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调味料用热风循环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9627发布日期:2022-03-02 04:2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调味料用热风循环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调味料用热风循环烘干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生产调味料用热风循环烘干机。


背景技术:

2.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调味品主要是指香草和香料;调味品在制造的过程中会经历烘干工序,使调味品保持干燥以达到较佳的保存效果。
3.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208925159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防止调味品局部烘干过度的烘干机。所述防止调味品局部烘干过度的烘干机包括:底板;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的两侧;箱体,所述箱体的两侧固定于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一侧之间等。
4.上述的这种烘干机,其在对调味料进行烘干时,烘干效果不充分;且烘干机的热风在循环过程中热能大大衰减,烘干效果越来越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调味料用热风循环烘干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烘干效果不充分和烘干热风热能衰减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生产调味料用热风循环烘干机,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烘干箱,烘干箱的右侧连通有烘干器,烘干箱内固定设置有烘干板,烘干板分别为凹板与凸板,凹板与凸板滑动连接,凹板与下班均设置有烘干孔,凹板的烘干孔内设置有纱网,烘干机的烘干头的底部连通烘干板;启动烘干器,烘干器上烘干头的下端连通烘干板,热风吹入烘干板内从烘干孔向上垂直吹,纱网能够避免调味料落入烘干孔种,烘干头的上端水平吹向烘干板,能够对烘干板上的调味料进行多方位的吹风,从而实现充分的烘干效果;同时通过调节凹板与凸板的配合方位能够是烘干孔相互交错从而调节垂直吹风的风量;烘干板的左侧连通有循环管,循环管固定设置在烘干箱内,上端循环管内设置有加热丝,加热丝电性连接有加热装置,上端循环管设置有出风口;设置一个循环管,能够使烘干机吹出的热风进行循环使用,实现节能高效的烘干效果;同时对循环管的上端内部设置加热丝,当热风在经过循环管时,左侧的循环管热风无需吹出所以不需要加热,当热风流经上端循环管时需要垂直向下吹,所以对其加热,使热风始终保持合理科学的热能效,提高了烘干效果。
8.进一步的,烘干箱外活动设置有箱门,箱门为钢化玻璃材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化玻璃为透明便于观察内部的测试情况,且钢化玻璃最高能够承受300
°
的高温,不会受到烘干热风的影响,是箱门的较佳选择。
10.进一步的,循环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且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工艺处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质地坚硬且表面光滑,其自身的保温性能也较佳,能够减少热风的能耗损耗;在经过阳极氧化工艺处理处后其表面防静电,不易堆积灰尘。
12.进一步的,出风口与烘干板垂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让循环加热后的热风能直接吹向烘干板,能够更好的利用循环风能。
14.进一步的,凸板的侧面固定设置有把手。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便于调节凹板与凸板之间的间隙,从而控制风量。
16.进一步的,凹板与凸板均为一体成型工艺制成。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工艺制成的工件没有毛刺且连接性能较佳,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该实用新型,对传统的调味料用热风循环烘干机进行改进,在烘干箱内设置烘干板,烘干板由凹板与凸板滑动连接,凹板与凸板上均设置有烘干孔,凹板上的烘干孔设置有纱网;启动烘干器,烘干器上烘干头的下端连通烘干板,热风吹入烘干板内从烘干孔向上垂直吹,纱网能够避免调味料落入烘干孔种,烘干头的上端水平吹向烘干板,能够对烘干板上的调味料进行多方位的吹风,从而实现充分的烘干效果;同时通过调节凹板与凸板的配合方位能够是烘干孔相互交错从而调节垂直吹风的风量。
