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丝气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16905发布日期:2022-06-25 03:3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焊丝气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焊丝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焊丝气吹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焊丝表面会产生微小凹凸不平,在使用过程中会增大摩擦力,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现有技术普遍采用的是焊丝镀铜技术,不仅能够对焊丝起到润滑作用,同时对焊丝起防锈、导电和降低送丝导电嘴的磨损作用。
3.在实心焊丝镀铜过程中,为了保证焊丝的表面质量,每个工序都需要去除上道工序带来的液体,因此焊丝表面液体的去除速度也决定了焊丝的镀铜速度,随着镀铜速度的不断提高,现有的气吹方式无法达到将焊丝表面的液体去除的要求,严重制约了焊丝生产速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焊丝气吹装置,能够实现焊丝表面液体的快速去除。
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焊丝气吹装置,包括主体、进气装置和驱动装置,主体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气通道以及输送焊丝的气吹通道,进气通道与气吹通道连通,沿气体的流动方向,气吹通道包括第一锥形通道以及第二锥形通道,焊丝依次经过第二锥形通道和第一锥形通道,进气通道进入第一锥形通道的气体加速进入第二锥形通道,第二锥形通道内的气体加速后排至外界;进气装置连通至进气通道,由进气通道进入气吹通道的气体的流动方向与焊丝的输送方向相反;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焊丝移动以及驱动进气装置;焊丝在气吹装置内移动时依次经过第二锥形通道和第一锥形通道,且焊丝无论是在第一锥形通道内移动还是在第二锥形通道内移动,均是由内径较小的端部移动至内径较大的端部,因此经过加速的气体能够不断吹至移动的焊丝表面,将焊丝表面的液体进行去除,同时,气体经过加速后吹至焊丝表面,对焊丝表面液体的去除效果更好,从而使焊丝在提高镀铜速度的同时,通过第一锥形通道和第二锥形通道对气体的加速,从而实现焊丝表面液体的去除。
7.进一步地,进气装置包括连通至第一锥形通道的第一进气装置以及连通至第二锥形通道的第二进气装置,由第一锥形通道流向第二锥形通道内的气体与第二锥形通道的外壁接触,第二进气装置流向第二锥形通道的气体与第二锥形通道的内壁接触。由于第一锥形通道和第二锥形通道均对应有进气装置,因此第二锥形通道无需通过第一锥形通道补充气体,因此第一锥形通道和第二锥形通道在连通时可以使第一锥形通道伸入第二锥形通道内,从而缩短第一锥形通道和第二锥形通道的间距,使得气吹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更小,同时气体在由第一锥形通道流向第二锥形通道时所需的时间更短,更容易使气体保持高速移动。
8.进一步地,主体内形成与进气通道连通的第一集气腔以及通过第一锥形通道与第
一集气腔连通的第二集气腔,第二锥形通道形成于第二集气腔。通过第一集气腔以及第二集气腔能够实现气体的存储,从而保证了流向第一锥形通道和第二锥形处的气体量。
9.进一步地,主体包括连通第一集气腔和第二集气腔的排气口以及位于第二集气腔的导风件,导风件环绕排气口设置,且导风件的外壁形成第一锥形通道,导风件的内壁形成第二锥形通道。减少形成锥形通道的零件数量,从而使气吹装置在水平方向上更加紧凑,减少气吹装置的占地面积,导风件能够在气体流动时起到导向作用,从而将第一集气腔内的气体引导至第二集气腔内。
10.进一步地,主体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集气腔的第一喷管,第一喷管伸入导风件内,第一锥形通道形成于第一喷管和导风件之间。通过第一喷管改变第一锥形通道的形状,从而进一步压缩第一锥形通道的内径,气体由第一集气腔移动至第一锥形通道内时,供气体流动的内径变化更加明显,从而对气体的加速效果更好。
11.进一步地,第一喷管具有伸入导风件内的引风部,引风部和导风件均为锥形结构。将引风部同样设置为锥形结构,方便第一锥形通道的形成,且导风件为锥形结构,通过使引风部与导风件的结构相匹配,方便第一喷管的伸入,同时在第一喷管伸入与导风件围成第一锥形通道后,第一锥形通道的内径变化更加平缓。
