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传送辅助机构和极片烘干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4028发布日期:2023-01-06 17:0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极片传送辅助机构和极片烘干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片传送辅助机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极片传送辅助机构的极片烘干箱。


背景技术:

2.在锂电池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箔材进行涂布。涂布是指模头将浆料间隔且均匀涂敷在箔材的表面,经由涂布后的极片具有未被涂布的留白区,以及被涂布的涂布区。通常,极片的两侧均为留白区,沿着极片的宽度方向,留白区和涂布区交替布置,也就是说,涂布部位于相邻两留白区之间。
3.涂布后的极片需要进入烘干箱内进行烘干,然后再收卷处理。现有技术中,烘干箱内具有对极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喷吹热气流的喷嘴。通常在烘干箱内转动设有邻近于进口出口设置的支撑辊,以支撑极片上的各留白区,使得极片在烘干箱内在传送的同时完成烘干。
4.但由于烘干箱内传送的极片还受到上下两个喷嘴中喷出气流的作用力,尤其是在上下两个喷嘴作用到极片上的作用力不平衡时,容易导致极片的晃动,不仅容易影响极片的不平整,而且还会使喷嘴剐蹭极片,从而易于产生不良品。此外,极片在烘干箱内被烘干的过程中,位于最外侧的留白区容易受热发生变形,从而影响极片的平整性。
5.为改善极片在烘干箱内的平整性,一般采用在箱体内增加支撑辊数量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对于极片的平整性的改善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极片传送辅助机构,以提高对传送中极片的支撑效果,并利于提高极片的平整性。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8.一种极片传送辅助机构,用于在预设位置支撑传送中的极片,所述极片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未被涂布的留白区,所述极片传送辅助机构包括对应于至少其一所述留白区设置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设于所述极片厚度方向两侧的支撑部,各所述支撑部包括可因外力驱使而转动的环状的支撑带,各所述支撑带具有抵接于所述留白区上的支撑面,两所述支撑面之间限定出以供传送中的所述留白区通过的通道。
9.进一步的,两所述支撑面夹紧所述留白区,所述支撑部包括用于驱使所述支撑带转动的驱动部。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沿所述极片传送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转辊,所述支撑带环绕于两所述转辊上,其一所述转辊承接外力而驱使所述支撑带转动,所述支撑面为所述支撑带的面向所述留白区设置的外表面。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还包括转动设于两所述转辊之间的若干压辊,所述支撑带可被所述压辊压紧,而保持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留白区的抵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还包括转动设于两所述转辊之间的若干张紧辊,所述张紧辊与所述留白区间距设置,且所述支撑带可被所述张紧辊张紧。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面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留白区的宽度。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留白区设置,且两所述支撑单元于所述极片宽度方向上的间距可调。
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安装座,两所述支撑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上;至少其一所述安装座可被驱使地靠近或远离另一所述安装座,以构成两所述支撑单元之间间距的调节。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通过两个环状的支撑带上的两个支撑面的配合,可对传送中极片至少一侧留白区进行支撑,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支撑辊的方式,具有更大的支撑面积,从而利于提高对传送中极片的支撑效果,而利于提高极片的平整性。
18.此外,通过两支撑面对留白区的夹紧,在实现对极片支撑的同时,还可减小支撑带与留白区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利于极片的传送。两个转辊的结构简单,便于支撑带的安装和转动。压辊的设置,利于提高支撑面对留白区的支撑效果。通过张紧辊则利于提高支撑带在使用中的稳定性。
19.另外,支撑面的宽度不超过留白区的宽度,可防止支撑面影响极片上被涂布的涂布区。通过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间距可调,可对不同宽度规格的极片进行支撑,而具有较好的使用灵活性。而安装座的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和被驱使地移动。
20.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极片烘干箱,用于烘干涂布后的极片,所述极片烘干箱包括具有进口和出口的箱体,于所述箱体内设有如上所述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所述极片传送辅助机构用于支撑传送中的所述极片的留白区。
21.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外转动设有位于所述进口上游的送料辊,所述送料辊用于向所述箱体内传送所述极片。
2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极片烘干箱,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如上所述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利于提高极片在箱体内传送中的平整性,从而提高极片的质量,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送料辊的结构简单,便于向箱体内传送极片。
附图说明
