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片及冷却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1572发布日期:2022-02-08 09:0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片及冷却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散热片及冷却芯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片及冷却芯结构。


背景技术:

2.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冷却器主要可以分为列管式冷却器、板式冷却器和风冷式冷却器,其中,列管式冷却器目前仍居于重要位置。散热片是列管式冷却器的重要器件,散热片不仅能够增加散热面积,而且能够对散热管起到支撑作用,并使各散热管之间保持所需的间距;但现有散热片在制作时,都直接在散热片上成型出散热管安装孔,导致装配时散热管安装孔的边缘容易裂开,难以对散热管进行有效支撑和固定,且列管式冷却器内需要排列设置若干片散热片,散热片与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不好把控。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片及冷却芯结构,解决现有散热片在装配时散热管安装孔的边缘容易裂开,难以对散热管进行有效支撑和固定,且散热片与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不好把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5.第一方面,一种散热片,包括散热片本体;所述散热片本体上通过冲压形成若干个散热管穿孔,每所述散热管穿孔均具有翻边;各所述散热管穿孔间距分布于所述散热片本体上;各所述翻边位于所述散热片本体的同一个表面上;所述散热片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扰流部。
6.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本体上沿着长度方向分布有若干排所述散热管穿孔,且相邻的两排所述散热管穿孔相互错开设置。
7.进一步的,同一排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穿孔之间均设置有工艺孔。
8.进一步的,相邻的两排所述散热管穿孔之间设置至少一排所述扰流部。
9.进一步的,相邻的两排所述散热管穿孔之间设置有两排所述扰流部,且每一排所述扰流部均与相邻的一排所述散热管穿孔相互错开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扰流部为设于所述散热片本体的一表面上的凸起部,所述散热片本体的另一表面上在对应所述凸起部的位置为凹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翻边位于所述散热片本体的同一个表面上,且所述凸起部的高度小于翻边的高度。
11.进一步的,所述工艺孔具有翻片,所述翻片与所述翻边位于所述散热片本体的同一个表面上,且所述翻片的高度小于等于翻边的高度。
12.进一步的,各所述散热管穿孔均为圆形穿孔,且各所述散热管穿孔的翻边的高度相等。
13.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本体为铝片或者不锈钢片,所述散热片本体的两侧边缘设置有加强部。
14.第二方面,一种冷却芯结构,包括若干根换热管和若干个上述的散热片;各所述散热片整齐且紧密排列设置,各所述散热片上的散热管穿孔对齐;所述换热管插设于所述散热管穿孔上。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散热管穿孔具有翻边,在将换热管插入至散热管穿孔内时,翻边能够增大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且翻边的边缘位置不与换热管接触,与现有直接在散热片上成型出散热管安装孔的方式相比,不仅能够更好地对换热管进行支撑和固定,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安装换热管时出现散热管穿孔开裂、损坏的情况。
17.2、通过冲压方式直接形成翻边,能够很好地控制翻边的高度,这样在具体装配时,可以利用翻边来使散热片与散热片之间保持固定的间距。
18.3、散热片本体上设置扰流部,可以对通过的介质(如空气等)起到干扰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
19.4、由于散热片的尺寸比较大,散热管穿孔需要分多次进行冲压,而在冲压的过程中冲压位置具有向外的挤压力,因此与冲压位置相邻的散热管穿孔在向外挤压力的作用下容易变形,进而会影响到换热管的安装;通过在同一排上的相邻两个散热管穿孔之间设置工艺孔,能够使冲压位置产生的挤压力几乎不会影响到散热管穿孔,进而保证散热管穿孔不会变形。
【附图说明】
20.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沿着a-a方向的剖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00-散热片,1-散热片本体,2-散热管穿孔,3-翻边,4-扰流部,41-凸起部,42-凹陷部,5-工艺孔,51-翻片,6-加强部,7-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7.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片100,包括散热片本体1;所述散热片本体1上通过冲压形成若干个散热管穿孔2,每所述散热管穿孔2均具有翻边3,该翻边3为冲压直接形成,且所述翻边3为二次翻边;各所述散热管穿孔2间距分布于所述散热片本体1上,保证换热管7在插设于散热管穿孔2上,换热管7与换热管7之间能够保持所需的间距;各所述翻边3位于所述散热片本体1的同一个表面上;所述散热片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扰流部4。