12.进一步地,引风部母线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导风件母线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得引风部与导风件之间形成的第一锥形通道的内径变化相较于只由导风件形成时更加明显,确保气体在第一锥形通道内移动时加速更加明显。
13.进一步地,主体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集气腔的第二喷管,第二锥形通道形成于第二喷管和导风件之间,且焊丝穿过第二喷管以伸入第二集气腔。通过第二喷管改变第二锥形通道的形状,从而进一步压缩第二锥形通道的内径,气体由第二集气腔移动至第二锥形通道内时,供气体流动的内径变化更加明显,从而对气体的加速效果更好。
14.进一步地,第一锥形通道具有与第二锥形通道连通的第一出气口,第二锥形通道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出气口,第一出气口的内径与第二出气口的内径相同。焊丝在进行气吹时由第二出气口伸入,第二锥形通道内的气体并由第二出气口排出,在焊丝穿过第二出气口的同时对焊丝进行气吹,穿过第二出气口的焊丝由第一出气口进入第一锥形通道内,且第一锥形通道内的气体在焊丝穿过第一出气口的同时也对焊丝进行气吹,从而实现对焊丝的两级高速气吹,同时,第一出气口的内径与第二出气口的内径相同,在对焊丝进行气吹时,保证第一出气口以及第二出气口处的气体量相对一致,从而使焊丝在与高速气体接触时,移动更加稳定。
15.进一步地,主体形成与第二出气口连通的进料口,进料口为锥形结构,且进料口的内径沿远离第二锥形通道的方向逐渐增大。仅方便焊丝的伸入,同时第一锥形通道以及第二锥形通道内的气体在到达进料口时能够实现降速,避免阻碍焊丝的插入,且进料口的内径逐渐增大,也便于气体快速溢至外界,从而实现主体内气体的快速流动。
附图说明
16.图1用以说明本发明中气吹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用以说明本发明中气吹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18.附图标记:
19.1、主体,10、进料口,11、第一锥形通道,111、第一出气口,12、第二锥形通道,121、第二出气口,13、第一集气腔,14、第二集气腔,15、排气口,16、导风件,17、第一喷管,171、引风部,18、第二喷管,19、夹持组件,21、第一进气装置,22、第二进气装置,3、焊丝。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接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即产品的行进方向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定性的。
22.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相对运动”等动态用语,不仅是位置上的变动,还包括转动、滚动等位置上没有发生相对变化,但状态却发生改变的运动。
23.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位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24.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焊丝气吹装置,包括主体1、进气装置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主体1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气通道以及输送焊丝3的气吹通道,进气通道与气吹通道连通,沿气体的流动方向,气吹通道包括第一锥形通道11以及第二锥形通道12,其中,图2所示箭头方向即为气体的流动方向,进气通道进入第一锥形通道11的气体加速进入第二锥形通道12,第二锥形通道12内的气体加速后排至外界;进气装置连通至进气通道,由进气通道进入气吹通道的气体的流动方向与焊丝的输送方向相反;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焊丝移动以及驱动进气装置;为了提高焊丝使用时的稳定性,需要在焊丝表面进行镀铜处理,从而对焊丝进行防腐处理,在对焊丝进行镀铜时,每个工序都需要去除上道工序带来的液体,因此需要对焊丝进行气吹处理,为了提高焊丝加工时的效率,焊丝在镀铜时的速度不断提升,焊丝在进行气吹时移动的速度也相应提升,因此焊丝用于气吹的时间也会相应减少;因此气吹时的效率也对于焊丝的生产效率起到影响,若气吹后无法将焊丝表面的液体去除,即使提高了焊丝的镀铜速度,但同时也影响了焊丝的镀铜效果。
