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气流打散机构、出风气流控制方法和空调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79704发布日期:2023-11-29 15:39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出风气流打散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具体而言,涉及出风气流打散机构、出风气流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空调发展也趋近成熟,人们对空调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口导向装置,通常为百叶结构的导向装置,如果出风口较窄,则通常为在宽度方向上只有一个导风叶片的导风结构,通过导风叶片的摆动实现控制出风的方向。但是这样的结构,容易造成空调器的出风定向性较强。特别是制冷时,会造成一股冷风集中吹向某个区域,容易引起用户的不适乃至于关节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气流打散机构,以解决现有空调出风集中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出风气流打散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气流打散件,所述气流打散件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气流打散件配置为沿转动轴线转动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底座的出风口;所述气流打散件具有气流打散片,所述气流打散片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转动轴线,所述气流打散片在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的截面的边缘各位置,与所述转动轴线具有不同的距离;当所述气流打散片静止时,不同轴向位置的所述气流打散片的任一径向位置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保持静止。

3、本发明出风气流打散机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4、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具有气流打散片的气流打散件沿转动轴线旋转,使得由出风口吹出的风被旋转的气流打散件打散,从而可以使得气流并不直吹人体,而是能够形成一定的湍流,并且还能降低出风口处的风速,更接近于自然风,有效地改变了室内空气的流动,达到柔风的效果,提高了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5、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流打散片在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的截面为正弦曲线形或直线型或第一s形状或第二s形状,所述第一s形状为两段圆弧形沿开口方向相反的方式首尾连接以中心对称的方式布置,所述第二s 形状为两段椭圆弧形沿开口方向相反的方式首尾连接以中心对称的方式布置。

6、采用截面为直线型的气流打散片,其易于加工制造,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而采用正弦曲线形或第一s形状或第二s形状的截面的气流打散片,可以使得出风的气流在经过气流打散片表面时,方向就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无需使得气流打散片具有较高的转速,即可获得较好的气流打散效果。

7、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流打散片自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的截面的几何中心向所述截面的两端,宽度先增大后减小;或者,所述气流打散片的表面上设有波浪纹或锯齿纹;或者,所述气流打散片的表面设有沿所述气流打散片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扰流肋板。

8、采用宽度先增大后减小的截面,可以使得气流打散片在转动时,出风气流从截面端部经过时,产生明显的涡流,从而分散了气流的流动方向,降低了气流的流动速度,削弱出风的集中性。而设有波浪纹或锯齿纹,则可以使得流经气流打散片表面的气流的流动面积时大时小,损耗了气流的动能,从而削弱出风的集中性。而扰流肋板可以防止或减少气流在气流打散片表面平行于气流打散片的宽度方向流动的作用,从而使得气流打散片可以更好地打乱原有气流的流动,以降低吹风的集中性。

9、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流打散片在所述截面的两端设有扰流结构。

10、通过设置扰流结构,气流在气流打散片的表面流动结束时,其流动的平滑性被明显破坏,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气流打散效果。

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扰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截面的两端的扰流球,或,成夹角布置且夹角端点位于所述截面的每个端部的至少两片扰流片。

12、设置扰流球,当气流经过上述截面的两端时,不但会绕过气流打散片宽度上的边缘,产生一定的涡流,而且还会经由相邻的两个扰流球之间的空隙,气流流通的截面先小后大,从而使得气流的能量发生损失,从而降低出风气流的集中性。而设置扰流片,可以在截面的两端,使得气流的流动产生多个涡流,进一步降低其流速,削弱出风气流的集中性。

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流打散片包括至少n个半片体,n为≥3的自然数,所述气流打散片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的截面的几何中心,每组两个所述半片体中心对称设置。

14、通过设置大于三个半片体,可以利用相邻的半片体之间的夹角区域,对出风气流的流动产生明显阻碍,显著地降低出风气流的动能,从而使得出风气流的速度明显降低,进而明显削弱出风气流的集中度,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15、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流打散片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导流孔,和/或,所述转动轴线偏离或位于所述气流打散片在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的截面的几何中心。

16、当在气流打散片中设置导流孔时,气流在流过气流打散片表面时,只要两侧的气流强度不同,压力较大一侧的气流,遇到导流孔即会向气流打散片的另一面流动,将原有的沿同一方向流动的气流分散,从而将气流的能量耗散,以削弱气流的速度。

17、将转动轴线偏离截面的几何中心设置,可以使得气流打散片与出风口之间的间隙,时大时小,即,气流打散片的上部与出风口之间的间隙,时而大于下部,时而小于下部。从而,使得气流经过气流打散片两侧分布变得更加不均匀,即可以将气流的稳定性破坏,从而降低空调出风的集中度。

18、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口的长宽比大于5:1;和/或,所述气流打散件的数量为一个;和/或,所述气流打散件在所述出风方向的最大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出风口面积的80%;和/或,所述气流打散件的单侧的表面积大于等于所述出风口的面积。

19、设置气流打散件的数量为一个,即气流打散件覆盖了出风口的整个长度,可以利用一台电机便可带动气流打散件对空调的出风进行影响,降低了成本。而设置气流打散件的最大投影面积大于出风口面积的80%,可以使得气流打散件基本覆盖出风口的全部大小,从而可以在空调不工作时基本上关闭整个出风口,防止灰尘进入到空调内部。气流打散件的单侧表面积大于出风口的面积,可以增加气流流动的路径长度,以减少出风速度。

20、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气流打散机构,以解决现有空调出风集中的技术问题。

21、本发明提供的出风气流打散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气流打散件,所述气流打散件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气流打散件配置为沿转动轴线转动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底座的出风口;所述气流打散件为圆柱螺旋叶片,所述圆柱螺旋叶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动轴线的方向一致。

22、本发明出风气流打散机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23、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圆柱螺旋叶片旋转,使得由出风口吹出的风被旋转的气流打散件打散,从而可以使得气流并不是直吹人体,而是能够形成一定的湍流,更接近于自然风,有效地改变了室内空气的流动,提高了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4、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气流控制方法,以解决空调出风集中的技术问题。

25、接收进入气流打散模式的指令;

26、获取贯流风叶的风档,控制上述的出风气流打散机构中的气流打散件的转速,所述转速与所述风档正相关。

27、在接收进入气流打散模式的指令后,控制气流打散件的转速与风档正相关,即空调吹出的风力越强,则气流打散件旋转速度越快,可以将出风气流充分打散,避免其直吹人体,从而改善用户体验。

28、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空调出风集中的技术问题。

29、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出风气流打散机构。

30、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上述出风气流打散机构,相应地,该空调器具有上述出风气流打散机构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