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75132发布日期:2022-11-15 17:03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换热模块表面灭菌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家用电器,一般具有制热和制冷功能,在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为用户提供一个适宜的室内环境,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生活品质。
3.在空调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内部的容易堆积污垢,尤其在蒸发器的翅片间的极为狭窄的缝隙内,该位置由空调在工作时产生的空气流动将灰尘或污垢带入到翅片间的缝隙内,灰尘污垢附着在蒸发器表面,而随着空调器内的空气流动也很难将该灰尘带出,灰尘和污垢时间长不清理就回在蒸发器表面滋生细菌,而细菌会随这空调器的使用进入到室内空间参与室内的空气循环,一方面,用户呼吸的空气的洁净性降低,容易引起用户呼吸道的疾病,另一方面,滋生的细菌通常伴随着异味进入到室内空间,也会影响用户对空调的使用体验。
4.而在其他现有技术的空调器内,包括有带有对循环空气进行灭菌消毒的空调器,但灭菌消毒装置一般都是设置在出风口位置,用于对空调内流出的空气进行灭菌,而无法对空调器内部滋生细菌的位置进行灭菌处理,治标不治本,而且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流出的空气流速较快,流出的空气也灭菌的效果也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带有灭菌模块的空调器,通过在空调器进风口位置设置灭菌模块,灭菌光照沿两个方向进行光照灭菌处理,在第一方向上对由进风口流入到空调器壳体内部的气流进行灭菌,并在第二方向上对蒸发器表面的污垢进行灭菌处理,达到同步灭菌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室内空调器的灭菌模块灭菌效果差的问题和不能对空调器壳体内部的容易滋生细菌部分进行针对性灭菌处理的问题。
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对灭菌模块的灭菌模式进行了改进,在进风口位置设置有灭菌模块,灭菌模块采用光照灭菌形式,灭菌光照沿两个方向进行光照灭菌处理,灭菌光照在第一方向上的光照范围完全占据进风口截面的全部面积,且灭菌灯在第二方向上沿进风口到换热模块的方向进行照射,灭菌灯的光照照设在换热模块的表面,用于对换热模块表面进行灭菌消毒。
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对灭菌模块的安装形式进行了改进,灭菌模块既可以可拆卸安装在室内空调器壳体的端板上,也可以安装在壳体中罩的支撑柱上,实现的多种安装模式,方便用户对灭菌模块的维修和更换。
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机壳,且进
风口和出风口连通形成风道,风道内部还设置有换热模块和风机模块,换热模块设置于进风口与风机模块之间。
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还包括灭菌模块,用于对由进风口引入的气流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模块采用光照灭菌的形式对气流进行灭菌,且灭菌模块包括灭菌灯,灭菌灯的光线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照射。
10.第一方向为气流在进风口位置流向的法线方向,第二方向为气流在进风口的流向方向。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灭菌灯设置有多个且划分有两组,分别为第一灭菌灯组和第二灭菌灯组,每组灭菌灯至少包括一个灭菌灯;
12.第一灭菌灯组的光照方向沿第一方向进行照射,且光照范围覆盖进风口截面的全部面积,第一灭菌灯组在第一方向上的光照用于对由进风口引入到风道内部的气流进行灭菌;
13.第二灭菌灯组的光照方向沿第二方向进行照射,且光照范围完全覆盖风道内部由进风口和换热模块形成的空间,第二灭菌灯组在第二方向上的光照用于对风道内部空间及换热模块表面进行灭菌。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灭菌模块还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散热装置,壳体上开设有通光孔,电路板设置于内部,且灭菌灯集成到电路板上,电路板通过导线电连接于电源,散热装置安装在壳体上,用于对灭菌模块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导出消散。
1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位置设置有格栅,灭菌模块固定安装在格栅上。
1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格栅上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将灭菌模块可拆卸固定在格栅上,壳体长方体盒体结构,安装部包括限位板和卡勾板,限位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限位板沿灭菌模块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与壳体的长度相等,卡勾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卡勾板沿灭菌模块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与壳体的宽度相等;
