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发生器随窑体转动的微波回转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3447发布日期:2022-03-20 02:3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波发生器随窑体转动的微波回转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波发生器随窑体转动的微波回转窑,属于回转窑电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已经开始扩展到回转窑加热领域,以代替煤等燃料生热。但是,由于微波在回转窑领域的应用时间较短,已经研制成型的微波回转窑,其窑体外涉及的微波发生器及其电源线、受电装置的位置设置、接电方式及线路走向不合理、不可靠、不简洁,导致微波回转窑热效利用率低,用电不安全,加工维修成本高等。
3.通过检索,获得以下与本实用新型最为接近的专利文献:
4.文献1、申请号:202021997987.6, 一种微波转窑的馈波结构;
5.文献2、申请号:202011014158.6,一种利用微波干燥块状矿物的装置和方法;
6.文献3、申请号:202020718076.9,一种微波回转窑。
7.上述文献中,其共同特征是所述的微波发生器实际都是不能够随回转窑一起转动的。以文献1为代表,现有技术大多是在转动的窑体上周向设置环形的馈波口,在窑体外设置微波发生器,使微波发生器对准环形的馈波口发射微波,这样在环形的馈波口随窑体转动时,微波发生器发射的微波能够通过环形的馈波口馈入转窑的内腔。这种设置方式,需要在微波发生器与环形的馈波口之间设置复杂的密封结构,以防止过多的微波外泄(见文献1说明书及附图)。但是,由于窑体需要不断转动,微波发生器与环形的馈波口之间很难实现无缝密封,就总是难免发生不同程度的微波泄露,不仅导致微波回转窑热效利用率低,同时,泄露的微波也能对人员造成灼伤。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如何解决微波回转窑窑体外微波发生器热效利用率低的问题。
9.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是:
10.一种微波发生器随窑体转动的微波回转窑,包括设在转动的圆筒状的窑体,在窑体外周面设有多个馈波口,在各馈波口上安装有随窑体转动的微波发生器,设在窑体上的接受外接电源的受电装置,以及连通受电装置与微波发生器的电源线。
11.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馈波口在窑体外周轴向成列布设,有多列,多列馈波口等弧长布设;馈波口的列数为奇数;所述电源线在窑体外集束布设。进一步地,每一列的馈波口等距设置,相邻两列馈波口轴向错位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受电装置包括环形的集电基套,受电环;受电环包括火线受电环一、火线受电环二、火线受电环三和零线受电环,所述火线受电环一、火线受电环二、火线受电环三和零线受电环套装在集电基套外,其外周面分别与外接电源线的碳刷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火线受电环一、火线受电环二、火线受电环三、零线受电环与集电
基套之间分别设有绝缘环一、绝缘环二、绝缘环三和零线绝缘环;所述火线受电环一、火线受电环二、火线受电环三、零线受电环分别套装在绝缘环一、绝缘环二、绝缘环三和零线绝缘环的外周面,所述绝缘环一、绝缘环二、绝缘环三和零线绝缘环分别套装在集电基套的外周面。
14.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环一、绝缘环二、绝缘环三和零线绝缘环外周面的一侧具有将相邻受电环隔开的绝缘侧壁。
15.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环一、绝缘环二、绝缘环三和零线绝缘环上的绝缘侧壁分别与火线受电环一、火线受电环二、火线受电环三、零线受电环通过螺栓一固定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集电基套的一侧具有与集电基套一体成型的基套侧壁,所述绝缘环一、绝缘环二、绝缘环三、零线绝缘环与基套侧壁均通过螺栓二固定定位。
17.进一步地,每两列馈波口之间设置有集电管,所述连通受电装置与微波发生器的电源线集束布置在集电管中。
18.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环一、绝缘环二、绝缘环三和零线绝缘环的环体内均具有过线空间,相应的电源线通过绝缘环一、绝缘环二、绝缘环三和零线绝缘环内的过线空间能够与火线受电环一、火线受电环二、火线受电环三、零线受电环连接。
