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结构、新风模块以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06319发布日期:2022-06-05 06:0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出风结构、新风模块以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风结构、新风模块以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空调行业的发展,消费者日益注重空调的使用体验,而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可以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更新,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3.然而,目前新风空调的出风出口单一同时朝向固定,只能向空调的一侧输送室外空气,该侧的空气能够满足更新要求,而对于空调另外一侧空气更新则较为不均匀,往往出现一侧室内空气洁净度达到要求后,需要等待空气自动流动至另外一侧才能完成室内空气更新过程,较慢的空气更新速度提高了新风空调的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出风结构、新风模块以及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目前新风空调空气更新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出风结构,包括:
6.主壳体,主壳体具有出风腔室以及多个出风口,多个出风口与出风腔室连通;
7.引流筒,引流筒可转动的安装在出风腔室内,引流筒的至少一端形成流入口,引流筒壁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流出口;
8.其中,引流筒的转动轴线穿过流入口,流出口位于引流筒的转动轴线的侧面,且多个出风口围绕引流筒的转动轴线环形布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筒具有多个流出口,出风口的数量至少为流出口的数量的n倍,其中n为于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10.多个流出口围绕引流筒的转动轴线环形阵列布置,多个出风口围绕引流筒的转动轴线环形阵列布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流出口包括第一流出口和第二流出口,多个出风口包括前出风口、后出风口、左出风口以及右出风口;
12.第一流出口与第二流出口呈引流筒的转动轴线对称设置,前出风口、后出风口、左出风口以及右出风口中任意相邻两者的轴线组成的夹角等于90
°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筒的一端形成流入口,导流筒内部设有密封板;
14.密封板自流入口处向流出口处延伸。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可转动的安装在出风腔室内的柔风罩,柔风罩套设于引流筒外部;
16.柔风罩设置有贯穿其内外壁面的多个柔风孔,且柔风罩具有与流出口对应的直流出口。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结构具有柔风模式和风量模式;
18.当出风结构处于风量模式时,柔风罩的直流出口与引流筒的流出口重叠;
19.当出风结构处于柔风模式时,柔风罩具有柔风孔的壁面与引流筒的流出口重叠。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筒背离流入口的一端设有内环轮齿,柔风罩背离流入口的一端设有外环轮齿;或者
21.引流筒背离流入口的一端设有外环轮齿,柔风罩背离流入口的一端设有内环轮齿。
22.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件、第二壳体件以及密封盖;
23.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组合形成出风腔室以及供引流筒安装的安装口,密封盖覆盖安装口。
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件具有围绕安装口的第一弧形凸台,第二壳体件具有围绕安装口的第二弧形凸台;
25.第一弧形凸台与第二弧形凸台组合形成环形凸台,引流筒外壁面设有与环形凸台对应的环形搭接部。
26.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盖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引流筒转动的第一电机。
2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出风结构。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结构的主壳体还具有离心腔室,离心腔室与出风腔室连通;
29.离心腔室内安装有风轮。
3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进风壳体,进风壳体安装于主壳体的一侧,并与主壳体的外壁面围合形成进风腔室;
31.进风腔室与离心腔室连通,进风腔室内安装有过滤网。
32.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新风模块。
33.本技术通过在主壳体内设置可旋转的引流筒,由于引流筒的转动轴线穿过流入口,使得空气的流入口几乎固定,空气可以稳定的流入引流筒内,而又由于流出口位于引流筒的转动轴线的侧面,同时多个出风口围绕引流筒的转动轴线环形布置,在引流筒转动时,空气可以经流出口流向不同朝向的出风口,从而实现多方向出风,并最终加快室内空气更新速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结构的一种装配示意图;
3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结构的一种爆炸示意图;
3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引流筒的一种底部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引流筒的一种顶部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结构的一种正视图;
