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1976发布日期:2022-04-07 03:2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模式很单一,无法实现多维送风以及分区送风控制,直接吹出的空调风会导致风吹到人体不舒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多维度送风,导风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所述空调室内机。
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至少一个纵向风叶组件、至少一个第一驱动器、多个横向风板、多个第二驱动器,所述机壳上形成有出风口,所述纵向风叶组件可运动地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纵向风叶组件包括沿所述机壳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纵向风叶,每个所述纵向风叶在左右方向上可摆动,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纵向风叶组件相连,多个所述横向风板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处,多个所述横向风板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横向风板沿左右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驱动器与多个所述横向风板分别相连。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出风口处安装至少一个纵向风叶组件以及多个横向风板的多个导风结构,以将出风口分割成多部分来进行导风送风,以便于提高气流的流动效率,同时,通过设置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第一驱动器调节纵向风叶组件可实现纵向风叶组件的单独摆动,多个第一驱动器分别驱动多个调节横向风板以调整角度,可以实现纵向风叶组件以及多个横向风板之间的不同角度的复合运动,以使出风口吹出的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吹向室内,实现空调器的多维度送风,实现吹出自然风的效果,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出风模式的多样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横向风板包括第一风板和第二风板,所述第二驱动器包括第一子驱动器和第二子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连接于所述第一风板的左端,所述第二驱动器连接于所述第二风板的右端。
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横向风板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风板的厚度方向呈波浪形延伸。
9.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横向风板上设有沿所述横向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枢转轴,所述机壳内形成有沿所述横向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枢转孔,多个枢转轴分别可转动地配合在多个枢转孔内。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横向风板位于所述纵向风叶组件的前方。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风叶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纵向风叶组件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驱动器与多个所述纵向风叶组件分别相连。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风叶组件和所述第一驱动器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驱动器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纵向风叶组件的远离彼此的一端。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驱动器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纵向风叶组件的下方。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纵向风叶组件还包括:底座、连杆,多个所述纵向风叶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连杆与多个所述纵向风叶的另一端可枢转地相连,多个所述纵向风叶包括主动风叶和至少一个从动风叶,所述主动风叶和至少一个所述从动风叶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主动风叶相连。当第一驱动器工作时,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主动风叶绕所述纵向风叶的所述一端摆动,且所述主动风叶通过所述连杆带动多个所述从动风叶摆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示意图。