25.本技术中,焊丝在气吹装置内移动时,焊丝由气吹通道伸入气吹装置内,并依次经过第二锥形通道12和第一锥形通道11,而第一锥形通道11内的气体则流经第二锥形通道12后排至外界,使得焊丝与气体相对移动,更方便气体将焊丝处的液体去除;其中,进气装置输送的气体在进入第一锥形通道11内时,进气装置会不间断的进行气体的输送,因此第一锥形通道11内的气体在驱动下会朝向第二锥形通道12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也会有气体不断进行补充,从而确保气体在第一锥形通道11内移动时的动力,而第一锥形通道11为锥形结构,且气体在第一锥形通道11处进行加速,因此第一锥形通道11处口径较小的端部与第二锥形通道12连通,即第一锥形通道11在竖直方向的截面面积沿气体流动方向不断变小,在第一锥形通道11内的气体流动过程中由于第一锥形通道11内径的减少,会处于加速状态,进而使气体加速进入第二锥形通道12内,且第二锥形通道12同样为锥形结构,且第二
锥形通道12处口径较大的端部与第一锥形通道11连通,即第二锥形通道12在竖直方向的截面面积沿气体流动方向同样不断变小,因此气体在第二锥形通道12内移动时同样会处于逐渐加速的状态,而焊丝在气吹装置内移动时依次经过第二锥形通道12和第一锥形通道11,且焊丝无论是在第一锥形通道11内移动还是在第二锥形通道12内移动,均是由内径较小的端部移动至内径较大的端部,因此经过加速的气体能够不断吹至移动的焊丝表面,将焊丝表面的液体进行去除,同时,气体经过加速后吹至焊丝表面,对焊丝表面液体的去除效果更好,从而使焊丝在提高镀铜速度的同时,通过第一锥形通道11和第二锥形通道12对气体的加速,从而实现焊丝表面液体的去除。
26.其中,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焊丝移动且能够驱动进气装置,因此驱动装置包括带动焊丝移动的第一驱动件以及驱动进气装置的第二驱动件,其中,第一驱动件可参照现有技术中带动焊丝移动的装置,本技术不再赘述,且本技术中是为了提高焊丝的气吹效率;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进气装置,则第二驱动件可以选为电机,电机的型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技术同样不再赘述。
27.焊丝在进行气吹时,需要伸入主体1内并在主体1内移动,如图2所示,第一锥形通道11具有与第二锥形通道12连通的第一出气口111,第二锥形通道12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出气口121,第一出气口111的内径与第二出气口121的内径相同;焊丝在进行气吹时由第二出气口121伸入,第二锥形通道12内的气体并由第二出气口121排出,在焊丝穿过第二出气口121的同时对焊丝进行气吹,穿过第二出气口121的焊丝由第一出气口111进入第一锥形通道11内,且第一锥形通道11内的气体在焊丝穿过第一出气口111的同时也对焊丝进行气吹,从而实现对焊丝的两级高速气吹。
28.同时,第一出气口111的内径与第二出气口121的内径相同,在对焊丝进行气吹时,保证第一出气口111以及第二出气口121处的气体量相对一致,从而使焊丝在与高速气体接触时,移动更加稳定。
29.优选的,第一出气口111与第二出气口121的轴线重合,不仅方便焊丝的移动,同时第一出气口111和第二出气口121的内径相同,因此,通过第一出气口111以及第二出气口121也能对焊丝进行限位,防止焊丝在进行气吹时沿竖直方向窜动,气吹效果更好。
30.主体1形成与第二出气口121连通的进料口10,进料口10为锥形结构,且进料口10的内径沿远离第二锥形通道12的方向逐渐增大;进料口10形成于主体1的侧壁处,方便将焊丝伸入主体1内,且进料口10与第二出气口121连通,即第二出气口121通过进料口10与外界连通,同时进料口10内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由于进料口10处为焊丝首先伸入的区域,因此,使进料口10的内径沿远离第二锥形通道12的方向逐渐增大,不仅方便焊丝的伸入,同时第一锥形通道11以及第二锥形通道12内的气体在到达进料口10时能够实现降速,避免阻碍焊丝的插入,且进料口10的内径逐渐增大,也便于气体快速溢至外界,从而实现主体1内气体的快速流动。
31.在本技术中,进气装置可以只与第一锥形通道连通,即进气装置只向第一锥形通道内输出气体,气体在第一锥形通道内流动时经过加速,并对第一锥形通道内的焊丝进行气吹,第一锥形通道内的气体同时处于不断流动的过程中,因此第一锥形通道内的气体会流向第二锥形通道,并对位于第二锥形通道内的焊丝进行气吹,且气体在第二锥形通道内也会进行加速,从而更好地完成对焊丝的气吹。
