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稳定的管式高温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42708发布日期:2022-09-17 00:18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稳定的管式高温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式高温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支撑稳定的管式高温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管式高温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其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管式高温换热器的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现阶段的管式高温换热器长期使用后容易导致换热器壳体晃动不稳定,换热器在使用中容易发生脱落,影响换热器的后期使用,同时换热器的内部长期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热气,导致换热器的内部出现损坏,缩短换热器的使用寿命,换热器出现故障后无法进行报警提示,无法警示其他人员,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稳定的管式高温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长期使用后容易导致换热器壳体晃动不稳定,换热器在使用中容易发生脱落,影响换热器的后期使用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撑稳定的管式高温换热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底座的内部贯穿设置有“u”型冷凝液流通管,所述冷凝液流通管顶端的一侧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冷凝液流通管底端的一侧开设有出液口;
5.所述固定柱的顶端套接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所述支架的一侧与横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立柱顶端的内部开设槽口,所述槽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手轮。
6.优选的,所述立柱关于底座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固定栓贯穿固定柱的顶端。
7.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开设有两组散热孔,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外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风扇,所述框架的另一侧贯穿换热器壳体的两侧,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尘网。
8.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两侧开设有多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等间距排列在换热器壳体的两侧,所述外壳关于底座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9.优选的,所述冷凝液流通管底端的一侧外部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第三手轮。
10.优选的,所述冷凝液流通管底端的一侧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冷凝液流通管的外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支撑稳定的管式高温换热器不仅
实现了稳定功能,实现了散热功能,而且实现了警报功能;
12.(1)通过设置有支架、固定柱、立柱、第一手轮、第二手轮和固定栓,使用时将横板两侧的支架套接在固定柱的顶端,转动两侧的第二手轮,第二手轮带动一侧的固定栓向固定柱与支架的内部移动,对换热器壳体与固定柱进行位置固定,确保换热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提升换热器壳体的安全性,同时转动第一手轮,利用立柱内部的槽口,加强对换热器壳体的稳定性,实现了稳定功能,确保换热器壳体使用的过程中安全稳定,提升安全性的同时增强稳定性,方便后期对换热器壳体检查和维修;
13.(2)通过设置有电动风扇、散热孔、通风口和滤尘网,使用时启动换热器壳体两侧的电动风扇,电动风扇运行后带动框架与外壳内部的空气流动,通过多组通风口对换热器壳体内的热气快速向外排放,利用滤尘网对内部流通的空气中的灰尘进行深层过滤,确保灰尘不会进入电动风扇内,延长电动风扇的使用寿命,实现了散热功能,换热器长期使用后内部温度升高会产生大量的热气,通过电动风扇将内部的热气快速的向外排放,加快散热速度,提升散热效率;
14.(3)通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控制面板、阀门和第三手轮,使用时当冷凝液流通管的内部出现故障后,温度传感器会显示异常,通过控制面板对主控室进行警报处理,提醒工作人员,转动第三手轮关闭阀门,确保换热器停止使用,实现了警报功能,确保换热器发生故障后快速停止使用,提升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壳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座;2、立柱;3、固定柱;4、第一手轮;5、第二手轮;6、固定栓;7、支架;8、横板;9、换热器壳体;10、冷凝液流通管;11、进液口;12、温度传感器;13、出液口;14、框架;15、外壳;16、散热孔;17、电动风扇;18、滤尘网;19、通风口;20、控制面板;21、第三手轮;22、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一种支撑稳定的管式高温换热器,包括底座1,底座1顶端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柱3,底座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立柱2,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换热器壳体9,换热器壳体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8,换热器壳体9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外壳15,底座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u”型冷凝液流通管10,冷凝液流通管10顶端的一侧开设有进液口11,冷凝液流通管10底端的一侧开设有出液口13;
22.固定柱3的顶端套接设置有支架7,支架7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栓6,固定栓6的一
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5,支架7的一侧与横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立柱2顶端的内部开设槽口,槽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手轮4;
23.立柱2关于底座1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固定栓6贯穿固定柱3的顶端;
24.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设置有支架7、固定柱3、立柱2、第一手轮4、第二手轮5和固定栓6,使用时将横板8两侧的支架7套接在固定柱3的顶端,转动两侧的第二手轮5,第二手轮5带动一侧的固定栓6向固定柱3与支架7的内部移动,对换热器壳体9与固定柱3进行位置固定,确保换热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提升换热器壳体9的安全性,同时转动第一手轮4,利用立柱2内部的槽口,加强对换热器壳体9的稳定性,实现了稳定功能,确保换热器壳体9使用的过程中安全稳定,提升安全性的同时增强稳定性,方便后期对换热器壳体9检查和维修。
25.实施例2:外壳15的内壁开设有两组散热孔16,外壳15的内部设置有框架14,框架14外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风扇17,框架14的另一侧贯穿换热器壳体9的两侧,框架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尘网18;
26.换热器壳体9的两侧开设有多组通风口19,通风口19等间距排列在换热器壳体9的两侧,外壳15关于底座1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27.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通过设置有电动风扇17、散热孔16、通风口19和滤尘网18,使用时启动换热器壳体9两侧的电动风扇17,电动风扇 17运行后带动框架14与外壳15内部的空气流动,通过多组通风口19对换热器壳体9内的热气快速向外排放,利用滤尘网18对内部流通的空气中的灰尘进行深层过滤,确保灰尘不会进入电动风扇17内,延长电动风扇17的使用寿命,实现了散热功能,换热器长期使用后内部温度升高会产生大量的热气,通过电动风扇17将内部的热气快速的向外排放,加快散热速度,提升散热效率。
28.实施例3:冷凝液流通管10底端的一侧外部设置有阀门22,阀门22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第三手轮21,冷凝液流通管10底端的一侧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0,冷凝液流通管10的外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
29.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通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控制面板20、阀门22和第三手轮21,使用时当冷凝液流通管10的内部出现故障后,温度传感器12会显示异常,通过控制面板20对主控室进行警报处理,提醒工作人员,转动第三手轮21关闭阀门22,确保换热器停止使用,实现了警报功能,确保换热器发生故障后快速停止使用,提升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0.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冷凝液从进液口11进入冷凝液流通管10内部,将横板8两侧的支架7套接在固定柱3的顶端,转动两侧的第二手轮5,第二手轮5带动一侧的固定栓6向固定柱3与支架7的内部移动,对换热器壳体9与固定柱3进行位置固定,确保换热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启动换热器壳体9两侧的电动风扇17,电动风扇17运行后带动框架 14与外壳15内部的空气流动,通过多组通风口19对换热器壳体9内的热气快速向外排放,利用滤尘网18对内部流通的空气中的灰尘进行深层过滤,确保灰尘不会进入电动风扇17内,当冷凝液流通管10的内部出现故障后,温度传感器12会显示异常,通过控制面板20对主控室进行警报处理,提醒工作人员,转动第三手轮21关闭阀门22,确保换热器停止使用。
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