21.图4图3中p部分的放大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风板和纵向风叶组件的示意图。
2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风叶组件的示意图。
2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风板的示意图。
2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纵向风叶组件的摆动方向示意图。
26.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纵向风叶组件的摆动方向示意图。
27.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阶段的横向风板的摆动位置示意图。
28.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阶段的横向风板的摆动位置示意图。
29.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阶段的横向风板的摆动位置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空调室内机100;
32.机壳10;出风口11;枢转孔12;导风板13;
33.纵向风叶组件20;纵向风叶21;主动风叶211;从动风叶212;底座22;连杆23;第一纵向风叶组件24;第二纵向风叶组件25;
34.第一驱动器30;横向风板40;第一风板41;第二风板42;枢转轴43;
35.第二驱动器50;第一子驱动器51;第二子驱动器52。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至少一个纵向风叶组件20、至少一个第一驱动器30、多个横向风板40、多个第二驱动器50。
37.具体而言,如图1-图5所示,机壳10上形成有出风口11,纵向风叶组件20可运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处,纵向风叶组件20包括沿机壳10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纵向风叶21,每个纵向风叶21在左右方向上可摆动,第一驱动器30与纵向风叶组件20相连以驱动纵向风叶组件20摆动。多个横向风板40可枢转地安装在出风口11处,多个横向风板40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横向风板40沿左右方向延伸,多个第二驱动器50与多个横向风板40分别相连,以使多个横向风板40可以不同步摆动,以利于实现多维度的导风效果,以便于实现自然风的效果。
38.横向风板40和纵向风叶21均设置在出风口11处,横向风板40可以沿着空调器的左右方向延伸,并且横向风板40的其中一个端部连接有第二驱动器50,第二驱动器5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横向风板40的两端。纵向风叶组件20包括多个纵向风叶21,纵向风叶21在空调器的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布,纵向风叶21与纵向风叶组件20可拆卸连接,其中,靠近横向风板40端部的纵向风叶21与第一驱动器30连接,且纵向风叶21在左右方向可摆动一定的角度。出风口11处还设置有导风板13,导风板13可以打开和关闭出风口11。
3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在出风口11处安装至少一个纵向风叶组件20以及多个横向风板40的多个导风结构,以将出风口11分割成多部分来进行导风送风,以便于提高气流的流动效率,同时,通过设置第一驱动器30和第二驱动器50,第一驱动器30调节纵向风叶组件20可实现纵向风叶组件20的单独摆动,多个第一驱动器30分别驱动多个调节横向风板40以调整角度,可以实现纵向风叶组件20以及多个横向风板40之间的不同角度的复合运动,以使出风口11吹出的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吹向室内,实现空调器的多维度送风,实现吹出自然风的效果,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出风模式的多样性。
40.需要说明的是,空调风为有规律的“机械风”,规律的股状直吹,会把人体表面的气体、汗液吹进毛孔,导致排汗不畅。容易使人的体表血管急剧收缩、血液流动不畅,皮肤发紧发干、肌肉酸疼等“空调病”。自然风则是指湍流状态的风。其中,“湍流状态”是指流体的不规则运动,流场中各种量随时间和空间坐标发生紊乱的变化。自然风到达人体体表,拂过汗毛,把热量带走,类似于夏天手摇扇子。同时,人体的主观舒适感受是在不停的解决不舒适的过程中生产的,需要有人体表皮能够接受到的变化的感受,由此,自然风可以有效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
41.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多个横向风板40包括第一风板41和第二风板42,第二驱动器50包括第一子驱动器51和第二子驱动器52,第一驱动器30连接于第一风板41的左端,第二驱动器50连接于第二风板42的右端。
