盖542提供下压的力,从而使下水盖542具有了盖合在下水口21上的力,从而当杠杆52的另一端降低时,通过第一弹性件7为下水盖542提供复位力。其中,第一弹性件7为弹簧。
37.其中,导向支架6上向下延伸有用于对第一弹性件7进行限位的围挡61。通过设置的围挡61对第一弹性件7进行限位,以避免第一弹性件7出现走位的情况。
38.其中,杠杆52上设有与底座5411相配合的凸台521,通过设置的凸台521能够更好的与底座5411抵接,从而更好的作用于升降轴541。
39.其中,下水盖542用于盖合下水口21的一侧自周缘处往升降轴541方向倾斜设置。如此设置,以使下水盖542能够更好的盖合在下水口21,不会出现错位,同时也通过倾斜设置,减少下水盖542移动时受到的水体阻力。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下水盖542下移时,则盖合在下水口21上,如此,则下水盖542的底部自周缘处往升降轴541方向倾斜设置,以使下水盖542底部呈倒锥形,这样,当下水盖542下移时,则通过锥形自身的导向作用,以使下水盖542能够更好的盖合在下水口21,不会出现错位,同时,减少下水盖542盖合时受到的水体阻力。
40.其中,加湿器本体100内还设有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加热体8,加热体8的加热面位于雾化腔4内且加热面最低处的高度矮于浮台53最低处的高度。如此设置,能确杠杆调节装置5可以持续性的正常工作。具体来说,例如,当第一储水腔2往第二储水腔3内放水后,第二储水腔3内水位较满且浮台53上升至最高处,此时,第二储水腔3内的水位高于浮台53最低处的高度,此外,因为水量足够,所以第二储水腔3内的液面和雾化腔4内的液面高度为相同高度,进而通过加热面最低处的高度矮于浮台53最低处的高度,能够确保加热体8的加热面可对雾化腔4内的水体进行加热,使第二储水腔3内的水位会下降,进而确保浮台53同样会下降而实现杠杆调节装置5的持续性正常工作。由此可知,在其他情况下,只要确保加热体8的加热面最低处的高度矮于浮台53最低处的高度,都能保障浮台53能够下降而实现控制下水口的开闭,进而实现杠杆调节装置5可以持续性的正常工作。
41.进一步的,加热体8的中部往上延伸有加热槽81。通过设置的加热槽81,有效增大加热体8的加热面的面积,有利于提高雾化效率。
42.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腔4底部的高度矮于第二储水腔3底部的高度。即,第一储水腔2底部的高度高于第二储水腔3底部的高度,第二储水腔3底部的高度高于雾化腔4底部的高度,如此设置,才能保障水量较小时,第一储水腔2和第二储水腔3的水能都完全流到雾化腔4内,使雾化腔4能用尽蒸发式加湿器内的水。
4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