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77556发布日期:2022-04-22 12:1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家中使用空调时,由于要保证制冷和制热的能力效果,家里需要将门窗关好,这样时间积累起来,由于空调自身系统是内循环的原因,室内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氧气逐渐减少,室内空气质量严重下降,而再买一个新风机又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空调内部加装新风模块非常重要,但由于通过新风模块出风过于集中,新风模块排出的风与室内空气温度融合不够,且存在冷风倒灌进入室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新风模块排出的风与室内空气温度融合不够,且存在冷风倒灌进入室内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包括:
5.壳体,形成有新风风道;以及,
6.出风结构,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出风结构设有朝向相异的至少两个出风口,所述至少两个出风口均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以形成至少两个出风风道;
7.其中,所述出风结构相对所述壳体可活动设置,以在其活动行程中,打开和关闭所述至少两个出风风道。
8.可选地,所述壳体设有连通所述新风风道的新风出口;
9.所述出风结构包括盖合部,所述盖合部具有安装端,所述安装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新风出口,以使得所述盖合部具有盖合所述新风出口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新风出口偏离的第二状态,且在所述盖合部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在所述盖合部及所述新风出口之间显露出各所述出风口。
10.可选地,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侧接部,所述侧接部自所述盖合部的边缘朝向所述新风出口的方向延伸形成,且在所述盖合部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侧接部对应所述新风风道外侧壁设置;
11.其中,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侧接部。
12.可选地,所述侧接部的至少外表面呈弧面状设置。
13.可选地,所述侧接部设有至少两个,且两个所述侧接部的所在平面呈交叉夹角设置;
14.各所述出风口分设在两个所述侧接部上。
15.可选地,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16.所述出风结构在远离所述安装端的一端敞口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安装端的旁侧的所述侧接部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
17.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邻近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呈交叉设置,以形成夹角a,其中,30
°
≤a≤60
°

19.可选地,位于所述安装端的旁侧的所述侧接部在靠近所述安装端的方向上呈宽度渐小设置。
20.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用以驱动所述出风结构转动。
21.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22.驱动电机;
23.连接杆,与所述安装端的转轴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固定,所述连接杆的侧部凸设形成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设有至少一卡槽;以及,
24.至少一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所述卡扣设于所述出风结构。
25.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26.主体;
27.如上所述的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于所述主体,所述新风模块包括:
28.壳体,形成有新风风道;以及,
29.出风结构,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出风结构设有朝向相异的至少两个出风口,两个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以形成两个出风风道;
30.其中,所述出风结构相对所述壳体可活动设置,以在其活动行程中,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风道。
3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至少两个出风口均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从而形成至少两个出风风道,由于所述出风结构相对所述壳体可活动设置,使得所述出风结构在其活动行程中,所述出风结构可以打开所述至少两个出风风道,实现新风风道内气体沿至少两个方向输出,从而实现多角度、广域新风送风功能,由于外面进来的新风温度与室内存在差异,加大了出风面积后,相当于加大与室内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温度传递及温度平衡,解决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舒适性差问题。所述出风结构还可以关闭所述至少两个出风风道,防止冷风倒灌进入室内,提高舒适性。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34.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35.图3为图1中沿a-a的剖面示意图;
36.图4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右视示意图;
37.图5为新风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俯视示意图;
39.图7为图2中出风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40.图8为图2中连接杆的立体示意图;
41.图9为图2中出风结构出风口新风风向示意图。
42.附图标号说明:
4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空调室内机2出风结构100新风模块21出风口200主体21a第一出风口201机壳21b第二出风口2011安装孔22盖合部2012面框23侧接部2013面板31驱动电机2014侧板32连接杆1壳体321延伸板11新风风道33卡扣12新风出口a卡槽
4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7.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8.所述新风模块能够将室内浑浊的空气排出并将室外新鲜的空气导入。目前在家中使用空调时,由于要保证制冷和制热的能力效果,家里需要将门窗关好,这样时间积累起来,由于空调自身系统是内循环的原因,室内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氧气逐渐减少,室内空气质量严重下降,而再买一个新风机又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空调内部加装新风模块非常重要,但由于通过新风模块出风过于集中,新风模块排出的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度融合不够,且存在冷风倒灌进入室内的问题。