42.第一风板41和第二风板42在空调器的上下方向上分布,且第一风板41和第二风板42可以分别沿着空调器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一风板4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子驱动器51,第二风板42远离第一子驱动器5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子驱动器52,第一子驱动器51和第二子驱动器52分别控制第一风板41和第二风板42的摆动,起到调节横向风板40的出风角度作用。
43.由此,分别在第一风板41的一端和第二风板42的一端设置驱动器,且第一子驱动器51和第二子驱动器52分别位于横向风板40的两端,可以优化用于安装驱动器的空间的结构,利于降低驱动器驱动的负荷,提高驱动器的使用寿命。
44.可选地,多个横向风板40中的至少一个沿横向风板40的厚度方向呈波浪形延伸。即在垂直横向风板40的方向,横向风板40的横截面呈现出波浪形。由此,通过将横向风板40沿厚度方向设置成波浪形,可以使吹出出风口11的风形成湍流,可以模仿自然风吹过的路径,增加人体的舒适性。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横向风板40上设有沿横向风板4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枢转轴43,机壳10内形成有沿横向风板4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枢转孔12,多个枢转轴43分别可转动地配合在多个枢转孔12内。
46.如图5和图7所示,横向风板40的长度方向为空调器的左右方向,多个枢转轴43连接在横向风板40上,可以与横向风板40实现固定连接,且多个枢转轴43在横向风板4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与多个枢转轴43相对应的且适配的枢转孔12设置在机壳10内,枢转轴43相对枢转孔12可转动连接,枢转孔12可以形成于机壳10内部的安装座,安装座与机壳10的外壳安装固定,外壳上形成有出风口11。
47.由此,通过在横向风板40上设置多个枢转轴43,增加横向风板40和机壳10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以使横线风板在转动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轻便性和灵动性,提高空调器的结构强度。
48.可选地,如图3所示,多个横向风板40位于纵向风叶组件20的前方。横向风板40更靠近出风口11设置,空调器吹出的风先经过纵向风叶组件20后再经过横向风板40。由此,纵向风叶组件20可以使吹出的风最大限度的从出风口11吹出,具有导风的作用,避免空调器产生的风在出风口11内停留,可以提高出风的效率。同时,可以便于空调室内机100的空间的布置,降低占用空间,且使得导风结构更为紧凑,进一步实现多维度送风。
49.具体地,纵向风叶组件20为多个,多个纵向风叶组件2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驱动器30为多个,多个第一驱动器30与多个纵向风叶组件20分别相连。
50.由此,多个驱动器分别控制纵向风叶组件20,且多个纵向风叶组件20在空调器的左右方向分布,有利于增加出风口11空间的利用率,增加对纵向风叶组件20的独立控制性,降低部分纵向风叶组件20或者第一驱动器30损坏对摆动的影响。
51.进一步地,纵向风叶组件20和第一驱动器30分别为两个,两个第一驱动器30分别连接在两个纵向风叶组件20的远离彼此的一端。
52.如图3和图5所示,纵向风叶组件20可以为两个,两个纵向风叶组件20在空调器的左右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纵向风叶组件2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纵向风叶21,在两个纵向风叶组件20分别靠近空调器端部的一侧的纵向风叶21连接有第一驱动器30,第一驱动器30可以控制与之相连的纵向风叶21的摆动,以使能够在预设的角度内摆动。
53.由此,一个第一驱动器30控制一个纵向风叶组件20,且两个第一驱动器30分别位于纵向风叶组件20相远离的一端,便于空间布置,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小型化设计,以利于缩短第一驱动器30的行程,增加纵向风叶组件20的摆动的速率,且能够实现两个纵向风叶组件20的独立控制,增加出风角度的多样性。
54.可选地,多个第一驱动器30分别位于多个纵向风叶组件20的下方。由此,第一驱动
器30安装在纵向风叶组件20的下方,且可以嵌入机壳10内部,减少对出风口11内部空间的占用,优化机壳10内部的空间结构,增加纵向风叶组件20和第一驱动器30安装的紧凑性,以使空调器更加小型化。
55.如图6所示,每个纵向风叶组件20还包括:底座22、连杆23,多个纵向风叶21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底座22上,连杆23与多个纵向风叶21的另一端可枢转地相连,多个纵向风叶21包括主动风叶211和至少一个从动风叶212,主动风叶211和至少一个从动风叶212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驱动器30与主动风叶211相连。
56.多个纵向风叶21之间通过连杆23连接,纵向风叶21可以分为与第一驱动器30连接的主动风叶211和多个从动风叶212,从动风叶212的一端与连杆23之间可转动连接,纵向风叶21的另一端与底座22固定,底座22可以与机壳10固定,且底座22与连杆23之间可以平行设置,主动风叶211的一端与连杆23连接,另一端与机壳10连接。
