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98151发布日期:2022-01-08 01:1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送风装置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送风风道是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机组和冷却目标的连接桥梁,主要包括机组内部风道和外部送风风道。目前商用空调机组类型越来越丰富,应用的场所越来越广泛,风道大多采用软管包裹保温材料或者在建筑上开辟送风通道内部填充保温材料的方法。
3.此类方法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之一:在风道稍长时,送风温度受环温影响波动大;保温材料等需按时人工更换,繁琐且成本高;风道内部填充保温材料会使增加气流阻力;风道损坏后必须修复否则无法正常使用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系统,能够解决在送风过程中送风温度受环境影响波动大的问题。
5.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送风装置被配置为通过送风对温度调节对象进行温度调节且包括:
6.第一管道,其内部空间形成第一送风通道;和
7.第二管道,套设在第一管道之外,且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送风通道。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均可独立开闭。
9.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装置还包括:
10.第一温度检测部件,被配置为检测第一送风通道内的温度;
11.第一风压检测部件,被配置为检测第一送风通道内的风压;和
12.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和第一风压检测部件的检测值判断第一送风通道在送风时是否满足送风要求;和/或
13.送风装置还包括:
14.第二温度检测部件,被配置为检测第二送风通道内的温度;
15.第二风压检测部件,被配置为检测第二送风通道内的风压;和
16.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第二温度检测部件和第二风压检测部件的检测值,判断第二送风通道在送风时是否满足送风要求,或者在作为保温层时控制第二送风通道的开闭。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和第一风压检测部件设在第一送风通道靠近出风口的一端;和/或第二温度检测部件和第二风压检测部件设在第二送风通道靠近出风口的一端。
18.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机,被配置为向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送风,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共用一个第一风机。
19.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装置还包括:
20.第一开关,设在第一送风通道的进风口,被配置为控制第一送风通道的进风口的开闭;
21.第二开关,设在第二送风通道的进风口,被配置为控制第二送风通道的进风口的开闭;和
22.第三开关,设在第二送风通道的出风口,被配置为控制第二送风通道的出风口的开闭。
2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包括:沿第一管道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挡片,第一挡片具有第一连接边和两个第一侧边,第一连接边与第一管道的内侧壁形状适配且连接于第一管道的内侧壁,且第一挡片绕第一连接边可摆动地设置;
24.多个第一挡片被配置为在第一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均摆动至任意相邻的第一挡片的第一侧边均邻接以密封气体;并在第一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均朝向第一管道的内侧壁摆动。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多个第一挡片围合形成顶点位于第一管道外的锥形。
2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包括:沿第一管道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挡片,第二挡片具有第二连接边、活动边和两个第二侧边,第二连接边与第二管道的内侧壁形状适配且连接于第二管道端部区域的内侧壁,且第二挡片绕第二连接边可摆动地设置;
27.多个第二挡片被配置为在第二开关或第三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均摆动至各自的活动边抵接于第一管道端部的外侧壁,活动边的形状与第一管道外侧壁形状适配,且任意相邻的第二挡片的第二侧边均邻接以密封气体;并在第二开关或第三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均朝第二管道的内侧壁摆动。
2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的端部相对于第二管道向内缩回预设距离,在第二开关或第三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多个第二挡片围合形成锥台。
29.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在送风装置正常工作时,先打开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且关闭第一开关,向第二送风通道内送风,经过第一预设时间t1后关闭第三开关,并持续向第二送风通道送风,在第二送风通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送风通道的预设送风温度t0,且风压达到预设压力p0时关闭第二开关,并打开第一开关通过第一送风通道送风。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需求送风量超过预设风量时,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均打开,以实现同时送风;和/或
