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机用pp湿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1039发布日期:2022-04-06 17:0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加湿机用pp湿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机技术领域,具体是加湿机用pp湿膜。


背景技术:

2.湿膜加湿机利用水的蒸发性,将水通过水泵和分配器不断送到湿膜上部,在重力作用下,水通过湿膜回到主水箱形成循环,当干燥空气通过湿膜时,空气与湿膜充分接触,空气中的显热使水汽化,温度增加而达到加湿目的,湿膜是湿膜加湿机中的重要组件。
3.根据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0287254.0公开了pp加湿模块,该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效果良好,节能降耗,使用寿命长,吸水性能好。但是,该实用新型的加湿膜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限,空气在经过加湿膜之间的间隙时,不能充分地吸收水分,从而降低了加湿效率,而且该实用新型不能将水均匀地淋在湿膜的各个位置,湿膜内部的水分布不均匀,从而不能对空气进行均匀地加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加湿机用pp湿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加湿机用pp湿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加湿机用pp湿膜,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侧固定板,两个所述侧固定板之间位于两个侧边位置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导风膜组,且两个侧固定板之间位于两个导风膜组之间位置处等间距设置有空气加湿膜组,所述导风膜组包括等间距排列的外侧湿膜,所述外侧湿膜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空气加湿膜组包括四个内侧湿膜,四个所述内侧湿膜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45
°
,且相邻的两个内侧湿膜之间的夹角均呈90
°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侧湿膜和内侧湿膜均采用pp材质的构件,且外侧湿膜和内侧湿膜的厚度均为2毫米。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一个所述侧固定板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透水细孔,且该侧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一侧位于中段位置处插设有注水管。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侧固定板均采用聚乙烯材质的构件,且两个侧固定板的厚度均为4毫米。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气加湿膜组与外侧湿膜的位置一一对应。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通过等间距排列的空气加湿膜组,可以大幅增加空气与内侧湿膜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空气加湿效率,同时减小了湿膜的整体厚度,通过向集水管内侧加水,然后通过透水细孔将水均匀淋在内侧湿膜之间的间隙中,使内侧湿膜的各个位置可以均匀地吸收水分,为经过的空气提供均匀的
加湿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加湿机用pp湿膜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加湿机用pp湿膜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加湿机用pp湿膜中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加湿机用pp湿膜中集水管和侧固定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侧固定板;2、外侧湿膜;3、内侧湿膜;4、集水管;5、注水管;6、透水细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湿机用pp湿膜,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侧固定板1,两个侧固定板1之间位于两个侧边位置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导风膜组,且两个侧固定板1之间位于两个导风膜组之间位置处等间距设置有空气加湿膜组,导风膜组包括等间距排列的外侧湿膜2,外侧湿膜2与水平面平行,空气加湿膜组包括四个内侧湿膜3,四个内侧湿膜3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45
°
,且相邻的两个内侧湿膜3之间的夹角均呈90
°

18.在图3中:外侧湿膜2和内侧湿膜3均采用pp材质的构件,且外侧湿膜2和内侧湿膜3的厚度均为2毫米,pp材质的构件具有很好的吸水性,提高了外侧湿膜2与内侧湿膜3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了加湿效果。
19.在图4中:其中一个侧固定板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透水细孔6,且该侧固定板1的一侧设置有集水管4,集水管4的一侧位于中段位置处插设有注水管5,外部水源通过注水管5流入集水管4的内侧,然后通过侧固定板1内部的透水细孔6由侧固定板1的一侧流到侧固定板1的另一侧,水均匀地淋在外侧湿膜2和内侧湿膜3之间的间隙中,使外侧湿膜2和内侧湿膜3的内部各个位置都能均匀地吸收水分,为经过的空气提供均匀的加湿效果。
20.在图1中:两个侧固定板1均采用聚乙烯材质的构件,且两个侧固定板1的厚度均为4毫米,两个侧固定板1采用聚乙烯材质的构件,具有较好的强度,可以为外侧湿膜2和内侧湿膜3提供一定的支撑,防止外侧湿膜2和内侧湿膜3变形。
21.在图3中:空气加湿膜组与外侧湿膜2的位置一一对应,使空气加湿膜组与外侧湿膜2之间形成空气间隙。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注水管5与外部水源连通,外部水源通过注水管5流入集水管4的内侧,然后通过侧固定板1内部的透水细孔6由侧固定板1的一侧流到侧固定板1的另一侧,水均匀地淋在外侧湿膜2和内侧湿膜3之间的间隙中,使外侧湿膜2和内侧湿膜3的内部各个位置都能均匀地吸收水分,为经过的空气提供均匀的加湿效果,外部热空气通过一侧的外侧湿膜2流入,经过内侧湿膜3之间的间隙,由于内侧湿膜3与水平面呈45
°
,且相邻的两个内侧湿膜3之间均呈90
°
夹角,所以空气在经过内侧湿膜3之间的间隙时可以大幅增加与内侧湿膜3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空气加湿效率,同时减小了湿膜的整体厚度,两个侧固定板1采用聚乙烯材质的构件,具有较好的强度,可以为外侧湿膜2和内侧湿膜3提供一定的支撑,防止外侧湿膜2和内侧湿膜3变形。
2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加湿机用pp湿膜,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侧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固定板(1)之间位于两个侧边位置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导风膜组,且两个侧固定板(1)之间位于两个导风膜组之间位置处等间距设置有空气加湿膜组;所述导风膜组包括等间距排列的外侧湿膜(2),所述空气加湿膜组包括四个内侧湿膜(3),四个所述内侧湿膜(3)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45
°
,且相邻的两个内侧湿膜(3)之间的夹角均呈9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机用pp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湿膜(2)和内侧湿膜(3)均采用pp材质的构件,且外侧湿膜(2)和内侧湿膜(3)的厚度均为2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机用pp湿膜,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侧固定板(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透水细孔(6),且该侧固定板(1)的一侧设置有集水管(4),所述集水管(4)的一侧位于中段位置处插设有注水管(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机用pp湿膜,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固定板(1)均采用聚乙烯材质的构件,且两个侧固定板(1)的厚度均为4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机用pp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湿膜组与外侧湿膜(2)的位置一一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机技术领域,具体是加湿机用pp湿膜,两个所述侧固定板之间位于两个侧边位置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导风膜组,且两个侧固定板之间位于两个导风膜组之间位置处等间距设置有空气加湿膜组,所述导风膜组包括等间距排列的外侧湿膜,所述外侧湿膜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空气加湿膜组包括四个内侧湿膜。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通过等间距排列的空气加湿膜组,可以大幅增加空气与内侧湿膜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空气加湿效率,同时减小了湿膜的整体厚度,通过向集水管内侧加水,然后通过透水细孔将水均匀淋在内侧湿膜之间的间隙中,使内侧湿膜的各个位置可以均匀地吸收水分,为经过的空气提供均匀的加湿效果。气提供均匀的加湿效果。气提供均匀的加湿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黎文斌 王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恒永滤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5
技术公布日:2022/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