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暖设备的红外线加热板安装结构

文档序号:32135329发布日期:2022-11-11 16:0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暖设备的红外线加热板安装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暖设备的红外线加热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暖气等采暖设备进入千家万户,电暖设备为常见的一种采暖设备,电暖设备将电能转换为热能,通常分为电阻加热、感应加热、电弧加热、电子束加热、红外线加热等加热形式,目前市场中电暖设备上的加热板大都不可拆卸地固定在电暖设备上,且不同电暖设备热功率存在较大差异,用户在选用时需要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选取合适热功率的电暖设备,较小热功率的电暖设备应用在较大的室内空间制热效果不理想,而较大热功率的电暖设备应用在较小的室内空间,将制热过剩、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暖设备的红外线加热板安装结构,克服上述缺陷,能够根据使用需求便捷增减远红外加热板的数量。
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电暖设备的红外线加热板安装结构,包括箱体、至少一个远红外加热板、配电箱,箱体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顶板,箱体内竖直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相对两侧壁间设有多个导向槽,一个远红外加热板插入一个导向槽,以固定在加热腔内,加热腔底部在对应每个导向槽的位置设置有导通所述配电箱的引脚插口,所述远红外加热板底部对应引脚插口的位置设有引脚,远红外加热板插入导向槽后,引脚插入引脚插口,以使配电箱对远红外加热板供电。
5.进一步,还设有导线,所述引脚插口通过导线导通至所述配电箱,所述配电箱设置在所述箱体侧部,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走线槽,所述导线由引脚插口沿走线槽延伸至配电箱。
6.进一步,所述走线槽可拆卸地安装在箱体下方。
7.进一步,所述导向槽呈对应远红外加热板轮廓的“u”形。
8.进一步,所述导向槽底部设有远红外加热板定位槽,所述远红外加热板底部对应远红外加热板定位槽的位置设置有卡接在远红外加热板定位槽内的凸缘。
9.进一步,所述导向槽可拆卸地安装在加热腔内。
10.进一步,所述远红外加热板上方抵接有限位杆,限位杆螺接在导向槽上。
11.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包括箱体、至少一个远红外加热板、配电箱,箱体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顶板,箱体内竖直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相对两侧壁间设有多个导向槽,一个远红外加热板插入一个导向槽,以固定在加热腔内,加热腔底部在对应每个导向槽的位置设置有导通所述配电箱的引脚插口,所述远红外加热板底部对应引脚插口的位置设有引脚,远红外加热板插入导向槽后,引脚插入引脚插口,以使配电箱对远红外加热板供电;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制热的需求,安装相应数量的远红外加热板,将顶
板拆卸下来,将远红外加热板沿导向槽插入加热腔,远红外加热板插入加热腔后,远红外加热板上的引脚即可对应插入连通加热腔下方的引脚插口,引脚插口导通配电箱对远红外加热板供电,当需要减少远红外加热板数量时,只需将远红外加热板沿导向槽拔出即可,实现了远红外加热板数量的快速增减。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引脚插口放大图。
