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散温度梯度回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41219发布日期:2022-06-08 08:0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散温度梯度回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回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散温度梯度回热器。


背景技术:

2.在一些热能工作设备中,往往需要对反复循环加热或冷却,为实现热能的高效利用,往往使用回热器对能量进行吸收进行降温,在需要加热时释放回热器的能量使之升温,但是对于热量变化大的系统,传统的回热器回热后流体温度变化过大,导致回热效果不佳;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温度梯度回热器满足热能工作单元回热前后温度接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离散温度梯度回热器。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散温度梯度回热器,所述回热器安装在从热能工作单元出口至热能工作单元入口的工作流体的管道中,所述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热能工作单元的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循环泵连接;所述回热器能够接收和临时储存所述工作流体寄存的热,并且当所述工作流体在从热能工作单元出口至热能工作单元入口的途中经过所述回热器时,所述回热器能够再将热释放至所述工作流体;
6.所述回热器包括并联的若干蓄热单元,若干所述蓄热单元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热能工作单元的入口和出口连通,所述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
7.进一步,所述若干蓄热单元包括贯通通道,管道通过所述贯通通道将所述若干蓄热单元并联连接;
8.进一步,所述循环泵安装在所述回热器的入口与热能工作单元出口的管道上;
9.进一步,所述蓄热单元还包括隔热壳体,所述隔热壳体内设置有蓄热腔,所述蓄热腔与所述贯通通道通过导热隔绝层密封隔离;所述蓄热腔内侧内安装有若干翅片,所述翅片与所述导热隔绝层固定连接;
10.进一步,所述蓄热单元及管道外壁均包裹有隔热保温层;
11.进一步,所述隔热壳体外壁上包裹有保温层;
12.进一步,所述管道上包覆有保温层;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由于蓄热单元并联,因此逐个与热能工作单元交换热能,蓄热单元吸热后形成从高到底的温度梯度,回热时,从低温蓄热单元开始,向热能工作单元释放热能,最高蓄热单元完成换热后,达到热能工作单元回热前后温度接近的效果。
15.(2)本实用新型的蓄热单元及管道外壁包裹有保温壳体,减少热能在循环过程中流失。
附图说明
16.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作示意性的说明和解释,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其中:
17.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回热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能工作单元的工作原理图;
18.图2:本实用新型的蓄热单元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00-热能工作单元,200-控制器,300-蓄热单元,301-封闭管道,302-贯通通道,303-蓄热液,304-翅片,400-循环泵,500-管道,1-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n-第n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设计方法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散温度梯度回热器,所述回热器安装在从热能工作单元100出口至热能工作单元100入口的工作流体的管道500中,所述管道500上设置有循环泵400,热能工作单元100的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200连接,所述控制器200与循环泵400连接;所述回热器能够接收和临时储存所述工作流体寄存的热,并且当所述工作流体在从热能工作单元100出口至热能工作单元100入口的途中经过所述回热器时,所述回热器能够再将热释放至所述工作流体;
22.所述回热器包括并联的若干蓄热单元300,若干所述蓄热单元300两端分别通过管道500与所述热能工作单元100的入口和出口连通,所述管道500上均设置有阀门;
23.进一步,所述若干蓄热单元300包括贯通通道302,管道500通过所述贯通通道302将所述若干蓄热单元300并联连接;
24.进一步,所述循环泵400安装在所述回热器的入口与热能工作单元100出口的管道500上;
25.进一步,所述蓄热单元300还包括隔热壳体,所述隔热壳体内设置有蓄热腔,所述蓄热腔与所述贯通通道302通过导热隔绝层密封隔离;所述蓄热腔内侧内安装有若干翅片15,所述翅片15与所述导热隔绝层固定连接;
26.进一步,所述蓄热单元300及管道500外壁均包裹有隔热保温层;
27.进一步,所述隔热壳体外壁上包裹有保温层;
28.进一步,所述管道500上包覆有保温层;
29.工作过程:通过控制器根据热能工作单元的温度变化,控制蓄热单元阀门的开关;当热能工作单元处于高温状态,需要降温时,
30.控制器控制循环泵开始工作,第一蓄热单元阀门1开启,其余蓄热单元阀门关闭;工质经换热单元吸热后进入第一蓄热单元,第一蓄热单元吸热温度逐步上升,热能工作单元温度逐步下降;当热能工作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本实施例设定每个蓄热单元温度梯度差值为5℃)后,第一蓄热单元1阀门关闭,第二蓄热单元阀门2开启,其余蓄热单元阀门关闭,第一蓄热单元1停止吸热,第二蓄热单元开始蓄热,如此循环直到第n个蓄热单元完成蓄热,热能工作单元热能完成能量向回热器转移,并达到较低温度;工质采用h2o-libr溶液、nh
3-h2o溶液等自然工作流体;
31.当热能工作单元需要加热时,从第n温度蓄热单元(温度蓄热单元n温度高于热能工作单元,否则选择上一个较高温度)开始,第n蓄热单元阀门n开启,其余蓄热单元阀门关
闭,第n蓄热单元向热能工作单元释放热能,第n蓄热单元温度降低,热能工作单元温度上升,
32.当第n蓄热单元降低到设定温度后,第n蓄热单元阀门n关闭,第n-1蓄热单元阀门开启,其余蓄热单元阀门关闭,第n蓄热单元停止放热,第n-1蓄热单元通过工质向热能工作单元加热,如此循环直到第1个蓄热单元完成放热,热能工作单元热能恢复到较高温度,整个回热过程完成;热能工作单元回热前后温度接近。
33.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离散温度梯度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安装在从热能工作单元(100)出口至热能工作单元(100)入口的工作流体的管道(500)中,所述管道(500)上设置有循环泵(400),热能工作单元(100)的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200)连接,所述控制器(200)与循环泵(400)连接;所述回热器能够接收和临时储存所述工作流体寄存的热,并且当所述工作流体在从热能工作单元(100)出口至热能工作单元(100)入口的途中经过所述回热器时,所述回热器能够再将热释放至所述工作流体;所述回热器包括并联的若干蓄热单元(300),若干所述蓄热单元(300)两端分别通过管道(500)与所述热能工作单元(100)的入口和出口连通,所述管道(500)上均设置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散温度梯度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蓄热单元(300)包括贯通通道(302),管道(500)通过所述贯通通道(302)将所述若干蓄热单元(300)并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散温度梯度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400)安装在所述回热器的入口与热能工作单元(100)出口的管道(500)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散温度梯度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单元(300)还包括隔热壳体,所述隔热壳体内设置有蓄热腔,所述蓄热腔与所述贯通通道(302)通过导热隔绝层密封隔离;所述蓄热腔内侧内安装有若干翅片(15),所述翅片(15)与所述导热隔绝层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散温度梯度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单元(300)及管道(500)外壁均包裹有隔热保温层。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散温度梯度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壳体外壁上包裹有保温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散温度梯度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500)上包覆有保温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离散温度梯度回热器,回热器安装在从热能工作单元出口至热能工作单元入口的工作流体的管道中,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热能工作单元的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循环泵连接;回热器能够接收和临时储存所述工作流体寄存的热,回热器包括并联的若干蓄热单元,若干所述蓄热单元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热能工作单元的入口和出口连通,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由于蓄热单元并联,因此逐个与热能工作单元交换热能,蓄热单元吸热后形成从高到底的温度梯度,回热时,从低温蓄热单元开始,向热能工作单元释放热能,最高蓄热单元完成换热后,达到热能工作单元回热前温度接近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区春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奥宝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6/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