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循环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70852发布日期:2022-03-09 09:5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循环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冷却循环泵结构。


背景技术:

2.冷却循环泵是采取机械形式制冷的低温循环设备,具有冷却的效果。它可结合旋转蒸发器、真空冷冻干燥箱、循环水式真空泵、磁力搅拌器等仪器,进行多功能低温下的化学反应作业以及浓缩工作。对于机械设备的冷却工作极为重要。
3.现有的冷却循环泵一般是将需冷却物置于一根通管中,通过通管内的冷却设备开启冷却效果,这样不仅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经济于冷却设备上,而且出现冷却设备损坏时便不可开启冷却效果,十分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冷却设备开启冷却效果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输送过程可自然冷却的冷却循环泵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冷却循环泵结构,包括回收管、回收箱和排放管,所述回收管连通于回收箱的前端,所述排放管连通于回收箱的后端,所述回收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形状为s形,所述回收管通过冷却管与排放管连通,所述冷却管两端的距离大于回收箱内的回收管端部与回收箱内的排放管端部的距离。
7.通过连通于回收箱前端的回收管可连接外部的设备,将外部需冷却气体通过回收管进入到回收箱内,然后通过回收管上均匀分布的冷却管导流至冷却管连通的排放管内,从连通于回收箱的后端的排放管中排出,以此完成冷却工作。在此过程中,冷却管的形状为s形且冷却管两端的距离大于回收箱内的回收管端部与回收箱内的排放管端部的距离,增大了流通的长度以增加冷却时间,如此便增强了冷却效果。这样便达到了输送过程可自然冷却的目的。
8.作为优选,所述回收箱内回收管的端部和回收箱内排放管的端部均安装有挡板,所述冷却管置于回收管的管壁上和排放管的管壁上。这样设计通过回收箱内回收管的端部的挡板可挡住回收管,让进入回收管的气体被挡住,只可通过回收管管壁上的冷却管继续流通,通过回收箱内排放管的端部的挡板则可挡住外界气体进入排放管内,只可让排放管的管壁上的冷却管内气体通过排放管排放。
9.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置于冷却管的左端和冷却管的右端,所述冷却管左端通气管的中心线置于冷却管右端的两个通气管的中心线之间,所述冷却管上设有通气孔和排气孔,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冷却管连接,所述排气孔置于通气管的另一端,所述通气孔包含若干个,若干个通气孔均匀分布于通气管的管壁上,若干个通气孔置于一条直线上,所述通气孔的所在位置与回收管的所在位置相对应。这样设计通过冷却管的左端和冷却管的右端连接着的通气管可对冷却管内气体的流通有阻挡
效果,冷却管左端通气管的中心线置于冷却管右端的两个通气管的中心线之间,这样的设计便于气体于冷却管内流通时需s形绕道,增加了气体流通的时间和距离,冷却管管壁上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通气孔则可接收回收管导入的气体,再从通气管上的排气孔排出,让气体可在通气管上略停留,增加冷却时间。
10.作为优选,所述通气管上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冷却管与固定块连接,所述固定块的所在位置与通气孔的所在位置前后对应。这样设计通过通气管上安装的固定块可增强通气管与冷却管的连接稳定性。
11.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管的管壁内设有两个通风管,两个通风管分别置于冷却管的左端和冷却管的右端,所述回收管和排放管均与通风管连通。这样设计通过冷却管的管壁内回收管和排放管均连通的两个通风管可让回收管进入的气体经通风管后从排放管排出,增加了气体流通的空间。