24.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支撑单元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支撑单元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应用在烘干箱内的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应用在烘干箱内的另一视角
下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极片;2、送料辊;3、安装座;4、上支撑带;5、下支撑带;6、电机;
32.101、外留白区;102、涂布区;103、内留白区;
33.201、支撑环;
34.301、滑块;
35.401、上转辊;402、上压辊;403、上张紧辊;
36.501、下转辊;502、下压辊;503、下张紧辊。
具体实施方式
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0.实施例一
4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极片传送辅助机构,用于在预设位置支撑传送中的极片1,极片1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未被涂布的留白区。整体结构上,该极片传送辅助机构包括对应于至少其一留白区设置的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设于极片1厚度方向两侧的支撑部,各支撑部包括可因外力驱使而转动的环状的支撑带,各支撑带具有抵接于留白区上的支撑面,两支撑面之间限定出以供传送中的留白区通过的通道。
42.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中所示。传送中的极片1具体可为完成涂布后的极片1,其具有四个留白区和三个涂布区102。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将位于极片1宽度方向两侧的留白区称为外留白区101,而将位于两外留白区101之间的留白区称为内留白区103。三个涂布区102位于两个外留白区101之间,并由两个内留白区103隔开。当然,极片1上涂布区102和内留白区103的数量和规格均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43.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单元对应于两个外留白区101设置,以在极片1传送中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而支撑单元的位置就是需要对极片1进行支撑的位置,也即为上述的预设位置。当然,支撑单元仅对应于其一外留白区101设置的方案也是可行的,只不过在对极片1的支撑效果上,不如两侧均布置支撑单元时的效果更好。
44.本实施例中,两支撑面夹紧外留白区101,支撑部包括用于驱使支撑带转动的驱动部。此处,通过两支撑面对外留白区101的夹紧,利于提高极片1在传送中的张力和平整性,有效防止极片1在传送中发生变形和褶皱等。而通过驱动部驱使支撑带转动,可利于减少极片1在传送过程中的摩擦力,而提高对极片1的支撑效果。此外,驱动部还可作为驱使极片1传送的动力源,此时,支撑单元除了对极片1进行支撑外,还能够起到传送极片1的作用。
4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除了采用驱动部驱使支撑带转动外,支撑带还可因传送中外留白区101与支撑带之间的摩擦力而转动。不过此时,极片1的传送则由其他外部驱动力驱动。
46.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包括沿极片1传送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转辊,支撑带环绕于两转辊上,其一转辊承接外力而驱使支撑带转动,支撑面为支撑带的面向外留白区101设置的外表面。具体实施时,上述的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与其一转辊相连,以驱使两转辊和支撑带均转动。本实施例中转辊的结构简单,便于支撑带的安装和转动。
47.为提高支撑带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还包括转动设于两转辊之间的若干压辊,支撑带可被压辊压紧,而保持支撑面与外留白区101的抵接。另外,支撑部还包括转动设于两转辊之间的若干张紧辊,张紧辊与外留白区101间距设置,且支撑带可被张紧辊张紧。
48.本实施中通过设置压辊,利于提高支撑面与外留白区101的抵接效果,从而提高极片1在传送中的平整性。而张紧辊通过张紧支撑带的方式,利于提高支撑带在使用中的稳定性,而可进一步提高支撑带的使用效果。
49.详细结构上,如图2和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两支撑部分别设于外留白区101的上方和下方,以在水平方向上支撑传送中的极片1。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将位于外留白区101上方的支撑部称为上支撑部,将上支撑部上的支撑带为上支撑带4,而将位于外留白区101下方的称为下支撑部,并将下支撑部上的支撑带称为下支撑带5。
50.具体结构上,在极片1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座3,位于极片1同一侧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安装在对应的安装座3上。该安装座3呈板状,其具体可安装在作为安装载体的承载体上。此处,安装座3的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实施,且使用效果好。
51.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对称布置在极片1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先对上支撑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中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的两个上转辊401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设于安装座3上。通过调整两个上转辊401之间的间距,即可调整上支撑带4上的上支撑面与外留白区101的接触长度和支撑效果。当然,即使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采用非对称的布置方式也是可行的。
52.本实施例中,上支撑部上的压辊为转动设于安装座3上,并位于两个上转辊401之间的两个上压辊402。各上压辊402均与上转辊401的轴线平行。且对应于上支撑面,各上压辊402抵接在上支撑带4内表面上,从而将上支撑面抵接在外留白区101上。
53.本实施例中的上支撑部的张紧辊为转动设于安装座3上,并位于两个上压辊402之间的两个上张紧辊403,两上张紧辊403位于上压辊402的上方。上支撑带4环绕在上转辊401、上压辊402和上张紧辊403上,两个上张紧辊403各张紧辊抵接在上支撑带4上方的内表面,并将上支撑带4向上撑起,从而提高上支撑带4的张紧效果。因两上张紧辊403的设置,本实施例中的上支撑带4呈等腰梯形。