31.在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中的其中一个故障时,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中的另一个处于打开状态,以实现单通道送风。
3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具有相同的中心线。
33.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装置还包括加固件,连接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
34.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送风装置,送风装置与空调系统的机组风道连接。
35.本公开实施例的送风装置,通过设置双层送风管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第一送风通道向温度调节对象送风时,可通过第二送风通道中的气体作为保温层,能够解决在送风
过程中送风温度受环境影响波动大的问题。而且,在无需额外设置保温材料的情况下,不会增加送风阻力,可保证送风压力;由于未设置消耗材料,送风装置也不易损坏,无需经常维护,可提高送风装置使用的可靠性和寿命。另外,第二送风通道除了通过起到气体保温层的作用,还可与第一送风通道共同送风,或者可选择地送风。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图1为本公开空调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38.图2为本公开送风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本公开送风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40.图4a、图4b和图4c为本公开送风装置中第一开关的主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41.图5a、图5b和图5c为本公开送风装置中第二开关的主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42.图6为本公开送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43.图7为本公开送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送风装置;10、加固件;11、第一管道;111、第一送风通道;12、第二管道;121、第二送风通道;13、第一温度检测部件;14、第一风压检测部件;15、第二温度检测部件;16、第二风压检测部件;17、第一开关;17’、第一挡片;171、第一连接边;172、第一侧边;18、第二开关;18’、第二挡片;181、第二连接边;182、活动边;183、第二侧边;19、第三开关;2、压缩机;3、室外机;4、第二风机;5、节流元件;6、第三风机;7、室内机。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47.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48.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49.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
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50.图1为一种空调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通路上依次设有压缩机2、室外机3的换热器、节流元件5和室内机7的换热器。在制冷工况下,室内机7的换热器为蒸发器,室外机3的换热器为冷凝器;在制热工况下,室内机7的换热器为冷凝器,室外机3的换热器为蒸发器。为了增强换热效果,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风机4和第三风机6,例如,第二风机4可以为轴流风机,第三风机6可以为离心风机。
51.为了优化室内机7的送风效果,空调系统还包括送风装置1,室内机7的换热器设在空调系统的机组风道中,送风装置1的一端与空调系统的机组风道连接,另一端用于通过出风对温度调节对象进行温度调节。送风装置1于室内机7相接,通过第三风机6将处理过的空气送入送风装置1中。
52.本公开主要对送风装置1进行了改进,下面将对其结构及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该送风装置1除了可用于空调系统,也可用于其它需要送风的场合。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送风装置1被配置为通过送风对温度调节对象进行温度调节且包括:第一管道11,其内部空间形成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管道12,套设在第一管道11之外,且第二管道12与第一管道11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送风通道121。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均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送风装置1可根据安装需要以直线或曲线轨迹延伸。
54.例如,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的横截面可呈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异形等,多边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或边数更多的多边形。
55.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双层送风管道,至少具备如下优点之一:
56.1、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第一送风通道111向温度调节对象送风时,可通过第二送风通道121中的气体作为保温层,将第一送风通道111中的气体与环境隔开,防止在送风过程中送风温度受环境影响波动大,保证第一送风通道111内送风温度稳定。第二送风通道121除了通过起到气体保温层的作用,还可与第一送风通道111共同送风,或者可选择地送风。
57.2、在无需额外设置保温材料的情况下,不会增加送风阻力,可保证送风压力,增加送风距离;由于未设置消耗材料,送风装置也不易损坏,无需经常维护,可提高送风装置使用的可靠性和寿命。
