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瓦隔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7708发布日期:2022-01-19 19:5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窑瓦隔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泥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窑瓦隔热结构。


背景技术:

2.水泥回转窑属于建材设备,水泥回转窑是水泥熟料干法和湿法生产线的主要设备。
3.回转窑由筒体,支撑装置,带挡轮支承装置,传动装置,活动窑头,窑尾密封装置,喷煤管装置等部件组成。筒体上设置有转套,转套为环形结构套设于筒体上;支撑装置用于与转套接触,支撑转套,进而起到支撑筒体的作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筒体内需要对水泥进行高温处理,由筒体散失的热量会使筒体周围的温度升高,过高的温度容易导致设置于筒体周围的支撑装置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预防支撑装置损坏,本技术提供一种窑瓦隔热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窑瓦隔热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窑瓦隔热结构,包括筒体和底座,所述筒体上套设有转环,所述底座上转动设置至少两个转轴,所述转轴上均同轴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与转环转动接触,底座与筒体之间设置有隔热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轮与转环转动接触既可以起到支撑转环的作用,又不会影响筒体转动;隔热板可以一定程度隔绝由筒体散发的热量,从而降低转轴和转轮周围的温度,有效预防过高的温度导致转轴和转轮损坏。
9.可选的,所述底座内开设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盛装有用于冷却转轮的冷却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轮与转环直接接触,温度上升较快,冷却槽中的冷却水可以与转轮进行热交换,使转轮的温度降低,从而保证转轮的温度不会超过转轮材料可以承受的最大限度。
11.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冷却槽连通的第一排水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较低的冷却水由第一进水管通入冷却槽中,温度较高的冷却水由第一排水管排出冷却槽,实现冷却槽内的水循环,使冷却槽中冷却水的温度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有效保证降温效果。
13.可选的,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壳体,所述转轴位于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连通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排水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进水管向壳体内通入温度较低的冷却水,使低温冷却水与转轴进行热交换,以此降低转轴的温度,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水温度升高经由第二排水管排出壳体。
15.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连通的方式减少了管材的使用,减少成本。
17.可选的,所述壳体与隔热板之间设置有隔热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件可进一步隔绝热量,保护壳体。
19.可选的,所述壳体上可拆卸设置有检修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壳体内部的转轴需要进行检修时可以打开检修门,方便快捷。
21.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罩设于转轮外。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罩可以起到隔热的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 隔热板可以一定程度隔绝由筒体散发的热量,从而降低转轴和转轮周围的温度,有效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转轴和转轮损坏;
25.2. 冷却槽中的冷却水可以与转轮进行热交换,使转轮的温度降低,从而保证转轮的温度不会超过转轮材料可以承受的最大限度;
26.3. 第二进水管向壳体内通入温度较低的冷却水,使低温冷却水与转轴进行热交换,以此降低转轴的温度,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水温度升高经由第二排水管排出壳体。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隔热板、壳体和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和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剖视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轴和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筒体;11、转环;12、连接板;2、底座;21、冷却槽;22、安装座;23、第一进水管;24、第一排水管;25、开口;3、转轴;4、转轮;41、卡槽;5、隔热板;6、壳体;61、第二进水管;62、第二排水管;63、检修门;64、把手;65、安装板;7、隔热件;71、第二支撑杆;8、隔热罩;81、隔热网;82、固定板;9、第一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窑瓦隔热结构。