12.作为优选,所述通风管上设有若干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通气管一一对应,所述通风管通过导流孔与通气管连通。这样设计通过通风管上的导流孔可让通风管内的气体经导流孔进入到导流孔连通的通气管内。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达到输送过程可自然冷却的目的;增加了气体流通的距离和时间;增强了通气管与冷却管的连接稳定性;增加了气体流通的空间。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布置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回收箱内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管内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回收管,2、回收箱,3、排放管,4、冷却管,5、挡板,6、通风管,7、通气管,8、导流孔,9、通气孔,10、排气孔,11、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19.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案例中,一种冷却循环泵结构,包括回收管1、回收箱2和排放管3,回收管1连通于回收箱2的前端,排放管3连通于回收箱2的后端,回收管1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冷却管4,冷却管4的形状为s形,回收管1通过冷却管4与排放管3连通,冷却管4两端的距离大于回收箱2内的回收管1端部与回收箱2内的排放管3端部的距离。回收箱2内回收管1的端部和回收箱2内排放管3的端部均安装有挡板5,冷却管4置于回收管1的管壁上和排放管3的管壁上。
20.如图3所示,冷却管4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通气管7,通气管7置于冷却管4的左端和冷却管4的右端,冷却管4左端通气管7的中心线置于冷却管4右端的两个通气管7的中心线之间,冷却管4上设有通气孔9和排气孔10,通气管7的一端与冷却管4连接,排气孔10置于通气管7的另一端,通气孔9包含若干个,若干个通气孔9均匀分布于通气管7的管壁上,若干个通气孔9置于一条直线上,通气孔9的所在位置与回收管1的所在位置相对应。通气管7上安装有固定块11,冷却管4与固定块11连接,固定块11的所在位置与通气孔9的所在位置前后对应。冷却管4的管壁内设有两个通风管6,两个通风管6分别置于冷却管4的左端和冷却管4
的右端,回收管1和排放管3均与通风管6连通。通风管6上设有若干个导流孔8,导流孔8与通气管7一一对应,通风管6通过导流孔8与通气管7连通。
21.首先将连通于回收箱2前端的回收管1与外部排出需冷却气体的部件做好连通工作,需冷却的气体便由回收管1处流通至回收箱2内,在回收箱2内回收管1的端部上安装有挡板5,挡板5便挡住了回收管1内气体的流通,让气体只可进入到回收管1管壁上均匀分布的冷却管4内,通过冷却管4流通至冷却管4连通的排放管3内,从连通于回收箱2的后端的排放管3处排放处冷却后的气体,这样便达到了可达到输送过程可自然冷却的目的。此处的冷却管4的形状为s形且冷却管4两端的距离大于回收箱2内的回收管1端部与回收箱2内的排放管3端部的距离,如此增加了气体流通的距离和时间以达到增强气体冷却效果的目的,而回收箱2内排放管3的端部也安装有挡板5,挡住了回收箱2内其它气体进入排放管3排出。
22.需冷却气体由回收管1进入到冷却管4时,冷却管4管壁的左端和冷却管4管壁的右端上连通的两个通风管6也可顺利的接收气体,增加了气体流通的空间,部分气体可经通风管6直接从通风管6连通的排放管3处排出,另一部分气体则通过通风管6上与通气管7一一对应的导流孔8处流通至通气管7内,此处的通气管7置于冷却管4的左端和冷却管4的右端,冷却管4左端通气管7的中心线置于冷却管4右端的两个通气管7的中心线之间且通气管7的一端与冷却管4连接,通气管7的另一端设有排气孔10,这样不仅让进入冷却管4的气体受到通气管7的隔档需绕道流通,增加了气体流通的距离和时间,而且可让通气管7内的气体经排气孔10排出。通气管7的管壁上还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气孔9,若干个通气孔9置于一条直线上且所在位置与回收管1的所在位置相对应,通过回收管1进入的气体部分绕道后经排放管3处排出,另一部分则通过通气孔9进入到通气管7内,再从通气管7上的排气孔10排出于冷却管4内,增加了气体流通的时间。
23.通气管7阻挡气体流通时,气体的冲击对通气管7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通气管7上与冷却管4连接的固定块11为通气管7的稳定性而设,此处固定块11的所在位置与通气孔9的所在位置前后对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