58.3、与独立设置多个送风通道相比,避免了多个送风通道中的每个送风通道均在机组出风口与送风通道连接处由于截面变化或流向差异出现压力损失,不会产生多个风道的损失叠加,仅有一个送风风道可能产生压力损失。
59.4、第二管道12套设在第一管道11之外,在保证风量充足的情况下能够减少送风装置1对空间的占用,并能减小多风道并排放置的故障容错性,节约成本。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具有相同的中心线。例如,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的横截面为同心圆。此种结构能够使第二送风通道121内的气体在周向各处厚度均匀,保证第二送风通道121周向各处送风均匀,在作为保温层时能够使周向各处保温效果一致,起到更好的保温性能。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送风装置1还包括加固件10,连接在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之间。加固件10可设置一个或多个。该实施例能够对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进行位置保持,提高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牢固性。
62.例如,加固件10可以是柱状结构,其两端分别与第一管道11外壁和第二管道12的内壁连接,加固件10直径可不超过8mm,可以按照2根/m的密度均匀布置。加固件10可设置多个,多个加固件10可沿送风装置1的中心线和/或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加固件10能够对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在不同位置提供更均匀的支撑。可选地,加固件10页可以是板状、片状等结构。
63.由于此种结构的加固件10直径远小于风道,且安装分散度较高,能够尽量减小送风过程中的风阻。
6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送风通道121均可独立开闭。该实施例能够使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送风通道121根据需要可选择地投入使用,或者使其在不同的时刻开启,从而使送风装置1的控制方式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送风需求。可选地,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送风通道121也可同时控制开闭,在第一送风通道111送风时也能通过第二送风通道121内的气体起到保温作用。
65.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部件13,例如感温包,被配置为检测第一送风通道111内的温度;第一风压检测部件14,被配置为检测第一送风通道111内的风压;和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温度检测部件13和第一风压检测部件14的检测值控制第一送风通道111的开闭。例如,第一温度检测部件13可设在第一管道11的外壁上,第一风压检测部件14可设在第一管道11的内壁上。
66.该实施例能够根据第一送风通道111内的温度和风压准确地判断出第一送风通道111是否满足送风要求,以在不满足送风要求时关闭第一送风通道111或改变送风参数。
67.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部件15,例如感温包,被配置为检测第二送风通道121内的温度;第二风压检测部件16,被配置为检测第二送风通道121内的风压;和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第二温度检测部件15和第二风压检测部件16的检测值,判断第二送风通道121在送风时是否满足送风要求,或者在作为保温层时控制第二送风通道121的开闭。例如,第二温度检测部件15可设在第二管道12的外壁上,第二风压检测部件16可设在第二管道12的内壁上。
68.该实施例能够根据第二送风通道121内的温度和风压,在需要通过第二送风通道121送风时判断是否满足送风要求,以在不满足送风要求时关闭第一送风通道111或改变送风参数;或者在第二送风通道121作为保温层时准确地判断出第二送风通道121的开闭时机,以形成参数满足需求的保温层。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温度检测部件13和第一风压检测部件14设在第一送风通道111靠近出风口的一端;和/或第二温度检测部件15和第二风压检测部件16设在第二送风通道121靠近出风口的一端。
70.该实施例将温度和风压检测部件设在送风装置1靠近出风口的位置,能够检测到送风装置1靠近目标送风位置的送风参数,以便对温度调节对象更准确地进行目标温度调节。
7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检测部件13、第一风压检测部件14、第二温度检测部件15和第二风压检测部件16均可沿送风装置1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以通过求平均值更准确第获得送风参数。
72.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还包括第一风机,被配置为向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
二送风通道121中的至少一个送风,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送风通道121共用一个第一风机。此种结构能大大减小系统能耗,并以及降低多风道系统运行带来的噪音和振动。
73.例如,第一风机可包括电机和风叶,通过设置单电机,能够大大减小能耗,增加可靠性。
74.例如,第一风机与第三风机6可共用,或者也可独立设置。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送风装置1还包括:第一开关17,设在第一送风通道111的进风口,被配置为控制第一送风通道111的进风口的开闭;第二开关18,设在第二送风通道121的进风口,被配置为控制第二送风通道121的进风口的开闭;和第三开关19,设在第二送风通道121的出风口,被配置为控制第二送风通道121的出风口的开闭。
76.如图2所示,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送风通道121的进风口位于同一端,出风口也位于同一端。图2中左侧为进风口,右侧为出风口。