40.图6是本技术图5中a-a处的一种断面示意图;
4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柔风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42.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结构处于风量模式时空气流动路径的一种示意图;
43.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结构处于柔风模式时空气流动路径的一种示意图;
44.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新风模块的一种爆炸示意图。
45.其中,10主壳体,11第一壳体件,111第一弧形凸台,12第二壳体件,121第二弧形凸台,13密封盖,131安装槽,14环形凸台,15电机盖,110出风腔室,120出风口,1201前出风口,1202后出风口,1203左出风口,1204右出风口,130离心腔室,140安装口,20引流筒,21流入口,22流出口,221第一流出口,222第二流出口,23密封板,24内环轮齿,25环形搭接部,30柔风罩,31柔风孔,32直流出口,33外环轮齿,40第一电机,50第一齿轮,60第二电机,70第二齿轮,80风轮,801驱动电机,90进风壳体,910进风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8.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4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出风结构、新风模块以及空调室内机,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50.首先,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出风结构的一种装配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出风结构的一种爆炸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引流筒20的一种底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出风结构包括:
51.主壳体10,主壳体10具有出风腔室110以及多个出风口120,多个出风口120与出风腔室110连通;
52.引流筒20,引流筒20可转动的安装在出风腔室110内,引流筒20的至少一端形成流入口21,引流筒20壁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流出口22;
53.其中,引流筒20的转动轴线穿过流入口21,流出口22位于引流筒20的转动轴线的侧面,且多个出风口120围绕引流筒20的转动轴线环形布置。
54.具体的,主壳体10用于形成腔室(例如出风腔室110、离心腔室等),以便于气体在对应腔室内完成加速并分散给对应的出风口1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壳体10由多个壳体件组装形成,例如参阅图1,主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件11、第二壳体件12,第一壳体件11和第二壳体件12对接组合形成腔室。可以理解的,主壳体10还可以包括除图1以外的更多个壳体件,由更多个壳体件组装形成主壳体10,例如两个壳体件组成出风腔室110,两个壳体件组成离心腔室。
55.引流筒20用于将流入出风腔室110的气体分配给对应的出风口120,以实现多方向出风的目的。其中,引流筒20的至少一端形成流入口21,该流入口21一般对接在主壳体10的进风处,以便于空气直接流入引流筒20内;同时,引流筒20壁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流出口22,流入引流筒20的空气经过该流出口22流出,一般的,流出口22可以由引流筒20壁面上的开口或缺口形成,例如参阅图3,流出口22由开设在临近流入口21的缺口形成。
56.一般的,引流筒20的一端形成流入口21,而另外一端密封,以避免空气直接穿过引流筒20。可以理解的,引流筒20也可以同时在两端形成流入口21,在引流筒20内部设置分隔板,即可避免空气直接穿过引流筒20。
5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筒20为圆筒结构,引流筒20沿着其轴线转动,也就是说引流筒20的轴线即为转动轴线。可以理解的,引流筒2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内部中空的方形筒体。
5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引流筒20的转动轴线穿过流入口21,引流筒20在主壳体10内旋转时,空气的流入口21几乎固定,空气可以稳定的流入引流筒20内,而又由于流出口22位于引流筒20的转动轴线的侧面,同时多个出风口120围绕引流筒20的转动轴线环形布置,在引流筒20旋转时,空气可以经流出口22流向不同朝向的出风口120,从而实现多方向出风,并最终达到加快室内空气更新速度的目的。
59.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同时进行多方向出风,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以及图4,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引流筒20的一种顶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引流筒20具有多个流出口22,在引流筒20旋转至指定位置时,多个流出口22可以分别同时配对多个出风口120,空气经流入口21进入引流筒20内后,空气同时经多个流出口22流入对应的出风口120并完成送风过程,从而实现同时多方向出风的目的。
6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20的数量至少为流出口22的数量的n倍,其中n为于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同时,多个流出口22围绕引流筒20的转动轴线环形阵列布置,多个出风口120围绕引流筒20的转动轴线环形阵列布置。
