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罩组件及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0494发布日期:2022-04-07 03:1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外罩组件及窗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罩组件及窗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窗机产品已遍布全球各大区域市场,随着窗机产品全球性的普及,客户要求也不断增加,多种不同尺寸的冷量机型应运而生,但对应容纳冷量机型的不同尺寸的外罩组件也不断增加,外罩组件的不断增加导致生产、管理、安装、售后等一系列问题出现,故急需开发一款通用的外罩组件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罩组件及窗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外罩组件有局限性、更换困难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罩组件,包括:第一外罩;第二外罩,第二外罩和第一外罩套接,第二外罩和第一外罩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以调节外罩组件的总长度;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和第一外罩、第二外罩均连接,以驱动第二外罩和第一外罩相对移动。
5.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设置在第一外罩上;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设置在第二外罩上;直线运动部,直线运动部和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驱动连接,以调节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的距离。
6.进一步地,直线运动部包括传动杆,传动杆穿过第一支撑座,传动杆在轴向和第一支撑座限位配合;传动杆具有外螺纹,第二支撑座具有内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传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以驱动第二支撑座相对于第一支撑座移动。
7.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座包括轴承座和设置在轴承座内的轴承,轴承座和第一外罩固定连接,传动杆和轴承过盈配合。
8.进一步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外罩上;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传动杆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驱动连接。
9.进一步地,驱动机构还包括旋钮部,旋钮部包括相互连接的转动件和转轴,转轴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外罩上并与第一传动轮连接。
10.进一步地,第一传动轮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轴和第一齿轮,连接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外罩的侧壁上,第二传动轮为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转轴可插拔地和连接轴连接,转轴和连接轴在周向限位配合。
11.进一步地,直线运动部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传动杆上,限位件位于第二支撑座背离第一支撑座的一侧;在传动杆的径向上,限位件的尺寸大于传动杆的直径。
12.进一步地,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之间具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沿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的相对运动方向延伸。
13.进一步地,导向结构包括导轨和导槽,导轨设置在述第一外罩的侧壁上,导槽设置
在第二外罩的侧壁上,导轨和导槽滑动连接,其中,导轨上具有刻度。
14.进一步地,第一外罩包括两个第一立板、两个第一底板和第一顶板,第一顶板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立板的上端连接,两个第一底板和两个第一立板一一对应连接,第一支撑座设置在第一底板上;第二外罩包括两个第二立板、两个第二底板和第二顶板,第二顶板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二立板的上端连接,两个第二底板和两个第二立板一一对应连接,第二支撑座设置在第二底板上。
15.进一步地,第一外罩还包括第一横梁,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底板连接,第二外罩还包括第二横梁,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二底板连接;第一外罩还包括物品放置座,物品放置座设置在第一顶板上。
16.进一步地,外罩组件还包括:防护网,防护网设置在第二外罩远离第一外罩的一端;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设置在第二外罩内,传感器模块和防护网连接,传感器模块用于测量风压;报警器,报警器和传感器模块电连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窗机,窗机包括上述的外罩组件。
18.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外罩组件,包括:第一外罩;第二外罩,第二外罩和第一外罩套接,第二外罩和第一外罩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以调节外罩组件的总长度;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和第一外罩、第二外罩均连接,以驱动第二外罩和第一外罩相对移动。采用该方案,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外罩和第一外罩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来实现对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组成的外罩组件总长度的调节,进而使外罩组件内能够容纳和安装多种不同尺寸的冷量机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罩组件只能对应安装一种尺寸冷量机型的局限性,使外罩组件更加通用化。同时这样设置,不需要再设计大量不同尺寸的外罩组件,提高了外罩组件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外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示出了图1的外罩组件的爆炸图;