17.标号说明:1-箱体,2-远红外加热板,3-加热腔,4-热空气出口,5-冷空气进口,6-主风道,7-辅助风道,8-配电箱,9-顶板,10-导向槽,11-引脚插口,12-引脚,13-前端面,14-后端面,15-隔板,16-导线,17-走线槽,18-保护框,19-绝缘隔热框,20-远红外加热板定位槽,21-凸缘,22-基材,23-远红外半导体涂层,24-测温探头,25-限位杆,26-电源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暖设备的红外线加热板安装结构,重点参阅图2、图3、图4,包括箱体1、远红外加热板2,所述箱体1内竖直隔设有至少一个加热腔3,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热空气出口4,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冷空气进口5,所述加热腔3内竖直设置两个相互间隔的远红外加热板2,两个远红外加热板2将加热腔3隔设成位于两个远红外加热板2间的主风道6、两个远红外加热板2与加热腔3内壁间的两个辅助风道7,所述加热腔3内壁为镜面,加热腔3内的远红外加热板2的数量至少一个,不具体限定,每个远红外加热板2间均间隔设置,以将加热腔3间隔,即相应增加远红外加热板2的数量,则主风道6数量相应增加。
20.还包括配电箱8,箱体1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顶板9,热空气出口4设置在顶板9上,加热腔3相对两侧壁间设有多个导向槽10,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拓展远红外加热板2的数量,所述导向槽10可拆卸地安装在加热腔3内,只需增减导向槽10的数量即可插入相应数量的远红外加热板2,所述导向槽10可以通过卡接、螺接、焊接等方式安装在加热腔内,不具体限定,所述导向槽10呈对应远红外加热板2轮廓的“u”形,一个远红外加热板2沿导向槽10“u”形上方的开口插入一个导向槽10,以固定在加热腔3内,加热腔3底部在对应每个导向槽10的位置设置有导通所述配电箱8的引脚插口11,所述远红外加热板2底部对应引脚插口11的位置设有引脚12,远红外加热板2插入导向槽10后,引脚12插入引脚插口11,以使配电箱8对远红外加热板2供电,不需要另外接线,使远红外加热板2安装过程更加便捷。
21.具体地,所述箱体1包括前端面13、后端面14,所述前端面13与后端面14间竖直连接有多个隔板15,隔板15间相互平行、等距间隔,所述导向槽10垂直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隔板15间,所述隔板15与前端面13和后端面14的连接形式不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5通过螺钉螺接在前端面13与后端面14上,进而在箱体1内分隔出至少一个加热腔3,所述前端面13与后端面14互相平行,所述远红外加热板2均平行于所述前端面13与后端面14,从而
使远红外加热板2对加热腔3内的空气加热更加均匀。
22.具体地,所述远红外加热板2包括基材22,所述基材22为陶瓷或玻璃材质,所述基材22的材质不具体限定,所述基材22为只要是具有良好绝缘性能的材质即可,所述基材22为板状,所述基材22表面蛇形均布有远红外半导体涂层23,所述远红外半导体涂层23烧结在基材22上,所述远红外半导体涂层23的蛇形两端导通配电箱8,导通配电箱8后,远红外板半导体涂层23通电,进而放射远红外光。
23.具体地,还设有导线16,所述引脚插口11通过导线16导通至所述配电箱8,所述配电箱8设置在所述箱体1侧部,所述配电箱8与箱体1的安装形式不具体限定,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走线槽17,所述走线槽17可拆卸地安装在箱体1外侧下方,以便于对导线16接线处的检修,本实施例中所述走线槽17通过螺钉螺接在箱体1的下方,所述导线16由引脚插口11沿走线槽17延伸至箱体1的侧部,进而延伸至配电箱8,配电箱8上延伸有电源插头26,电源插头26从箱体1底部延伸出箱体1,电源插头26接入供电电路,配电箱8进行相应的电流转换后为远红外加热板2供电。
24.所述远红外加热板2与加热腔3内壁间设有保护框18,保护框18包裹了整个远红外加热板2的边缘部分,对远红外加热板2的四周起到保护作用;所述远红外加热板2与所述保护框18间设有绝缘隔热框19,绝缘隔热框19与远红外加热板2直接接触,包裹整个远红外加热板2的边缘,绝缘隔热框19可以是耐热绝缘类保温棉等材料,起到了隔热、绝缘保护作用,为使远红外加热板2插入导向槽10后竖直方向不会松脱,在远红外加热板2插入导向槽10后,在保护框18上方抵接有限位杆25,限位杆25螺接在导向槽10上。
25.所述远红外加热板2上设有测温探头24,以对远红外加热板2的温度进行监控。
26.所述导向槽10底部设有远红外加热板定位槽20,所述远红外加热板2底部对应远红外加热板定位槽20的位置设置有卡接在远红外加热板定位槽20内的凸缘21,凸缘21卡入定位槽20,从而使远红外加热板2安装后更加稳固。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