61.作为一种出风口120和流出口22布置的示例性实施例,参阅图3、图5以及图6,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出风结构的一种正视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图5中a-a处的一种断面示意图,其中,多个流出口22包括第一流出口221和第二流出口222,多个出风口120包括前出风口1201、后出风口1202、左出风口1203以及右出风口1204,第一流出口221与第二流出口222呈引流筒20的转动轴线对称设置,前出风口1201、后出风口1202、左出风口1203以及
右出风口1204中任意相邻两者的轴线组成的夹角等于90
°

62.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流出口221与第二流出口222呈引流筒20的转动轴线对称设置,在引流筒20转动过程中,第一流出口221与第二流出口222可以同时对接前出风口1201和后出风口1202,或者,第一流出口221与第二流出口222可以同时对接左出风口1203和右出风口1204,因此通过旋转引流筒20可以控制出风结构进行左右出风和前后出风模式下的切换,该左右两侧的出风口120可以让房间内的左右区域新风快速布满,前后两侧的出风口120可以让房间内的前后区域的新风快速布满,消费者可以进行切换,快速的让新风充满房间的各个区域,提高房间的新风舒适性。同时,前后出风可以给消费者以全新的新风正面接触体验,左右出风可以避免了新风吹人的弊端,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
63.进一步的,为了便于顺畅的将气体从流入口21导向流出口22,继续参阅图4,其中,引流筒20的一端形成流入口21,导流筒内部设有密封板23,密封板23自流入口21处向流出口22处延伸,在空气流入引流筒20后,空气可以经密封板23导向流入流出口22,从而顺畅的将气体从流入口21导向流出口22。
6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对于引流筒20包括第一流出口221和第二流出口222的实施例,密封板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密封板23相邻的一端连接并临近流入口21,而相背的一端分别搭接在第一流出口221和第二流出口222的上缘处,如此两个密封板23呈倒三角形状拼接,在空气从流入口21流入口后,被该两个密封板23导向后分别流入第一流出口221和第二流出口222,由此使得空气分散给第一流出口221和第二流出口222。
65.一般的,密封板23在垂直于引流筒20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与引流筒20流道的横截面重合,即密封板23填满了引流筒20的流道,完全拦截引流筒20内流动空气并将空气导向流出口22,避免空气直接穿过引流筒20。示例性的,密封板23可以为平板或者弧形板。
66.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控制出风的柔顺性,继续参阅图1以及图7,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柔风罩3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出风结构还包括可转动的安装在出风腔室110内的柔风罩30,柔风罩30套设于引流筒20外部,柔风罩30设置有贯穿其内外壁面的多个柔风孔31,且柔风罩30具有与流出口22对应的直流出口32。
67.具体的,出风结构具有柔风模式和风量模式,参阅图8以及图9,图8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出风结构处于风量模式时空气的流动路径,图8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出风结构处于柔风模式时空气的流动路径,当出风结构处于风量模式时,柔风罩30的直流出口32与引流筒20的流出口22重叠,空气经流出口22流出后可以直接从直流出口32输出,空气穿过柔风罩30没有受到阻力,因此空气流动顺畅可以实现较大的风量,进而提高室内空气更新速度;而当出风结构处于柔风模式时,柔风罩30具有柔风孔31的壁面与引流筒20的流出口22重叠,空气经流出口22流出后需要穿过阵列布置的多个柔风孔31,空气受到一定的阻力并降低了空气流速,同时将空气分成多束气流,从而吹出柔软细腻的柔风,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68.作为一种驱动引流筒20和柔风罩30转动的示例性结构,继续参阅图1、图4以及图7,其中,引流筒20背离流入口21的一端设有内环轮齿24,内环轮齿24设置在引流筒20,柔风罩30背离流入口21的一端设有外环轮齿33,被电机驱动齿轮与内环轮齿24、外环轮齿33啮合即可控制引流筒20和柔风罩30转动。
69.可以理解的,引流筒20、柔风罩30的转动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驱动,例如皮带传动
机构、齿条传动结构等;或者外环轮齿33设置在引流筒20背离流入口21的一端齿,而内环轮齿24设置在柔风罩30背离流入口21的一端,在此种设置下引流筒20和柔风罩30的旋转可以同时通过一个齿轮带动,有利于减少出风结构的电机数量以及传动件(例如齿轮)数量。
70.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引流筒20、柔风罩30以及其驱动机构的安装,继续参阅图1,主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件11、第二壳体件12以及密封盖13,第一壳体件11和第二壳体件12组合形成出风腔室110以及供引流筒20安装的安装口140,密封盖13覆盖安装口140。在安装引流筒20和柔风罩30时,通过该安装口140将引流筒20和柔风罩30装入进风腔室910内,然后通过密封盖13盖住该安装口140,以保证进风腔室910的密封性。
71.进一步的,为便于对引流筒20提供转动支撑基础,继续参阅图1,其中,第一壳体件11具有围绕安装口140的第一弧形凸台111,第二壳体件12具有围绕安装口140的第二弧形凸台121,在第一壳体件11与第二壳体件12对接后,第一弧形凸台111与第二弧形凸台121组合形成围绕安装口140的环形凸台14,引流筒20外壁面设有与环形凸台14对应的环形搭接部25,在引流筒20装入进风腔室910后,引流筒20外壁面的环形搭接部25与环形凸台14配合,在环形凸台14的支撑下,引流筒20在环形凸台14上转动,从而实现为引流筒20提供转动支撑基础的目的。