36.参照图1,窑瓦隔热结构,包括筒体1和底座2,筒体1上套设有圆环形转环11。转环11与筒体1间沿筒体1径向设置有多个连接板12,连接板12一端与转环11靠近筒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筒体1外壁固定连接。由此可有效避免转环11与筒体1进行直接热交换,筒体1的部分热量会先传导到连接板12上,再由连接板12传递给转环11。
37.参照图1、2,底座2与筒体1之间设置有隔热板5,底座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9,第一支撑杆9顶端与隔热板5靠近底座2的侧壁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9设置有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9可设置三个、四个等。第一支撑杆9沿筒体1的长度方
向排列。隔热板5整体设置为与筒体1形状符合的弧形。隔热板5的材质为钢板,隔热板5上沿筒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由此可增加隔热板5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隔热板5的散热效果。
38.参照图2、3,底座2内开设有冷却槽21,冷却槽21内盛装有冷却液。底座2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安装座22,两个安装座22分别位于筒体1两侧。两个安装座22上均固定设置有类圆筒形壳体6。壳体6上均设置有隔热件7,在本实施例中隔热件7设置为岩棉彩钢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膨胀聚苯板等其他导热系数较低的隔热材料制作隔热件7。
39.参照图3,壳体6一端可拆卸设置有检修门63,检修门63为圆形,圆形检修门63靠近边缘处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螺栓,多个螺栓与壳体6侧壁螺纹连接,由此实现可拆卸。检修门63远离壳体6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把手64,方便装卸。
40.参照图3,隔热件7设置于隔热板5与壳体6之间,隔热件7沿壳体6到底座2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壳体6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杆71,第二支撑杆71一端与壳体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隔热件7靠近壳体6的侧壁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71设置有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三个、四个等数量。
41.参照图3,底座2的侧壁上贯通设置有第一排水管23,由于第一排水管23用于导出底座2中温度较高的冷却水,而温度越高的冷却水离水面越近,故第一排水管23设置在侧壁上的较高位置。底座2靠近筒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与冷却槽21连通的开口24,两个开口24以筒体1的长度方向为基准镜像设置,开口24上方均设置有第一进水管23。
42.参照图3,壳体6上贯通设置有第二排水管62和第二进水管61,第二排水管62的位置高于第二进水管61,即底座2与第二排水管62的距离大于与第二进水管61的距离。第二进水管61的入水端连接有水泵用于向第二进水管61中泵入温度较低的冷却水,水泵的输入端可以接入自来水管网,以自来水作为水源。
43.参照图3,第二进水管61与第一进水管23连通,故当输水机开始输水时,温度较低的冷却水到达第一进水管23与第二进水管61交汇处将会分流,分流后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水,一部分将会通过第一进水管23由开口24流入底座2中,另一部分将会通过第二进水管61进入壳体6内。
44.参照图3,第一排水管23连通于第二排水管62上,第一排水管23的排水端通向用于降低冷却水温度的冷却池中,底座2中温度较高的冷却水会由第一排水管23汇聚于第二排水管62中后受重力作用,与由壳体6内排出的冷却水一同流入冷却池中。
45.参照图4,壳体6内固定设置有安装板65,在本实例中,安装板65设置有两块,两块安装板65平行设置于壳体6内。壳体6一端同轴转动设置有转轴3,转轴3通过壳体6端部与两块安装板65同轴转动连接。
46.参照图2、5,底座2上固定设置有隔热罩8,隔热罩8位于开口24上方。隔热罩8包括隔热网81和两块固定板82,两块固定板82固定设置于底座2上固定板82背离筒体1的侧壁设置为弧形,在本实例中,隔热网81由不锈钢板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网81也可以由其他耐锈蚀,抗氧化的金属材料制成。隔热网81整体设置为与固定板82弧形端相符合的圆弧形,隔热网81两端分别与两块固定板82的弧形端焊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隔热网81靠近底座2的侧壁与底座2顶壁的距离较大,方便工作人员查看隔热罩8内部情况。
47.参照图2、6,隔热网81中设置有转轮4,转轮4与转轴3同轴固定连接。转轮4设置于转环11的下方,隔热板5上开设有让位口,通过让位口,转轮4侧壁与转环11侧壁滑动接触。转轮4沿轴向的截面为“h”形,转轮4外壁沿周向开设了卡槽41,卡槽41与转环11相适配,由此可避免转环11偏移。转轮4一部分由开口24处进入底座2内,使底座2中的冷却水可以与转轮4接触,持续降低转轮4温度。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窑瓦隔热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隔热板5可以一定程度隔绝由筒体1散发的热量,从而降低转轴3和转轮4周围的温度,有效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转轴3和转轮4损坏。且筒体1转动时将会带动转环11一同转动,此时用于支撑转环11的转轮4由于与转环11直接接触温度上升较快,底座2中的冷却水与可持续降低转轮4的温度,有效预防过高的温度导致转轴3和转轮4损坏。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