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0580发布日期:2022-08-03 00:32阅读:78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空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为炎热夏天的人们带来了凉爽的空气,使人们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活,这样他们的心情、睡眠、工作、学习都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然而目前的空调室内机多为一个出风口,气流从一个出风口吹出,送风方式为凉风直吹,凉风直接吹在人身上,使人不舒服,甚至生病。一个出风口的出风范围也较小,不能满足快速降温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空调室内机上可设置多个出风口,然而多个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固定,不能满足用户更多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空调室内机,使得出风口可实现沿上下方向的多角度出风,满足用户多种使用需求,提高用户舒适性。
4.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为第一出风口,还包括:
5.一个或两个出风腔,每个所述出风腔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横向一侧,且每个所述出风腔在其下端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
6.一个或两个第二出风口,每个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一个所述出风腔的前腔壁上,且贯穿至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外侧,以向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外侧送风;每个所述第二出风口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出风口;
7.一个或两个上下导风板组,每个所述上下导风板组包括多个导风板;每个所述上下导风板组的多个所述导风板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上下导风板组用于在上下方向上调整对应的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的气流。
8.可选地,每个所述上下导风板组的多个所述导风板沿上下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出风腔内;每个所述导风板的前端绕水平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出风口内,或者每个所述导风板的前端绕水平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出风腔的前腔壁上。
9.可选地,每个所述导风板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圆弧,所述第一圆弧向上拱起;每个所述上下导风板组的所述导风板的直径相同;相邻两个所述导风板中,上侧所述导风板的后端处于下侧所述导风板的后端的后上方。
10.可选地,每个所述导风板组的所述导风板的数量为n,以将对应的所述第二出风口分隔成n+1个出风区域;
11.最上方的所述导风板的后端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与所述出风腔的后腔壁接触,以封闭最上侧的所述出风区域;最上方的所述导风板的后端转动到与所述出风腔的后腔壁接触
时,最上方的所述导风板的后端处于前端的后上方。
12.可选地,所述出风腔的后腔壁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二圆弧,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处于所述第二圆弧的前侧或前下侧;所述出风腔的后腔壁的上端为所述出风腔的最高点,下端为所述出风腔的最低点。
13.可选地,多个所述导风板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
14.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第一直线距离,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第二直线距离,所述第三导风板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第三直线距离,所述第一直线距离与所述第三直线距离之间的比值为1.8至2.2,所述第二直线距离与所述第三直线距离之间的比值为1.3至1.7;
15.所述第三导风板对应的圆心角为21度至25度。
16.可选地,每个所述上下导风板组还包括齿条和与所述齿条均啮合的多个齿轮,每个所述齿轮与一个所述导风板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齿轮与对应的所述导风板的旋转轴线同轴。
17.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一个或两个引风装置,每个所述引风装置配置成促使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气流进入一个所述出风腔,并从对应的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
18.可选地,所述引风装置包括引风机,每个所述引风机的排风口位于所述出风腔内,所述排风口的朝向竖直向上,且位于多个所述导风板的后侧。
19.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为沿横向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出风口;每个所述第二出风口内设置有多个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分隔条,以将每个所述第二出风口分隔成多个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格栅孔,每个所述格栅孔沿上下方向延伸。
20.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中,气流从换热风道进入出风腔内,并在导风板的导向作用下从第二出风口排出。由于导风板可沿上下方向调整,使得第二出风口可实现沿上下方向的多角度出风,满足用户多种使用需求,提高用户舒适性。
21.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优选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22.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3.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24.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25.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主导风板打开的示意性剖视图;
26.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主导风板未完全关闭的示意性剖视图;