77.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开关,且多个开关可独立控制开闭,能够独立灵活地控制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送风通道121的开闭,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送风需求。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a至图4c,第一开关17包括:沿第一管道11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挡片17’,第一挡片17’具有第一连接边171和两个第一侧边172,第一连接边171与第一管道11的内侧壁形状适配且连接于第一管道11的内侧壁,且第一挡片17’绕第一连接边171可摆动地设置。第一挡片17’可呈三角结构,第一管道11为圆管时,第一连接边171为圆弧形。多个第一挡片17’的形状可相同。
79.多个第一挡片17’被配置为在第一开关17处于关闭状态时,均摆动至任意相邻的第一挡片17’的第一侧边172均邻接以密封气体;并在第一开关17处于打开状态时,均朝向第一管道11的内侧壁摆动,摆动角度受送风量影响,第一挡片17’朝内摆动的极限角度为与第一管道11的内侧壁贴合。
80.该实施例的第一开关17既能在关闭时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又能在气体压力达到预设值时自动打开,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以控制第一送风通道111是否实现送风功能。
81.如图4a至图4c,在第一开关17处于关闭状态时,多个第一挡片17’围合形成顶点位于第一管道11外的锥形,例如圆锥或棱锥。此种结构能够在关闭时更可靠地将第一送风通道111的进风口封闭。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a至图5c所示,第二开关18和第三开关19均包括:沿第一管道11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挡片18’,第二挡片18’具有第二连接边181、活动边182和两个第二侧边183,第二连接边181与第二管道12的内侧壁形状适配且连接于第二管道12端部区域的内侧壁,且第二挡片18’绕第二连接边181可摆动地设置。第一挡片17’可呈环形段结构,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均为圆管时,第二连接边181和活动边182均为圆弧形。在第二开关18或第三开关19中,多个第二挡片18’的形状可相同。
83.多个第二挡片18’被配置为在第二开关18或第三开关19处于关闭状态时,均摆动至各自的活动边182抵接于第一管道11端部的外侧壁,例如,抵接于第一管道11外侧壁的最端部位置,活动边182的形状与第一管道11外侧壁形状适配,且任意相邻的第二挡片18’的第二侧边183均邻接以密封气体;并在第二开关18或第三开关19处于打开状态时均朝第二管道12的内侧壁摆动,摆动角度受送风量影响,第二挡片18’朝内摆动的极限角度为与第二管道12的内侧壁贴合。
84.该实施例的第二开关18和第三开关19既能在关闭时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又能在气体压力达到预设值时自动打开,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以控制第二送风通道121是否实现送风功能,或者形成保温层满足需求的保温层。
85.如图2所示,第一管道11的端部相对于第二管道12向内缩回预设距离l,在第二开关18或第三开关19处于关闭状态时,多个第二挡片18’围合形成锥台,例如圆锥台或棱锥台。此种结构能够在关闭时更可靠地将第二送风通道121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封闭,而且能够减小挡片开关打开时的压损。例如,若第二管道12的直径为d,l可在如下范围选取,d≤l≤3d。
86.在图2所示的状态中,第一开关17、第二开关18和第三开关19均处于关闭状态。
87.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还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在送风装置1正常工作时,先打开第二开关18和第三开关19,且关闭第一开关17,向第二送风通道121内送风,经过第一预设时间t1后关闭第三开关19,并持续向第二送风通道121送风,在第二送风通道121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送风通道111的预设送风温度t0,且风压达到预设压力p0时关闭第二开关18,并打开第一开关17通过第一送风通道111送风。
88.例如,在送风装置1正常工作时,第一送风通道111用于送风,第二送风通道121用于保温,为了保证送风量,第二送风通道121的横截面可小于第一送风通道111的横截面。
89.该实施例能够在通过第一送风通道111正常送风时,先使第二送风通道121流通预设送风温度t0的气体,将第二送风通道121内原有温度的气体排出,之后将第三开关19关闭,继续向第二送风通道121送风可保证充满预设送风温度t0的气体,此时将第二开关18关闭就形成了满足要求的保温层,之后再打开第一开关17向第一送风通道111送风,就能使第一送风通道111在整个送风过程中的温度都保持稳定,防止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温度波动。
9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需求送风量超过预设风量时,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送风通道121均打开,以实现同时送风。该实施例能够通过双风道同时送风满足送风量较大时的需求。
9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送风通道121中的其中一个故障时,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送风通道121中的另一个处于打开状态,以实现单通道送风。该实施例能够在其中一个风道出现故障时,通过另一个风道正常送风,保证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提高了可靠性。
9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送风通道111的出风端与温度调节对象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接口,第二送风通道与温度调节对象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接口,所述第一连接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接口均可选择地处于连接状态或脱离状态。