22.图3示出了图1的外罩组件中的第一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示出了图1的外罩组件中的第二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示出了图1的外罩组件中的驱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6示出了图1的外罩组件中的旋钮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示出了图1的外罩组件中的防护网和传感器模块的安装示意图;
27.图8示出了图3的第一外罩中的局部放大图。
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9.10、第一外罩;11、第一立板;12、第一底板;13、第一顶板;14、第一横梁;15、物品放置座;
30.20、第二外罩;21、第二立板;22、第二底板;23、第二顶板;24、第二横梁;
31.30、驱动机构;31、第一支撑座;32、第二支撑座;33、直线运动部;34、第一传动轮;
35、第二传动轮;36、旋钮部;361、转动件;362、转轴;
32.40、导向结构;41、导轨;42、导槽;
33.50、防护网;
34.60、传感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罩组件,包括:第一外罩10;第二外罩20,第二外罩20和第一外罩10套接,第二外罩20和第一外罩10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以调节外罩组件的总长度;驱动机构30,驱动机构30和第一外罩10、第二外罩20均连接,以驱动第二外罩20和第一外罩10相对移动。
3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驱动机构30驱动第二外罩20和第一外罩1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来实现对第一外罩10和第二外罩20组成的外罩组件总长度的调节,进而使外罩组件内能够容纳和容纳多种不同尺寸的冷量机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罩组件只能对应安装一种尺寸冷量机型的局限性,使外罩组件更加通用化。同时这样设置,不需要再设计大量不同尺寸的外罩组件,提高了外罩组件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38.具体地,外罩组件的整体总长度即为,在驱动机构30轴向上第一外罩10的一端和第二外罩20的一端之间的最远距离。
39.具体地,驱动机构30包括:第一支撑座31,第一支撑座31设置在第一外罩10上;第二支撑座32,第二支撑座32设置在第二外罩20上;直线运动部33,直线运动部33和第一支撑座31、第二支撑座32驱动连接,以调节第一支撑座31和第二支撑座32之间的距离。
4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与第一支撑座31、第二支撑座32均连接的直线运动部33来调节第一外罩10、第二外罩20之间的相对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罩组件只能对应安装一种尺寸冷量机型的局限性,提高了外罩组件的通用性。这样设置,通过直线运动的传动方式实现对第一外罩10、第二外罩20之间相对距离的调节,结构简单可靠。
41.如图1和图5所示,直线运动部33包括传动杆,传动杆穿过第一支撑座31,传动杆在轴向和第一支撑座31限位配合;传动杆具有外螺纹,第二支撑座32具有内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传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以驱动第二支撑座32相对于第一支撑座31移动。
4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传动杆和第二支撑座32之间的螺纹配合以及传动杆和第一支撑座31之间的限位配合,在传动杆发生转动时,可以使传动杆和第二支撑座32能发生相对移动,进而使第二支撑座32朝向或远离第一支撑座31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外罩20朝向或远离第一外罩10移动,以缩短或增大外罩组件的整体长度。这样设置,对外罩组件的长度的调节简单,结构可靠。具体地,传动杆为丝杆。
43.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座31包括轴承座和设置在轴承座内的轴承,轴承座和第一外罩10固定连接,传动杆和轴承过盈配合。这样设置,保证穿设在第一支撑座31内的传动杆可
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保证驱动机构30的可靠性。
44.如图3和图5所示,驱动机构30还包括:第一传动轮34,第一传动轮34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外罩10上;第二传动轮35,第二传动轮35和传动杆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轮34和第二传动轮35驱动连接。这样设置,通过第一传动轮34和第二传动轮35的驱动连接,可以使与第二传动轮35固定连接的传动杆发生转动,进而使第二支撑座32朝向或远离第一支撑座31移动。
45.如图6所示,驱动机构30还包括旋钮部36,旋钮部36包括相互连接的转动件361和转轴362,转轴362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外罩10上并与第一传动轮34连接。
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轮34通过转轴362与转动件361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转动件361进而转动第一传动轮34,结构简单可靠,便于驱动整个驱动机构30。其中,旋钮部36可拆卸地设置,在调节完成后即可将旋钮部36拆卸,防止发生误触的情况。该方案通过手动即进行操作,结构简单,成本低。
47.进一步地,第一传动轮34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轴和第一齿轮,连接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外罩10的侧壁上,第二传动轮35为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转轴362可插拔地和连接轴连接,转轴362和连接轴在周向限位配合。这样设置,通过转轴362和连接轴连接,进而通过转动件361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再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实现第二支撑座32的往复移动,结构简单可靠。
48.具体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始终啮合,第二齿轮随着传动杆的转动而转动。连接轴和转轴362上设置有一一对应的凸起和凹槽,通过多个凸起和凹槽之间的配合形成卡接,进而实现连接轴和转轴362的共同转动。