4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图1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0.参照图1至图3,所述新风模块100包括壳体1和出风结构2,所述壳体1形成有新风风道11,所述出风结构2设于所述壳体1,所述出风结构2设有朝向相异的至少两个出风口21,两个所述出风口21均与所述新风风道11连通,以形成两个出风风道,所述出风结构2相对所述壳体1可活动设置,以在其活动行程中,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风道。
5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至少两个出风口21均与所述新风风道11连通,从而形成至少两个出风风道,由于所述出风结构2相对所述壳体 1可活动设置,使得所述出风结构2在其活动行程中,所述出风结构2可以打开所述至少两个出风风道,实现新风风道11内气体沿至少两个方向输出,从而实现多角度、广域新风送风功能,由于外面进来的新风温度与室内存在差异,加大了出风面积后,相当于加大与室内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温度传递及温度平衡,解决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舒适性差问题。所述出风结构2还可以关闭所述至少两个出风风道,防止冷风倒灌进入室内,提高舒适性。
5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制所述出风结构2相对所述壳体1可活动设置的形式,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结构2可以设置为伸缩管,伸缩管本身具有弯折和伸缩的功能,所述伸缩管上设置有所述出风口21,当所述伸缩管缩短时,关闭所述出风风道,当所述伸缩管伸长时,打开所述出风风道。具体地,参照图3和图5,所述壳体1设有新风出口12,所述新风出口12连通所述新风风道11,所述出风结构2包括盖合部22,所述盖合部22具有安装端,所述安装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新风出口12,从而使得所述盖合部2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盖合部22盖合所述新风出口 12,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盖合部22与所述新风出口12偏离,且当所述盖合部22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在所述盖合部22及所述新风出口12之间显露出各所述出风口21,如此,实现驱动所述盖合部22转动即可实现所述出风风道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简单,效果好,节省了操作空间。
53.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出风口21的形状不做限定,所述出风口21可以是圆形孔,也可以是三角形孔、菱形孔或是条形孔等等;另外,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21的排布方式也不受限制,可以是阵列排布,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排布,所述出风口21的形状和排布方式在本方案中不做限定。
54.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结构2还包括侧接部23,所述侧接部23自所述盖合部22的边缘朝向所述新风出口12的方向延伸形成,且当所述盖合部22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侧接部23对应所述新风风道11外侧壁设置,如此所述壳体1可以遮挡住所述出风口21,从而断开所述出风风道的流路,避免冷风倒灌,且便于两个所述侧接部23的收纳,防止在收纳过程中与所述新风风道11的内壁干涉,如此无需改造所述新风模块100的风道结构,只需要调整其安置方位。
55.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6,所述侧接部23的至少外表面呈弧面状设置,如此设置,当所述至少两个出风口21均设于所述呈圆弧状设置的外表面上时,就可以实现所述至少两个出风口21输出的新风风向朝向相异,如此,使得输出的新风送风角度大,实现广域送风,送风更加分散,与室内空气进行温度融合的效果更佳,极大的提高了用户舒适性。
56.具体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所述侧接部23设有至少两个,且所述至少两个侧接部23的所在平面呈交叉夹角设置,各所述出风口 21分设在所述至少两个侧接部23上,如此设置,由于两个所述侧接部23之间呈夹角设置,使得设于两个所述侧接部23
上的出风口21输出的新风风向朝向相异,实现广域送风,送风更加分散,使得出风口21输出的风与室内空气温度充分融合,提高舒适性。
5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所述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择一设置,也可以同时设置,当两者同时设置时,使得所述出风口21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出风口21输出的气体的风向也也具有多个,如此,增大了出风量,扩大了新风与室内空气的接触面积。具体地,由于传统新风的出风口,增加了格栅或者微孔之后,出风面积变少,都会损失风量,参照图1和图7,而本实用新型中,外表面呈弧面状设置的所述侧接部23上的所述出风口21包括多个微孔,设于两个所述侧接部23的所述出风口21包括多个斜出风微孔,整体出风面积s 与无微孔的面积s一样或更大(s≧s),所以新风风量可保持不衰减,相对传统方案提高了新风性能。
58.具体地,两个所述出风口21分别为第一出风口21a和第二出风口21b,所述出风结构2在远离所述安装端的一端敞口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 21a,位于所述安装端的旁侧的所述侧接部23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21b,如此设置,实现了自所述第一出风口21a输出的风的风向和自所述第二出风口21b 输出的风的风向朝向相异,使得输出的风能够更好地与室内的空气混合,提高了舒适度,效果好。
59.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7,所述第二出风口21b邻近所述第一出风口 21a设置,如此,避免所述第二出风口21b输出的新风和所述第二输出的新风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使得风阻不至于过大影响风量和舒适度。
60.参照图9,所述第一出风口21a的出风方向和所述第二出风口21b的出风方向呈交叉设置,以形成夹角a,其中,30
°
≤a≤60
°
,如此设置,确保出风扩散,同时风阻不至于过大影响风量。
61.参照图7,位于所述安装端的旁侧的所述侧接部23在靠近所述安装端的方向上呈宽度渐小设置,如此使得所述盖合部22呈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所述盖合部22可以改变自所述新风出口12的新风的风向,更好地将所述新风风道11内的气体引导至所述出风口21,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噪声。
62.为了驱动所述盖合部22转动,所述新风模块100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1,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出风结构2转动,实现所述盖合部22可自动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更智能,操作简单。