72.可以理解的,环形凸台14也可以设置在进风腔室910内部;或者还可以通过其他转动支撑结构实现引流筒20的旋转,例如在进风腔室910内设置可转动的旋转轴,将该旋转轴与引流筒20同轴连接。
73.进一步的,继续参阅图1,密封盖13上设有安装槽131,安装槽13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引流筒20转动的第一电机4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对于引流筒20设有内环轮齿24的实施例,第一电机40上设置有第一齿轮50,第一齿轮50与内环轮齿24啮合,在第一电机40的带动下,第一齿轮50带动具有内环轮齿24的引流筒20旋转。
74.同样的,对于柔风罩30的旋转,参阅图1,出风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60和第二轮齿,第二齿轮70与外环轮齿33啮合,在第二电机60的带动下,第二齿轮70带动具有外环轮齿33的柔风罩30旋转。可以理解的,对于柔风罩30的旋转支撑,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实现,例如设置进风腔室910内部的环形凸台、旋转轴等。
75.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关于出风结构的内容旨在清楚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上述内容还可以做出等同的改变设计,例如,在超过两个流出口22的情况下,设置更多数量的密封板23,使气体分别导向更多的流出口22;又例如,主壳体10还包括电机盖15,以覆盖电机安装口并保证离心腔室130的密封性。
76.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技术的出风结构,在出风结构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新风模块,继续参阅图10,图10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新风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新风模块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出风结构。
7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结构的壳体与新风模块的壳体一体化成型,例如参阅图10,出风结构的主壳体10还形成了离心腔室130,离心腔室130与出风腔室110连通,离心腔室130内安装有风轮80,当风轮80被驱动电机801带动旋转时,风轮80中心产生负压并吸入外界的空气,然后将空气甩动至离心腔室130内壁面并在加速进入出风腔室110,实现为出风结构提供具有一定流速的空气的目的。
78.可以理解的,出风结构的壳体与新风模块的壳体还可以单独制造,将出风结构组
装在新风模块壳体的出风处。
79.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对外界的新风空气进行过滤,继续参阅图10,新风模块还包括进风壳体90,进风壳体90安装于主壳体10的一侧,并与主壳体10的外壁面围合形成进风腔室910,进风腔室910与离心腔室130连通,进风腔室910内安装有过滤网。在风轮80转动时,外界的空气进入进风腔室910内,然后空气经过过滤网过滤,随后再被风轮80加速流向出风结构,以达到为新风模块提供干净清洁的外界空气的目的。
80.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更好的实施本技术中的新风模块,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新风模块。本技术空调室内机因设置有上述出风结构,因此具备上述出风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81.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82.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技术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技术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83.同时,本技术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84.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技术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技术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85.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
±
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86.针对本技术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技术作为参考,但与本技术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技术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技术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技术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技术所述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技术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87.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出风结构、新风模块以及空调室内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
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