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9863发布日期:2022-01-12 08:1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内部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空调器内部换热模块的安装过程中,都是在换热模块一端固定端板,将端板通过螺丝和螺孔的配合,将换热模块固定在空调器的内部,但是这种螺丝固定的形式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
3.一方面,在空调器生产的过程中,为了将换热模块稳定固定在底座上,需要在端板两端各安装一颗螺钉将端板进行固定,打螺钉这一过程需要进行的人工操作,在进行换热模块固定安装的过程中,要付出人工成本和工时,另一方面,从材料的生产成本和空调器的轻量化考虑,端板一般都是采样较为便宜且重量较轻的塑料材料,其强度和硬度仅能保证正常的使用,而随之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选择网购空调,但是电商运输环境较差,空调器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在颠簸和震荡的运输环境下,经常容易出现跌落倾倒的情况,尤其是空调器内部最重的部件蒸发器,其在跌落时容易窜动导致端板和底座开设螺孔的位置应力集中,发生破损或断裂,影响空调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底座上设置有容纳部,且容纳部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部,端板在各个安装部的限位、固定作用下,将换热模块固定安装在底座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模块安装过程存在的换热模块运输过程中窜动且容易损坏,以及端板安装过程复杂等问题。
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对底座的结构进行改进,在底座上设置有容纳部,容纳部用于容纳端板,以便于换热模块的安装,容纳部内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多个安装部的作用不同,且分别用于端板的安装限位和固定。
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对端板的结构进行了改进,端板上与底座上安装部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多个安装配合部,安装配合部与安装部配合连接用于将换热模块可拆卸固定安装。
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机壳内部的风机模块和换热模块,机壳包括用于安装换热模块和风机模块的底座、安装于换热模块一端且用于将换热模块固定在底座上的端板,底座上设置有容纳部,端板安装在容纳部内,且容纳部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多个安装部分别用于将端板限位、固定在容纳部内,并将端板与底座可拆卸地固定安装。
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第一安装部设置于容纳部的一端,且端板与第一安装部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配合部,第二安装部设置于容纳部的内部,,且端板与第二安装部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配合部,第三安装部设置于容纳部的另一端,且端板与第三安装部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安装配合
部。
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配合部配合,沿端板的安装方向对端板进行限位固定,第二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配合部配合,沿端板的安装方向的法线方向对端板进行限位,第三安装部与第三安装配合部配合,沿端板的安装方向对端板进行锁紧固定。
1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端板在容纳部内的安装顺序被设置为:
11.先将第二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配合部进行配合安装,确定端板在容纳部内的安装位置;
12.再将设置于容纳部一端的第一安装部和端板一端的第一安装配合部进行配合连接,将端板限位固定在容纳部内;
13.最后将设置于容纳部另一端的第三安装部和端板另一端的第三安装配合部进行配合连接,将端板锁紧固定在容纳部内。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设置为卡勾,且第一安装配合部对应设置为卡接槽,卡勾卡接在卡接槽内,将端板的一端限位固定;
15.第二安装部设置为限位轴,且第二安装配合部对应设置为限位孔,限位柱套设于限位孔内部,对端板进行限位;
16.第三安装部设置为内部具有内螺纹的安装柱,且第三安装配合部对应设置为螺丝孔和螺丝,螺丝穿设过螺丝孔与安装柱的内螺纹旋合,将端板的另一端锁紧。
1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卡勾顶部设置有导向筋。
1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轴顶端设置有安装有端头组件,端头组件插入到限位孔内,用于对端板相对于底座限位固定。
