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2610发布日期:2022-04-14 13:0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总成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冷库中,将压缩机所产生的高压高温气体通过换热器将自身的热量进行回收二次利用,从而达到了能源的回收利用,经检索,如申请号为cn202021190162.3,一种水风换热器总成,包括底座、组件相同的第一水风换热器总成和第二水风换热器总成;第一水风换热器总成和第二水风换热器总成均安装在底座上;第一水风换热器总成的顶部和第二水风换热器总成的顶部通过对接连接板连接;第一水风换热器总成的底部和第二水风换热器总成的底部通过对接法兰弯头组件连接;底座包括底脚和底板;底脚支承底板;第一水风换热器总成包括冷却器、导风罩组件和风机总成;冷却器和导风罩组件螺栓连接;冷却器、导风罩组件和风机总成共同形成前后通风的腔体;导风罩组件的底部安装支撑件;支撑件和底座螺栓连接。该实用新型通过预制大功率的水风换热器,降低现场安装维护要求。
3.但上述技术方案,存在如换热器在自身热回收流程的时候,会存在无法百分百的热回收利用,从而使剩余的热量随着换热器机壳排放到外部,导致设备在持续工作的时候机箱内部温度过高,造成热回收效率低,并且换热器在热回收的时候,因内外的温度差,机壳上凝结的水滴在流落到机箱的底部,长时间的工作会造成机箱内部积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问题,达到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的有益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上端以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冷风机,所述机箱的一侧设置有污气排出管道和废液排出管道,所述污气排出管道和废液排出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废气抽压泵和抽水泵,所述机箱的一侧还设置有端子箱,所述端子箱电性连接于两个冷风机和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固定安装在机箱内,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导热套管,每个所述导热套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散热套圈,所述机箱内有收集板组件,所述收集板组件包括收集板,所述收集板固定连接在机箱的下端内壁上,所述收集板分别开设有对称斜槽和收集斜槽,所述机箱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安装有入口和出口。
7.上述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其中,所述对称斜槽以收集板的竖向中心线呈斜坡状设置在收集板的上表面。所述收集斜槽以收集板的一侧呈斜坡状设置在收集板的上表面。
8.上述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其中,所述收集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机箱远离挡板的一侧开通有排水管道。
9.上述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其中,所述导热套管的数量和冷风机相等,且每个所述导热套管分别对应设置在冷风机的下端,每个所述散热套圈还固定连接在换热器本体的机壳上表面处。
10.上述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其中,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外壁依次安装有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两个第三管道,且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两个第三管道依次对应连接在污气排出管道、废液排出管道、入口、出口上。
11.上述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其中,所述底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脚,每个所述支脚对应设置在底板的下表面四角处
12.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上端以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冷风机,所述机箱的一侧设置有污气排出管道和废液排出管道,每个所述导热套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散热套圈,所述机箱内有收集板组件,所述收集板组件包括收集板,所述收集板固定连接在机箱的下端内壁上,所述收集板分别开设有对称斜槽和收集斜槽,所述机箱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安装有入口和出口,解决了换热器在自身热回收流程的时候,会存在无法百分百的热回收利用,从而使剩余的热量随着换热器机壳排放到外部,导致设备在持续工作的时候机箱内部温度过高,造成热回收效率低,并且换热器在热回收的时候,因内外的温度差,机壳上凝结的水滴在流落到机箱的底部,长时间的工作会造成机箱内部积水的问题,达到了将换热器本体自身无法回收的热量进行良好的传递的问题,达到机箱内部具有散热良好的效果,使换热器本体的外界环境温度保持稳定,进而为换热器本体自身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且该设备引导水滴通过另一侧的排水管道流出,从而解决了机箱内部封闭造成的水滴积累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实用寿命,为后期的检修和维修提供了便利的有益效果效果。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套圈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换热器本体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收集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0.实施例1:
2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包括底板14,底板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机箱13,机箱13的上端以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冷风机2,机箱13的一侧设置有污气排出管道3和废液排出管道7,污气排出管道3和废液排出管道7上分别设置有废气抽压泵10和抽水泵6,机箱13的一侧还设置有端子箱9,端子箱9电性连接于两个冷风机2和换热器本体18,换热器本体18固定安装在机箱13内,换热器本体1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导热套管16,每个导热套管1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散热套圈17,机箱13内有收集板组件4,收集板组件4包括收集板401,收集板401固定连接在机箱13的下端内壁上,收集板401分别开设有对称斜槽402和收集斜槽403,机箱13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14,底板14的一侧安装有入口11和出口8。
2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将高压高温的气体在真空泵的作用下通过入口11进入到换热器本体18的内部,通过换热器本体18将部分的热量通过换热器内部的冷却流体吸收,达到收集热量的目的,后吸收热量的冷却流体通过废液排出管道7排出,进行收集,从而达成了热回收的作用,在换热器本体18工作的时候,会存在部分的热量流出的情况,流出的热量可传递到导热套管16和散热套圈17内,并且导热套管16和散热套圈17设置在冷风机2的下端,从而通过冷风机2的设置将换热器本体18自身无法回收的热量进行良好的传递,达到机箱13内部具有散热良好的效果,使换热器本体16的外界环境温度保持稳定,进而为换热器本体16自身的工作效率得到了保障。
23.在换热器本体18在热回收的过程中,因内外的温度差,机壳上凝结的水滴在流落到机箱13的底部的时候,首先通过对称斜槽402流入到收集板401的两端,并且收集斜槽403的设置,使水滴滑落到收集板401的侧边,且一侧设有的挡板404阻挡了水滴的流通,进而引导水滴通过另一侧的排水管道22流出,从而解决了机箱13内部封闭造成的水滴积累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实用寿命,为后期的检修和维修提供了便利。
24.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对称斜槽402以收集板401的竖向中心线呈斜坡状设置在收集板401的上表面。收集斜槽403以收集板401的一侧呈斜坡状设置在收集板401的上表面。
25.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收集板4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404,机箱13远离挡板403的一侧开通有排水管道22。
26.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导热套管16的数量和冷风机2相等,且每个导热套管16分别对应设置在冷风机2的下端,每个散热套圈17还固定连接在换热器本体18的机壳上表面处。
27.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换热器本体18的外壁依次安装有第一管道19、第二管道20、两个第三管道21,且第一管道19、第二管道20、两个第三管道21依次对应连接在污气排出管道3、废液排出管道7、入口11、出口8上。
28.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底板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脚15,每个支脚15对应设置在底板14的下表面四角处。
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流体介质的换热器总成,有效解决了换热器在自身热回收流程的时候,会存在无法百分百的热回收利用,从而使剩余的热量随着换热器机壳排放到外部,导致设备在持续工作的时候机箱内部温度过高,造成热回收效率低,并且换热器在热回收的时候,因内外的温度差,机壳上凝结的水滴在流落到机箱的底部,长时间的
工作会造成机箱内部积水的问题,达到了将换热器本体18自身无法回收的热量进行良好的传递,达到机箱13内部具有散热良好的效果,使换热器本体16的外界环境温度保持稳定,进而为换热器本体16自身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且该设备引导水滴通过另一侧的排水管道22流出,从而解决了机箱13内部封闭造成的水滴积累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实用寿命,为后期的检修和维修提供了便利的有益效果。
3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3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