57.当第一驱动器30工作时,第一驱动器30驱动主动风叶211绕纵向风叶21的一端摆动,例如,主动风叶211在第一驱动器30的作用下,在空调器的左右方向摆动。主动风叶211与从动风叶212之间由于通过连杆23连接,在连杆23的作用下,主动风叶211通过连杆23可以带动多个从动风叶212摆动。此外,由于第一驱动器30设置在纵向风叶组件20相互远离的端部,且多个第一驱动器30之间并无相互关联,因此可以调节单个第一驱动器30转动的角度或者速率,实现空调器左右方向不同角度的出风。
58.由此,多个纵向风叶21之间通过底座22和连杆23连接,且通过单个第一驱动器30独立控制单个纵向风叶组件20,以使两个纵向风叶组件20能够独立控制和工作,增加出风方向的多样性,连接多个纵向风叶21的连杆23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且便于损坏更换,降低使用成本。
5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调室内机100。
60.如图1-图7所示,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口11出设置多个纵向风叶组件20和多个横向风板40,每个纵向风叶组件20和横向风板40与一个驱动器连接,其中,第一驱动器30与纵向风叶组件20连接,第二驱动器50与横向风板40连接。第一驱动器30控制纵向风叶组件20中的纵向风叶21在空调器的左右方向上摆动,第二驱动器50控制横向风板40在空调器的上下方向摆动,由于多个纵向风叶组件20和横向风板40在出风口11的前后方向上分布,且单个可调节,以使出风口11吹出的风呈现处自然风的出风路径,增加用户的舒适感。
61.纵向风叶组件20包括连接多个从动风叶212的连杆23和底座22,连杆23与从动风叶21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底座22与从动风叶212的另一端连接,且底座22与机壳10固定连接,多个纵向风叶21在空调器的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纵向风叶组件20靠近空调器端部的纵向风叶21为主动风叶211,主动风叶211的一端与连杆23的端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驱动器30连接。横向风板40的两端设有枢转轴43,可以通过设置在机壳10上的枢转孔12实现配合,枢转轴43与枢转孔12配合后,枢转轴43可相对枢转孔12发生转动,横向风板40的其中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器50,且连接在两个横向风板40的第二驱动器50在两个横向风板40相互远离的端部与之连接。第一驱动器30和第二驱动器50可以为步进电机。
62.举例而言,空调室内机100在制热模式下,横向风板40可以斜向下倾斜设置,以便于人体快速感受到热风,提高制热的效果。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模式下,横向风板40可以
斜向上倾斜设置,可以保证制冷的效果防止冷风直接吹向人体。当然,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下,人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横向风板40的转动角度,横向风板40可以在出风口11处来回摆动,以使出风口11吹出的风可以吹向不同的方向,通过将横向风板40的横截面形状设计为波浪形,可以使经横向风板40导出的风的方向更加紊乱,可以避免风直吹,增加人体使用的体验。
63.例如,在空调器的其中一个模式下,当空调室内机制冷时,根据纵向风叶组件20摆动、横向风板40翻转的角度位置,将纵向风叶组件20、横向风板40运行的范围按照不同位置进行定点区分,以便进行纵向风叶组件20和横向风板40的运行位置的控制。
64.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纵向风叶组件20的工作过程可以是:
65.在空调器启动时,左侧的第一纵向风叶组件24在位置3和位置5之间摆动,右侧的第二纵向风叶组件25在位置1和位置3之间摆动,以便于风可以直接吹到人体上。当室内温度降低时,第一纵向风叶组件24在位置1和位置3之间摆动,第二纵向风叶组件25在位置3和位置5之间摆动,以便风不会直接吹到人身上。在人体体温上升时,第一纵向风叶组件24在位置1和位置5之间摆动,第二纵向风叶组件25在位置1和位置5之间摆动,以便于风能够不间断的吹向人体。
66.如图10-图12所示,横向风板40的工作过程可以是:
67.在空调器启动时,横向风板40则在位置1和位置6之间摆动,以便于可以直接以扫略形式间断吹向人体,可以使用户快速感受凉意。当室内温度降低时,横向风板40在位置6和位置7之间摆动,从而避免风直接吹向人体。在人体体温上升时,横向风板40在位置6和位置0之间摆动,以达到风舒适的间断的吹到人身上,且可以提高对人体的吹风时间,以便于降温。
68.由此,通过多个纵向风叶组件20和横向风板40的相互作用下,可以通过调节各纵向风叶组件20和横向风板40的角度,实现出风紊乱和出风路径的不规则性,以可以根据人体的需求实现最佳的自然风效果,增加空调器送风模式的多样性,以在更多的维度实现分区送风,增加人体舒适性,改善风一直吹导致的人体表皮血管收缩、肌肉酸疼等不良情况出现。
6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7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7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