1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端板安装在容纳部内部后,端板与容纳部之间的安装缝隙不超过1mm。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1.有效解决换热模块跌落窜动问题,现有技术的换热模块的端板与底座基本都是采用两个螺钉固定,导致线体效率较低,而通过上述端板和底座结构的改进,采用新的配合结构方案,端板只需要一个螺钉与底座固定,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可以对换热模块的安装过程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减少一个螺钉的材料成本、减少一个打螺钉的人工操作成本和工时。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的内部换热模块、端板和风机模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端板和底座安装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端板和底座安装结构示意图之一;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端板和底座安装结构示意图之一;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1.附图标记:
32.包括:100、室内空调器;110、底座;111、容纳部;112、第一安装部;113、第二安装部;114、第三安装部;120、端板;121、第一安装配合部;122、第二安装配合部;123、第三安装配合部;200、机壳;300、换热模块;400、风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5.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7.在常规的室内空调器中,包括机壳、换热模块和风机模块执行室内空调器的换热循环。
38.机壳上开设有回风口和出风口;
39.机壳中安装有构成制冷循环的多个部件。
40.机壳包括至少部分打开的前表面、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壁上且设有安装板的后表面、限定底部构造的底表面、设置在底表面的两侧的侧表面、以及限定顶部外观的顶表面。
41.室内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和膨胀阀。
42.换热模块即为室内热交换器,可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使用。
43.风机模块用作气流的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室内的空气进行空气循环,室内空调器用以对室内空间进行换热、换风。
44.在实际应用中,空调器系统整体包括室内空调器和室外空调器,室外空调器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室内空调器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空调器,室内空调器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设置在室外空调器中。
45.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46.空调器系统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室内空间的制冷/制
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以制冷过程为例,该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47.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48.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49.在本技术中,空调器主要指空调器的室内机,在实际应用中,空调器还连接有室外单元,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单元,空调器的室外单元包括室外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50.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51.在本技术中,为方便描述则以空调器的较为常用的制冷过程进行举例说明,在空调器制冷状态下,换热模块作为蒸发器。
52.如图1-3所示,一种室内空调器100,包括机壳200以及设置于机壳200内部的风机模块和换热模块。
53.机壳200内形成有风道以及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模块400和换热模块300均设置于风道内部。
54.风机模块400用于驱动风道内的气流流动。
55.换热模块300用于对流经风道的气流进行换热处理。
56.换热模块300包括多个由冷媒管和连接于冷媒管外部的翅片组成的换热板,多个换热板沿风道行进方向的投影覆盖风道的全部截面面积。
57.如图4-6所示,机壳200包括:
58.用于安装换热模块300和风机模块的底座110;
59.安装于换热模块300一端且用于将换热模块300固定在底座110上的端板120。
60.其中,底座110上设置有容纳部111,容纳部111为形成于底座110的底板上,并沿底座110的底板的法线方向延伸形成的一个半封闭的安装空间。
61.端板120设置在容纳部111内的空间中。
62.且容纳部11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多个安装部分别用于将端板120限位和/或固定在容纳部111内。
63.端板120与底座110可拆卸地固定安装。
64.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安装部在容纳部111中设置位置不同,且不同位置的安装部的作用不同,即,处于两端的安装部主要起到固定作用,增加安装强度,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处于容纳部111中部的安装部主要起到端板120的安装限位作用,提高安装效率,同时还能够解决室内空调器100在运输过程中换热模块300由于撺动而造成损坏的问题。
65.如图4-9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112、第二安装部113和第三安装部114。
66.第一安装部112设置于容纳部111的一端,且端板120与第一安装部112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配合部121;
