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流冷却塔重力池式布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2616发布日期:2022-04-02 09:12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横流冷却塔重力池式布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横流冷却塔重力池式布水装置。


背景技术:

2.横流冷却塔的布水结构形式如图1,循环水由进水口耗能后进入播水盆,播水盆类似于水池,循环水在盆内通过重力的作用进行布水,水流平稳均匀的经喷头扩散喷洒在填料上表面,能最大程度保证填料淋水均匀,因此横流式冷却塔多采用重力池式布水。
3.1.多数横流冷却塔的布水装置采用玻璃钢材料制作,玻璃钢制品工艺复杂,而且塔体结构强度相对较差,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玻璃钢制品将被逐步淘汰。小部分横流冷却塔布水装置采用焊件制作,焊件虽然强度好,但生产效率低,无法大批量规模化生产,焊后需进行热浸镀锌处理,也不利于节能环保;
4.2.部分横流冷却塔的布水装置没有完全封闭,其顶部没有设置盆盖,使得循环水直接暴露下阳光下,易造成水质污染,时间久了容易滋生藻类植物影响布水,也不利于检修人员的安全。
5.3.部分横流冷却塔考虑到喷头无阻碍布水的需要,在底板8部没有设置支撑梁,而安装人员在安装喷头时踩踏在底板8部容易造成底板8中间塌陷,使得整个播水盆压力不均,导致喷头布水不匀;还有一部分虽然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影响后在其底部加装了支撑梁,但是因为支撑梁的存在不得不加大其上方的喷头间距来避免安装喷头时干涉支撑梁,喷头间距不一致也会使得喷头布水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流冷却塔重力池式布水装置,它采用全钣金制作,产品结构更加稳定,强度更高,布水均匀,便于装配维修,降低了材料及人工成本。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横流冷却塔重力池式布水装置,包括播水盆和盆盖;所述播水盆由底板及四边的挡板通过螺栓或铆钉相互连接组成;所述底板上均匀分布有喷头;所述底板底面分布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开有喷头孔;对应的喷头穿过所述喷头孔设置;所述盆盖由固定盖和两侧的活动盖组成;所述活动盖的两侧边缘设置有u/v型槽口;所述u/v型槽口内设置有蝴蝶螺栓与播水盆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播水盆内设置有用于支撑起盆盖的u型梁。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梁支撑在固定盖和活动盖相互连接处。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梁下端支撑在支撑梁上方位置。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盖上设置有拉手。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有朝同一面折弯形成的l型折边。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包括两块长挡板和两块短挡板;所述
短挡板的上下边缘设置有向外侧折弯的l型折边;所述长挡板的四边边缘设置有向外侧折弯的l型折边。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1.本装置采用全钣金制作,不需要焊接工艺,产品结构更加稳定,强度更高,生产安装效率高,降低了材料及人工成本,节能环保。
16.2.本装置采用全封闭结构,有效避免了水质污染而影响布水。
17.3.本装置采用了两块活动盖,可以拆卸打开播水盆,检修维护便捷;同时在底板上分布了支撑梁,不但可以提高播水盆的支撑强度,避免检修维护人员的安全隐患,同时有不影响喷头布水的均匀性,有效提高了冷却塔的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中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装置播水盆的分解图;
22.图5为图4中局部c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支撑梁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u型梁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图6中局部d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短挡板;2、长挡板;3、活动盖;4、固定盖;5、进水口;6、拉手;7、摩擦纹;8、底板;9、支撑梁;10、u型梁;31、折边;32、u/v型槽口;33、螺栓;91、喷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29.请参阅图1至图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一种横流冷却塔重力池式布水装置,包括播水盆和盆盖;所述播水盆由底板8及四边的挡板通过螺栓或铆钉相互连接组成;所述底板8上均匀分布有喷头;所述底板8底面分布有支撑梁9;所述支撑梁9上开有喷头孔91;对应的喷头穿过所述喷头孔91设置;所述盆盖由固定盖4和两侧的活动盖3组成;所述活动盖3的两侧边缘设置有u/v型槽口32;所述u/v型槽口32内设置有蝴蝶螺栓与播水盆连接。