20.2、该实用新型,对传统的调味料用热风循环烘干机进行改进,设置一个循环管,能够使烘干机吹出的热风进行循环使用,实现节能高效的烘干效果;同时对循环管的上端内部设置加热丝,当热风在经过循环管时,左侧的循环管热风无需吹出所以不需要加热,当热风流经上端循环管时需要垂直向下吹,所以对其加热,使热风始终保持合理科学的热能效,提高了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3.图2为烘干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底座;2、烘干箱;3、烘干器;4、烘干板;5、凹板; 6、凸板;7、烘干孔;8、纱网;9、烘干头;10、循环管;11、加热丝;12、加热装置;13、出风口;14、箱门;1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实施例1
29.参考图1-图2,一种生产调味料用热风循环烘干机,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烘干箱2,烘干箱2的右侧连通有烘干器3,烘干箱 2内固定设置有烘干板4,烘干板4分别为凹板5与凸板6,凹板5与凸板 6滑动连接,凹板5与下板均设置有烘干孔7,凹板5的烘干孔7内设置有纱网8,烘干机的烘干头9的底部连通烘干板4;启动烘干器3,烘干器3上烘干头9的下端连通烘干板4,热风吹入烘干板4内从烘干孔7向上垂直吹,纱网8能够避免调味料落入烘干孔7中,烘干头9的上端水平吹向烘干板4,能够对烘干板4上的调味料进行多方位的吹风,从而实现充分的烘干效果;同时通过调节凹板5与凸板6的配合方位能够是烘干孔7相互交错从而调节垂直吹风的风量;烘干板4的左侧连通有循环管10,循环管10固定设置在烘干箱2内,上端循环管10内设置有加热丝11,加热丝11电性连接有加热装置12,上端循环管10设置有出风口13;设置一个循环管10,能够使烘干机吹出的热风进行循环使用,实现节能高效的烘干效果;同时对循环管10的上端内部设置加热丝11,当热风在经过循环管10时,左侧的循环管10热风无需吹出所以不需要加热,当热风流经上端循环管10时需要垂直向下吹,所以对其加热,使热风始终保持合理科学的热能效,提高了烘干效果。
30.根据上述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2,烘干箱2外活动设置有箱门14,箱门14为钢化玻璃材质,钢化玻璃为透明便于观察内部的测试情况,且钢化玻璃最高能够承受300
°
的高温,不会受到烘干热风的影响,是箱门14的较佳选择。
31.根据上述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2,循环管10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且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工艺处理,不锈钢质地坚硬且表面光滑,其自身的保温性能也较佳,能够减少热风的能耗损耗;在经过阳极氧化工艺处理处后其表面防静电,不易堆积灰尘。
32.根据上述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2,出风口13与烘干板 4垂直,能够让循环加热后的热风能直接吹向烘干板4,能够更好的利用循环风能。
33.根据上述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2,凸板6的侧面固定设置有把手15,把手15的设置便于调节凹板5与凸板6之间的间隙,从而控制风量。
34.根据上述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2,凹板5与凸板6均为一体成型工艺制成,一体成型工艺制成的工件没有毛刺且连接性能较佳,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
35.本实用新型对传统的调味料用热风循环烘干机进行改进,在烘干箱2内设置烘干板4,烘干板4由凹板5与凸板6滑动连接,凹板5与凸板 6上均设置有烘干孔7,凹板5上的烘干孔7设置有纱网8;启动烘干器3,烘干器3上烘干头9的下端连通烘干板4,热风吹入烘干板4内从烘干孔 7向上垂直吹,纱网8能够避免调味料落入烘干孔7种,烘干头9的上端水平吹向烘干板4,能够对烘干板4上的调味料进行多方位的吹风,从而实现充分的烘干效果;同时
通过调节凹板5与凸板6的配合方位能够是烘干孔7相互交错从而调节垂直吹风的风量;设置一个循环管10,能够使烘干机吹出的热风进行循环使用,实现节能高效的烘干效果;同时对循环管10的上端内部设置加热丝11,当热风在经过循环管10 时,左侧的循环管10热风无需吹出所以不需要加热,当热风流经上端循环管10时需要垂直向下吹,所以对其加热,使热风始终保持合理科学的热能效,提高了烘干效果。
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