49.可选地,驱动机构30也可为齿轮齿条结构,即直线运动部33为齿条,第一齿轮与齿条配合,齿条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座31内,齿条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座32内,通过第一齿轮的旋转来带动齿条轴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座32移动。
50.具体地,直线运动部33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传动杆上,限位件位于第二支撑座32背离第一支撑座31的一侧;在传动杆的径向上,限位件的尺寸大于传动杆的直径。这样设置,防止第二支撑座32在远离第一支撑座31方向移动时,传动杆和第二支撑座32之间的螺纹连接分离,保证驱动机构30的可靠性。
51.如图1所示,第一外罩10和第二外罩20之间具有导向结构40,导向结构40沿第一外罩10和第二外罩20的相对运动方向延伸。这样设置,通过导向结构40来对第二外罩20的运动导向,防止第二外罩20在朝向或远离第一外罩10的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驱动机构30的可靠性。
52.如图3、图4和图8所示,导向结构40包括导轨41和导槽42,导轨41设置在述第一外罩10的侧壁上,导槽42设置在第二外罩20的侧壁上,导轨41和导槽42滑动连接,其中,导轨41上具有刻度。在本实施例中,导轨41可滑动地设置在导槽42内,以对移动过程中的第二外罩20进行导向。通过导轨41上的刻度可对第二外罩20移动的距离进行观察,便于第二外罩20移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3.具体地,导轨41为t型导轨,对应设置的导槽42为t型凹槽,这样设置,可以防止导轨41在导向过程中从导槽42的下方脱落,保证导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4.进一步地,第一外罩10包括两个第一立板11、两个第一底板12和第一顶板13,第一顶板13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立板11的上端连接,两个第一底板12和两个第一立板11一一
对应连接,第一支撑座31设置在第一底板12上;第二外罩20包括两个第二立板21、两个第二底板22和第二顶板23,第二顶板23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二立板21的上端连接,两个第二底板22和两个第二立板21一一对应连接,第二支撑座32设置在第二底板2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罩10和第二外罩20由相同的组成部分组成,以便于第二外罩20能够与第一外罩10套接,以调整外罩组件的整体长度。
55.具体地,第二外罩20的尺寸小于第一外罩10的尺寸,即第二立板21的高度小于第一立板11的高度,第二顶板23的长度小于第一顶板13的长度,以便于第二外罩20在移动过程中能够进入第一外罩10的腔体内,保证第二外罩20能够在第一外罩10内移动,保证装置的可靠性。
56.具体地,第一外罩10的两个第一立板11上还具有多个加强筋,第二外罩20的两个第二立板21上也具有多个加强筋和进风格栅,以提高第一外罩10和第二外罩20的结构强度。第二外罩20的第二顶板23和两个第二立板21上均具有进风格栅,以便于通风散热。
57.具体地,驱动机构30有两组,两个第一支撑座31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底板12上,两个第二支撑座32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底板22上,直线运动部33、第一支撑座31和第二支撑座32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第一立板11上均具有安装孔,两个第一传动轮34的连接轴分别穿设在两个安装孔内,两个旋钮部36的转轴362分别和连个连接轴连接,两个第一传动轮34和两个第二传动轮35分别对应啮合。导向结构40也具有两组,两个导轨41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底板12上,两个导槽42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底板22上,每个导轨41和每个导槽42一一对应配合。这样设置,通过两组驱动机构30来驱动第二外罩20的移动,通过两组导向结构40来对第二外罩20的移动进行导向,提高了移动效率,保证了移动的可靠性。
58.进一步地,第一外罩10还包括第一横梁14,第一横梁14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底板12连接,第二外罩20还包括第二横梁24,第二横梁24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二底板22连接;第一外罩10还包括物品放置座15,物品放置座15设置在第一顶板13上。这样设置,通过第一横梁14和第二横梁24来加强结构的稳定性,防止第一外罩10和第二外罩20发生形变,具体地,防止两个第一立板11远离第一顶板13的一端相互靠近,两个第二立板21远离第二顶板23的一端相互靠近,两个第一底板12远离两个第一立板11的一端向第一顶板13靠近,两个第二底板22远离两个第二立板21的一端向第二顶板23靠近,保证第二外罩20的移动的可靠性。
59.具体地,通过设置物品放置座15来放置旋钮部36及遥控器等物品,便于用户使用和收纳,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60.如图7所示,外罩组件还包括:防护网50,防护网50设置在第二外罩20远离第一外罩10的一端;传感器模块60,传感器模块60设置在第二外罩20内,传感器模块60和防护网50连接,传感器模块60用于测量风压;报警器,报警器和传感器模块60电连接。
6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传感器模块60,可以对室外侧的风压进行检测,当室外侧天气有台风或沙尘暴等恶劣状况时,传感器模块60会发送信号给与其电连接的报警器,报警器会亮起红灯,以提醒室内的用户需要抽出冷量机型,防止台风天和空气中的飞石等异物对整机造成损坏。
62.具体地,传感器模块60具有多个感应单元电偶,多个感应单元电偶设置在第二顶板23的一端并与防护网50连接,外界风压对防护网50进行冲击时,防护网50发生形变,进而
对与其连接的感应单元电偶上施加一个拉力,当拉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多个感应单元电偶发送信号给报警器,进而起到警示用户的作用。
63.具体地,报警器设置在物品放置座15容纳旋钮部36的容纳腔的边沿,便于用户直接使用旋钮部36操作,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6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窗机,窗机包括上述的外罩组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驱动机构30驱动第二外罩20和第一外罩1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来实现对第一外罩10和第二外罩20组成的外罩组件总长度的调节,进而使窗机内能够容纳和安装多种不同尺寸的冷量机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窗机只能对应安装一种尺寸冷量机型的局限性,使窗机更加通用化。同时这样设置,不需要再设计大量不同尺寸的外罩组件,提高了窗机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