93.在需求送风量超过预设风量时,第一连接接口和第二连接接口均处于连接状态。在第一送风通道111故障,通过第二送风通道121送风时,第一连接接口处于脱离状态,第二连接接口处于连接状态;在第二送风通道121故障,通过第一送风通道111送风时,第一连接接口处于连接状态,第二连接接口处于脱离状态。
9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管道12与第一管道11的直径比为5/4,第二管道12与第一管道11均可采用抗高压的材料。
95.其次,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送风装置1的控制方法,如图6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96.s110、通过第一温度检测部件13和第二温度检测部件15分别检测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送风通道121内的温度;
97.s120、通过第一风压检测部件14和第二风压检测部件16分别检测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送风通道121内的风压;和
98.s130、根据第一温度检测部件13和第一风压检测部件14的检测值,判断第一送风通道111在送风时是否满足送风要求;和/或根据第二温度检测部件15和第二风压检测部件16的检测值,判断第二送风通道121在送风时是否满足送风要求,或者在作为保温层时控制第二送风通道121的开闭。
99.该实施例能够根据第一送风通道111内的温度和风压准确地判断出第一送风通道111是否满足送风要求,以在不满足送风要求时关闭第一送风通道111或改变送风参数。或者能够根据第二送风通道121内的温度和风压,在需要通过第二送风通道121送风时判断是否满足送风要求,以在不满足送风要求时关闭第一送风通道111或改变送风参数;或者在第二送风通道121作为保温层时准确地判断出第二送风通道121的开闭时机,以形成参数满足需求的保温层。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包括:第一开关17,设在第一送风通道111的进风口;第二开关18,设在第二送风通道121的进风口;和第三开关19,设在第二送风通道121的出风口;如图7所示,s130中根据第二温度检测部件15和第二风压检测部件16的检测值,在第二送风通道121作为保温层时控制第二送风通道121的开闭包括:
101.s131、在送风装置1正常运行时,先打开第二开关18和第三开关19,以使气体进入第二送风通道121;
102.s132、经过第一预设时间t1后关闭第三开关19,并持续向第二送风通道121送风,并在第二送风通道121的第二温度t2达到第一送风通道111的预设送风温度t0,且风压达到预设压力p0时,关闭第三开关19;预设压力p0可通过第二风压检测部件16来检测,或者也可根据经验确定出第二预设时间t2,即关闭第三开关19后经过第二预设时间t2认为第二送风通道121的风压达到预设压力p0;
103.s133、打开第一开关17,以通过第一送风通道111送风。
104.其中,s131~133顺序执行。该实施例能够在通过第一送风通道111正常送风时,先使第二送风通道121流通预设送风温度t0的气体,将第二送风通道121内原有温度的气体排出,之后将第三开关19关闭,继续向第二送风通道121送风可保证充满预设送风温度t0的气体,此时将第二开关18关闭就形成了满足要求的保温层,之后再打开第一开关17向第一送风通道111送风,就能使第一送风通道111在整个送风过程中的温度都保持稳定,防止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温度波动。
10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s130中根据,第二温度检测部件,15,和,第二风压检测部件,16,的检测值,在,第二送风通道,121,作为保温层时控制,第二送风通道,121,的开闭还包括:
106.s134、判断第二送风通道121的第二温度t2与预设送风温度t0和预设偏差温度

t的关系;例如,第二温度检测部件15可每间隔tj(0.5h≤tj≤1h)时间检测反馈一次气体温度,或者也可实时监控;
107.s135、当t0
‑△
t≤t2≤t0+

t时,保持第二开关18和第三开关19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开关17保持打开状态;
108.s136、当t2》t0+

t或t2《t0
‑△
t时,开启第二开关18和第三开关19,且经过第一预设时间t1后关闭第三开关19,并持续向第二送风通道121送风,在第二送风通道121的第二温度t2达到预设送风温度t0,且风压达到预设压力p0时,关闭第三开关19,在此过程中第一开关17保持打开状态。
109.其中,s134-136在s133之后执行。该实施例能够在第一送风通道111正常送风的过程中,监测第二送风通道121内的气体温度,在内部气体温度与预设送风温度t0偏差温度较大时,可以是偏高或偏低,说明保温层温度不稳定,通过向第二送风通道121重新通入预设送风温度t0的气体形成符合要求的保温层,以保证第一送风通道111送风温度稳定且满足要求。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需求送风量超过预设风量时,使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送风通道121均打开,以实现同时送风。该实施例能够通过双风道同时送风满足送风量较大时的需求。
111.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送风通道121中的其中一个故障时,打开第一送风通道111和第二送风通道121中的另一个,以实现单通道送风。该实施例能够在其中一个风道出现故障时,通过另一个风道正常送风,保证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提高了可靠性。
112.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公开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113.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文所描述的控制器可以为用于执行本公开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114.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