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冷热式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39548发布日期:2023-01-24 21:02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冷热式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电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用冷热式电风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空调已经普及人们的生活,但是家用电风扇作为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以实现空气加速流通和清凉解暑的家用电器,仍广泛用于家庭、办公室、商店、医院和宾馆等场所;
3.目前,市场上的电扇种类多种多样,有夏天用来吹凉风的电风扇,也有冬天用来取暖的电暖扇,但是因为多数电风扇只能用来吹凉风,而多数电暖扇只能用来取暖,功能比较单一,并且在冬天使用电扇用来取暖时,由于冬天空气本就干燥,吹出的暖风会导致人体感受到更加干燥,不能对空气进行加湿,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不适的问题;
4.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家用冷热式电风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家用冷热式电风扇,主要解决了多数电风扇只能用来吹凉风,而多数电暖扇只能用来取暖,功能比较单一的问题,并且在冬天使用电扇用来取暖时,由于冬天空气本就干燥,吹出的暖风会导致人体感受到更加干燥,不能对空气进行加湿,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不适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用冷热式电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和加湿机构,所述风扇本体包括扇头、扇叶、网罩、立柱和控制装置,所述立柱与扇头固定连接,所述扇头内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扇头与网罩固定连接,所述扇叶位于网罩内部;
8.所述加湿机构包括储水槽、橡胶塞、压板、压杆、橡胶水管、拉杆、加热管和膜;所述储水槽与扇头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储水槽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压杆,所述储水槽底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储水槽下端靠近扇头一侧连通有橡胶水管,所述橡胶水管另一侧与加热管上管口相连通,所述加热管位于扇叶前方,所述加热管下管口封闭,所述加热管与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拉杆上端面与网罩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壁厚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在加热管上间隔分布,所述加热管外壁表面固定连接有膜,所述加热管下管口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9.优选的,所述风扇本体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设有冷风开关和热风开关,所述冷风开关和热风开关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加热管为s型结构。
11.优选的,所述加热管除拉杆外,还通过四根支撑杆与网罩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与加热管连接面涂有隔热涂层。
12.优选的,所述拉杆与网罩连接面涂有隔热层。
13.优选的,所述膜材料为疏水膜,如ptfe薄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与现有技术相比,冬天需要使用取暖时,本发明通过加热加热管产生热量,同时由于加热管内水由于蒸发效果,变为水蒸气,通过覆盖在加热管表面的膜渗出加热管,当启动电扇时,扇叶推动空气经过发热的加热管,空气加热的同时,也会带走水蒸气,从而使得电扇吹出的为温暖湿润的风,从而解决功能比较单一,并且在冬天使用电扇用来取暖时,由于冬天空气本就干燥,吹出的暖风会导致人体感受到更加干燥,不能对空气进行加湿,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不适的问题;
16.2.同时,由于加热管为s型结构,加热管具有一定吸收震动能力,并且加热管通过拉杆和支撑杆与网罩内壁固定连接,所以在电扇工作时,能够较为有效的吸收由于电扇工作带来的震动,从而达到一定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加热管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立柱1、扇头2、网罩3、扇叶4、储水槽5、出水口6、橡胶塞7、压板8、压杆9、橡胶水管10、拉杆11、加热管12、通孔13、膜14、底座15、冷风开关16、热风开关17、支撑杆18。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家用冷热式电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和加湿机构,所述风扇本体包括扇头2、扇叶4、网罩3、立柱1和控制装置,所述立柱1与扇头2固定连接,所述扇头2内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扇头2与网罩3固定连接,所述扇叶4位于网罩3内部;