28.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散热片本体1上直接冲压形成散热管穿孔2和翻边3,并且在散热片本体1设置扰流部4,至少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1、散热管穿孔2具有翻边3,在将换热管7插入至散热管穿孔2内时,翻边3能够增大与换热管7的接触面积,且翻边3的边缘位置不
与换热管7接触,与现有直接在散热片上成型出散热管安装孔的方式相比,不仅能够更好地对换热管7进行支撑和固定,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安装换热管7时出现散热管穿孔2开裂、损坏的情况;2、通过冲压方式直接形成翻边3,能够很好地控制翻边3的高度,这样在具体装配时,可以利用翻边3来使散热片100与散热片100之间保持固定的间距;3、散热片本体1上设置扰流部4,可以对通过的介质(如空气等)起到干扰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
29.优选地,所述散热片本体1上沿着长度方向分布有若干排所述散热管穿孔2,且相邻的两排所述散热管穿孔2相互错开设置,使散热管穿孔2在散热片本体1上的分布更加均匀,保证换热效果更好。
30.优选地,同一排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穿孔2之间均设置有工艺孔5。由于散热片100的尺寸比较大,散热管穿孔2需要分多次进行冲压,而在冲压的过程中冲压位置具有向外的挤压力,因此与冲压位置相邻的散热管穿孔2在向外挤压力的作用下容易变形,进而会影响到换热管7的安装;通过在同一排上的相邻两个散热管穿孔2之间设置工艺孔5,能够使冲压位置产生的挤压力几乎不会影响到散热管穿孔2,进而保证散热管穿孔2不会变形。
31.优选地,相邻的两排所述散热管穿孔2之间设置至少一排所述扰流部4,以对通过的介质起到较好的干扰效果。
32.优选地,相邻的两排所述散热管穿孔2之间设置有两排所述扰流部4,且每一排所述扰流部4均与相邻的一排所述散热管穿孔2相互错开设置,从而起到更好的干扰作用,实现更好的换热效果。
33.优选地,所述扰流部4为设于所述散热片本体1的一表面上的凸起部41,介质在凸起部41的阻挡下会向周围扩散,所述散热片本体1的另一表面上在对应所述凸起部41的位置为凹陷部42,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压力机将散热片本体1的另一表面向下压,从而在散热片本体1的一表面上形成凸起部41,在散热片本体1的另一表面上形成凹陷部42;所述凸起部41与所述翻边3位于所述散热片本体1的同一个表面上,且所述凸起部41的高度小于翻边3的高度,保证不会影响到翻边3对两个换热管7之间间距的控制。
34.优选地,所述工艺孔5具有翻片51,所述翻片51与所述翻边3位于所述散热片本体1的同一个表面上,且所述翻片51的高度小于等于翻边3的高度,保证不会影响到翻边3对两个换热管7之间间距的控制。所述工艺孔5和翻片51也可以采用冲压直接形成,且由于工艺孔5只是起到缓冲的作用,因此工艺孔5的尺寸比较小。
35.优选地,各所述散热管穿孔2均为圆形穿孔,以配合换热管7使用,且各所述散热管穿孔2的翻边3的高度相等,提高散热片100组装后的稳定性。
36.优选地,所述散热片本体1为铝片或者不锈钢片,所述散热片本体1的两侧边缘设置有加强部6,以提高散热片本体1的边缘位置的强度。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本体1为铝片,如铝片3003(o)。在散热片本体1采用铝片时,所述散热片本体1的厚度为0.20mm;所述散热管穿孔2的直径为18.28-18.32mm,优选为18.30mm;所述翻边3的高度为2.0mm;所述散热片本体1的表面喷涂有酚醛涂层,涂层的厚度为7-9μm。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本体1为不锈钢片,如不锈钢s30480(m)。在散热片本体1采用不锈钢片时,所述散热片本体1的厚度为0.12mm;所述散热管穿孔2的直径为18.28-18.32mm,优选为18.30mm;所述翻边3的高度为2.2mm。
39.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芯结构,包括若干根换热管7和若干个散热片100;各所述散热片100整齐且紧密排列设置,散热片100与散热片100之间通过翻边3保持间距,各所述散热片100上的散热管穿孔2对齐,以便于换热管7的穿插;所述换热管7插设于所述散热管穿孔2上。其中,所述散热片100的具体结构请参照以上具体介绍说明,在此就不进行赘述了。通过采用上述的散热片100来组装成冷却芯结构,不仅能够对换热管7起到更好的支撑和固定作用,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换热管7安装时出现散热管穿孔2开裂、损坏的情况;同时可以通过翻边3使散热片100与散热片100之间保持固定的间距,扰流部4具有干扰介质(如空气等)的作用,因此整个冷却芯结构的换热效果更好。
40.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