17.当灭菌模块安装于支撑柱,灭菌模块通过限位板沿长度方向进行限位,并通过卡勾板进行可拆卸固定。
1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中罩,中罩设置有形成中罩骨架结构的支撑柱,灭菌模块固定安装在支撑柱上,壳体上设置有安装配合部,且支撑柱上设置有安装部;
19.当灭菌模块安装于支撑柱时,安装部与安装配合部对应设置,用于灭菌模块的可拆卸安装,安装配合部和安装部连接形式设置为:
20.安装配合部设置为卡扣,安装部设置为卡槽,卡扣与卡槽配合限位,将灭菌模块固定在支撑柱上。
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2.1.将灭菌装置的光照范围设定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在进行风道内气流灭菌的同时,也能够对换热模块的表面和风机模块的表面进行光照灭菌;
23.2.灭菌模块安装在进风口位置,且具有两种安装方式,方便灭菌模块的拆装检修,当灭菌灯出现故障影响使用效果时,仅需开启空调器的机壳即可进行灭菌模块的维修与更换,不需要对换热模块进行拆卸,简化了灭菌模块的检修过程,提高了检修效率;
24.3.散热装置减小了灭菌模块受高温影响的故障率,增加灭菌模块的使用时长。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内部灭菌模块安装位置图之一;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内部灭菌模块安装位置图之一;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内部灭菌模块安装位置图之一;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灭菌模块结构示意图之一;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灭菌模块结构示意图之一;
31.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灭菌模块结构示意图之一;
32.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灭菌模块结构爆炸图;
33.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灭菌模块灭菌灯照射方向示意图。
34.附图标记:
35.包括:100、室内空调器;101、进风口;110、机壳;120、换热模块;130、格栅;140、中罩;141、支撑柱;200、灭菌模块;210、壳体;211、通光孔;212、散热装置;213、电路板;214、第一灭菌灯组;215、第二灭菌灯组。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8.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如图1-4所示,在常规的室内空调器中,包括换热组件和风机组件。
41.换热组件即为室内热交换器,可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使用。
42.风机组件用作气流的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室内的空气空气进行空气循环,室内空调器用以对室内空间进行换热、换风。
43.在实际应用中,空调器系统整体包括室内空调器和室外空调器,室外空调器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室内空调器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内空调器,空室内空调器包括室外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外空调器中。
44.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
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45.空调器系统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室内空间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以制冷过程为例,该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46.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47.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48.在本技术中,为方便描述则以空调器的较为常用的制冷过程进行举例说明,在空调器制冷状态下,换热模块作为蒸发器。
49.如图1-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种室内空调器,室内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10,机壳110上开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进风口101与出风口在机壳110内部连通形成有风道,风道内部设置有换热模块120和风机模块,换热模块120设置在进风口101与风机模块之间。
