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淋冷却的钛渣冶炼电炉炉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6622发布日期:2022-04-07 02:2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淋冷却的钛渣冶炼电炉炉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炉炉顶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淋冷却的钛渣冶炼电炉炉顶。


背景技术:

2.国内钛渣冶炼大部分采用小功率三相交流电弧炉间歇式冶炼生产,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产能小。使用大型密闭电炉连续冶炼方法具有环境污染小、产品质量稳定、能耗低等优点。但连续熔炼为彻底的敞开熔池,熔池温度高达1700-1800℃,对密闭电炉的炉顶形成强烈的热辐射。为降低电炉炉顶温度,需要对炉顶盖采取冷却措施,全密闭电炉对冷却水特别敏感,一定量的冷却水泄漏到炉内将会导致严重爆炸。
3.基于此,需要一种能够安全高效进行冷却的电炉炉顶结构,保证工艺安全与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全封闭电炉冷却安全性低,易发生爆炸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淋冷却的钛渣冶炼电炉炉顶,其目的在于:实现安全、有效的冷却电弧炉炉顶冷却。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喷淋冷却的钛渣冶炼电炉炉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数个喷淋喷头,所述本体的侧部可拆卸连接有回收管。
7.采用上述方案,能够通过喷淋喷头对空腔内部的喷淋冷却,同时,由于电炉炉顶为从中心向周围向下倾斜的结构,空腔内的喷淋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回收管回收,完成喷淋水的回流收集,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全封闭电炉在喷淋过程中发生泄露,导致爆炸的情况产生。
8.所述回收管与所述空腔的底部贴合,所述空腔从所述本体的侧部通出,所述回收管为向上开口结构。
9.采用上述方案,其中空腔从本体的侧部通出,保证了本体内部的空气流通,进一步优化了其中泄露爆炸的问题
10.所述回收管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回收管与所述过滤装置之间连接有水泵,所述过滤装置连接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连接所述喷淋管。
11.采用上述方案,其中过滤装置能够对回流的喷淋水进行过滤,保证回流的喷淋水中不含有大粒径的颗粒,堵塞喷淋喷头,降低喷淋效率,采用上述结构,同时实现了对喷淋水的回收利用,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12.所述回收管包括贴合管,所述贴合管贴合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底部,所述贴合管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部套设有输送管。
13.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贴合管与连接管为半圆结构,其中输送管能够避免回流的喷
淋水发生溅出等情况发生。
14.所述贴合管靠近所述本体的一端为锐角结构。
15.采用上述方案,贴合管的锐角结构能够较好地贴合空腔的内壁,保证回流的喷淋水被贴合管完全收集。
16.所述输送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通过螺杆可拆卸连接,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输送管的底部与侧部,并依次穿过所述输送管与所述连接管。
17.所述回收管的侧部固定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与所述本体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能够通过喷淋喷头对空腔内部的喷淋冷却,同时,由于电炉炉顶为从中心向周围向下倾斜的结构,空腔内的喷淋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回收管回收,完成喷淋水的回流收集,其中空腔从本体的侧部通出,保证了本体内部的空气流通,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全封闭电炉在喷淋过程中发生泄露,导致爆炸的情况产生。
20.2.其中过滤装置能够对回流的喷淋水进行过滤,保证回流的喷淋水中不含有大粒径的颗粒,堵塞喷淋喷头,降低喷淋效率,采用上述结构,同时实现了对喷淋水的回收利用,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21.3.由于贴合管与连接管为半圆结构,其中输送管能够避免回流的喷淋水发生溅出等情况发生,贴合管的锐角结构能够较好地贴合空腔的内壁,保证回流的喷淋水被贴合管完全收集。
附图说明
22.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角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角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回收管的侧视角装配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输送管侧视角装配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回收管的侧视角装配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本体;2-喷淋管;3-喷淋喷头;4-回收管;5-输送管;6-水泵;7-过滤装置;8-蓄水池;9-贴合管;10-法兰;11-连接管;12-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30.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31.实施例一:
32.一种喷淋冷却的钛渣冶炼电炉炉顶,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喷淋管2,所述喷淋管2上设置有数个喷淋喷头3,所述本体1的侧部可拆卸连接有回收管4。
33.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回收管4设置在本体1的侧部,并与空腔连通,其中回收管4为溢流管,在本体1中的空腔内聚集的喷淋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可流到靠近本体1一侧的集水
区域,并通过溢流的方法通过回收管4流出,其具体流程见图5。
34.实施例二:
35.所述回收管4与所述空腔的底部贴合,所述空腔从所述本体1的侧部通出,所述回收管4为向上开口结构。
36.所述回收管4远离所述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过滤装置7,所述回收管4与所述过滤装置 7之间连接有水泵6,所述过滤装置7连接有蓄水池8,所述蓄水池8连接所述喷淋管2。
37.所述回收管4包括贴合管9,所述贴合管9贴合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底部,所述贴合管9 连接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的外部套设有输送管5。
38.所述贴合管靠近所述本体1的一端为锐角结构。
39.所述输送管5与所述连接管11之间通过螺杆12可拆卸连接,所述螺杆12设置在所述输送管5的底部与侧部,并依次穿过所述输送管5与所述连接管11。
40.所述回收管4的侧部固定设置有法兰10,所述法兰10与所述本体1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41.在上述实施例中,回收管4由两部分组成,其包括贴合管9与连接管11,其中贴合管 9与连接管11均为向上开口结构,贴合管9设置在空腔的底部,能够收集空腔内喷淋喷头 3喷出的喷淋水,其中贴合管9的锐角结构部能够较好地贴合空腔的内壁,从而提高其收集喷淋水的效果,其中贴合管9远离所述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11,连接管11在本实施例中为半圆结构,连接管11的外部通过螺杆连接有输送管5,其中输送管5为通用的圆形管,其中贴合管9、连接管11的半开口结构与输送管5的连接方式目的为不遮挡空腔在本体1侧部的开口,实现本体的半开放式结构。
42.其中连接管11与本体1的开口处通过法兰10可拆卸连接,本体1的开口处即为空腔与本体1的通出部,其中连接管贴合管9通过该通出部深入空腔内进行喷淋水的收集
4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