32.可以理解的,气吹装置在对焊丝进行气吹时,可以先启动进气装置,以使第一锥形通道和第二锥形通道内均流动有气体,再带动焊丝依次穿过第二锥形通道和第一锥形通道,焊丝在第一锥形通道和第二锥形通道内均能够实现气吹,且第一锥形通道内和第二锥形通道内的气体均处于加速状态,对焊丝的气吹效果更好。
33.在上述实施例中,当进气装置只有一个时,第二锥形通道内的气体会首先流经第一锥形通道,因此,第一锥形通道在和第二锥形通道连通时,可以直接将第一锥形通道的末端连接至第二锥形通道的首端,从而使气体在第一锥形通道内流动一定距离后,仍然能够通过第二锥形通道进行再次加速。
34.可以理解的,由于气吹通道包括第一锥形通道以及第二锥形通道,因此进气装置同样可以对应的设置有两个,即同时向第一锥形通道和第二锥形通道输送气体。
35.优选的,作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进气装置包括连通至第一锥形通道11的第一进气装置21以及连通至第二锥形通道12的第二进气装置22,由第一锥形通道11流向第二锥形通道12内的气体与第二锥形通道12的外壁接触,第二进气装置22流向第二锥形通道12的气体与第二锥形通道12的内壁接触;第一锥形通道11和第二锥形通道12均对应有进气装置,对于第二锥形通道12而言,第二锥形通道12内的气体无需通过第一锥形通道11进行补充,因此避免了第一锥形通道11内的气体在和焊丝之间摩擦以及流动过程中造成的速度下降,从而使第二锥形通道12内的气体相较于第一锥形通道11流入第二锥形通道12的气体也能够处于较快的流动速度,从而确保焊丝在第二锥形通道12内也能够更好地进行气吹,从而通过第一锥形通道11和第二锥形通道12实现对焊丝的两级高速气吹。
36.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锥形通道11和第二锥形通道12均对应有进气装置,因此第二锥形通道12无需通过第一锥形通道11补充气体,因此第一锥形通道11和第二锥形通道12在连通时可以使第一锥形通道11伸入第二锥形通道12内,从而缩短第一锥形通道11和第二锥形通道12的间距,使得气吹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更小,同时气体在由第一锥形通道11流向第二锥形通道12时所需的时间更短,更容易使气体保持高速移动,第一锥形通道11内的气体在流向第二锥形通道12时,即与第二锥形通道12的外壁接触,且第二锥形通道12为中空结构,因此第一锥形通道11内的气体能够流向第二锥形通道12;而第二进气装置22自上而下向第二锥形通道12输送气体,气体与第二锥形通道12的内壁接触,并沿第二锥形通道12进行加速流动;可以理解的,对于第二锥形通道12而言,其外壁即为与第一锥形通道11相对设置的侧壁,内壁则为远离第一锥形通道11的侧壁;下面以设置第一进气装置21和第二进气装置22为例,详细进行说明。
37.主体1内形成与进气通道连通的第一集气腔13以及通过第一锥形通道11与第一集气腔13连通的第二集气腔14,第二锥形通道12形成于第二集气腔14;由于第一锥形通道11和第二锥形通道12均为锥形,且供气体流动的内径逐渐减小,通过第一集气腔13以及第二集气腔14能够实现气体的存储,从而保证了流向第一锥形通道11和第二锥形处的气体量。
38.可以理解的,对于进气装置而言,当进气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时,则进气装置连通至第一集气腔13内,此时第二集气腔14也能够保证流向第二锥形通道12处的气体量,避免出现间断吹气的情形,此时进气通道的数量也为一个;而当进气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时,第一进气装置21连通至第一集气腔13内,第二进气装置22则连通至第二集气腔14内,且第一进气装置和第二进气装置均对应一个进气通道。
39.在本技术中,第一锥形通道11和第二锥形通道12可以为中空的圆台状零件形成,且圆台状零件放置于主体1内,其中,形成第一锥形通道11的圆台状零件放置于第一集气腔13内,形成第二锥形通道12的圆台状零件放置于第二集气腔14内。
40.优选的,主体1包括连通第一集气腔13和第二集气腔14的排气口15以及位于第二集气腔14的导风件16,导风件16环绕排气口15设置,且导风件16的外壁形成第一锥形通道11,导风件16的内壁形成第二锥形通道12;减少形成锥形通道的零件数量,从而使气吹装置在水平方向上更加紧凑,减少气吹装置的占地面积,导风件16能够在气体流动时起到导向作用,从而将第一集气腔13内的气体引导至第二集气腔14内。
