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正反向出风的新风系统和新风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47540发布日期:2022-05-07 16:4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实现正反向出风的新风系统和新风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调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实现正反向出风的新风系统和新风空调机。


背景技术:

2.当夏天与冬天为达到舒适性需求,其气流组织的需求往往是不同的。为了达到舒适性需求,现有技术的空调机,利用其出风口摆叶的不同角度来实现吹风效果不同,而现有技术的新风空调机或空调机,其出风口和回风口位置往往是固定的,而不能根据使用需求来变换,为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些通过改变风机吹风的方向,进而达到出风口和回风口互相转换的效果,但目前技术的新风空调领域,由于风机的压力需求较高,通常采用离心式风机,当兼顾考虑两向出风的风机,必须配合蜗壳进行风道变动,结构复杂,装配密封性要求和活动机构设计要求高,换向问题也导致了风机性能的降低;对轴流式、混流式则风机的压力需求往往达不到需求,且风机要求电机能实现正反转,增加电机控制难度。从而现有技术的新风空调机的改变风向功能不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正反向出风的新风系统和新风空调机,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所提出的问题。
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可实现正反向出风的新风系统和新风空调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以及第三通风口,机壳内腔中自上而下设有第一空气过滤模块、换热器模块、可换向风机模块以及第二空气空滤模块,所述可换向风机模块包括支架和设置所述支架上的风机,支架包括上支架、中支架以及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上设有上进风口和上出风口,所述下支架上设有下进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中支架设于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所述风机固定在中支架上,中支架上设有中进风口,所述中进风口分别与上进风口、下进风口以及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均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上进风口、上出风口、下进风口以及下出风口上均设有电子开关阀门,所述电子开关阀门电性连接在设于机壳内部的plc电路板上。
6.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上设有两个出风口,所述两个上出风口设于上进风口的左右两侧,下支架上设有两个下出风口,所述两个下出风口设于下进风口的左右两侧,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有两块中支架,所述两块中支架上均设有风机且都具有中进风口,两个上出风口和两个下出风口与两个风机的出风口对应连通,两个中进风口均与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连通,两个风机的进风口与两个中进风口对应连通。
7.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两个上出风口沿上进风口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两个下出风口沿下进风口左右对称设置。
8.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两个中进风口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下两端
分别固定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上。
9.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两侧的表面设有空隙率为70%-95%的通孔,且隔板的内层还设有吸音棉。
10.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两个中进风口之间的距离大于风机直径的五分之四。
11.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中进风口与机壳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风机直径的三分之二。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发明在风机不反转的情况下便能实现空调机内部风路的转换,增强了空调机的运行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风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16.图3为本发明可换向风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可换向风机模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可换向风机模块与机壳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实施例1中噪声值比例系数曲线图;
20.图7为实施例2中噪声值比例系数曲线图;
21.图8为本发明隔板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本发明隔板表面结构示意图;
23.图10为本发明隔板内层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机壳,2-第一空气过滤模块,3-换热器模块,4-可换向风机模块,5-第二空气空滤模块,4.01-风机,4.02-上支架,4.03-中支架,4.04-下支架,4.05-上进风口,4.06-上出风口,4.07-下进风口,4.08-下出风口,4.09-中进风口,4.10-隔板,4.11-通孔,4.12-吸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27.实施例1:
28.一种可实现正反向出风的新风系统和新风空调机,请参阅附图1-附图3所示,包括
机壳1,所述机壳1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通风口1.1、第二通风口1.2以及第三通风口1.3,机壳1内腔中自上而下设有第一空气过滤模块2、换热器模块3、可换向风机模块4以及第二空气空滤模块5,所述可换向风机模块包括支架和设置所述支架上的风机4.01,支架包括上支架4.02、中支架4.03以及下支架4.04,所述上支架4.02上设有上进风口4.05和上出风口4.06,所述下支架4.04上设有下进风口4.07和下出风口4.08,中支架4.03设于上支架4.02和下支架4.04之间,所述风机4.01固定在中支架4.03上,中支架4.03上设有中进风口4.09,所述中进风口4.09分别与上进风口4.05、下进风口4.07以及风机4.01的进风口连通,所述上出风口4.06和下出风口4.08均与风机4.01的出风口连通,上进风口4.05、上出风口4.06、下进风口4.07以及下出风口4.08上均设有电子开关阀门,所述电子开关阀门电性连接在设于机壳1内部的plc电路板上。
29.具体的,发明在工作过程中,第一通风口1.1通过通风管道与室外连通,当空调机需要对室内供风时,室外空气在风机作用下,经过第一通风口进入到机壳内,依次通过第一空气过滤模块2和换热器模块3,此时,plc控住电路板上进风口4.05上的电子开关阀门打开,上进风口打开,同时,上出风口4.06关闭、下进风口4.07关闭、下出风口4.08打开,由于风机4.01转动,风机4.01在中进风口4.09处产生负压,室外空气从上进风口4.05进入到中进风口4.09,再从下出风口4.08排出,最后通过第二空气空滤模块5和第三出风口1.3排入到室内房间,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及的电子阀门开关可以是电动叶片等常规的可以对风口进行遮挡的叶片,如空调出风口的电动转动叶片,plc控制电路板控制电子阀门开关也是本技术领域常规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再对plc控制电路板如何控制电子阀门开关开启或关闭做进一步说明。
30.更进一步的,当空调机需要进行排污或者净化房间内空气时,此时plc控制电路板控制下进风口4.07开启、下出风口4.08关闭、上进风口4.05关闭、上出风口4.06开启,室内空气通过第三通风口1.3和第二空气空滤模块5后,由下进风口4.07进入到中进风口4.09,最后由上出风口4.06排出,当空调机为排污模式时,上出风口4.06排出的室内空气经换热器模块3和第一空气过滤模块2后由第一通风口1.1排出到室外,当空调机为净化模式时,上出风口4.06排出的室内空气经换热器模块3和第一空气过滤模块2后由第二通风口1.2重新排入到室内房间。
31.综上可以看出,本发明在空调机改变工作模式时,通过控制上进风口4.05、上出风口4.06、下进风口4.07、下出风口4.08的开启或关闭,便可以在不反转风机4.01的情况下,改变机壳1内的风路(具体为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相较于传统正转或反转风机来达到改变风路的方案,本发明不需要停转风机,风机在过程中只需一直保持转动状态,使得整个空调机运行更为稳定,风机也不易损坏,增加了风机的使用寿命。
32.另外,为减小风机4.01在运行时的噪音,申请人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风机与支架侧壁之间的距离与风机直径直接影响到风机运行时的噪音,而且当中进风口4.09与支架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风机4.01直径的三分之二后,风机运行的噪音明显减小,请参阅下表格和附图6所示:
95%的通孔4.11,且隔板4.10的内层还设有吸音棉4.12,通过在隔板4.10的表面设置通孔4.11,两风机的噪声可以透过通孔4.11被吸音棉4.12吸收,从而进一步减小风机运行时的噪音。
4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