23.所述加湿机构包括储水槽5、橡胶塞7、压板8、压杆9、橡胶水管10、拉杆11、加热管12和膜14;所述储水槽5与扇头2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储水槽5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有橡胶塞7,所述橡胶塞7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压板8,所述压板8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压杆9,所述储水槽5底端开设有出水口6,所述储水槽5下端靠近扇头2一侧连通有橡胶水管10,所述橡胶水管10另一侧与加热管12上管口相连通,所述加热管12位于扇叶4前方,所述加热管12下管口封闭,所述加热管12与拉杆11固定连接,所述拉杆11上端面与网罩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12壁厚内开设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在加热管12上间隔分布,所述加热管12外壁表面固定连接有膜14,所述加热管12下管口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24.在冬天需要使用电风扇取暖时,首先将压杆9和压板8取出,关闭储水槽5下端出水口6,向储水槽5内注水,随后放入压杆9和压板8,使得储水槽5内的水通过橡胶水管10进入到加热管12内,随后启动电风扇,扇叶4转动同时,加热管12通电,加热管12阻值为30到40欧姆,且涂有绝缘层,起到电阻丝的作用,从而发热产生热量,加热加热管12周围空气,同时加热管12内部的水由于温度上升,加速蒸发,水蒸气通过膜14渗出,从而使得加热管12周围空
气变得湿润,当扇叶4带动的气流通过加热管12时,吹出的为温暖湿润的风,从而避免冬天吹暖风时,空气会变得更加干燥的问题;
25.同时,由于加热管12通过拉杆11与网罩3内壁固定连接,并且加热管12内存有液体,使得加热管12能够吸收由扇叶4转动带来的震动,从而降低电风扇工作时造成的噪音。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风扇本体还包括底座15,所述底座15上表面设有冷风开关16和热风开关17,所述冷风开关16和热风开关17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27.为了能够电风扇能够同时具有吹冷风和吹热风的功能,所以在底座15上表面设置冷风开关16和热风开关17,当需要电风扇吹冷风时,转动冷风开关16,仅使得扇叶4开始转动;当需要电风扇吹热风时,向储水槽5内注水后,在转动冷风开关16同时,转动热风开关17,使得加热管12通电产生热量,从而吹出热风,并且可通过调节热风开关17档位调节热风的温度。
2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热管12为s型结构。
29.通过将加热管12设置为s型结构,可使得加热管12内可储存的水量提升,从而延长电风扇吹出湿润热风的时间;并且由于s型结构加热管12本身具有一定吸收震动能力,从而进一步的降低电风扇工作产生的噪音。
3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热管12除拉杆11外,还通过四根支撑杆18与网罩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8与加热管12连接面涂有隔热涂层。
31.通过四根支撑杆18将加热管12与网罩3内壁固定连接,使得加热管12整体稳定性提升,避免加热管12在气流通过时产生晃动,支撑杆18与加热管12的连接面涂有隔热涂层能够隔绝加热管12上的热量传递,同时支撑杆18也能够在隔热的同时,将网罩3上的震动部分传导至加热管12上,更进一步的降低电风扇工作产生的噪音。
3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拉杆11与网罩3连接面涂有隔热层。
33.为了防止加热管12加热后热量传递到网罩3上,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所以拉杆11与网罩3连接面涂有隔热层。
3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膜14材料为疏水膜,如ptfe薄膜。
35.因为覆盖在加热管12表面的膜14需要能够渗出水蒸气,所以膜14材料为疏水膜,如ptfe薄膜,并且由于ptfe薄膜具有透气不透水、透气量大、阻燃、耐高温、抗强酸碱、无毒等特性,所以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能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36.工作原理:在冬天需要使用电风扇取暖时,首先将压杆9和压板8取出,关闭储水槽5出水口6,向储水槽5内注水,随后放入压杆9和压板8,使得储水槽5内的水通过橡胶水管10进入到加热管12内,随启动电风扇,扇叶4转动同时,加热管12通电起到电阻丝的作用,从而发热产生热量,加热加热管12周围空气,同时加热管12内的水由于温度上升,加速蒸发,水蒸气通过膜14渗出,从而使得加热管12周围空气变得湿润,当扇叶4带动的气流通过加热管12时,吹出的为温暖湿润的风,从而避免冬天吹暖风时,空气会变得更加干燥的问题;
37.同时,由于加热管12通过拉杆11与网罩3内壁固定连接,并且加热管12内存有液体,使得加热管12能够吸收由扇叶4转动带来的震动,从而降低电风扇工作时造成的噪音;
38.为了使电风扇能够同时具有吹冷风和吹热风的功能,所以在底座15上表面设置冷风开关16和热风开关17,当需要电风扇吹冷风时,转动冷风开关16,仅使得扇叶4开始转动;当需要电风扇吹热风时,向储水槽5内注水后,在转动冷风开关16同时,转动热风开关17,使
得加热管12通电产生热量,从而吹出热风,并且可通过调节热风开关17档位调节热风的温度。
3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