41.优选的,主体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集气腔13的第一喷管17,第一喷管17伸入导风件16内,第一锥形通道11形成于第一喷管17和导风件16之间;通过第一喷管17改变第一锥形通道11的形状,从而进一步压缩第一锥形通道11的内径,气体由第一集气腔13移动至第一锥形通道11内时,供气体流动的内径变化更加明显,从而对气体的加速效果更好。
42.第一喷管17具有伸入导风件16内的引风部171,引风部171和导风件16均为锥形结构;导风件16为锥形结构,从而便于导风件16形成第一锥形通道11以及第二锥形通道12,将第一喷管17伸入导风件16内后,也能够确保第一锥形通道11的结构依然保持为内径逐渐减小的形状,第一喷管17伸入导风件16内的引风部171同样为锥形结构,由于第一喷管17和导风件16围成第一锥形通道11,将引风部171同样设置为锥形结构,方便第一锥形通道11的形成,且导风件16为锥形结构,通过使引风部171与导风件16的结构相匹配,方便第一喷管17的伸入,同时在第一喷管17伸入与导风件16围成第一锥形通道11后,第一锥形通道11的内径变化更加平缓。
43.优选的,引风部171母线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导风件16母线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即引风部171在伸入导风件16时,引风部171与导风件16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使得引风部171与导风件16之间形成的第一锥形通道11的内径变化相较于只由导风件16形成时更加明显,确保气体在第一锥形通道11内移动时加速更加明显。
44.可以理解的,引风部171和导风件16均为锥形结构,其母线即为形成锥形时三角形的斜边。
45.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喷管17以与导风件16形成内径变化更加明显的第一锥形通道11,因此,对于第二锥形通道12而言,同样可以设置第二喷管18来改变第二锥形通道12的形状。
46.优选的,主体1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集气腔14的第二喷管18,第二锥形通道12形成于第二喷管18和导风件16之间,且焊丝穿过第二喷管18以伸入第二集气腔14;通过第二喷管18改变第二锥形通道12的形状,从而进一步压缩第二锥形通道12的内径,气体由第二集气腔14移动至第二锥形通道12内时,供气体流动的内径变化更加明显,从而对气体的加速效果更好。
47.可以理解的,由于本技术中由第一锥形通道11流向第二锥形通道12内的气体与第二锥形通道12的外壁接触,第二进气装置22流向第二锥形通道12的气体与第二锥形通道12的内壁接触,且第一喷管17伸入导风件16内并形成第一锥形通道11,因此,第一喷管17位于导风件16的内部,相应的,第一喷管17中引风部171母线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导风件16母线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而第二喷管18与导风件16之间形成第二锥形通道
12,且第二进气装置22流向第二锥形通道12的气体与第二锥形通道12的内壁接触,因此,第二喷管18位于导风件16的外部,相应的,第二喷管18母线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则大于导风件16母线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
48.焊丝在穿过第一锥形通道11后,便会朝着主体1的末端进行移动,优选的,气吹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主体1末端的夹持组件19,夹持组件19内形成有供焊丝移动的移动通道,从而使焊丝在移出主体1时,依然能够保持水平移动,确保焊丝移动时的稳定性。
49.对于本技术而言,在对焊丝进行气吹时,首先将第一进气装置21和第二进气装置22启动,从而使气体充满第一集气腔13以及第二集气腔14,随后将进行气吹的焊丝输送至气吹装置内,焊丝在气吹装置内移动时,自主体1处形成的进料口10伸入,并依次穿过第二出气口121进入第二锥形通道12,在第二锥形通道12内进行气吹处理,其中,第二出气口121由第二喷管18围成,第二锥形通道12内的焊丝继续朝向第一锥形通道11移动,并在第一锥形通道11内再次进行气吹处理,其中,焊丝在移动过程中穿过导风件16以及第一喷管17,并在第一喷管17内移动至气吹装置末端的夹持组件19处,并最后穿出气吹装置;且采用本技术中的气吹装置,焊丝的镀铜速度可由原来的6m/s提高到30m/s,提升幅度巨大。
5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