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空气清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8034发布日期:2022-03-30 13:1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空气清新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空气清新器。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空气清新器就是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电器之一,空气净化器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应用在家庭生活的环境中或者商场及商务的办公场所中,可以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提高空气的清洁度,提高市民们的呼吸健康指数,然而在一些车载移动实验室中或者一些特殊的户外场所中,就需要体积较为小型的空气净化器来过滤层净化空间范围较小的场所内的空气,现有的可利用于移动车载实验室内的空气净化器过滤效果较为慢效,因为移动车载实验室内的空气消杀指标较为严格,因此需要用到的空气净化器可以高效分解各类装修污染物,快速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并且可以方便随时移动,来应对有些不能移动的物证所产生的异味和有害物质先进行快速的吸走过滤,这样也能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与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性能好,且具有高效净化性能的便携式空气清新器。
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空气清新器,包括清新器壳体及设置在清新器壳体内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排风件和过滤机构,所述排风件设置于所述过滤机构上,所述过滤机构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内设有除臭机,所述过滤率层包括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三过滤层套设于第二过滤层内,所述第二过滤层套设于第一过滤层内,所述清新器壳体上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与过滤层相连通,。
5.优选的,所述第三过滤层内设有消毒件,所述消毒件为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紫外线消毒灯设有第一紫外线消毒灯和第二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第一紫外线消毒灯和第二紫外线消毒灯相对设置。
6.优选的,所述除臭机为离子管除臭增氧机,所述离子管除臭增氧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紫外线消毒灯与第二紫外线消毒灯之间。
7.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为初级效率过滤器层,所述第二过滤层为中级效率过滤器层,所述第三过滤层为活性炭过滤器层。
8.优选的,所述吸风口设置于清新器壳体的下端,所述吸风口连接有吸风管,所述吸风管的一端与吸风口密封连接,所述吸风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吸风罩。
9.优选的,所述清新器壳体底部设有移动滚轮组件,所述移动滚轮组件包括移动滚轮和滚轮固定件,所述滚轮固定件固定于清新器壳体底部,所述滚轮上设有连接片,所述滚轮通过连接片与所述滚轮固定件连接固定。
10.优选的,所述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组件、第二滚轮组件、第三滚轮组件和第四滚
轮组件,所述清新器壳体为圆柱形壳体,所述第一滚轮组件、第二滚轮组件、第三滚轮组件和第四滚轮组件呈圆周间隔设置。
11.优选的,所述吸风罩的端口上设有过滤网件,所述过滤网件用于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污染物。
12.优选的,所述排风件为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抽吸方向朝向吸风口,所述清新器壳体上端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设有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一排风口与第二排风口相对设置。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清新器适用于移动车载实验室内的空气净化,设置了三层过滤层及除臭机,其中活性炭过滤层结合消毒件可以将空气中的污染物过滤的更彻底一些,同时也提高了净化效果,可以高效的分解各类装修污染物,快速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提高了环境的空气净化质量,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
附图说明
14.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平面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剖面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过滤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俯视示意图。
19.图中:1、清新器壳体;2、排风件;3、过滤机构;4、除臭机;5、第一过滤层;6、第二过滤层;7、第三过滤层;8、吸风口;9、第一紫外线消毒灯;10、第二紫外线消毒灯;11、吸风管;12、吸风罩;121、过滤网件;13、移动滚轮组件;131、移动滚轮;132、滚轮固定件;133、连接片;14、第一排风口;15、第二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21.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文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空气清新器,包括清新器壳体1及设置在清新器壳体1内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包括排风件2和过滤机构3,排风件2设置于所述过滤机构3上,过滤机构3设有过滤层,过滤层内设有除臭机4,过滤率层包括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和第三过滤层7,第三过滤层7套设于第二过滤层内6,第二过滤层6套设于第一过滤层内5,清新器壳体上设有吸风口8,吸风口8与过滤层装置相连通,从吸风口进入的空气
会经过过滤层进行过滤,过滤层设有三层过滤层是为了将从吸入的空气进行充分的过滤,然后再进行消毒和除臭增氧。
24.参考图2-3所示,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三过滤层7内设有消毒件,消毒件为紫外线消毒灯,紫外线消毒灯设有第一紫外线消毒灯9和第二紫外线消毒灯10,第一紫外线消毒灯和第二紫外线消毒灯相对设置,设置了两个紫外线消毒灯可以提高消毒的效率和消毒的覆盖面,对经过过滤层的空气进行全方位的消毒。
25.参考图2-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除臭机4为离子管除臭增氧机,离子管除臭增氧机设置于第一紫外线消毒灯9与第二紫外线消毒灯10之间,离子管除臭增氧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氧化并分解甲硫醇、氨、硫化氢、醚类、胺类等污染的臭气因子,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26.参考图2-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层5为初级效率过滤器层,第二过滤层6为中级效率过滤器层,第三过滤层7为活性炭过滤器层,活性炭过滤层具有良好的吸附功能,可以将空气有害物质吸附过滤,设置了三级过滤层可以层层递进的将空气进行过滤吸附,提高过滤后的空气质量。
27.参考图1-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吸风口8设置于清新器壳体的下端,吸风口8连接有吸风管11,吸风管11的一端与吸风口密封连接,吸风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吸风罩12,吸风罩12可以大面积的吸入空气,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吸风管的两个连接端处的管体都设有折弯部分,吸风罩与吸风管可拆卸连接是为了移动时组装连接方便。
28.参考图1-2所示,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清新器壳体底部设有移动滚轮组件13,移动滚轮组件13包括移动滚轮131和滚轮固定件132,滚轮固定件132固定于清新器壳体底部,移动滚轮上设有连接片133,滚轮通过连接片133与滚轮固定件132连接固定,滚轮组件可以提高清新器整体的便携可移动性能,当面对不方便进行移动的物证时,可移动空气清新器将物证的散发的有害空气进行吸走过滤。
29.参考图1-2所示,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吸风罩12的端口上设有过滤网件121,过滤网件121用于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当被吸风罩吸入的空气中会掺杂各种各样的细小微尘颗粒,设置的过滤网可以将微尘颗粒进行预先拦截。
30.参考图1-4所示,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排风件2为抽风机,抽风机的抽吸方向朝向吸风口,清新器壳体上端设有排风口,排风口设有第一排风口14和第二排风口15,第一排风口与第二排风口相对设置,排风口可以将最后除臭增氧过的净化空气进行排出,整个净化过程高效安全。
3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清新器适用于移动车载实验室内的空气净化,设置了三层过滤层及除臭机,其中活性炭过滤层结合消毒件可以将空气中的污染物过滤的更彻底一些,同时也提高了净化效果,可以高效的分解各类装修污染物,快速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提高了环境的空气净化质量,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
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4.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