67.第二安装部113设置于容纳部111的内部,且端板120与第二安装部113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配合部122;
68.第三安装部114设置于容纳部111的另一端,且端板120与第三安装部114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安装配合部123。
6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部112与第一安装配合部121配合,沿端板120的安装方向对端板120进行限位固定;
70.第二安装部113与第二安装配合部122配合,沿端板120的安装方向的法线方向对端板120进行限位;
71.第三安装部114与第三安装配合部123配合,沿端板120的安装方向对端板120进行锁紧固定。
72.基于上述的实施例中,端板120在容纳部111内的安装顺序被设置为:
73.先将第二安装部113与第二安装配合部122进行配合安装,确定端板120在容纳部111内的安装位置;
74.再将设置于容纳部111一端的第一安装部112和端板120一端的第一安装配合部121进行配合连接,将端板120限位固定在容纳部111内;
75.最后将设置于容纳部111另一端的第三安装部114和端板120另一端的第三安装配合部123进行配合连接,将端板120锁紧固定在容纳部111内。
76.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9所示,第一安装部112设置为卡勾,且第一安装配合部121对应设置为卡接槽,卡勾卡接在卡接槽内,将端板120的一端限位固定;
77.第二安装部113设置为限位轴,且第二安装配合部122对应设置为限位孔,限位柱套设于限位孔内部,对端板120进行限位;
78.第三安装部114设置为内部具有内螺纹的安装柱,且第三安装配合部123对应设置为螺丝孔和螺丝,螺丝穿设过螺丝孔与安装柱的内螺纹旋合,将端板120的另一端锁紧。
79.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端板120与底座110的安装过程包括:
80.先将容纳部111的限位轴与端板120的限位孔对齐,并将限位孔套装在限位轴上,此时端板120安装在容纳部111内;
81.按压端板120设置卡接槽的一端,使卡勾嵌扣在卡接槽位置,完成端板120和底座110的初步固定安装;
82.经过上述限位轴和限位孔的配合,以及卡勾和卡接槽的配合连接,端板120与容纳部111固定限位,此时安装柱设置有内螺纹的部分与端板120的螺丝孔对应对齐,并将螺丝穿过螺丝孔旋入到安装柱的内螺纹内,完成端板120与底座110的另一端的紧固连接。
83.还需要说明的是,端板120和底座110采用中部限位,两端分别采用卡勾连接和螺纹连接的形式,实现端板120固定,有效解决换热模块300跌落窜动问题,现有技术的换热模块300的端板120与底座110基本都是采用两个螺钉固定,导致线体效率较低,而通过上述端板120和底座110结构的改进,采用新的配合结构方案,端板120与只需要一个螺钉于底座
110固定,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可以对换热模块300的安装过程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减少一个螺钉的材料成本、减少一个打螺钉的人工操作成本和工时。
84.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9所示,卡勾顶部设置有导向筋。
85.需要说明的是,导向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引导端板120沿导向筋运动,用于端板120一端的安装导向,便于端板120安装,另一方面,导向筋还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增加卡勾顶部勾合位置的强度,在室内空调器100运输过程中避免由于卡勾位置的断裂而造成换热模块300的脱落。
86.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9所示,限位轴顶端设置有安装有端头组件,端头组件插入到限位孔内,用于对端板120相对于底座110进行限位固定。
87.需要说明的是,端头组件的作用在于与限位孔紧密固定,对端板120的限位和连接更加紧密。
88.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9所示,端板120安装在容纳部111内部后,端板120与容纳部111之间的安装缝隙不超过1mm。
89.需要说明的是,端板120与容纳部111的间隙较小,起到室内空调器100在跌落时减小换热模块300左右窜动量的作用,有效解决换热模块300跌落窜动问题。
9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底座上设置有容纳部,且容纳部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部,端板在各个安装部的限位、固定作用下,将换热模块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有效解决换热模块跌落窜动问题,现有技术的换热模块的端板与底座基本都是采用两个螺钉固定,导致线体效率较低,而通过上述端板和底座结构的改进,采用新的配合结构方案,端板只需要一个螺钉与底座固定,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可以对换热模块的安装过程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减少一个螺钉的材料成本、减少一个打螺钉的人工操作成本和工时。
91.本技术的第一构思,对底座的结构进行改进,在底座上设置有容纳部,容纳部用于容纳端板,以便于换热模块的安装,容纳部内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多个安装部的作用不同,且分别用于端板的安装限位和固定。
92.本技术的第二构思,对端板的结构进行了改进,端板上与底座上安装部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多个安装配合部,安装配合部与安装部配合连接用于将换热模块可拆卸固定安装。
9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