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棚辐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8683发布日期:2022-06-22 01:0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棚辐射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棚辐射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建筑对于环境及生活舒适度的愈来愈高的要求,节能环保的地源热泵系统逐渐替代了能耗过高且污染环境严重的其他系统,成为了现在绿色环保建筑的主要空调系统。天棚辐射空调系统通过埋没在楼板内的均布水管,依靠常温水为冷热媒进行辐射制冷制热,是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可以很好地与低能耗绿色建筑结合,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3.但现有技术中,天棚辐射系统在住房使用中,缺少智能化,不能将室内温湿度独立控制,而保证室内恒温恒湿,故需要一种天棚辐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棚辐射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天棚辐射系统,包括安装在房体侧壁上的进气管和过滤网、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器和辐射板,所述辐射板安装在房体的顶部,所述辐射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输出端贯穿房体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背离水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背离循环水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热两用控温机,所述冷热两用控温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背离冷热两用控温机的一端贯穿房体的顶部侧壁并固定连接在辐射板的一端;
7.所述进气管的内部依次固定连接有风机、初步过滤模块、除尘模块、高效过滤模块、加湿模块和除湿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中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信号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风机、初步过滤模块、除尘模块、高效过滤模块、加湿模块、除湿模块、循环水泵、冷热两用控温机的信号输出端电信号连接。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中间一段呈弯曲回形设置。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三连接管采用导热性高的不锈钢材质。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中央控制器采用core i7。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初步过滤模块采用初效过滤器。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除尘模块采用静电除尘过滤器。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高效过滤模块采用高效过滤器。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加湿模块采用湿膜加湿器。
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除湿模块采用表冷器除湿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首先将第三连接管的中间一段呈弯曲回形设置埋设在地面下,地面下表层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能,在夏天时,地上温度较高,地下温度较低,当夏天房体内部需要降温时,首先中央控制器可控制循环水泵将水箱中的水流通过第四连接管进入第三连接管中,当水流在第三连接管中经过地下时,地下较低的温度可通过热传导将水流的温度降低,之后再传入冷热两用控温机中,由冷热两用控温机对水温进一步降低,由于水流经过地下使得温度已经初步降低,进而大大节省的冷热两用控温机降温的能源,之后将降温的水流通过第一连接管输出到辐射板中,辐射板在接受到冷流体后可将房体内部降温,并使得水流温度上升,温度上升的水流再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到水箱中,完成一个循环,同理,在冬天时,表面上的温度降低,地下温度较高,水流从循环水泵进入到第三连接管中,当水流在第三连接管中经过地下时,地下较高的温度可通过热传导将水流的温度升高,之后再传入冷热两用控温机中,由冷热两用控温机对水温进一步升高,由于水流经过地下使得温度已经初步升高,进而大大节省的冷热两用控温机降温的能源,之后将升温的水流通过第一连接管输出到辐射板中,辐射板在接受到热流体后可将房体内部升温,并使得水流温度降低,温度降低的水流再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到水箱中,完成一个循环,其中温度传感器可实时将房体内的温度传输给中央控制器,故用户只需要设置好温度阈值,当温度低于或高于温度阈值,中央控制器可控制循环水泵进行循环供水,冷热两用控温机将水流温度控制到温度阈值;平时,湿度传感器可探测到房体的室内湿度并传输给中央控制器,故用户只需要设置好湿度阈值,中央控制器可控制风机启动,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进气管,并依次经过初步过滤模块、除尘模块、高效过滤模块将空气中的灰尘清理干净,同时还经过加湿模块与除湿模块,中央控制器可根据设置好的湿度阈值,当房体内的湿度低于或高于湿度阈值,中央控制器则控制加湿模块除湿模块对进入到新鲜空气进行加湿或除湿,使得室内保持恒湿状态,并且新鲜气流位于辐射板的下方,可将辐射板散热的温度通过新鲜气流传递到室内各个角度,大大增加住房的适宜性,该系统设置合理,构思巧妙,可在住房使用中,智能化的将室内温湿度独立控制,保证室内恒温恒湿,增加室内的舒适性并且利用地表浅层能源,大大降低了能源损耗。