27.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出风口向前上方吹风的示意性结构图;
28.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出风口向前方吹风的示意性结构图;
29.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出风口向前下方吹风的示意性结构图;
30.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侧盒及引风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31.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摆叶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32.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
33.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骨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34.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爆炸图;
35.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37.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0.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至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换热风道102、一个或两个出风腔105、一个或两个第二出风口106和一个或两个上下导风板组。换热风道102的出口为第一出风口103。每个出风腔105设置于换热风道102的横向一侧,且每个出风腔105在其下端与换热风道102连通。每个第二出风口106设置于一个出风腔105的前腔壁上,且贯穿至空调室内机100的外侧,以向空调室内机100的外侧送风。每个第二出风口106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出风口。每个上下导风板组包括多个导风板117。每个上下导风板组的多个导风板117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每个上下导风板组用于在上下方向上调整对应的第二出风口106
流出的气流。同时,每个导风板组的导风板117可将对应的第二出风口106分隔成多个出风区域。例如,每个导风板组的导风板117的数量为n,以将对应的第二出风口106分隔成n+1个出风区域。
41.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中,气流从换热风道102进入出风腔105内,并在导风板117的导向作用下从第二出风口106排出。由于导风板117可沿上下方向调整,使得第二出风口106可实现沿上下方向的多角度出风,满足用户多种使用需求,提高用户舒适性。
4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壳体,第一出风口103设置于壳体的底部,且为沿横向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出风口,第一出风口103处设置有主导风板110。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器101、一个或两个旁通风道104。换热器101设置于换热风道102内。每个旁通风道104设置于换热风道102的横向一侧,每个旁通风道104连通换热风道102,以接收换热风道102内的与换热器101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每个出风腔105连通一个旁通风道104。
43.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中,从换热风道102内的与换热器101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103和一个或两个第二出风口106排出空调室内机100,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具有至少两种出风模式,例如仅从第二出风口106送风的出风模式,由于旁通风道104和出风腔105的存在,可使第二出风口106的送风实现无风感,提高用户的舒适性。还例如,第二出风口106和第一出风口103同时送风,且第一出风口103的开度较小,也可以实现另一种无风感送风。再例如,第二出风口106和第一出风口103同时送风,且第一出风口103的开度较大,实现快速送风,且送风角度大,使得送风范围大。优选地,出风腔105和旁通风道104均为两个,进一步便于无风感送风、大角度送风、快速送风等,有利于气流的扩散等。
44.而且,由于第一出风口103与第二出风口106共用换热风道102,使得热交换器在各种出风模式下换热均匀,有效避免了换热器101局部结霜的问题。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100包括风机,风机促使气流通过换热风道102、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6。例如,风机可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的蜗壳108和蜗舌109限定出换热风道102的部分或者全部,贯流风机的贯流风轮107设置于换热风道102内。
4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换热器101和换热风道102位于壳体内。第一出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6位于壳体上,第一出风口103向前和/或向前下方送风,第二出风口106向前和/或向前下方送风。第二出风口106设置于壳体的前表面上。每个第二出风口106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03的横向一侧。这样设置,通过正面三出风的形式,进一步便于无风感送风、大角度送风、快速送风等,也可实现制冷风平吹不吹人,提高用户舒适性。
4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6所示,每个上下导风板组的多个导风板117沿上下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于对应的出风腔105内。每个导风板117的前端绕水平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出风口106内,或者每个导风板117的前端绕水平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对应的出风腔105的前腔壁上。
47.导风板117可转动到不同的位置处,实现不同方向的送风。例如,导风板117的前端处于后端的前上方,便于出风腔105内的气流在导风板117的引导下向前上方吹出,出风方向如图4箭头所示。再例如,导风板117的前端与后端处于同一高度,便于出风腔105内的气流在导风板117的引导下向正前方吹出,出风方向如图5箭头所示。又例如,导风板117的前
端处于后端的前下方,便于出风腔105内的气流在导风板117的引导下向前下方吹出,出风方向如图6箭头所示。导风板117使得第二出风口106可实现沿上下方向的多角度出风,满足用户多种使用需求。