50.风机模块用于驱动风道内的气流流动。
51.换热模块120用于对流经风道的气流进行换热处理。
52.空调开启时,室内的气流受到风机模块的驱动从进风口101流入机壳110,经过换热模块120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流受到风机模块的驱动,从出风口再流入室内。
53.机壳110内部还设置灭菌模块200,灭菌模块200采用光照灭菌形式对气流进行灭菌,包括灭菌灯,灭菌灯沿两个方向对机壳110内部进行照射灭菌,如图9所示,第一方向为气流在进风口101位置流向的法线方向,可对由进风口101引入的气流进行灭菌处理,同时对换热模块120照射灭菌,第二方向为气流在进风口101的流向方向,可对换热模块120的表面进行灭菌处理。
5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灭菌灯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能照射在换热模块120上,可对换热模块120进行充分的灭菌处理,保证了换热模块120的洁净,使得经过换热模块120的气流灭菌更彻底;而且气流从进风口101进入机壳110到换热的整个过程中都得到持续灭菌,使得进入机壳110内的气流的细菌被杀灭的更充分,达到更好的灭菌效果使得从机壳110流入室内的气流变得更加洁净,气流不断的循环流动,从而保证室内的空气的细菌得到有效控制,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5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灭菌灯设置有多个且划分为两组,分别为第一灭菌灯组214和第二灭菌灯组215;
56.如图1-4和图9所示,第一灭菌灯组214的光照方向沿着第一方向进行照射,光照范围完全覆盖所述风道内部由进风口101和换热模块120形成的空间,用于对由进风口101引入到所述风道内部的气流进行灭菌;第二灭菌灯组215沿着第二方向进行照射,光照范围完全覆盖风道内部由进风口101和换热模块120形成的空间,用于对风道内部空间及所述换热
模块120表面进行灭菌。
57.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灭菌灯组既可对由进风口101流入到空调器机壳110内部的气流进行持续灭菌,又可对换热模块120表面的污垢进行灭菌处理,达到同步灭菌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室内空调器的灭菌模块灭菌效果差的问题和不能对空调器内部的容易滋生细菌部分进行针对性灭菌处理的问题。
5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每个灭菌灯组包括至少一个的灭菌灯,灭灯的数量根据壳体210的类型而设定合适的数量,进入保证机壳110内的气流以及换热模块120都能被照射到。
5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灭菌灯组214有多个灭菌灯a,多个灭菌灯a为两组,两组数量相同且反向设置,所照射的方向也相反,以保证由进风口101和换热模块120形成的空间全部被照射到,同时也还能在水平方向照射到换热模块120,对换热模块120灭菌处理。
6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灭菌灯组215的有多个灭菌灯b,多个灭菌灯b为两组,照射的方向相同,均垂直照射在换热模块120,照射距离短,对换热模块120灭菌消毒效果更好。
6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灭菌模块200还包括壳体210,灭菌灯设置在壳体210内部。
62.壳体210为长方体盒体结构。
63.壳体210上开设有通光孔211,通光孔211的位置与灭菌灯对应设置,保证灭菌的光照范围面积足够大。
6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灭菌模块200还包括电路板213。
65.电路板213设置在壳体210内部,灭菌灯集成到电路板213上,电路板213通过导线电连接于电源。
66.本技术不对灭菌灯的具体类型、型号以及灭菌参数做出具体限定,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灭菌灯为灯泡状,与电路板213通过灯座连接,灯座与灭菌灯底部通过的螺纹旋转的形式连接,其目的在于方便灭菌灯的拆装更换。
67.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灭菌灯设置为紫外线灭菌灯。
68.需要说明的是,紫外线对细菌、病毒等产生微生物的光化作用,有效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引起dna链断裂、核酸和蛋白的交联破裂,造成生长细胞死亡和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消毒除菌的作用,因此本技术优选的采用紫外线灭菌灯,消毒除菌的效果较好。
69.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紫外线可以有效去除污浊空气中的九成以上的病毒、细菌等,促进大健康生活理念。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紫外线灭菌灯具体可以采用uv灯等等,以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7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紫外线以及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具体灭菌原理均是现有技术,这里不作展开说明紫外线灭菌灯可以根据实际灭菌需求选择任何能够实现灭菌功能的紫外线灯,在此,不对紫外线灭菌灯的具体类型、型号以及灭菌参数做出具体限定。