1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天棚辐射系统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天棚辐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a的局部发大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风机、2初步过滤模块、3除尘模块、4高效过滤模块、5加湿模块、6 除湿模块、7房
体、8进气管、9温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水箱、12 土地、13辐射板、14第一连接管、15第二连接管、16过滤网、17中央控制器、18冷热两用控温机、19第三连接管、20第四连接管、21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6.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天棚辐射系统,包括安装在房体7侧壁上的进气管8和过滤网16、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中央控制器17和辐射板13,辐射板13安装在房体7的顶部,辐射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5,第二连接管15的输出端贯穿房体7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水箱11,水箱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20,第四连接管20背离水箱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循环水泵21,循环水泵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9,第三连接管19背离循环水泵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热两用控温机18,冷热两用控温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4,第一连接管14背离冷热两用控温机18的一端贯穿房体7的顶部侧壁并固定连接在辐射板13的一端;
29.进气管8的内部依次固定连接有风机1、初步过滤模块2、除尘模块3、高效过滤模块4、加湿模块5和除湿模块6,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 的信号输出端均与中央控制器17的信号输入端电信号连接,中央控制器17 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风机1、初步过滤模块2、除尘模块3、高效过滤模块4、加湿模块5、除湿模块6、循环水泵21、冷热两用控温机18的信号输出端电信号连接。
30.请参阅图2,第三连接管19的中间一段呈弯曲回形设置,呈弯曲回形设置均埋设在土地12中,可增加第三连接管19内部的水流在土地12内的停留时间。
31.请参阅图2,第三连接管19采用导热性高的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质可更加快速地将地下温度与管道内温度进行热交换。
32.具体的,中央控制器17采用core i7。
33.具体的,初步过滤模块2采用初效过滤器。
34.具体的,除尘模块3采用静电除尘过滤器。
35.具体的,高效过滤模块4采用高效过滤器。
36.具体的,加湿模块5采用湿膜加湿器。
37.具体的,除湿模块6采用表冷器除湿器。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9.首先将第三连接管19的中间一段呈弯曲回形设置埋设在地面下,地面下表层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能,在夏天时,地上温度较高,地下温度较低,当夏天房体7内部需要降温时,首先中央控制器17可控制循环水泵21将水箱11 中的水流通过第四连接管20进入第三连接管19中,当水流在第三连接管19 中经过地下时,地下较低的温度可通过热传导将水流的温度降低,之后再传入冷热两用控温机18中,由冷热两用控温机18对水温进一步降低,由于水流经过地下使得温度已经初步降低,进而大大节省的冷热两用控温机18降温的能源,之后将降温的水流通过第一连接管14输出到辐射板13中,辐射板 13在接受到冷流体后可将房体7内部降温,并使得水流温度上升,温度上升的水流再通过第二连接管15进入到水箱11中,完成一个循环,同理,在冬天时,表面上的温度降低,地下温度较高,水流从循环水泵21进入到第三连接管19中,当水流在第三连接管19中经过地下时,地下较高的温度可通过热传导将水流的温度升高,之后再传入冷热两用控温机18中,由冷热两用控温机18对水温进一步升高,由于水流经过地下使得温度已经初步升高,进而大大节省的冷热两用控温机18降温的能源,之后将升温的水流通过第一连接管14输出到辐射板13中,辐射板13在接受到热流体后可将房体7内部升温,并使得水流温度降低,温度降低的水流再通过第二连接管15进入到水箱11 中,完成一个循环,其中温度传感器9可实时将房体7内的温度传输给中央控制器17,故用户只需要设置好温度阈值,当温度低于或高于温度阈值,中央控制器17可控制循环水泵21进行循环供水,冷热两用控温机18将水流温度控制到温度阈值;
40.平时,湿度传感器10可探测到房体7的室内湿度并传输给中央控制器17,故用户只需要设置好湿度阈值,中央控制器17可控制风机1启动,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进气管,并依次经过初步过滤模块2、除尘模块3、高效过滤模块4将空气中的灰尘清理干净,同时还经过加湿模块5与除湿模块6,中央控制器17可根据设置好的湿度阈值,当房体7内的湿度低于或高于湿度阈值,中央控制器17则控制加湿模块5除湿模块6对进入到新鲜空气进行加湿或除湿,使得室内保持恒湿状态,并且新鲜气流位于辐射板13的下方,可将辐射板13散热的温度通过新鲜气流传递到室内各个角度,大大增加住房的适宜性。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