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4095发布日期:2022-01-12 06: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100)包括:热水主体(110),所述热水主体(110)包括换热器(111)和用于对所述换热器(111)供热的燃烧器(112);过滤器(120),所述过滤器(120)包括过滤本体(121)及连通于所述过滤本体(121)上的集液件(122),所述过滤本体(121)上设有进水口(1211)与出水口(1212),所述出水口(1212)与所述换热器(111)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集液件(122)用于盛接所述过滤本体(121)内的废水;电解装置(130),所述电解装置(130)与所述换热器(11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电解装置(130)上设有用于输出弱碱性水的第一出水管(131)和用于输出弱酸性水的第二出水管(132);连通管(140),所述连通管(14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出水管(132)、所述集液件(122)连通,所述连通管(140)上设有控制阀(1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本体(121)上设有连接口(1213),所述连接口(1213)与所述集液件(122)内连通,所述连通管(140)一端连通于所述连接口(12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装置(130)包括壳体(134)、阳极板(136)、阴极板(137)及半透膜(135),所述壳体(134)内与所述换热器(11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半透膜(135)设置于所述壳体(134)内,并将所述壳体(134)内分隔为第一分体腔(1341)和第二分体腔(1342),所述阴极板(137)与所述阳极板(136)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分体腔(1341)、所述第二分体腔(1342)内,所述第一出水管(131)与所述第一分体腔(1341)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132)与所述第二分体腔(134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装置(130)还包括第一控制器(1381),所述阳极板(136)与所述阴极板(137)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381)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装置(130)还包括盖体(138),所述盖体(138)可打开式装设于所述壳体(134)上,所述第一控制器(1381)装设于所述盖体(138)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100)还包括水泵(180),所述水泵(180)连通于所述出水口(1212)与所述换热器(111)的进水端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100)还包括流量器(190),所述流量器(190)连通于所述出水口(1212)与所述换热器(111)的进水端之间,以检测所述过滤器(120)与所述换热器(111)之间的水流量。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120)还包括排水结构(123),所述排水结构(123)连接于所述集液件(122)上,所述排水结构(123)用于将所述集液件(122)中的液体排出。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100)还包括出水嘴(150),所述出水嘴(150)连通于所述第一出水管(131)。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主
体(110)还包括比例阀(113)与分气管(114),所述比例阀(113)与所述分气管(114)连通,所述分气管(114)上远离所述比例阀(113)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112)连通;和/或,所述热水主体(110)还包括排烟组件(115),所述排烟组件(115)装设于所述换热器(111)上,以排出所述燃烧器(112)产生的烟气;和/或,所述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100)还包括第二控制器(170),所述热水主体(110)、所述控制阀(141)和所述电解装置(130)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170)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在第二出水管与过滤器之间连接连通管,并在连通管上设置控制阀。当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正常运行时,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隔断第二出水管与集液件之间的连通。由于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弱酸性水积累在电解装置中。随着弱碱性水从第一出水管中抽走,弱酸性水的浓度则会越来越高。当富氢水燃气热水设备停止运行时,开启控制阀,控制第二出水管与集液件之间连通,使得弱酸性水进入集液件中,以便与集液件中的过滤废水一起排出,有效地降低弱酸性溶液的浓度,提高电解装置电离效率。提高电解装置电离效率。提高电解装置电离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聪 董博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2
技术公布日:2022/1/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