4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6所示,每个导风板117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圆弧,第一圆弧向上拱起。每个上下导风板组的导风板117的直径相同。例如,导风板117的直径为180mm至220mm,优选地为200mm。相邻两个导风板117中,上侧导风板117的后端处于下侧导风板117的后端的后上方。
4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最上方的导风板117的后端转动到与出风腔105的后腔壁接触时,最上方的导风板117的后端处于前端的后上方,减小了第二出风口106的出风面积,增大了出风速度,便于送风。
50.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每个导风板组的导风板117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导风板117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第一导风板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第一直线距离,第二导风板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第二直线距离,第三导风板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第三直线距离。第一直线距离与第三直线距离之间的比值为1.8至2.2,优选地比值为2。第二直线距离与第三直线距离之间的比值为1.3至1.7,优选地比值为1.5。第三直线距离为34mm至44mm,优选地为39mm。第三导风板对应的圆心角为21度至25度,优选地为23度。
5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出风腔105的后腔壁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二圆弧,第二圆弧的圆心处于第二圆弧的前侧或前下侧。出风腔105的后腔壁的上端为出风腔105的最高点,下端为出风腔105的最低点。例如,第二圆弧的半径为450mm至550mm,第二圆弧的对应的圆心角为30度至40度。优选地,第二圆弧的半径为500mm,第二圆弧的对应的圆心角为35度,可使出风腔105内的气流更好地流向第二出风口106。
5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上下导风板组还包括齿条和与齿条均啮合的多个齿轮,每个齿轮与一个导风板117固定连接,且每个齿轮与对应的导风板117的旋转轴线同轴。在需要调整第二出风口106的出风角度时,齿条运动带动多个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多个导风板摆动,从而实现不同角度出风,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提高用户的舒适性。为了便于调整出风角度,齿条上设置有把手,拉动把手运动带动多个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多个导风板117沿上下方向同步摆动。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可通过电机等驱动装置带动多个导风板117同步摆动,实现自动调节。
5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一个或两个引风装置,每个引风装置配置成促使换热风道内的气流进入一个出风腔105,并从对应的第二出风口106流出。具体地,如图7所示,引风装置包括引风机132,每个引风机132的排风口位于出风腔105内,排风口的朝向竖直向上,且位于多个导风板117的后侧。每个引风机132可为离心风机。
5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出风口106内设置有多个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分隔条,以将每个第二出风口106分隔成多个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格栅孔,每个格栅孔沿上下方向延伸。分隔条使得第二出风口106被分隔成多个格栅孔,使得吹出的气流更加均匀,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每个格栅孔的宽度为4mm至6mm,每个第二出风口106的宽度为35mm至40mm。优选地,每个格栅孔的宽度为5mm,每个第二出风口106的宽度为37mm。
5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风道102包括第一风道段和用于接收第一风道段的气流的第二风道段。沿着横向方向,第二风道段的宽度大于第一风道段的宽度。沿着横向方向,第一风道段的一侧与第二风道段的一侧平齐。每个旁通风道104连接于第二风道段的一侧。第二风道段的出口为第一出风口103。
5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旁通风道104的截面的轮廓与第二风道段的相应侧面的轮廓一样。每个旁通风道104的进口端的后上角与蜗舌109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22mm至28mm。优选地,每个旁通风道104的进口端的后上角与蜗舌109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25mm。
57.每个旁通风道104的进口端设置有垂直于旁通风道104的安装板。主导风板110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板上。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主导风板电机。主导风板电机安装于一个旁通风道104内,用于带动主导风板110转动。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每个旁通风道104的截面的轮廓也可与第二风道段的相应侧面的轮廓不一致,每个旁通风道104的进口面积和出口面积之间的比值为0.5至0.7。优选地,比值为0.6。
5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导风板110配置成开合第一出风口103,以使第一出风口103具有不同的开度,进而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具有不同的出风模式。具体地,第一出风口103具有第一百分比以上的开度,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具有第一出风模式,以及使第一出风口103具有小于第二百分比的开度,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具有第二出风模式。第一百分比大于或等于第二百分比。例如,第一百分比为20%至40%,第二百分比为20%或者5%,优选地,第一百分比和第二百分比均为20%。在第二出风模式下第二出风口106的出风量与第一出风口103的出风量之间的比例大于在第一出风模式下第二出风口106的出风量与第一出风口103的出风量之间的比例。通过调整第一出风口103的开度,进而调整第一出风口103的出风量与第二出风口106的出风量之间的比例,从而满足不同送风模式的使用需求。
59.至少在第二出风模式下,在主导风板110的作用下,主导风板110的上边缘与第一出风口103的上边缘之间的出风量大于主导风板110的下边缘与第一出风口103的下边缘之间的出风量。这样设置,使得第二出风模式可为无风感送风,且实现制冷风平吹不吹人,提高用户舒适性。而且,控制主导风板110的开度,使得主导风板110处于合适的位置,可防止出现凝露现象,例如,第二百分比为10%,可防止出现凝露,同时第一出风口103的风由于被阻挡,大部分通过第二出风口106吹出,实现制冷平吹不吹人,增大出风范围,提高用户舒适性。贯流风机在第二出风模式下的转速与在第一出风模式下的转速之间的比值为1.2至1.8。优选地,比值为1.5。