19.有益效果:
20.1、与传统馈波方式相比,显著提高了微波发生器的热效利用率,同时还能完全避免因微波泄露所造成的伤人事故。
21.2、多个馈波口通过周向奇数分列,能够避免同一截面上的微波发生器发射的微波对正干扰而降低发热效率,同时窑体外表面也能够显得整齐有序。
22.3、受电装置的受电设置结构紧凑,占位较小,既安全可靠又便于装拆。
23.4、电源线集成布设,既便于电路连接、检修,又显得简洁有序。
附图说明
24.图1为所述回转窑的内窥示意图;
25.图2为所述回转窑的立体示意图;
26.图3为所述受电装置截面示意图;
27.图4为受电装置、微波发生器及电源线的连接关系的平面示意图。
28.图中:1、窑体;2、馈波口;3、微波发生器;4、受电装置;41、集电基套;42、火线受电环一;43、火线受电环二;44、火线受电环三;45、零线受电环;46、绝缘环一;47、绝缘环二;48、绝缘环三;9、零线绝缘环;410、碳刷;411、基套侧壁;412、绝缘侧壁;413、螺栓一;414、螺栓二;5、电源线;6、集电管;7、支撑部件;8、转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30.如图1、2、4所示,一种微波发生器随窑体转动的微波回转窑,包括圆筒状的窑体1,设在窑体1外周面的多个馈波口2,安装在馈波口2上的随窑体1转动的微波发生器3,设在窑体1外周的接受外接电源的受电装置4,以及连通受电装置4与微波发生器的电源线5,此外,还包括转动支撑部件7和转动部件8。使用时,利用电机驱动转动部件8,使窑体1利用转动支
撑部件7使窑体1转动。由于将微波发生器3直接安装在馈波口2上,产生的微波将无泄露地通过馈波口2馈入窑体1内,与传统馈波方式相比,显著提高了微波发生器的热效利用率,同时还能完全避免因微波泄露所造成的伤人事故。
31.所述多个馈波口2在窑体1外周轴向成列布设,有多列,多列馈波口2等弧长布设;馈波口2的列数为奇数,如此可以避免相对的两个微波发生器发射的微波对正干扰,降低热效率。所述电源线5在窑体1外集束布设,避免电源线5在窑体1外随意交叉走线。这样,窑体1外涉电装置布设简洁、合理,能够充分发挥各微波发生器发射微波所应该产生热能。
32.每一列的馈波口2等距设置,相邻两列的馈波口2轴向错位设置。这样能够尽量避免微波发生器3在一个横截面上向窑体1内发射微波,使窑体1内能够均匀的接受微波产生的热能。
33.如图3、4所示所述受电装置4包括环形的集电基套41,受电环;受电环包括火线受电环一42、火线受电环二43、火线受电环三44和零线受电环45,所述火线受电环一42、火线受电环二43、火线受电环三44和零线受电环45套装在集电基套41外,其外周面分别与外接电源线5的碳刷410连接。所述火线受电环一42、火线受电环二43、火线受电环三44、零线受电环45与集电基套41之间分别设有绝缘环一46、绝缘环二47、绝缘环三48和零线绝缘环9;所述火线受电环一42、火线受电环二43、火线受电环三44、零线受电环45分别套装在绝缘环一46、绝缘环二47、绝缘环三48和零线绝缘环9的外周面,所述绝缘环一46、绝缘环二47、绝缘环三48和零线绝缘环9分别套装在集电基套41的外周面。所述绝缘环一46、绝缘环二47、绝缘环三48和零线绝缘环9外周面的一侧具有将相邻受电环隔开的绝缘侧壁412。所述绝缘环一46、绝缘环二47、绝缘环三48和零线绝缘环9上的绝缘侧壁分别与火线受电环一42、火线受电环二43、火线受电环三44、零线受电环45通过螺栓一413固定连接。集电基套41的一侧具有与集电基套41一体成型的基套侧壁411,所述绝缘环一46、绝缘环二47、绝缘环三48、零线绝缘环9与基套侧壁411均通过螺栓二414固定定位。所述绝缘环一46、绝缘环二47、绝缘环三48和零线绝缘环9的环体内均具有过线空间,相应的电源线5通过绝缘环一46、绝缘环二47、绝缘环三48和零线绝缘环9内的过线空间能够与火线受电环一42、火线受电环二43、火线受电环三44、零线受电环45连接。应用时,在窑体1转动的工况下,各集电环通过碳刷410与电网电源连接,并通过电源线5向各微波发生器3供电。
34.电源线5包括火线一、火线二、火线三、零线,火线一、火线二、火线三、零线在受电装置4一端分别与火线受电环一42、火线受电环二43、火线受电环三44、零线受电环45连接。
35.进一步地,每两列馈波口2之间设置有集电管6,所述连通受电装置4与微波发生器3的电源线5集束布置在集电管6中。这样,便于线路的布设连接和检修,窑体外周面也能够更加简洁。
36.上述实施例只用于更清楚的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涵盖的保护范围,任何等价形式的修改都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涵盖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