7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8所示,灭菌模块200还包括散热装置212;
72.散热装置212安装在壳体210上,用于对所述灭菌模块20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导出消散。
73.需要说明的是,金属的散热性能较好,相对来说,铝的材质较轻,因此本实施例中选用铝片作为散热装置212,在灭菌模块200的壳体210上设置的散热装置212,用于对壳体210内部的用电元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导出,减小了灭菌模块200受高温影响的故障率,增加灭菌模块200的使用时长。
74.如图2和3所示,进风口位置设置有格栅130,灭菌模块200固定安装在格栅130上。
7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格栅13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灭菌模块200通过第一安装部用于将灭菌模块200可拆卸地固定在格栅130上,方便灭菌模块200的安装与拆卸,便于检修。
7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包括限位板和卡勾版。
77.其中限位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板沿壳体21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与壳体210的长度相等;
78.卡勾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卡勾板沿灭菌模块200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与壳体210的宽度相等。
79.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限位板对灭菌模块200的位置进行限定,然后两个卡勾板相互配合,对灭菌模块200进行固定,整个结构稳定可靠,安装方式简单、提高生产效率。
8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机壳110还包括中罩140,中罩140上设置有形成中罩140骨架结构的支撑柱141;
81.支撑柱14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灭菌模块200通过第二安装部安装在支撑柱141上。
82.壳体210上设置有与第二安装部适配的安装配合部。
83.根据不同类型的空调,对于不便于之间在空调格栅130上安装灭菌模块200的室内空调器100,可通过在空调器内设置中罩140,将灭菌模块200安装在中罩140的支撑柱141上,以保证灭菌模块200可对流入进风口101的气流进行灭菌,同时使得灭菌模块200从两个方向照射在换热模块120上。
8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计为相同形式,以便于灭菌模块200在机壳110内部不同位置的安装。
85.当灭菌模块200安装于支撑柱141时,第二安装部与安装配合部对应设置,用于灭菌模块200的可拆卸安装。
86.当灭菌模块200安装于支撑柱141上时,安装配合部和第二安装部连接形式设置为:
87.安装配合部设置为卡扣,第二安装部设置为卡槽,卡扣与卡槽配合限位,将灭菌模块200固定在支撑柱141上。
88.需要说明的是,卡勾卡槽的配合安装作用在于对灭菌模块200的安装进行限位,增加灭菌模块200在支撑柱141上的安装准确度,另一端采用螺丝固定,加强灭菌模块200和支撑柱141的连接强度。
89.基于上述的实施例中,灭菌模块可拆卸安装于中罩的支撑柱上,也可之间安装在壳体的机壳格栅上,灭菌灯从两个方向的照射在换热模块而且光照范围完全覆盖进风口截面的全部面积以及,由此,既能够保证灭菌灯对流经风道的气流的进行灭菌的同时,也能够
对换热模块的表面进行充分照射灭菌,达到双重灭菌效果,避免了部分气流未经过灭菌就流向室内的现象发生,此外,还能够简化整个消毒除菌空调器的结构,降低其制造成本。
90.本技术的第一构思,通过在空调器进风口位置设置灭菌模块,灭菌光照沿两个方向进行光照灭菌处理,在第一方向上对由进风口流入到空调器壳体内部的气流进行灭菌,并在第二方向上对蒸发器表面的污垢进行灭菌处理,而且第一方向的光照也可照射在蒸发器表面,达到同步灭菌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室内空调器的灭菌模块灭菌效果差的问题和不能对空调器壳体内部的容易滋生细菌部分进行针对性灭菌处理的问题。
91.本技术的第二构思,对灭菌模块的灭菌模式进行了改进,在进风口位置设置有灭菌模块,灭菌模块采用光照灭菌形式,灭菌光照沿两个方向进行光照灭菌处理,灭菌光照在第一方向上的光照范围完全占据进风口截面的全部面积,且灭菌灯在第二方向上沿进风口到换热模块的方向进行照射,灭菌灯的光照照设在换热模块的表面,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照射在换热模块上的方向不同,使得换热器受照射的面积更大,对换热模块表面进行全面的灭菌消毒。
92.本技术的第三构思,对灭菌模块的安装形式进行了改进,灭菌模块既可以可拆卸安装在室内空调器壳体的格栅上,也可以安装在壳体中罩的支撑柱上,实现的多种安装模式,方便用户对灭菌模块的维修和更换。
9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