6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一个或两个侧盒111,每个侧盒111位于换热风道102的横向一侧,每个侧盒111内具有出风腔105,第二出风口106设置于对应的侧盒111的前表面上。壳体还包括骨架114、罩壳115和前面板116,罩壳115设置于骨架114上,前面板116设置于罩壳115上。每个侧盒111设置于骨架114和罩壳115的横向一侧,换热风道102处于罩壳115和骨架114限定的空间内。换热风道102内的与换热器101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进入一个侧盒111内的出风腔105,并通过一个侧盒111前表面上的第二出风口106向外吹出。
61.如图7所示,每个侧盒111可包括具有开口的盒体112和设置于盒体112的开口处的盒盖113。第二出风口106的部分或者全部设置于盒盖113上。盒盖113与前面板116一体成型,使得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侧盒111与前面板116为单独两个构件,
通过安装相互配合。
6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风道102的下表面上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导流筋,以引导换热风道102内的气流进入旁通风道104。多个导流筋处于第一风道段内。每个导流筋的一端处于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的分界线上,或者每个导流筋的临近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的分界线的一端与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的分界线之间的距离在10mm以内。
63.优选地,如图10所示,多个导流筋包括第一导流筋118、多个第二导流筋119和多个第三导流筋120。第一导流筋118处于换热风道102的中部。多个第二导流筋119处于第一导流筋118的一侧,每个第二导流筋119的远离第二风道段的一端与第一导流筋118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导流筋119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流筋118之间的距离。多个第三导流筋120处于第一导流筋118的另一侧,每个第三导流筋120的远离第二风道段的一端与第一导流筋118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导流筋120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流筋118之间的距离。第二导流筋119和第三导流筋120分别用于引导气流进入两个旁通风道104。
6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2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摆叶装置121,摆叶装置121包括一个或多个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摆叶组,每个摆叶组包括多个设置于换热风道102内的、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摆叶叶片122。每个摆叶组的多个摆叶叶片122可通过摆叶连杆123连接,以进行同步摆动。摆叶组为至少两个,用于分别向两个旁通风道104送风。摆叶组设置于第一风道段内。
65.摆叶装置121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驱动传动组件,每个驱动转动组件带动一个摆叶组的摆叶叶片122同步摆动。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摆叶装置121包括一个或多个手持装置124,手持装置124用于带动每个摆叶连杆123运动,以使对应的摆叶叶片122摆动。
6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旁通风道104的进口处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整流筋条125,整流筋条125的横截面为梯形,整流筋条125的平行的两个侧面中面积较大的侧面朝向旁通风道104的出口。整流筋条125的平行的两个侧面中面积较大的侧面的宽度为1.8mm至2.2mm。整流筋条125的平行的两个侧面中面积较小的侧面的宽度为1.5mm至2mm。每两个相邻的整流筋条125之间的距离为14mm至16mm。优选地,整流筋条125的平行的两个侧面中面积较大的侧面的宽度为2mm。整流筋条125的平行的两个侧面中面积较小的侧面的宽度为1.7mm。每两个相邻的整流筋条125之间的距离为15mm。整流筋条125引导气流进入旁通风道104内,并且使得气流更加平顺无乱流现象。
67.如图9所示,蜗舌109包括设置于贯流风机的贯流风轮107的外侧的第一区段126,以及连接于第一区段126、用于引导经过贯流风轮107的气流流出的第二区段127。整流筋条125与第二区段127平行,或者整流筋条125与第二区段127之间的角度小于5
°

6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03的面积与两个第二出风口106的总面积之间的比值为2至3。第一出风口103的长度与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3至15。第二出风口106的长度与宽度之间的比值为5至7。优选地,第一出风口103的面积与两个第二出风口106的总面积之间的比值为2.5。第一出风口103的长度与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4。第二出风口106的长度与宽度之间的比值为6。
6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03具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和第
二边缘,第一边缘处于第二边缘的前方或上方或前上方。第二出风口106的下边缘与第一出风口103的第一边缘处于同一高度处,或者第二出风口106的下边缘高于第一出风口103的第一边缘,或者,第二出风口106的下边缘位于第一出风口103的第二边缘和第一边缘之间,或者第二出风口106的下边缘与第一出风口103的第二边缘处于同一高度处。
7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106的下边缘与旁通风道104的进口的上边缘的前端处于同一高度,旁通风道104的进口的上边缘的最高处比第二出风口106的下边缘高8mm至12mm。优选地为10mm。
7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03的横向长度与每个出风腔105的横向长度之间的比值为18至22。优选地,比值为20。每个第二出风口106的宽度等于每个出风腔105的横向长度,或者每个第二出风口106的宽度为每个出风腔105的横向长度的80%以上。
7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风机电机133、电控箱体134、管压板135、挂墙板136、滤尘网137、电机压盖140、人感模块141、设置于第一出风103处且处于主导风板110内侧的另一导风板等。风机电机133用于带动贯流风机工作。风机电机133和电控箱体134设置于第二风道段的超出第一风道段的部分的后侧。
73.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