54.本实施例中的下支撑部以外留白区101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布置在上支撑部的下方。如图3中所示,下转辊501、下压辊502和下张紧辊503均对应于上转辊401、上压辊402和上张紧辊403转动设于安装座3上。且因上压辊402和下压辊502对称设置,使得两者通过上支撑面和下支撑面对于外留白区101的支撑和传送效果较好。
55.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上支撑面的宽度和下支撑面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外
留白区101的宽度。如此设置,在对外留白区101支撑的同时,还可减小对涂布区102的影响,从而提高极片1的质量。另外,本实施例中,上压辊402和上张紧辊403的数量,均可根据具体的布置需求进行适应性的增减。
5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上支撑带4和下支撑带5的传动速度与极片1的传送速度相匹配,也就是说,在上支撑带4和下支撑带5的转动下,极片1能够按照预设的速度传送。需要注意的是,上支撑带4和下支撑带5的转动方向相反,以确保极片1顺利的向右传送。参照图2中所示,当极片1向右传送时,上支撑带4逆时针转动,而下支撑带5顺时针转动。
57.上述的驱动部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机6,该电机6安装在安装座3上,其可仅与其一上转辊401或其一下转辊501相连。此时,通过电机6驱动上支撑带4和下支撑带5两者其一转动,并通过上支撑面与外留白区101之间,以及外留白区101与下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使得上支撑带4和下支撑带5两者另一转动,从而支撑并传送极片1。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电机6还可为安装在安装座3上的两个,此时,各电机6可单独驱动上支撑带4和下支撑带5转动。
58.为提高本实施例中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在使用中的通用性,本实施例中,至少其一安装座3可被驱使地靠近或远离另一安装座3,以构成两支撑单元之间间距的调节,从而对不同宽度规格的极片1进行支撑。
59.具体结构上,继续参照图2中所示,对应于其一安装座3,在承载体上设有气缸,该气缸的气缸杆可与安装座3相连。此处,通过气缸即可驱使该安装座3沿着极片1的宽度方向移动,而可根据极片1的规格改变两支撑单元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对不同宽度规格的极片1进行支撑。
60.为进一步提高安装座3在移动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与气缸杆相连的安装座3导向滑动于承载体上。如图2和图3中所示,在安装座3的顶部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滑块301,对应于各滑块301,可在承载体上设置滑轨。在气缸驱使安装座3移动的过程中,滑块301在滑轨内滑动。此处,滑块301和滑轨的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实施,且使用稳定性好。
61.本实施例所述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通过两个环状的支撑带上的两个支撑面的配合,可对传送中极片1至少一侧留白区进行支撑,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支撑辊的方式,具有更大的支撑面积,从而利于提高对传送中极片1的支撑效果,而利于提高极片1的平整性。
62.实施例二
63.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极片烘干箱,用于烘干涂布后的极片1。整体构成上,该极片烘干箱包括具有进口和出口的箱体,于箱体内设有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用于支撑传送中的极片1的留白区。
6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箱体,以及箱体内用于对极片1进行烘干的烘干装置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结构。例如,烘干装置采用布置在极片1上下两侧的多个上喷嘴和下喷嘴。
65.为便于将极片1传送至箱体内,如图4和图5中所示,在箱体外转动设有位于进口上游的送料辊2,送料辊2用于向箱体内传送极片1。对应于极片1上的各留白区,本实施例中,在送料辊2的外周壁上设有径向外凸的支撑环201。因支撑环201的设置,在送料辊2对极片1的传送过程中,极片1上的涂布区102不会与送料辊2接触,从而具有较好的传送效果。
66.为提高对传送中极片1的支撑效果,本实施例中,在极片1的传送方向上设有间隔
布置的两个极片传送辅助机构,每个极片传送辅助机构包括设于极片1两侧的支撑单元。当然,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箱体内设置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的数量可进行适应性的增减。
67.具体来讲,上述的安装座3安装在箱体上,实施例一中的承载体具体是指此处的箱体,也就是说,安装座3均安装在箱体内。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烘干箱内的温度较高,为确保支撑单元的使用效果和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带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例如,采用耐高温的橡胶材料制成。
68.作为优选的,支撑带由驱动部例如电机6驱动转动,两支撑面夹紧留白区设置。如此利于支撑单元在极片1在宽度方向上张紧极片1,并可防止外留白区101在烘干过程中的变形,同时,即使上喷嘴和下喷嘴喷吹到极片1上的作用力不平衡时,极片1也不易发生变形和褶皱等,从而利于保持极片平整状态。
69.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箱体内设置极片传送辅助机构,还便于极片1在箱体内发生断带时进行处理。具体来讲,当极片1在箱体内发生断带时,先等箱体内的温度冷却,然后在箱体内将位于上游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中的电机6启动,以驱使极片1向后传送,此时,手动将由上游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中传送出的极片1置于位于下游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的两支撑面之间,随着支撑带的转动,即可完成断带的接带的处理。
70.本实施例所述的极片烘干箱,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如上所述的极片传送辅助机构,利于提高极片1在箱体内传送中的平整性和稳定性,使得极片1不易发生抖动和变形,从而利于提高极片1的质量,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