30.其中,播水盆和盆盖均采用钣金件制成;喷头孔91大于喷头的最大直径;当需要检修时,拧松蝴蝶螺栓,水平移动活动盖3,使得u/v型槽口32脱离蝴蝶螺栓的位置即可将活动盖3卸下来。由于在底板8底部分布有支撑梁9,所以可以极大的增加播水盆的支撑强度,在检修人员踩在播水盆上也不会造成播水盆的变形;同时在支撑梁9上开有喷头孔91,所以也不会影响喷头的分布均匀性。
31.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播水盆内设置有用于支撑起盆盖的u型梁10。u型梁10也为钣金件,由钣金折弯构成,一根长梁和2根短梁通过螺栓或铆
钉连接构成倒u型。
32.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u型梁10支撑在固定盖4和活动盖3相互连接处。通过一根u型梁1即可起到同时支撑固定盖4和活动盖3的功能。
33.如图6所示,为了提高本装置的整体强度,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u型梁10下端支撑在支撑梁9上方位置。
34.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维修保养,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盖3上设置有拉手6。在活动盖3和固定盖4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摩擦纹7,便于检修人员检修工作,防止滑倒。
35.为了提高本装置的强度,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底板8的边缘设置有朝同一面折弯形成的l型折边。
36.为了提高播水盆的强度,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板包括两块长挡板2和两块短挡板1;所述短挡板1的上下边缘设置有向外侧折弯的l型折边;所述长挡板2的四边边缘设置有向外侧折弯的l型折边。
37.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原理:
38.安装时先将两个短挡板1及两个长挡板2用螺栓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塔体稳固后将底板8的支撑梁9两端分别固定在长挡板2上,再将底板8放置在支撑梁9,两端分别与短挡板1及长挡板2进行固定密封,防止水从接缝处渗出,最后将盆盖两端固定在长挡板2上即可。
39.支撑梁9由板材整体冲裁折弯成型,其上开有喷头孔,与底板8的喷头孔中心一致,但孔径稍大于底板8的喷头孔,以便于喷头的安装。支撑梁9起到支撑底板8的作用,防止因安装检修人员踩踏底板8或自身强度原因造成其变形而影响布水均匀,同时也能在安装底板8的时候起到支撑定位作用,便于安装。
40.底板8由单块板材整体冲裁折弯成型,四边均进行二次翻边使得其强度得到有效提升,也便于安装人员安装时抓手在翻边上,安装时只需将其放置在支撑梁9上即可完成支撑定位,省时省力。底板8喷头孔设置为等边布置,与支撑梁9的喷头孔相重合,支撑梁不会影响到喷头的布水,每个喷头的间距一致,确保布水均匀。
41.短挡板1、长挡板2以及盆盖也均由由单块板材整体冲裁折弯成型,其中盆盖上用凸包模具冲有花纹凸起,起到防滑作用,避免安装维护人员在塔顶上进行安装维护时因脚底打滑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盆盖上固定有橡胶拉手,方便维护人员进行维护检修时拆卸提拉盆盖,拉手由不锈钢圆钢弯曲而成,能有效保证拉手的强度不易变形损坏或锈蚀,其上套有橡胶管,能有效避免不锈钢拉手夏季温度过高烫手或冬季温度过低冻手。
42.考虑到冷却塔后期可能对布水装置进行多次的检修维护,需要反复拆卸安装盆盖,如果不对盆盖进行固定的话可能刮大风的时候有飞出跌落的危险,所以盆盖还是需要固定在塔体上但是又要便于拆卸。本发明在长挡板2上固定盆盖处铆接有拉铆螺母,拉铆螺母铆接在长挡板2上后与长挡板2成为一体不会脱落,将盆盖固定孔对齐拉铆螺母后用蝶形螺杆手动拧紧即可,这样不用工具即可完成对盆盖的安装拆卸,十分便捷。
43.本装置安装完成后底板8、盆盖与长挡板2及短挡板1通过螺栓连接形成整体封闭框架,结构简单强度高而且整体结构稳定性好。
4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
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5.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