63.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所述盖合部22转动的驱动机构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电机,马达等直接驱动所述盖合部22转动,具体地,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1、连接杆32及至少一卡扣33,所述连接杆32与所述安装端的转轴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杆32的端部与所述驱动电机31的主轴固定,所述连接杆32的侧部凸设有延伸板321,所述延伸板 321上设有至少一卡槽a,所述卡扣33设于所述出风结构2,且与所述卡槽a 卡接配合,如此设置,通过所述驱动电机31转动,带动所述盖合部22同步转动,通过所述连接杆32延长所述驱动电机31的主轴的可驱动的有效长度,通过所述卡槽a和所述卡扣33扣合的方式将所述导风壳体1和所述连接杆32 可拆卸的安装,便于组装。
6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a和所述卡扣33对应设置有两个,且间隔设置,以适应所述盖合部22的尺寸,提高连接的稳固性。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33和所述盖合部22为一体成型。
6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1000,参照图2至图4,所述空调室内机1000包
括主体200和如上所述的新风模块100,所述新风模块100设于所述主体200,由于所述新风模块1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全部的技术方案,因此所述空调室内机1000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6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新风模块100的至少两个出风口21设于所述主体200 的位置有多种,例如可以使侧部,底部等,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4,所述新风模块100的至少两个出风口21设于所述主体200的顶部,如此设置,既能实现所述新风模块100输出的新风的风向朝向相异,使得所述新风模块100 输出的风能够更好地以室内空气相融合,又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000前面板的完整性,提高了所述空调室内机1000的美观度。
67.进一步地,由于空间的限制,传统室内挂机新风模块的新风出口都很短,基本在蜗舌位置就截断,风道扩压段很短,影响了风流组织,风量较小,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200包括形成安装腔的机壳201,所述机壳 201的顶部设有连通至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孔2011,所述新风模块100容设于所述机壳201内,所述出风结构2对应所述安装孔2011设置,且所述出风结构2在活动至打开所述出风口21时自所述安装孔2011向外伸出,使得所述出风口21在所述安装孔2011外显露出,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新风风道11的风道长度,从而可延长出风扩压段,提高风量,且所述出风结构2在活动至关闭所述出风口21时,所述出风结构2收纳于所述机壳201时,所述盖合部22密封盖合所述安装孔2011,如此,避免从所述安装孔2011处进入灰尘,同时提高了所述空调室内机1000的美观度,另外,实现关闭新风时,所述盖合部22密闭新风风道11,同步解决冷风倒灌的问题,节约了电机及阀门的成本;同时,在所述新风风道11内少阀门,降低了通风的风阻,提高了风量。当所述出风结构2可收纳至所述机壳201内,使得在空调室内机1000 的运输和包装过程中都更加便捷,无需在包装时单独避让所述出风结构2,也避免安装和运输过程中的磕碰。
68.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2,上述所述机壳201由面框2012、面板2013及侧板2014等组成,所述面框2012、面板2013及侧板2014可以通过卡扣卡接,还可以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0的机壳201由所述面框2012、面板2013及侧板2014拼接而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 2011位于所述面框2012的顶部靠近其中一侧板2014的位置,所述面框2012 的顶部的一侧面设有缺口,该缺口贯通所述面框2012的顶部相邻的两个侧端,对应的所述侧板上也设置一切口,将二者拼接在一起后,与所述面板2013的后端面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安装孔2011,所述面板2013、对应的侧板2012和所述面框2012的顶部均可通过卡扣连接,从而便于机壳1内相应零部件的装配。
69.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当所述出风结构2活动至打开所述出风风道时,所述出风结构2将所述新风风道11的新风自所述机壳201的顶部导出,但是不限制其导出的方向,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朝向相异但是均是朝上导出,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朝向相异但是均是朝向所述机壳201周侧方向导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结构2的出风口21朝向相异但均是朝前面板方向导出,如此,由于所述空调室内机1000出风口21设置在所述面板,如此可以实现与所述空调室内机1000内部对应所述出风口21的主风道实现双混动新风的功能,具有更好的效果。
70.传统的空调室内机1000中,新风模块的新风出口12处都需要增加一护网,防止用户的手指伸进去而与新风模块内部的风轮接触,而所述出风结构2 的设置本身延长了新风的流通风道,并且所述出风结构2的所述侧接部23与风轮距离很远,满足安全距离,且由于
所述出风结构2与风轮成一定角度,即使用户的手指从所述出风口21伸入,手指也无法直接抵达风轮,从而提高了安全性能,无需增加金属安全护网,节约成本。
71.常规的新风模块一般是水平放置的,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新风出口的新风风向相异且均朝向所述面板,由于需要保证顶部出风,因此需要调整所述壳体1的安装方位,将其倾斜放置,以保证所述新风风道11的延伸方向满足要求,具体的,所述新风风道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机壳1的顶部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45
°
≤β≤65
°
。该角度范围内可以保证所述新风出口12的朝向是向上的,并且便于所述出风结构2的导风设置。
7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新风风道11呈倾斜设置时,对应的所述壳体1的新风出口12与所述出风结构2的盖合部22的安装端仍设置为与所述顶部平齐,设置为了在所述盖合部22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时,便于使其进行参照定位,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考虑所述新风出口12与盖合部22的安装端的接口相对所述顶部的状态,但是此时,需要对所述出风结构2的结构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保证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出风结构2不突出所述安装孔2011,保证外观。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地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